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诗名词
1、生在铁道边上从小就习惯了那种
2、也就成了外乡人去那边走亲访友赶集上店的必经之处
3、(六言诗)诗体名。全篇每句六字。南朝梁任昉《文章缘起》称西汉谷永有六言诗,《文选•左思〈咏史〉》李善注说西汉东方朔已有六言诗,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唐人也有偶然写六言诗的,如王维的《田园乐七首》、顾祝的《过山农家》。有古体、今体之分,但均不甚流行。
4、⒂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浣溪沙》)
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7、万事不如杯在手,人生几回月当头。
8、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9、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
10、“正始之音”语出《晋书·卫玠传》。是对魏末受正始年间以何晏、王弼开创的玄学清谈风气之影响,而形成的世风、士风、学风、诗风、文风(文学特质、美学范畴)的高度概括。就正始诗歌而言,“正始之音”指以阮籍为代表的正始诗歌的基本风貌。即“强烈的生命孤独感”的艺术表现充满了悲剧美,其中因融进历史和哲理的思考,诗风由建安的慷慨悲壮转变为词旨渊永、曲折隐约;这一转变显现出阮诗的深刻性和独创性,以及对建安风骨的继承和发展。正如宋朝人严羽所说:“黄初之后,唯阮籍《咏怀》之作,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他称这个阶段的文学是“正始体”(《沧浪诗话》)。
11、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12、片片互递的叹息犹似树上的萧萧。
13、(拗体)律诗和绝句不依平仄常格而加以变换者,称为拗体。两联不依常格的,称拗句格。通首全拗的,称为拗律。拗体诗多见于初盛唐。
14、(分题)旧时作诗方法之一。诗人聚会,分找题目以赋诗,称分题,亦称探题。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谓:“有分题”。自注:“古人分题,或各赋一物,如云送某人分题得某物也。或日探题。”分题有时也分韵,但不限制。
15、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16、她眼里的水披肩,由黄昏穿针引线
17、曹邺(816—875),桂州阳朔(广西桂林阳朔)人。与晚唐著名诗人刘驾、聂夷中、于濆、邵谒、苏拯齐名,而以曹邺才颖最佳。擅长作诗,尤以五言古诗见称。诗作反映社会现实,体恤民疾,针砭时弊,也有一些山水佳篇。写下不少千古名诗。代表作:官仓鼠。
18、(乐府)诗体名。乐府原是音乐官署,汉武帝时始建,掌管朝会游行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后来把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称之为乐府诗,简称乐府。魏晋及其以后的诗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虽不入乐,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宋元以后的词、曲,因为是入乐的,有时也称为乐府。
19、☞司马相如赋的创作有何特点?
20、(叶韵)也称协句。诗韵术语。今韵与古韵因古今音变不同,故以今韵读古韵文,多不和谐。南北朝有些学者用当时语言读《诗经》,对不和谐的句子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称叶韵。至宋人提出古韵通转,不烦改字之说。朱熹作《楚辞集注》推用稍广,其弊至于一字数读,随处可叶。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原理,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清代对古音研究逐渐安定因素精确,叶韵之说随之废除。
二、名诗名词大全书法
1、中轩敞者为舱 —— 是。
2、耻恨印记烙在每个男女的面纹,
3、郭“只是我自己对于诗的真感,总觉得心‘自然流露’的为上乘,若是出以‘矫揉造作’,不过是些园艺盆栽,只好供诸富贵人赏玩了。天然界的现象,…没一件不是自然流露出来的东西”
4、在1980年代以来的诗人当中,多多的地理名词意识较为明确。《蜜周》是一首关于男女感情的诗,叙述暧昧。第一节写男女二人的亲密,第二节写二人之间带有微妙感觉,尾句运用了地理名词,力度陡升,为全诗的光彩处:
5、(失粘)作旧体诗术语。指作律诗、绝句时平仄失误,不相粘贴,即后联出句与前联对句的平仄不合粘的规定,致使前后两联雷同。又据宋的陈鹄《耆旧续闻》,表启之类的骈文,若平仄失调,有当时也叫失粘。参见“粘对”条。
6、类似的新诗非常之多,他们共同的阅读效果就是缺乏确定的空间感和历史感。换句话说,缺乏地理名词意识。一首诗没有地理名词,就会没有地理感。设想一下,“非洲”“北极”“科罗拉多”“西藏”“天山”“天坛”“紫禁城”,当这些名词在诗歌中出现的时候,读者会获得相应的地理信息,这些信息构成诗歌的前语境。杜诗的地理名词,即是这样的前语境,成为我们阅读杜诗的旅游指南。在大的范围结构上,杜诗有一个大致的、公共性的地理轮廓,不至于有太大偏差。明确的地理空间,既是杜甫诗歌建筑的结构性材料,也是诗歌公共性的重要支撑。
7、贾岛(779—819),范阳(河北涿县)人。人称苦吟诗人、诗奴,与孟郊齐名。郊寒岛瘦,注重雕琢,刻意求工。代表作:寻隐者不遇。
8、我说,我想把弹琴当功课,把栽花当种田
9、老下去的只是那棵年迈的梧桐树
10、指正始时期的著名作家嵇康和阮籍,二人齐名,并称“嵇、阮”。正始时期,政治异常黑暗,嵇康、阮籍都有较为进步的政治思想,他们的作品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反抗,更多地带有老庄思想的色彩,但在基本精神上还是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在创作风格上,刘勰评价他们为“嵇志清峻,阮旨遥深”。阮籍的代表作是五言《咏怀诗》八十二首和《大人先生传》,嵇康的代表作是《幽愤诗》和《与山巨源绝交书》。
11、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
12、你还不重重地还他几耳光?”
1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14、陈子昂(661—702),梓州射洪县(四川射洪)人。被誉为诗骨。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所作《感遇诗》和边塞诗,内容丰富,刚健朴质,现实性很强,实践了他的理论主张。以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扫荡齐梁余风,开启了一代新风。代表作:登幽州台歌。
15、是我的翅膀使我出名,是英格兰
16、责任田也在石牌的张嫂让她秀气的胞妹过来帮忙
17、⑼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
18、公元1071年,周敦颐来星子任南康知军。由于酷爱莲花,他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种植荷花。作者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19、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20、春风,再不肯传送燕雏清音。
三、名诗名词大全简单
1、山在我们面前,野蛮而安详
2、有个卖马人在这里小憩顺便把缰绳拴在自己腿上
3、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冯至《南方的夜》是静夜相思中凄寂陶醉却又美妙热烈的南方,“我们静静地坐在湖滨听燕子给我们讲讲南方的静夜。”“芦苇蒸发着浓郁的热情我已经感到了南方的夜间的陶醉”,“这时的燕子轻轻地掠过水面零乱了满湖的星影。请你看一看吧这湖中的星象南方的星夜便是这样的景象。”“总觉得我们不像是热带的人我们的胸中总是秋冬般的平寂燕子说,南方有一种珍奇的花朵经过二十年的寂寞才开一次这时我胸中觉得有一朵花儿隐藏它要在这静夜里火一样地开放!”
6、⑸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鹧鸪天》)
7、或者说是在茶棚一座破庙里度过的那座破庙
8、“郁孤台”建在赣州市区北部的贺兰山顶。那时,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在曾在赣州任职时,留下的名词,因此郁孤台从此名扬天下。
9、笼罩着远处依稀的红楼。
10、(和韵)和诗一种方式,即比照原诗中的韵作诗,可分为三种情况:⑴用原韵,而与原作韵脚的字不同,称依韵。⑵用原韵,也用原字,且韵脚字的先后次序都相同,称次韵,亦称步韵。⑶用原韵原字,而韵脚字的选后次序不同,称用韵。
11、①没有目的,郭《文艺之社会的使命》“文艺也如春日的花草,乃艺术家内在之智慧的表现。诗人写出一篇诗,音乐家谱出一支曲子,画家画成一幅画都是他们感情的自然流露,如一阵春风吹过池面所生的微波,应该说没有所谓目的。”
12、云母屏寒消瘴气,蓝田壁润吐虹光。
13、吴山兼鸟没,楚色入衣寒。
14、他们和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5、(52mti.com整理)
16、据《宋书》《晋书》陶渊明传载,陶渊明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起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任彭泽县县令,不久辞官归隐。
17、来稿请投:shiwenxuexi@1com
18、百年新诗中关于南方最典型的意识形态想象,恐怕要数1980年代丁芒的《江南烟雨》:
19、青海,云南,西藏,空气稀薄,天阔云淡
20、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四、名诗名词摘录
1、赋得古草原送别(又名《草》)
2、江流中,腐尸饱涨着怨愤,
3、禅月诗僧古道场,山雄吴楚接华阳。
4、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5、阅读杜诗,能体验到石头般的硬度,有一种宏伟建筑的确定性。它的底座坚定不移,而其建筑的顶端,则上薄云天,甚至腾云驾雾。杜诗的核心特征是正大,地理名词的巧妙运用,即为其正大作出了贡献。杜诗飘逸而不失沉稳,正与其名词、特别是地理名词的基座作用密切相关。地理名词的功用远超对仗一途。
6、就是被当年驻扎在油坊的日伪军给害死的在一次批斗会上
7、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