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的经典言论
1、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注释)孔子从四个方面来教育学生:历史文献,生活实践,待人忠诚,讲究信用。
3、译文:五光十色,有时会令人眼花瞭乱,看不清丑恶;优美的顺音,有时会令人听不到忠言;美味佳肴十分爽口,有时会令人品尝不了疾苦;骑马游猎,有时会让人性情放纵;有时一些稀有珍贵的物品会让人图谋不轨。
4、·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出处)《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译文)人都没能侍奉好,还谈什么事奉鬼呢?
5、·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出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译文)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
6、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孔子名句
7、·君子忧道不忧贫。(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君子只担忧学不到道,而不担忧贫穷。
8、不贰过。——《论语·雍也》
9、·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君子中不仁德的人是有的,而小人中有仁德的人是没有的。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1、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孔子语录
12、不学诗,无以言。
13、鲁昭公五年(公元前年),孔子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所以称自己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志向在于做学问。
14、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15、·吾道一以贯之。(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我的学说始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
16、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7、译文: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1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自己就可以改正。
19、·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
2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二、孔子的经典言论极其影响作文
1、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对任何事物,仅仅了解它的人不如深深喜爱它的人,深深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乐此不疲的人。)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论语》
6、(注释)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守信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交朋友,与两面三刀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7、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同上)
9、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丘
10、孔子说:只阐述以前的文化而不从事创作,信从并爱好古代文化我私下将自己与我那老彭相比。
1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孔子《论语》(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12、(出处)《道德经》第十三章。
13、·君子周急不济富。(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君子周济急需,而不给富人添富。
14、(尊崇贤人,不重女色;孝敬父母能够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够舍生忘死;与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学习过做人的道理,但我却认为他学过了。)
15、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16、(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看见利益要能想到是否合乎道义,见到危难要敢于献身。
17、这里讲的是交友的基本准则。对待朋友的错误,要开诚布公地劝导他,他坚持不听,也就作罢,如果别人不听,你还一再劝告,只会自取其辱,这里也是一个界线的问题,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三观不同,不必强求。
1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19、0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孔子
20、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三、孔子的经典言论和感悟
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君子与人和谐,但不一定要求观点相同;小人追求观点相同,但不一定和谐。
2、|国学|古籍|名碑|名帖|
3、·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天下有道就出来做事;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
4、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5、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6、·至言去言,至为无为。
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论语》
8、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9、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0、·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出处)《论语·八佾篇第三》(译文)君主按照礼来使用臣下,臣下用忠心来服侍君主。
11、·未知生,焉知死?(出处)《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译文)活着的事情还没搞明白?怎么能知道死呢?
12、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名言
14、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5、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孔子、老子属于前者。而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16、“古者学子从师受业,谓之从游,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
17、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论语》(我还没有见过喜爱德行象喜爱美色那样的人。)
18、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19、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著名政治家孔子的经典名言名句(篇二)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
20、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四、孔子的经典言论是什么
1、(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2、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3、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
4、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5、小不忍,则乱大谋。
6、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8、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9、(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10、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1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君子坦然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不坦然。
12、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1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摘孔子《论语》(一个人若没有长远的考虑,便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14、赤之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15、(出处)《道德经》第二十章。
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上)
17、(君子一切靠自己,小人处处要求别人。)
18、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孔子名句
1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2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到了寒冬,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五、孔子的经典言论作文反省
1、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将其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成为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其中为人处事、为师求学等道理,即使放在今天,仍值得我们慢慢体悟。
2、这段话是讲了一个孔子自述的小故事: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我并没知识。有鄙夫问我问题,‘孔老夫子,我跟我夫人的关系搞得很差,你说我该怎么办?’我怎么知道他的家务事,空空如也,怎么办呢?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同上)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6、(注释)勤勉好学,不以向下请教为耻。
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出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译文)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行。
8、(注释)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惕: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应该警惕不要沉溺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正旺,应该警惕不要争强好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退,应该警惕不要贪求占有。
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10、(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12、(注释)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1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14、·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被任用就施展抱负,不被任用就隐藏起来、自我完善。
1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16、(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17、(注释)人要是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没有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小车没有车杠与横木相衔接的销钉,它靠什么行走呢?
18、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丘《论语.季氏》
19、(注释)人数众多的军队,有可能被夺去它的主帅;一个普通人,却不能强迫他改变志向。
20、(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1、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2、 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5、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6、孔子重身教,怕弟子只是从他言论中求道,而不学他如何身体力行,所以声明不再说话以引起弟子们警觉。果然子贡急了,“您不说话,我们怎么向后学传承大道呀!”孔子说,“你们掌握了那么些天文地理、自然常识,难道都是老天爷开口教的吗?”其他弟子更是怀疑孔子留一手,陈亢还怀疑孔子给伯鱼开小灶。
7、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8、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9、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0、(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11、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2、鲁昭公十一年(公元前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孔子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13、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14、 安危相易,祸福相生。
15、两千多年前的“至圣先师”
1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7、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18、译文:我喜欢吃鱼,也喜欢吃熊掌;如果让我选一个,我会舍支鱼而吃熊掌。我热爱生命,也热爱仁义,如果让我选择其我会舍弃生命而取仁义。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