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800字
1、一直以来,我总觉得与一群00后的孩子聊“生死”,太过遥远、太过残酷、太过陌生,无法引起共鸣。关于生死,似乎是老年人的专利,小孩自是不必去触碰的,即使中年人遇上这种事,身边人也总是不能接受。那么,在一群孩子的眼里,他们将如何看待生死呢?
2、爱开始于一个女人某句话印在我们诗化记忆中的那一刻。
3、借助音乐的治愈力,让余生勇敢。
4、她是托马斯唯一一个完全摒弃“三”的原则,并且保持了大半生的情人关系的人,哪怕在托马斯和特蕾莎婚后都是如此。
5、鸣谢:感谢我的实习生——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李演同学及时按下录音键,并整理出课堂实录,在此鸣谢!
6、而每个关键词都是人物不同可能性的侧面。
7、特蕾莎在激情的驱使下拍摄照片,哪怕被俄军抓获恐吓她要枪毙,放出来之后还照拍不误。她的社会交际不广,大多数的行为是出自内心直接的感情,有时候会显得与周围格格不入,瑞士的女摄影师直接告诉她,她落伍了。对托马斯的爱是她最先考虑的事情,这种理想化的人物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
8、莫言说,我只看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为了告别的聚会》,很喜欢。跟拉美、美国作家不太一样,昆德拉生活在奉行极左体制的国家。他的小说是政治讽刺小说,充满了对极左体制的嘲讽。小说中的讽刺有一点儿像黑色幽默,又不完全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味道。而且,这种对极左制度的嘲讽能引发中国人的“文革”记忆,人们很容易对那些描写心领神会,很值得一读。
9、听凭内心的呼声的引导吧,为什么要把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像一块饼似的在理智的煎锅上翻来覆去地煎呢?
10、我相信,只要我们修炼好自己,又何必担心孩子离我们远去?
11、对父母长辈,我们要敬爱尊重,但是需要商议甚至反驳的时候,也无需避讳。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局限,每一代人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视野都不尽相同。
12、没有一点儿疯狂,生活就不值得过。
13、谢谢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给老师上了精彩的一课!
14、弗洛伊德的学说中认为“性”是一切欲望的根源。诚然,你对任何事物的追求都能够说是在体验着高潮的快感。而这种快感只是大脑里的一种化学物质,它构成、消失,留给你的不是退潮后的温柔沙滩,而是你的满心失望。
15、最后的结局是特蕾莎与托马斯一齐死去,我坚信这是种安慰。而文中提到“卡列宁曾产下两只羊角面包和抑制蜜蜂”而觉得羊角面包是托马斯和特蕾莎,蜜蜂或许是他们最后平静长久的感情。
16、人是为了反抗过去才成就未来的。
17、失去对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这个是对心灵上产生的影响是重的。
18、《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开始就将托马斯的问题摆在那里:在没有永劫回归的世界里,生命存在之轻。
19、男生与女生的共同幻灭,在于当下社会的毫无归属,如想归属务必媚俗。有人自觉地抵抗着媚俗,而有人不自觉地向世界媚俗。前者厌恶后者但自己也有媚俗之处,后者则是单纯得迷恋前者,比如说萨比娜与弗兰茨。
20、重是从世俗道德与价值观出发,对普遍认知中的意义的固守。重的代表人物弗兰茨和特蕾莎都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特蕾莎从八岁时开始,就用一只手握着另一只手入睡,幻想她握着生命中所爱的男人;弗兰茨对一切革命都怀有偏好,乐于参加示威游行,幻想自己能够参加到历史的第一线。特蕾莎对爱情毫无保留;忠贞不渝,弗兰茨工作勤奋,社会责任感强烈,从世俗的眼光看两人都是非常完美的模范式人物。
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800字
1、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2、另外就是我的爷爷,不久前他因舌头严重溃疡而住进了医院,医生说有癌症风险,要做切片检查。在等待结果的那几天,我再次感受到了到了巨大的痛苦,每天晚上睡不着觉。直到被告知为良性肿瘤,我才舒了口气。这一经历再次让我坚定,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身边的这些亲人,因为说不定哪一天在我不知道的时候,他们突然就离开我,这种感情比自己遭遇什么还要痛苦。(抽泣)
3、当她本科毕业打算继续攻读时,她妈妈却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嘛,等她读完哪里还嫁得出去,赶紧回老家来,考个公务员,安安稳稳过日子。
4、昆德拉问题研究的重要特征是拒绝得出结论,他认为是塞万提斯让人知道世界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一大堆相对的问题。
5、这真是镌刻在每个人成长路上的真理名言,一直伴随着我们读书、工作、结婚、生子、买房甚至是一生。
6、“我做这些还不都是为了你!”
7、谈到逝者即可感到无可抑制的强烈及鲜明的悲伤。
8、《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著名的作品之也叫《布拉格之恋》现在的译本大多叫《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因为这部作品太著名了,所以人们会常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挂在嘴边。我的理解是“轻”指代人的精神,“重”指代人的肉体。精神,作品中把它延伸为爱的精神,我理解为爱情,肉体也延伸为肉体的行为,我理解为性和性行为。你可以找来读读,很好的一本书,会让你对人的情感和行为有更深的理解。
9、一般的看法认为,这是一个梦。特蕾莎众多噩梦的其中之一。 不难看出,特蕾莎上彼得山这一情节,前后行文有一种梦呓般的紊乱,这是作者刻意营造的的一种虚幻感。最明显的暗示是第四章第二十九节:她醒过来,发现自己一个人在屋子里。而情节本身也有不合理的地方,例如热闹的彼得山一个人都没有,男人手中的枪更像高尔夫球杆;还有男人们为自愿受刑者提供服务这一荒谬的行为。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里认为枪支这种坚硬、突起的长筒状物体象征着男性生殖器,特蕾莎半自愿半被迫承受枪击这一情节带有明显的性暗示。
10、当她考上公务员不久,她妈妈又催她找结婚对象。从小一直被反对和男孩子有过多接触的她,根本不懂恋爱这门功课。
11、可能性是与一次性抗争的最积极的方式,因而此书可视为对自以为是的“绝对”的瓦解。
12、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如果生活中第一次彩排便是生活本身,那生活有什么价值呢?——米兰·昆德拉《生命中病议矛轻战端百织差不能承受之轻》
13、已经读了很久了,具体内容记不太清了,自己的感觉就是生命中有很多选择,而这些选择大多分为轻松的选择和沉重的选择。轻松的选择大多倾向于当下的享受与获得,沉重的选择可能是当下的沉重,长期却是充实而满足的。比如一时的婚外情换取了短暂的快感,却容易失去稳定的家庭港湾。人们倾向于选择前者,以为获得了真正的快乐,最后却发现那些轻松的快乐其实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失去的才是生命之重。
14、往期推荐,点击可阅读我们曾经拥有的一切又全完了
15、比起顺,我更倾向于用爱这个词来指导我们与长辈如何相处。
16、这些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没有答案的问题是一道令你无路可走的障碍。
17、分享书《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句子。
18、但这不代表身为子女的我们,就应该绝对的服从;也不代表父母,可以要求子女必须顺从自己。
19、圆滑当道时代/我们棱角分明
20、孤独:独自穿越生命而不用任何人关心;
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读后感800
1、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2、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3、“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不言自明。个人的理解,小说的主人公特蕾莎是一个生命之重的人物。对爱情的专注和责任、对丈夫的宽容和忍受、对事业的认真和执着、对善恶的爱憎和明断……,在重压之下艰难地活着,活得实在。
4、弗兰茨和萨比娜之间的感情是爱情吗?
5、这看似是一句表达爱与关心的话,但其实潜台词就是“我都是对的,你要听我的”,它所传达出的意愿就是控制欲和不尊重。
6、长沙市中雅培粹学校1911班肖展
7、很多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吗?这都是为了孩子好啊!
8、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几本书我都看得很泛,且都是大概了解,理解并不深刻。等以后把每一本看完后,再分别写书评。
9、一句难以料到,让自己的女儿半生潦倒。
10、正因为这样,生命才总是像一张草图。
11、把自己的身子交给他人的眼光去评判,这正是产生不安和怀疑的根源。
12、真正严肃的问题,是孩子吐出来的问题,只有最天真的问题才是真正严肃的问题。
13、本书的第一章第二节里提出了一个问题:“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四个主人公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这一问题,他们是或轻或重的选择者。
14、造成特蕾莎痛苦、托马斯妥协的原因是两人的爱情观不同。托马斯认为爱情是轻的,造成他们相爱的原因是六次偶然,如果不是科主任犯了坐骨神经痛,这一爱情就根本不会存在;而特蕾莎认为没有了爱情,生命将不再是我们应有的生命,从孩提时代起,她就幻想入睡时能紧握着自己深爱的那个男人,当她与托马斯相遇时,恨不得让自己的灵魂冲出肉体让他看一看。托马斯认为爱情之轻承认了肉体和灵魂之间不可调和的两重性,做爱和爱根本就是两回事;但特蕾莎不认可这一说法,她更相信肉体和灵魂之间具有统一性。书的最后,托马斯做出了让步,同特蕾莎一起移居乡下,颇有些长相厮守的意味。两个人终于确信了自己的爱情,达到了一种牧歌式的幸福。
15、他以一个哲人的睿智将人类的生存情景提升到形而上的高度加以考虑、审查和描述;由此成功地把握了政治与性爱两个敏感领域,并初步形成了“幽默”与“复调”的小说风格。
16、其是在所有女人身上寻求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存在于他们一如既往的主观梦想之中。
17、但实际上,我又觉得我们将自身的失望、怨怼转移到了别人身上。人们放下拯救自己,而将期望寄托到别人身上。
18、这让特蕾莎在这段关系中猜忌又不安。二人的僵局在苏联侵入捷克的时代背景下有了一次弥合。二人离开故土,去异乡生活。可是托马斯依旧不改风流本性,这让特蕾莎在面对陌生的生活环境和丈夫不忠的双重压力下,还是选择回到祖国。
19、书中剖示隐密的无情,探讨爱的真谛,涵盖了男女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其内在意义是在任何欲望之下,每个人对于各类型的爱皆有自由抉择的权利,自应负起诚恳执着的义务。
20、它被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20世纪80年代世界十大杰出的文学作品之一。
四、《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1、也许在大多数父母看来,合适的婚姻,稳定的工作,平凡的人生,这就是最好的。
2、媚俗的根源是对生命的绝对认同。
3、生命本身毫无好处,不值得怜悯,可被强权被群众被一切非生命名义以任何形式被碾压,然后消失无迹。而个体,在存在的每个时刻都在竭力摆脱这种加害生命的形式,背负各种以便自己不至于轻的无踪无迹。
4、在第六章第十一节中,萨比娜愤怒地说,我的敌人不是共产主义,而是媚俗。因为苏共侵略者强占捷克以后,用各种暴力手段让人认同他们的极左路线,试图消除所有人不一致的意见让他们团结起来高喊共产主义万岁,这这种用一种绝对思想统治所有思想的精神压迫,是媚俗的真实写照。苏俄侵略者们妄图让人们盲目信任他们的政治媚俗,因此我们才给他们戴上一顶帝国主义的帽子。在第二章第二十四节中,特蕾莎认为反映苏俄侵略的照片和海滩裸体浴的照片完全是一回事,因为两者都是个体性的丧失,是集体性的强暴统治。媚俗的必然结果就是个体性的丧失。
5、我的一个要好朋友,年纪大概长我8岁。她从小就很懂事听话,一路用功读书考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
6、昆德拉极其聪明地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7、最近,读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作者对人生命运与价值的思考,使我深受启发,像解开了一个困扰在心中多年的迷团,顿开茅塞。我长嘘了一口气,不由地感叹:人生原来如此美好又是如此无奈!
8、第请每位同学珍爱自己的生命。成长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会遇到挫折、困难,请同学们不要轻易放弃,更不要动不动就想不通,作业做不完想不通,考试没考好想不通,愿望得不到满足想不通……因为各种各样的“想不通”而离家出走的,甚至做出跳楼自杀等轻视生命的可悲事件。从这节课上,大家应该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我们往往向往着生;当经历过失去,我们更懂得活的重要。活着,是一件无比美好的事情,珍爱自己的生命吧!
9、另一类,则是想占有客观女性世界里无穷的种种姿色,他们被这种欲念所诱惑。
10、读它时心情很压抑,米兰·昆德拉的笔锋直指人类最原始的欲望,直接、犀利。可人们却不得不承认,这些欲望的真实和无德。我想昆德拉要说的是:无德为轻,轻让人们无法负载在生命的轨道上。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
11、这两个梦境共同的恐怖之处在于个体性的丧失。当肉体混在一大堆白花花的肉体中时,人体原有的结构美与动态美完全看不到;当声音混在一大堆杂七杂八的喧闹中时,再独具一格的真理也无法传入人耳;当人存在于一个完全同化、物化了的社会中时,人的尊严和能动性消失殆尽。大家的身体一模一样,因为没有区别而兴高采烈,甚至死亡也只是使大家绝对相似。特蕾莎一直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的羞耻心,这羞耻心是道屏障,是维护自己私密性和独特性的最后一道屏障。托马斯的出轨使她烦恼,因为她想表明自己是独一无不可替代的,但却混淆在了托马斯的众多情人之中。特蕾莎最害怕的东西是个体性的丧失。
12、生(齐):一边接受现实。
13、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著名假说:原来的人都是两性人,自从上帝把人一劈为所有的这一半都在世界上漫游着寻找那一半。
14、但是,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遗漏了另外一种恐惧——没有期待、无需付出的平静,其实是在消耗生命的活力与精神。
15、令她反感的,远不是世界的丑陋,而是这个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
16、这几位年轻人“追求”与反“追求”的矛盾,道出了人生本身的荒谬与悖论:每个人都有生活的目的和理由,但每个目的都有本身的空虚,追求爱情时怨恨多于欢乐,追求名誉像水中月镜中花一样遥不可及,追求钱财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透过种种幻觉,米兰昆德拉感到,也许这种“追求”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17、在游泳池的噩梦中,特蕾莎光着身子走在一群赤身裸体的女人中间,这对她来说是极为恐怖的。特蕾莎生活在单亲家庭,母亲有一种报复命运的变态倾向,她经常对特蕾莎说:你的身体和其他人的一个样;你没有权利觉得羞耻。母亲不停恶意取笑她的羞耻心,让特蕾莎感到屈辱;她要让女儿为她本人失去的生活付出代价。一群裸体的女人没有灵魂,团结一致,手舞足蹈,且歌且唱,正是母亲想把特蕾莎带往的境地。在棺材的噩梦中,特蕾莎混在一大堆女性尸体中间,尽管她坚称自己还活着,尸体们嘲笑不已,说她和她们一样是死人。
18、生命之轻,同样不可承受——在生活中,当我们负重前行,被压力和困难压的喘不过气来时,就想想这本书想告诉我们的哲理吧,生命因为能够背负起许多重量而显得有意义,如果一个人变得轻而又轻,就会觉得人生毫无意义,这才是生命所不能够承受的。索性扛起重负吧,让我们去创造一个有意义的人生。
19、“爱情”是这部小说的关键词之一。人物都思考并寻求爱情,但他们与所爱之人的爱情往往有种种同床异梦的误读,即使是彼此渴望的也在有意无意中相互疏离。理想的状态似乎只在理想之中。当特丽莎终于看清楚托马斯的爱,他们却即将走向人生的尽头。这也许是悲剧,但是在活着的时候还有机会达成深深的体谅,难道不也是值得庆幸的吗?
20、2000字长文,阅读需要8分钟,文末有干货
五、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1500字
1、托马斯向往自由,向往生活的“轻”,而灵与肉的统一则意味着他必须承受起生活的“重”,这对他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
2、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3、特蕾莎则是托马斯命定的那个女人。“对他而言,她就像个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的孩子,顺着河水漂来。好让他在床榻之岸收留她。”“比喻是一种危险的东西,人是不能和比喻闹着玩的。一个简单的比喻,便可以从中产生爱情。”责任是重的,自由是轻的。而爱情和婚姻就代表着沉重。
4、比如一幅画的草稿,而我们生命的草图却不是任何东西的草稿,它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
5、是否因为承受,而幸福荡然无存?我想,承受是定式,是必须经过的历程,那幸福的寻找,就在于自己,因为轻视而没有幸福,那何不赶紧重视,便重新夺回这种幸福。
6、因为Einmal ist keynmal,偶然一次不算数,所以我们无法客观评价历史与人生的意义,历史与人生毕竟只发生一次。在第一章第一节中,作者就评价生命:“即使它是残酷,美丽,或是绚烂的,这份残酷、美丽和绚烂也都没有任何意义”;托马斯认为,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因为我们无法判断抉择是好或坏,一切都是初次经历。我们既没有足够的经验,也没有客观的角度去评价究竟什么是客观价值。托马斯的想法颇具虚无主义的真谛。
7、长期的忧郁,特别是持续的愧疚感及低落的自我价值。
8、师:好,谢谢。他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谈思考。现在的你们生活很幸福,我总觉得这样的事情离你们应该是很遥远的,请思考如果是你身边的亲人发生了意外,你将如何面对之后的生活?也许今天这个问题很残酷,璩老师也衷心地祝福大家能远离烦恼,幸福的生活。但是生活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我们希望这样的事情永远都不出现,但我们可以提前去思考这些问题。好,请你来。
9、生: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我就经历了我姑奶奶去世的事情。我姑奶奶从小对我就像亲奶奶一般,我与她打闹,她也不会生气,会非常开心的和我玩耍交流。姑爷爷也是一个活泼的人,他也总是陪我一起玩。但是后来姑奶奶去世了,以前那个活泼的老人现在永远地离开了我。我不敢面对这些事情,但是人永远是矛盾的……人一边祝福,一边接受现实;人一边悲伤,一边勇敢地活下去。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我们只能带着悲伤勇敢地走下去。活,是我们唯一的选择。谢谢璩老师给我说这些话的机会。(泣不成声)
10、为了获取文凭,他们得找到论文题目。题目是无限的,因为一切都可以论述。
11、有人说,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孝字当先,违背父母不就是大逆不道吗?
12、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
13、一切谎言的根源来自私人生活领域与社会生活的分界。
14、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校企合作)专业于5月6日下午在G332教室举办了d员素质提升系列活动。张文超老师和第一d支部的所有预备d员以及入d积极分子参与活动。
15、本书以其独特的生命视角、冷俊且蕴涵某种智慧的思虑,审视了人类灵魂的空虚与充盈、灵肉与轻重,诠释了生命之中某种不曾泯灭的真理。在米兰·昆德拉看来,人生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源于我们对生活目的的错误把握。虽然世界上有许多人,每个人都在按着各自的生活目标而努力,但每个目的却都有着其本身的空虚,求名者无非镜花水月,求财者无非身外之物。
16、除了第三类人的轻与重,值得思考的还有其他几类人的轻重徘徊,追求那种被无数不知名的人注视的目光,追求熟悉的目光的注视,最求想象中的目光。无论那一种其实都是一种对于存在感的追求。我真的存在吗?有了我世界又会怎样?我的生命之重真的存在吗?这些问号存在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不一样的是每个人证明自己的方式截然不一样,这种方式能够是浪漫的,比如追求唯一的感情,也能够是媚俗的,比如为了拯救越南人民而丧生的弗兰茨,还能够是虚荣的,比如美国女明星。甚至能够是残忍的,透过屠杀来证明自己对于世界的巨大影响,。但无论是那一类,我们都不能少了目光,正因没有了目光,我们就不再是我们了。
17、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
18、致父亲: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