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十则原文朗读
1、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2、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3、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5、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6、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和苕,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耘。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7、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吾未见其人也。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得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8、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9、(译文)孔子说:“对于行禘礼的仪式,从第一次献酒以后,我就不愿意看了。”
10、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1、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2、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13、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若林放乎!”
14、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15、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攫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谵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1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7、(译文)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18、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19、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20、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二、论语十则原文朗读音频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5、转折。(可译为却)例:人不知而不愠。
6、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7、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
8、通读论语,就如同品一杯古茶,
9、(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10、(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11、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12、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13、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4、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子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5、六世祖得孔氏,是为孔父嘉。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
16、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17、图文:主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并可以配音乐
18、带着感恩的心启程,学会爱,爱父母,爱自己,爱朋友,爱他人。
19、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
20、山顶对我们半山腰的人来说并不遥远。
三、论语十则原文朗读高中
1、白话译文: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2、255(唐诗三百首)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3、(译文)王孙贾问道:“(人家都说)与其奉承奥神,不如奉承灶神。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没有地方可以祷告了。”
4、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遂欲从之,末由也已。”
5、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6、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7、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8、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9、生活如美酒,虽然炙热似火,
10、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在攀登人生阶梯的旅途中,我们不怕慢,只怕停。只要不停止,再慢的速度也能达到顶峰。
1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14、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15、250(唐诗三百首)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6、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17、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d,君子亦d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18、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19、译文: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像他一样好;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20、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四、论语十则原文朗读拼音
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3、译文孔子说:聪明又好学,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他为文。
4、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5、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6、 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
7、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8、清代学者崔述则对《论语》的成书提出不同看法,他注意到今本《论语》前后十篇在文体和称谓上存在差异,前十篇记孔子答定公、哀公之问,皆变文称“孔子对曰”,以表示尊君。
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10、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1、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12、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3、译文孔子说:不到他苦思冥想时,不去启发;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开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重复教他了。
14、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15、子曰:“不有祝跎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16、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17、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18、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19、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20、做前,可以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
五、论语十则翻译及原文朗诵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