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1、杜鲁门声称每个民族都必须在两种生活方式中作出选择,他说美国的政策就是“援助各国为争取自由而反抗企图通过外部压力或少数派武装实施奴役的人民”。杜鲁门的这一番话实质上等于开出了一张空白的外交政策支票,将来任何国家只要有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迹象就可以拿着这张支票去兑现。到处可以听到那些援助“自由人民”的十字军以一种普渡众生的言辞传播杜鲁门主义:这为美国未来20年的对外政策定下了基调。
2、1945年后,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需要安全保障,但是,它们对此的解释各不相同。1945年后,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
3、①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
4、杜鲁门与波茨坦会议
5、这是杜鲁门主义正式形成的起点。历史学家埃里克·福纳认为,杜鲁门主义“成为美国在世界各地援助反共政权(无论其多不民主)的先例,并建立一套针对苏联的全球军事联盟。”
6、(1)敌对关系:1917——1941年
7、上面所讲的就是所谓的杜鲁门主义,在杜鲁门主义中,可以清晰的看出,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可以不惜插手别国的内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其实,就是最大程度上遏制苏联的崛起。
8、正确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联系、区别和实质。
9、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表明,美国对外政策终于完成了从孤立主义向全球扩张主义的转变。
10、但是,随着远洋交通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地理保护已经不再奏效。“门罗主义”实际上的保护者大英帝国也日薄西山。美国惊讶而又理所当然的发现,战后的美国直接暴露在东半球面前。而当时最有可能成为东半球主导者的国家就是苏联。因此,美国要保护自身安全就必须进一步扩大战略纵深,最直接的手段就是维持其在西欧、日本和中东地区的战略存在。
11、提示:漫画讽刺了马歇尔计划。目的是以援助西欧复兴经济为名,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欧洲)的目的。看法: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12、(3)欧洲处于两极格局下,面临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
13、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
14、对那些主张人道的人们来说,马歇尔计划为经济状况极度糟糕的欧洲送去了长期援助;对于美国国内那些担心出口萎缩而引起经济萧条的人们来说,这项计划提供了一条振兴世界贸易的途径;对于那些担心共产d人在西欧进行颠覆活动的人们来说,这项计划为创造良好的民族经济环境,以便把西欧各国工人阶级吸引到自由资本主义政权一边去提供了一种手段。
15、(4)法德逐渐实现和解,为欧洲走向联合创造了条件
16、在人民有权选择自己政府的形式及生活地的原则的基础上,1945年罗斯福决定在该地区推行公正和持久的和平格局。这一点对于理解他对东欧采取的战时外交是至关重要的。这意味着所有关于改变疆域的决定将统统搁置到战后再说,这一行动步骤实质上等于对东欧采取一项“没有政策的政策”。
17、在战争结束六年后,大半个欧洲依然难以从数百万人的死伤中平复。战火遍及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分,所涉及的地域面积远大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的轰炸使绝大多数大城市遭到了严重破坏,特别是它们的工业生产。
18、(1)图图二根据两大“公约”成立了什么组织?这两大组织是何时建立的?
19、阅读教材,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影响与实质。
20、在世界领导权上,英国、纳粹德国、苏联都争夺失败了,而美国却成功了,就是因为美国不仅能提供武器,还能提供面包,在军事上靠着强大的武力,消灭了一个又一个敌人;在经济上靠着充足的资金,扶持起了一个又一个伙伴。美国付出了无数金钱与士兵的生命才奠定了如今的世界霸主的地位。
二、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2、军事上建立北约,发动了朝鲜、越南、巴拿马、索马里、格林纳达、利比里亚、海地、苏丹、波黑、科索沃、伊拉克、阿富汗战争,间接参与乌克兰、利比亚、叙利亚的内战,还建立起了遍布世界各地的军事基地。
3、(1)区别:“冷战”是一种体制,是美国对苏联建立的经济上封锁、政治上对抗、军事上遏制的整套体制,但其活动不包括战争;“热战”是针对“冷战”中的“不包括战争”而言的,即“热战”是在“冷战”大环境下采取的军事行动。
4、(思维导图)《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5、(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经济恢复和发展,贸易往来密切,各国联系日益紧密,欧洲联合成为一种需要
6、1951年,因美国介入韩战让军备开支不断成长,同年底宣佈提前结束马歇尔计划,代之以《共同安全计划》,不过,美国以不同形式对欧洲国家的援助始终没有停止。在美国的监管下,至1951年计划结束时,受援国家已大致恢復到战前水准,贫穷和飢饿不復存在,西欧经济开始长达20年的高速发展。
7、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本原因。
8、意识形态对抗与杜鲁门主义出台
9、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以270个师进攻苏联,这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陆战。此时,美国公众仍持一派孤立主义论调。然而,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美国的珍珠港海军基地以及3天后希特勒向美国宣战,此后美国才与英国和苏联结成同盟。关于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几乎立即在盟国中成为首要话题。
10、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与实质。
11、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12、在全球范围内,苏联打破由美国独霸世界的局面,在军事、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同美国展开激烈的争夺。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激烈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和紧张。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和争夺霸权是对世界和平与各国安全的严重威胁。
13、1947年6月5日,时任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正式提出马歇尔计划。
14、(2)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15、提示:“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外来压力”是指苏联。反映了美国政府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阻止革命力量发展,遏制苏联对“自由国家”的控制。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16、(思维导图)《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17、欧洲的重建包含着德国的重建,如果没有德国生产的复兴就不会有欧洲经济的复兴。但是我们必须谨慎行事,以保证德国的复兴不会再对欧洲共同体产生威胁。
18、1949年在“铁幕”两边的陆军师的比例大致为125:这一比例大大有利于苏联人,但谁也没有想过要去调整这种不平衡状态。这是北约心头上的窘境,因为在政治上北约不可能组建一支能与苏联红军相匹敌的西欧地面部队,北约不得不依赖原子弹去阻止苏联的进攻。美国的核保证就是这一同盟的基石。
19、错误。第三世界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的标志是1961年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的不结盟会议。
20、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三、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时间
1、一直对该计划持反对意见的共和d在1950年的国会选举中获得了更多的席位,保守的反对派也开始抬头,这样,马歇尔计划即在1951年宣告结束,但此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的其它形式的援助却始终没有停止过。
2、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逝世,副总统哈里·杜鲁门继任总统。某些历史学家曾把从罗斯福向杜鲁门转移视为冷战开始的时刻。但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杜鲁门企图改变罗斯福的对苏政策。既没有找到什么解决波兰问题的方案,也没有就联合国的未来达成什么协议。然而,1945年5月,杜鲁门断然中止了对苏联的租借援助。
3、北约是以美国为首的政治经济军事集团。
4、杜鲁门主义是在美国总统杜鲁门任期内形成的美国对外政策,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对外政策核心。
5、(3)合作范围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领域
6、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所带来的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
7、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8、德国被划分为四个占领区,但仍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单位,由总部设在柏林的盟国管制委员会行使管制职能。在苏占区内110英里处的柏林也被划分为四个区,同样地,由盟国军事管制总部统一管理,并直接向盟国管制委员会报告工作。
9、据此,杜鲁门要求国会立即采取行动,可以说刻不容缓,在1948年6月30日前拨款4亿美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政府,以便美国在该地区建立起“抵抗苏联侵略的屏障”和美国的前哨阵地。
10、因此杜鲁门主义也是冷战的开始,彻底改变了罗斯福时代的美国对外政策,奠定了战后世界的基本格局。
11、美国为了防止共产主义在世界任何地方出现,因此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国家,解救他们战后的贫困,以防止发生革命。美国也大力发展军备,仅在1948年一年内就将核武器的储备从13枚扩展到50多枚。
12、杜鲁门主义明确提出了两种制度之争,从而使美国的遏制政策披上了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标志着美国越来越以两极思维来看待这个世界。杜鲁门主义成为美国开始对苏联进行冷站的重要标识。
13、①美对苏采取强硬政策,
14、加紧巩固苏联对东欧的控制是这个新成立的情报局的另一项工作。1948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发生的政变使这一进程达到了顶点。到1948年底,波、匈、罗、保、南、阿的非共产d领导人都受到政治清洗、非法审讯和恐怖活动的迫害,其势力已不复存在。与东欧其他各国情况不同的是捷克斯洛伐克,只有它才可能把西方式的民主与苏联要求的“友好”协调一致起来。
15、(1)美苏之间的矛盾:美苏争霸削弱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16、英国的求救与“多米诺理论”的雏形
17、(2)战时同盟关系1942——1945
18、马歇尔计划开始后,美国处处展现华盛顿对欧洲的控制。美国力促西欧各国加犟经济统一和联合,如当美国推动贸易自由化时,要求成立一个欧洲支付同盟,並希望英国带头,但英国极力反对。据当时美国特别代表哈里曼(W.AverellHarriman)说,他为此与英国财政大臣克里普斯(StaffordCripps)进行极为困难的谈判,直到美国以不给援助施加压力后,英国才做出妥协。
19、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的援助
20、(思维导图)《中外历史纲要下册》中古时期的非洲和美洲
四、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
1、第二是经济层面。事实上,从1945年到马歇尔计划得以实施之前,美国一直在给予欧洲经济援助。但是,传统的贷款和补贴很快就失去了效果。1947年,欧洲经济再次陷入衰退之中。因此,制定一个欧洲层面的整体复兴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也即马歇尔计划)势在必行。
2、威尔逊总统领导下的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为了恢复大国间的力量均衡,而是旨在结束整个欧洲的国家体系,并在新的国际秩序下“让世界安全地走向民主”。而列宁领导下的俄国,在经历了十月革命之后,退出了战争,并号召人们开展一场“世界”革命。
3、但是,看似理所当然的欧洲复兴计划在实施的初期却面临着巨大阻力。来自苏联的反对自不必说,但最令美国头疼的反对却来自盟国法国。法国反对“欧洲复兴计划”主要是两个方面的考量:第战后法国也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工业发展计划。但是这一计划的基础是建立在扩大德国煤炭对法国的供应上。因此,法国强烈要求提高其对德国工业区和产煤区的话语权,甚至提出肢解德国的计划。第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经历已经成为法国人心中巨大的伤痛,他们非常担心德国会借欧洲复兴计划的东风重新崛起,将来再次威胁到法国的安全。由此可见,法国的核心关切就是美国如何对待德国。
4、杜鲁门主义认为,在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社会主义革命,都会威胁到美国的安全。美国要担当“世界警察”的责任,防止共产主义在世界任何地方出现。因此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国家,解救他们战后的贫困,以防止发生革命。大力发展军备,美国仅在1948年一年内就将核武器的储备从13枚扩展到50多枚。因此杜鲁门主义也是冷战的开始,彻底改变了罗斯福时代的美国对外政策,奠定了战后世界的基本格局。杜鲁门主义的出现标示美国对苏联“大国合作,和平缓进”政策归于终结。
5、美苏安全诉求的差异
6、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发展趋势
7、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欧洲经济的同时,也为美国经济带来推动力,二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与军事有着压倒性的力量,加上对原子弹产制的垅断,足以使其取代欧洲成为世界霸主。美国统治阶级中的部分人士,特别是大财阀和军人认为,凭藉经济与军事实力,他们可以做到这一点。
8、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目的(本质)与评价。
9、欧共体是一个经济政治组织。
10、为了更好地理解柏林问题,有必要了解德国在1945年后苏美关系恶化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四个获胜的同盟国(美、苏、英、法)在波茨坦会议上一致同意(波茨坦会议及会议期间关于管制德国问题的讨论并未邀请法国参加,引起了法国的愤怒,并使法国政府声称不受波茨坦会议上苏、美、英三盟国达成的管制德国及奥地利相关协议的约束,这是盟国对德军事管制早期无法采取协调一致的政策的原因之一。),处置被占领的德国必须遵循非军国主义化、非工业化、废除中央集权、民主化和铲除纳粹主义等五原则。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