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歇后语外甥打灯笼后面是什么
1、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有
2、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3、老公拍扇——凄(妻)凉
4、张天师过海不用船——自有法度(自有法渡)
5、不图便宜不上当,贪图便宜吃大亏。
6、庙里的马——精(惊)不了
7、蜗牛的房子——背在身上
8、1老虎嘴里拔牙——冒险
9、林冲上梁山——官逼民反
10、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
11、灯笼失火————剩下个光杆
12、宋江的军师——无用(吴用)
13、这是歇后语,表面意思是外甥拿灯笼,照亮了舅舅呀,引申为照旧,依旧的意思,意思是和原来一模一样,没有变化。
14、2赶着绵羊过火焰山——往死里逼
15、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
16、鱼势二西她征造鲁汽外甥打灯笼——照舅(旧)。解释分析:这是一句逻辑推理型歇后语,来源于北方农村有个传统民俗,每年正月当舅舅的要给外甥送一个灯笼,从出生后一直送到外甥的360问答第一个本命年结束,也就是十二生肖完成一个循环,以此表达长辈的找铁居约互前老城美好祝福。所以就有了一句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舅(旧)。扩展资料:歇后语在结构上是“比喻——说明”式的俏皮话。使用的人往往只说出比喻部分,后搞转再金架着程席其谈花面的解释部分则让对方自己领悟。歇后语可以分成两种类型,还有一种是谐音类的,例杂城如:炒了的虾米——红人(仁)体揍鸡毛——壮胆(装掸)子冬瓜皮做甑子——不争(蒸)气豆芽炒虾米(小虾)——两不道值(直)
17、灯笼的脑袋————随便耍
18、王小二过年———年不如一年
19、直陈型——后一部分直接说出前一部分的含义,后一部分的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相一致。例如:
20、林黛玉进贾府——谨小慎微
二、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的后面是什么
1、沙滩上走路——一步一个脚印
2、事在人为,人定胜天。
3、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4、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5、半夜吃黄连——暗中叫苦
6、谐音双关型——后一部分直接说出前一部分的含义,再通过字面的同音转换,揭示歇后语的实际意义。例如:
7、六月里戴手套——保守(保手)
8、孙猴子穿汗衫——半截不象人
9、2狗嘴里丢骨头——投其所好
10、赌博佬滴姆妈提灯笼————来行打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12、出太阳下暴雨——假情(晴)
13、10提着马灯下矿井--步步深入10跳上舞台凑热闹--逢场作戏
14、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15、歪嘴吹喇叭——一股邪(斜)气
16、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17、周瑜谋荆州—————陪了夫人又折兵
18、石头蛋子腌咸菜——一言(盐)难尽(进)
19、2狗嘴里的骨头——油水不大
20、2花盆里的栽松树——成不了财
三、外甥打灯笼后面一句是什么歇后语
1、按关中风俗,正月初一到初五为外甥给舅舅拜年的时间,正月初五到十五是舅舅给外甥送灯笼的时间。以往,舅舅给每个外甥要送一个灯笼、一把蜡,每逢正月12岁以下的孩子要打上娘舅送的灯笼,以示来年心明眼亮,茁壮成长。而灯笼上一般都会印有“长命百岁”等祝福的话语。
2、歪嘴吃石榴——尽出歪点子
3、十三岁的时候,我承担起了给姑姑家的小表弟送灯笼的重任。在刺骨的寒风中,我和弟弟踏着厚厚的积雪融入到了送灯笼的人群之中。我们艰难地走在落满雪花的乡间小路上,身后是深深浅浅的走过的脚窝,眼前永远是一串六个比火比柿子还要红多少倍的纱布灯笼。尽管手被北风吹得生疼,但我还是把火焰一般热烈的灯笼举得很高很高,为的是让总是站在村口等着我们的表弟一眼就看到我和弟弟的身影。
4、案板上的擀面杖——光棍一条
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6、盲公戴眼镜——装样子的
7、☀人教版1—6年级下册数学全册电子教案+PPT课件+教学反思+教学计划
8、麻绳串豆腐——提不起来
9、围着火炉吃西瓜——心上甜丝丝,身上暖烘烘
10、年轻时,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的队伍,当时叫“义军”,由于军队领导人意见不合,他被迫回老家濠州。在回家途中遇见卖艺的一行人,因为一些误解,他与卖艺人进行了一些切磋,不想与他切磋的是他的姐夫。由于朱元璋与他姐夫过招时出手重了些,他姐夫在弥留之际对他外甥李文忠说:“孩子,把灯笼挑亮点,让我好好看看你舅舅。”这一看就看出朱元璋有帝王之相,便要求朱元璋许下诺言:称帝后要给李文忠个官做。朱元璋只好答应了,随后他姐夫就撒手而去。
11、腊月的萝卜——动(冻)了心
12、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13、灯笼的胡子————不理
14、卖豆腐的扛马脚——生意不大架子大
15、老牛撵兔子——有劲使不上/吃力不讨好
16、门框脱坯子一一大模大样
17、瞎子逛大街——目中无人
18、一脚踢翻煤油炉——散伙(火)
19、猫捉老鼠——靠自己的本事
20、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四、歇后语外甥打灯笼下一句是什么
1、现在这个风俗,在陕西一些地方还保留着,不过,现在的灯笼用的是塑料、电子灯,灯笼也不用烧掉,到新的一年,舅舅只要送一副电池就行了。本来应该是外公外婆给外孙送灯,外公外婆年纪大了,走路不方便,就由舅舅提着灯笼送到外甥家。“照旧(舅)”这句歇后语就是这么来的。
2、霉烂了的莲耦——坏心眼
3、1关公放曹操——念旧情
4、打破砂锅——问(璺)到底
5、歪嘴和尚吃螺蛳——以歪就歪
6、灯笼也有豪华版,豪华版的灯笼是羊皮做成的,直径足有一米左右,还能旋转,灯笼壁上贴有剪纸做成的各色人物,蜡烛点亮后,灯笼转起来,称之为“走马灯”。至今仍记得走马灯中的人物肖像,他们来自《西游记》《水浒传》,也有来自《金刚葫芦娃》《哪吒闹海》里的场景,走马灯匀速地旋转着,这样的灯笼,有很强的演艺功能,玩了一会这个灯笼,就等于是看了一场电影。
7、蚂蚁尿书本——识(显)字不多
8、帽没儿做鞋垫儿——一贬到底
9、2狗咬屁股——肯定(啃腚)
10、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11、没有根的浮萍——无依无靠
12、1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
13、大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14、老太婆打哈欠——一望无涯(牙)
15、闻着棺材唤几香——死到临头
16、由于它定型习用后,即便省略了后面的注释语,人们仍能从引语中领会它的基本意义,故名为“歇后语”。
17、盐店里谈天——闲得没事做。(咸得没事做)
18、初五以后,作为舅舅或者没有舅舅的娘家人要给外甥或者还没有外甥的亲戚家里来,其中礼物中必须带有“灯笼”,且至少是一对,也就是灯笼必须是舅家送的,一般不能自己买。
19、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
20、外甥打灯笼歇后语的来历
五、外甥打灯笼后面的歇后语
1、1聋子耳朵——摆设
2、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3、马勺里的苍蝇——混饭吃
4、外甥打灯笼的下一句歇后语是照(舅)旧。取自谐音。舅”和“旧”同音,“旧”是它的要表达意思,说明事情还和原来一样,没有变化。歇后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