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孟子全文古诗文网
1、(14)敬:恭敬。戒:谨慎。
2、生于忧患:忧患使人生存发展。
3、(22)是故:这是因为。
4、《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该篇上部分的第三章。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篇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
5、曾益:增加。曾,通“增”。
6、“曹灿杯”青少年朗诵大赛·湛江徐闻区域
7、孟子的办法是针锋相对地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这就是他那流传千古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怎样做到?那就得“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就还是回到儒学所一贯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上去了。这样做了以后,再抱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世态度,也就是孔子所谓“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或孟子在另外的地方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那就能够成为真正的大丈夫了。
8、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范晔
9、“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0、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它的地方去,不能依靠划定疆域的界限,使国防巩固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1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云无心以出岫景翳翳将入往往有得以其径器深她补式含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夜月魂(解析)试区期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手城站委首鲁维因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确伟础、多字。此题中易出错的字有:岫、翳、戚、冢。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2、论文、活动(按文章、活动音序排列)
13、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
14、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
15、(46)与:通“欤”(yú),语气助词。
1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7、我的南方和北方·赵凌云
18、“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意为天地不重视仁义,听任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不重视仁义,听任百姓自生自灭。要尊重人民的自由权利,维护人民的利益,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是听任百姓自生自灭。
1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0、另外《孟子》一书长于譬喻,善于说理论辩,其文辞雄阔简劲,常一气而下,逐层搜抉,势不可挡,又不觉迫切,方寸之间自有千转百折,蕴藉不尽。读《孟子》还应深入其中,反复浸淫,探寻和体会文章写法的高妙之境。
二、《孟子》古诗文网
1、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2、我对他说:“不嗜杀的国君能统一天下。”
3、(8)是:这。焉:怎么,哪里。得:可以。为:成为。
4、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
5、列举逆境出人才的事例,并剖析艰难困苦对人才成长的意义
6、有的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有感·臧克家
7、在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这个国家时常有灭亡(的危险)。这样人们就会明白在忧患中得以生存,在安乐中衰亡。
8、诗词丨她在曹操的心上,曹丕的床上,曹植的笔上,这个比貂婵还美的女人,活成了三国最大的悲剧
9、论题: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
10、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11、虽然有千辛万苦、千难万阻,哪怕我只是莹虫之光,结局是粉身碎骨,身败名裂,依然在所不辞、初心不改。
12、“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体现了一种传统的仁义观念,古往今来,世界各国,这都是基本的道德标准。
1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
14、(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40)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1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6、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7、(3)得兼:两种东西都得到。
18、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19、方圆三里的内城,方圆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
20、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
三、孟子全文及翻译,作者孟子,古诗词名句网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刻在北大荒的土地上·郭小川
3、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4、(16)正:准则,标准。
5、“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有关孟子的诗词《读孟子》年代:宋作者:王令去梁无故又辞齐,弟子纷纷益不知。
6、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7、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
8、“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
9、处理一件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任何时候,不要急着下结论否定别人,先调查,再表态。
10、(1)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与道路矣(2360问答)望帝春心托杜鹃蓝田日暖玉生烟(3)则芥为之舟水浅而舟大也(4)昨夜西风凋碧树望尽天涯路(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解析)略
11、(40)何加:有什么益处。何介词结构,后置。
1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从易处、细处着手,一步一个脚印,这既是脚踏实地做事的方法,细节决定成败。关于孟子的诗有什么孟子传世经典名言:(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13、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něi)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
14、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5、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6、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
17、(47)乡:通“向”,从前。
18、发于声:言语上有抒发,意为言语愤激。赵岐《孟子注》:“若甯戚商歌,桓公异之。”甯戚,春秋时卫国人。家贫,为人挽车。至齐,喂牛于车下,齐桓公夜出迎客,甯戚见之,疾击其牛角而商歌。歌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齐桓公召与语,悦之,以为大夫。
19、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20、(28)箪dān:古代盛食物的圆竹器。
四、孟子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
1、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
4、(2)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曾在秦国为相,又曾珮五国相印。
5、牡丹的拒绝(节选)·张抗抗
6、孟子先用人们生活中熟知的具体事物打了一个比方: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爱的,义也是我所珍爱的,在两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我宁愿舍弃生命而要义。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这个主张是全篇的中心论点。
7、接着从守方失利的角度论述“地利不如人和”
8、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9、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1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1、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司马迁
1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3、(18)得生:保全生命。
1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亲戚畔之,天下顺之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形影相吊(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
15、使它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16、经历世事后才明白,那些有道德原则的人,才能被更多的人爱戴,甚至帮助。
17、管夷吾:管仲,颍上(今河南许昌)人,家贫困。辅佐齐国公子纠,公子纠未能即位,公子小白即位,是为齐桓公。齐桓公知其贤,释其囚,用以为相,尊称之为仲父。《史记·管晏列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1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9、“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20、后来都被统治者委以重任
五、孟子 古诗文网
1、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2、造化钟神秀不以规矩(考查能力)考查学生识记名言名句名篇的能力。(思路方法)留心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字及同义异形字;留心语句顺序;注意语出处。不能出现错字漏字、别字衍字,顺序颠倒的情况。(易错点)出现错字漏字、别字衍字,顺序颠倒的情况。
3、(1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17)仁则荣,不仁则辱。
4、拂(bì)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
5、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必先苦其……其所为
6、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寡人之于国也》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中。
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8、百里奚(xī):又作百里傒。本为虞国大夫。晋国灭虞国,百里奚与虞国国君一起被俘至晋国。晋国嫁女于秦,百里奚被当作媵臣陪嫁到秦国。百里奚逃往楚国,行至宛(今河南南阳),为楚国边界之鄙人所执。秦穆公闻其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于是与之。时百里奚年已七十余,至秦,秦穆公亲释其囚,与语国事三日,大悦。授以国政,号称“五羖大夫”。史称秦穆公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政,“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事迹见于《史记·秦本纪》。
9、http://wenku.baidu.com/view/e480703231126edb6f1a108d.html看看
10、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
11、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2、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13、“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要有保密意识,比如离开先前的公司,就不能把相关机密随便外泄。
1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5、不要拘泥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泥于个别词句而误解作品完整的意思;能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才是懂得了阅读作品的正确方法。
1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7、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
18、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19、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20、(39)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
1、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利人的品德我认为就是善。—— 培根
3、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