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牡丹亭原文汤显祖
1、作品揭露封建礼教和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矛盾,热情歌颂杜丽娘、柳梦梅为追求自由幸福所作的不屈斗争,比同时代的爱情剧有着更为进步的意义。情节富于幻想色彩,性格刻画细腻深刻,曲词清丽,对后来戏曲文学的影响很大。
2、因杜知府小姐丽娘,与柳梦梅秀才,后日有姻缘之分。
3、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她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
4、俊得江山助:江山之美使我的文章为之生色。俊,与下第八回“俊煞”之“俊”相通,相当于今口语的“美”,此指文章的秀美。《文心雕龙》卷十《物色》:“然屈平所以能洞鉴风骚之情者,抑亦江山之助乎!”。↩
5、(旦)是一位女娘,请里坐。
6、汤显祖政绩突出却不容于官场,终于将满腔热情投注于戏曲创作之中,现在很多耳熟能详的金句都是出自他之手。
7、丽娘与梦梅每夜相会,欢声笑语。
8、(旦)这闲庭院,玩清光长送过这月儿圆。
9、丽娘又在梦梅梦中与其相会,并共发海誓山盟,结拜成夫妻。
10、(净)则道画帧儿怎放的个人回避,做的事瞒神(插图)鬼。
11、以上两句的意思是:“满园子的春光缠绵,由它去罢,我没有兴致多玩赏了。即便是赏遍了十二处亭台,也不能解决我的问题。
12、(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蘑外烟丝醉软。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
13、杜丽娘游园,看到眼前之景,不免由景及人,感慨起来。由此,丽娘开始有了思想上的觉醒,她察觉到自己正值二八青春,本不应该被拘束于一隅,应该追求自由与爱情。这一层思想上的萌芽便开启了后来游园做梦,感梦生情,由情生病,由病而亡,死而复生的种种。正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14、春唱:“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
15、(老旦作避介)敢是我女孩儿?怠慢了你,你活现了。春香,有随身纸钱,快丢,快丢。(贴丢纸钱介)
16、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17、此外,在这一部分中,也有着如诗画一般优美动人的曲词,也正是因为作者超群的语言功力,令整部作品在艺术上有着更深的造诣。
18、(净)没油,黑坐地,三花两焰,留的你照解罗衣。
19、汤显祖也曾在《牡丹亭记题词》中这样说过:“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之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
20、(老旦进介)呀,门房空静,内可有人?
二、牡丹亭诗句汤显祖
1、《牡丹亭·惊梦》无论是主题、曲词还是唱腔,在社会上都引起了普遍共鸣,成为昆剧最具代表性的剧目,被人们长期叹赏与吟唱。
2、伯道暮年无嗣子,(苗发)女中谁是卫夫人(104)?(刘禹锡)
3、牡丹在夏初才开花,赶不上春天,作者写牡丹的用意,是暗指杜丽娘自伤落在后面。
4、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牡丹四人,得意处唯在丽娘。”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全剧五十五出,通过描写杜丽娘感春成梦,由病而死,死而复生,终于同柳梦梅结成良缘的离奇、曲折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和强烈要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5、杜唱:“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6、《牡丹亭》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另一说是《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和《桃花扇》)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7、卫夫人:晋代人,名铄,字茂漪。李矩的妻子。以书法著名。这里泛指有才学的女人。↩
8、(净)桃树巧逢前度客,
9、(净持灯上)门户牢拴,为甚空堂人语喧?(灯照地介)这青苔院,怎生吹落纸黄钱?
10、紧接着在第三曲(醉扶归)中,丽娘道出自己的真心话“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自己是正值青春年华,却无人赏识。
11、好文章推荐阅读:(点击标题可读)
12、“恰三春好处无人见”是说自己青春美貌无人欣赏,就象这深宅大院的春天一样。“不提防沉鱼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自己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貌,却虚度年华。
13、丽娘对梦中之事深怀不已,以焚香祷告为名,让春香带自己重游花园,寻梦中所见。
14、(旦)听他说起,是我的娘也。(旦向前哭娘介)
15、一年除夕,邻居失火,火势很快蔓延到汤宅。汤显祖急忙冲入火海,抢救出来的却不是金银细软,而是一本本书籍。然而,让他懊恼的是,大部分书籍仍被大火付之一炬。
16、《牡丹亭》的爱情描写,具有过去一些爱情剧所无法比拟的思想高度和时代特色。作者明确地把这种叛逆爱情当作思想解放、个性解放的一个突破口来表现,不再是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狭隘含义之内。作者让剧中的青年男女为了爱情,出生入死,除了浓厚浪漫主义色彩之外,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爱情能战胜一切,超越生死的巨大力量。戏剧的崭新思想是通过崭新的人物形象来表现的,《牡丹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无疑是塑造了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为中国文学人物画廊提供了一个光辉的形象。杜丽娘性格中最大的特点是在追求爱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坚定执着。她为情而死,为情而生。她的死,既是当时现实社会中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真实结果,同时也是她的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手段。
17、(旦)趋迎迟慢。趋迎迟慢。
18、(旦)夜长难睡,还向主家借些油去。
19、合唱:“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20、(贴)怪哉,当真有个柳和梅。
三、牡丹亭汤显祖什么时候写的
1、造化:造物主、上天。↩
2、未遭时势:没有遇到机会,指还没有做官。↩
3、然而,丽娘踏青游园,既是对大自然生命勃兴的礼赞,同样也是对自身生命毁灭的哀悼之词,造成这一切悲哀的根源是什么呢?正是反人道、反人性的封建社会。恰如后来杜丽娘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邂逅一样,在花神的引导下,她在“非现实”的环境中彻底解放了“情”,这同样是《惊梦》一出中极富特色的地方。作者在此,将浪漫主义的精神寄托在花神身上,花神既为人间带来了无限的美好春光,又是真爱的引领者与见证者。可令人惋惜的是,丽娘居然只能以“梦境”这样的虚幻方式来实现与“情”的交融,这就是一种莫大的悲哀,更是她周身那个黑暗、腐败社会的最好写照、正如前文提到的,丽娘的“情”,是处于孤立状态的。
4、万福:妇女的一种礼节。↩
5、这是汤显祖政治生涯中闪亮的一笔,也因而触怒了皇帝而被贬,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上任后他依然心系百姓,经常走街串巷,察访民间疾苦。
6、上句是说明幽静的庭院里吹来了花絮,下句是形容花絮在春天的庭院里飘荡的样子,由飘来的一线游丝引起了杜丽娘的万缕情丝。
7、杜唱:“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8、做客为儿:女儿在母家好像做客一样。明吕坤《闺范》卷二:“世俗女子在室外,自处以客,而母亦客之。”↩
9、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传杜太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10、昆曲,出生血统不凡。发源地便是孕育着明代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所在的地区,在江南士大夫文化的土壤中破土而出的昆曲,一出生血液里就流淌着“清赏”“雅玩”的高贵血统。
11、明吕天成《曲品》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在艺术技巧上,《牡丹亭》纵情跌宕,于人物内在意识的刻画方面入木三分,细致尽情。曲辞曼妙而不施刻凿,诚如明王骥德所言:“其才情在浅深、浓淡、雅俗之间,为独得三昧。”
12、《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
13、(老旦)行程晚,女娘们借住霎儿间。
14、作为一个传统的读书人,汤显祖曾经有着积极的政治抱负,圣君贤相一展所长,却因刚正不阿,气节清直,仕途困顿。
15、杜唱:“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16、(老旦)儿,不曾广超度你,是你父亲古执。
17、蟠桃:神州中的仙桃,相传三千年结一次子。这里比喻迟生的儿子是好儿子。↩
18、《牡丹亭》一直是昆曲中广为传唱的剧目,因教书先生教授了《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词,杜丽娘萌生伤感之情,在与丫鬟一起游览了自家的后花园之后更生伤春之情,回来后竟然梦中与一手持折柳的公子在花园内有了一番云雨之情,在梦醒之后独自入后花园寻找梦里多情郎。由此,也就有了昆曲《牡丹亭》中杜丽娘“游园”、“惊梦”和“寻梦”。
19、科场苦禁:一直没有考取(举人)。禁,禁受,抑止的意思。↩
20、(旦)听他言,声音不似男儿汉,待自起开门月下看。(见介)
四、牡丹亭原文及翻译汤显祖
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2、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3、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4、“做门楣”古语:由于杨贵妃受到唐明皇的宠幸,杨氏一家都得到高官厚禄。当时有民谣说:“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门楣。”见《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天宝五载”条。“‘做门楣’古语指此。楣,门上的横梁:门楣,犹如现在说的门面。做门楣,女儿嫁一个好女婿,可以替娘家门面,提高家庭的社会地位。↩
5、〔丑〕世间荣乐本逡巡(134),(李商隐)〔末〕谁睬髭须白似银?(曹唐)
6、(洞仙歌)〔末〕咱头巾破了修,靴头绽了兜(128)。〔丑〕你坐老斋头,衫襟没了后头。〔合〕砚水漱净口,去承官饭溲(129),剔牙杖敢黄齑臭(130)。
7、老旦:扮演老妇人的角色。传奇的女主角由旦扮演,相当于元杂剧中的正旦。贴,即贴旦,也是女角。女角有时也可以由净、丑扮演。↩
8、汤显祖出生于书香世家,家中藏书四万余册。他的少年时光就是伴随着这些书籍度过的。
9、门前梅柳烂春晖,(张窈窕)见君王觉后疑。(王昌龄)
10、(贴)前面像是个半开门儿,蓦了进去。
11、模:这里是摸的意思。全句,爹的含蓄的话(三分话),你自己去体会。↩
12、撒吞:妆呆。这里有疑心妄想的意思。吞,疑呆。↩
13、为飘零老愧妻孥:句本杜甫诗《自阆州领妻子却赴蜀山行》三首中“飘飘愧老妻”意。见《草堂诗笺》卷二十一。妻孥,妻子和儿女。↩
14、随喜:游览寺院。佛家语,原指见人作善事,随之而生欢喜心。见《华严经·普贤行原品》。↩
15、凤凰雏:喻男孩、女孩。全句系祝愿之词,意思说生子虽晚,终必儿女双全,一家团圆。↩
16、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的内容如下:
17、牡丹亭上三生路:牡丹亭是约定再世姻缘的地方。传说,李源与惠林寺僧圆观(一作圆泽)有很深的友谊。圆观临死时对他的友人李源说,十二年后和他在杭州天竺寺外再见。后来李源如期到那里,看见一个牧童,他就是圆观的后向。见《太平广记》卷三八七《圆观》。三生石在杭州灵隐,即李源会见牧童的地方。此指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团圆的爱情故事。↩
18、“临川四梦”是汤显祖及其四部剧作的别名。明代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是临川人,“临川”遂为先生的别号,而“四梦”则是其《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剧的合称。
19、“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20、作家白先勇先生曾这样评价昆曲
五、牡丹亭题记汤显祖
1、悬梁:汉代孙敬,闭户读书,怕睡去,就用绳子系住头发,挂在梁上。一瞌睡,就被绳子拉醒。见《楚国先贤传》。凿壁、悬梁,都是说勤学苦读。↩
2、难道八字梳头做目呼:难道一个小姐连字也不识!八字梳头,一种头梳,这里指小姐。做目呼,四字认做目字,说人不识字。《诚齐乐府·豹子和尚》第四折:“你骂我目呼。你笑我是蠢物不识字,目呼做四也。”《雍熙乐府》卷十四《集贤宾·知几》:“目乎四倒精细省,凭何作证,淡文章改做了受生经。”又《盛世新声》戊集页十八《醉太平》:“认不的之乎者也。千呼干,豆上争一撇;川呼腹内原横写;目呼口里少分别。”↩
3、汤显亮祖元杂剧《牡丹亭》中“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赏心乐组事谁家院,良辰美景奈何天。”写出闺中女子杜丽娘感叹青春年华空蹉跎的无奈。
4、杜丽娘 春香,可曾吩咐花郎,扫除花径么?(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5、“良辰美景奈何天”这句诗出自《牡丹亭》
6、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
7、春 香 小姐,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栏。(独自莫凭栏。)
8、”吾乃掌管南安府后花园花神是也。
9、玉茗堂:汤显祖为自己的住所取的名称,以玉茗(白山茶)花而得名。↩
10、明•沈德符: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11、寻梦不见梦梅,郁闷寡欢,与春香遒情,自画像留春容。后卧病不起,杜母拷问春香,并请尼姑庵师傅石姑为其祈禳。与此同时,又请陈最良为丽娘诊病。
12、风流况:风流事。况,情况,作事情解。↩
13、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注重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发掘人物内心幽微细密的情感,使之形神毕露,从而赋予人物形象以鲜明的性格特征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14、杜宝为丽娘找来家庭教师——陈最良。他是一位穷酸、顽固的腐儒,拼命教授丽娘《诗经》。在他看来,《诗经》从最开始便是“后妃之德”的体现,可《关雎》明明就是一首情诗,怎能被歪曲成“后妃之德”呢?正是因为这首诗,打开了杜丽娘的心门,她沿着原诗的本意去探寻,进而使心中“情”的种子开始萌发,才有了后来游园、惊梦等一系列经历。可以说,“理”的教条与约束适得其反,成了“情”的先导。
15、“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16、吴梅:古今传奇,用故事之最胜者,莫如《桃花扇》;用臆说之最胜者,莫如《牡丹亭》。《牡丹亭》之杜丽娘,以一梦感情,生死不渝,亦已动人情致,而又写道院幽媾之凄艳,野店合昏之潦草,无一不出乎人情之外,却无一不合乎人情之中。
17、明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妇女生存状态最惨烈的时期,贞节牌坊和裹小脚这两种对女人进行戕害的手段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整个社会从舆论和制度两个层面对女人的生存进行了严厉的规范,而且理学家们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正日益成为人们自觉遵守的一种道德准则。这种对人性本能的极端压制也导致了当时倡导性灵主张的兴起。杜宝夫妇对女儿的严厉要求正是对“存天理、灭人欲”的自觉执行,而杜丽娘被春光唤起的生命觉醒也正是性灵之强烈的形象说明。汤显祖通过杜丽娘的形象艺术地概括了封建社会青年争取自由幸福爱情的艰苦斗争,赞扬了对个性解放的追求,尤其对女性的自我拯救给予了正面的肯定。
18、明吕玉绳、沈璟、臧懋循、冯梦龙、硕园等人都有改编本。昆剧常演出的有《闺塾》(习称《春香闹学》或《学堂》)、《游园》(习称《游园惊梦》)、《拾画》、《玩真》等出。
19、《牡丹亭》是昆曲代表作,与之前的元杂剧相比,在体例上有了诸多的不同。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其剧本的篇幅大大增加。所以,想要全方位地细细赏析《牡丹亭》,将会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因此,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将以“一条主线法”,结合“游园、惊梦”这些最为经典的具体篇目,作为中心线,来对全剧的人物、语言、主题、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
20、第一曲(绕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丽娘面对如此春光好景,被拨动了心弦,想到自己“人立小庭深院”。不免愁上心头,“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晓残妆”可以读出杜丽娘无心装扮自己,其中蕴含着女主人公的伤春之意。在古代社会,封建礼教束缚女子,未嫁女子要待字闺阁之中,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这显然是压抑了少女追求幸福生活的本性的。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