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践出真知类似的古代名言
1、经不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是毫无用处的,甚至是有害的。
2、(铢铢而称之,至石必谬;寸寸而度之,至丈必差)出自宋代陆九渊《语录上》。铢:古代重量单位,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石:古代重量单位,一石为现在的一百二十市斤。度:丈量。意思是:一铢一铢地称量,称到一石时一定与一次称足的一石有差别;一寸一寸地丈量,量到一丈时一定与一次量够一丈有出入。用来比喻看人要看其总体,不能事无巨细地简单相加,否则一定会差错。
3、(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出自明代杨慎词《临江仙》。浊酒:是用黄米和糯米酿成的酒,色泽浑浊,故称“浊酒”。意思是:大家一起喝着浊酒,为相逢而万分欣喜。古往今来,有多少天下兴亡之事,都不过成为人们的谈笑资料而已。词句表达了作者一种鄙夷世事的豁达大度,广为后人传诵。
4、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出自《左传R僖公五年》。辅:颊骨。车:牙床骨。意思是: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用来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6、在一堵坚硬的高墙和一只撞向它的蛋之间,我会永远站在蛋这一边。——村上春树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舞剑是一回事,作战是另一回事。(朝鲜谚语)
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清代郑燮诗《竹石》。意思是:岩石中的青竹经受过千百次磨难和无数次打击,还是那样坚韧刚劲;任凭你东、西、南、北的狂风乱吹吧。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刚劲风骨的崇敬和追求。
10、一分学问,百倍工夫。
11、路是人开,树是人栽。
12、路在人走,事在人为。
13、(译注)一百年又能有多久,怎么忍心不珍惜光阴。
14、(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1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
16、(讲解):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
17、——陶行知(中)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魏源(清)力行而后知之真。
18、(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出自《荀子R非相》。相:观察,相形,即观察人的外表。意思是:要了解一个人,观察他的外表不如了解他的思想,了解他的思想不如看看他的实际行为。
19、任何理论都不如现实具体。——沈从文(中)
20、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践。
二、实践出真知类似的古代名言有哪些
1、(好称人恶,人亦道其恶;好憎人者,亦为人所憎)出自汉代刘向《说苑R说丛》。意思是:爱讲别人坏话的人,别人也会讲他的坏话,喜欢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会憎恶他。
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出自《礼记R曲礼上》。意思是:礼所崇尚的是彼此之间要相互往来。有往而无来,不符合礼数,有来而无往,也不符合礼数。
3、经验是永久的老师。——歌德
4、(人情翻覆似波澜)出自唐代王维诗《酌酒与裴迪》。意思是:人情世道像江河的波涛一样翻覆不定。
5、(我心如冰剑如雪,不能刺谗夫,使我心腐剑锋折)出自唐代韩愈诗《利剑》。谗夫:爱用中伤造谣等方法钻营的小人。腐:这里指愤恨至极。意思是:我的心像冰一样晶莹,我的剑像白雪一样纯洁,不能用的我的剑刺杀那些谗夫,真是让我愤恨,空将剑锋折断。
6、(不以小故妨大美)出自唐代魏征《群书治要R体论》。意思是:看待别人,不要因为一个小的缺点,就否定其大的优点。
7、耗子才知耗子路。
8、(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9、少时所学至死不忘。
10、路不平,众人踩;事不平,大家管
11、养鸡发财,臭屎白挨。
12、——毛泽东(中)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陶行知(中)行动生困难;困难生疑问;疑问生假设;假设生试验;试验生断语;断语又生了行动,如此演进于无穷。
13、一定是实践和实际的`人生经验教给了他这么些高深的理论。——莎士比亚(英)
1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5、(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出自唐代张谓诗《题长安壁主人》。然诺:答应,应允。悠悠:漫不经心的样子。意思是:现在的世道,与人交友就必须得有金钱,金钱不够多,交情就不够深。就算一时答应了你,也不会放在心上,到最后,还是会视同路人。诗句深刻揭示了当时的人情事态。
16、(履霜,坚冰至)出自《易经R乾传R坤》。意思是:踩到秋天的霜时,冬天冰冻的日子要到了。比喻目前的一些现象是未来的某些征兆。
17、(译注)品行高尚的人在交往中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不一定要经常相伴相随。君子:指品行高尚的人。义:情谊。相从:相随。
18、(欲人不知,莫若不为;欲人不闻,莫若勿言)出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R公平》。意思是:要想不让人知道,最好的办法是不要做;要想不让人听到,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说。
19、适用于要经历磨难,才能成长;要经受漂泊,才能有所作为。
20、想浇旱田地,先挖坎儿井。
三、实践出真知类似的古代名言六年级
1、(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出自《孙子兵法R九地》。《史记》中也作:“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意思是:置于必死的境地,然后才能奋起抵抗,夺得生路。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解):三军中可以夺取统帅,但是不可能强迫改变一个平民百姓的志向。
4、(穷巷多怪,曲学多辩)出自《商君书R更法》。曲学:邪曲古怪、见识不广的学究。意思是:住在穷辟的小巷的人们总是爱少见多怪,而那些邪曲古怪,又见识不广的学究往往喜欢无谓的诡辩。
5、(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出自《论语R卫灵公》。意思是:仁人志士,没有为了求生而损害仁义的,却有为了仁义而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61)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8、(47)浮名浮利过于酒,醉得人心死不醒。
9、(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出自明代于谦诗《咏煤炭》。意思是:只要能够让天下的百姓都吃饱穿暖,煤炭就会不辞辛苦地走出山林。诗句抒发了作者想为百姓献身的博大胸怀。
10、(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出自《战国策R魏策》。意思是:别人对我有恩德的时候,千万不能忘掉;自己有恩与别人的时候,千万不能老记着。说明人应知恩而知图报,施恩而无所求。
1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论语R学而》。省:反省,检查。传:老师讲授的知识。意思是:我每天都用三件事来检查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守信用?老师传授的知识都学了吗?
12、(不诱于誉,不恐于诽)出自《荀子R非十二子》。意思是:不为虚名所诱惑,不为诽谤所吓倒。
13、(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出自《孟子R告子上》。苟:如果。养:滋养。意思是:如果得到了必要的滋养,什么东西都可以生长;如果失去了必要的滋养,什么东西都可能消亡。
14、(松柏之地,其草不肥)出自《国语R晋语》。意思是:在长满松柏的地方,草长的就不肥美。用来比喻物不两盛。意同《左传R襄公二十九年》:“松柏之下,其草不殖。”
15、积诚泮群疑,实践激众媮。——洪咨夔《送崔先生东归》
16、养花知花性,养鸟懂鸟音。
17、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李光地(清)
18、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19、经不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是毫无用处的,甚至是有害的。——陶铸(中)
20、(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出自宋代王安石《北山》。因:因此。意思是:因为在细细地数落花,所以坐的时间长了;慢寻芳草的踪迹,因此,回去的晚了。
四、实践出真知的古代名言有哪些
1、理论是军官,实践是士兵。——达·芬奇
2、一步错,步步错。
3、(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出自《诗经R小雅R谷风》。将:正。与:帮助。女:同“汝”。意思是:在你担惊受怕的时候,只有我帮助你;但你到了安乐的时候,反而要将我抛弃。
4、(小人槿花心,朝在夕不存)出自唐代孟郊诗《审交》。槿花:木槿花,秋夏时节开放,朝开暮落。意思是:小人之心,就像木槿花一样,早晨开放,到了晚上就不存在了。比喻和小人交朋友,友情不会长久。
5、只有实践能克服经验的错误.——巴人(中)
6、适用于不争,做自己等。
7、(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有惟艰哉)出自《尚书R秦誓》。俾:使。如流:比喻谦虚。意思是:指责别人的过错并不难,难的是让自己能够像流水一样从容地接受别人的指责。
8、(44)百年能几日,忍不惜光阴。
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杀身成仁)(讲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勇于牺牲来成全仁。
10、(利一而害百,君子不趋其利;害一而利百,君子不辞其害)出自清代陈确《葬书R深葬说下》。趋:求取。意思是:对一个人有利,而使百人蒙受损害,君子不会求取这样的利益;对一个人有损害,但却对百人都有益处,君子不会推托。
11、适用于适合自己最好。清代顾嗣协《杂兴》中说:“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首诗歌每句都适合做标题)”“生材贵适用”和“物各适其天”,一从施用上讲,一从本性上言,其理相通。
12、(26)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
13、(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出自《列子R说符》。意思是:看见出去的,就能知道将要进来的;观察过去的,就能知道未来的。说明事物有一定的共同性。
1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5、(不可以律己之律律人)出自元代张养浩《牧民忠告》。意思是:不能拿着要求自己的准则来要求别人。
16、(衣食者民之本)出自汉代桓宽《盐铁论;力耕》。意思是:吃饭、穿衣是百姓生活的根本。
17、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得自己亲自尝一尝
18、(知无不言,言无不行)出自宋代苏轼《策略第三》。意思是:知道什么就说什么,毫无保留;只要自己说了的,就一定要做到。
19、hello,小伙伴们!
2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五、实践出真知类似的古代名言名句
1、(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出自唐代韦应物诗《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意思是:世间的事就像波涛上的船一样,怎么能够停得住呢?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多变的感叹。
2、(土能浊河,而不能浊海;风能拔木,而不能拔山)出自唐代罗隐《两同书R厚薄第五》。意思是:土能够让河水变得污浊,但却不能让大海变得污浊;风能将树木拔起,但却不能将大山拔起。用来比喻品位低下的人只能动摇庸人的思想,却动摇不了君子的节操。
3、(出处)唐·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
4、(译注)桐花盛开,遍布在迢迢万里的丹山路上,小凤凰的叫声比老凤凰的清越明亮。桐花:梧桐树的花。传说凤凰只栖息在梧桐树上,以桐实为食。丹山:传说中凤凰的栖集之地。用以形容年轻的动物或人胜过年老的一辈。
5、刘勰(约465~约532),字彦和,南朝齐、梁时期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南齐和帝中兴年间(501~502),刘勰撰成了《文心雕龙》一书。《文心雕龙》共50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4个主要部分。总论5篇,论“文之枢纽”,是全书理论的基础;文体论20篇,每篇分论一种或两三种文体;创作论19篇,分论创作过程、作家个性风格、写作技巧、文辞声律等问题;批评论5篇,从不同角度对过去时代的文风、作家的成就提出批评;最后一篇《序志》说明自己的创作目的和全书的部署意图。《文心雕龙》理论观点首尾一贯,内容博大精深,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巨著。
6、(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7、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止矣。——《荀子·儒效》
8、(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出自宋代苏轼诗《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妃子:指杨贵妃,唐代杜牧曾有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姝:美好。意思是:荔枝本来就不用特意等着杨贵妃用笑容认可,它的资质早就可以倾动全城了。用来比喻凡是美好的事物不必非要有人夸奖,其自有超凡脱俗的秉性。
9、第一次看到这句子是在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这句话适用于珍惜,世事多磨等。
10、(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出自《孟子R离娄上》。意思是:人一定是先自取侮辱了,然后别人才会来侮辱他。
11、——毛泽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九层之台,起于磊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2、清·田松岩《题劳山杖诗》:“路当坦处亦防倾。”也可以直接做标题。
13、(出处)唐·杜荀鹤《泾溪》,又见罗隐同名诗。全诗为: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14、英雄出在战场上。(哈萨克族)
15、(三折肱为良医)出自《左传R定公十三年》。三:指多次。肱:从肩到肘的部分,也指代胳膊。意思是:多次摔断胳膊的人,可以成为高明的医生。说明知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
16、如果你不带偏见地去考虑问题,如果你思考一下这些准则的一般性质,你就可以得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结论。因为所有的准则事实上都是实践上的。——布拉德利
17、(43)从来名利地,皆起是非心。
18、(48)野芳虽晚不须嗟。
19、(偏偏何所以,天地一沙鸥)出自唐代杜甫诗《旅夜书诗怀》。意思是:东游西荡的没有什么依靠,自己就像一个沙鸥一样来回游荡。
20、挨着铁匠会打钉,挨着木匠会拉锯。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