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的名言及意思
1、(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2、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孔子《论语》
3、译文:只有到了气候寒冷的时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独立的品格。
4、解释: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5、(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6、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论语》
7、孔子语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8、(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有益处;与走邪门歪道的人交朋友、与谗媚奉迎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有害处。”
9、·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
10、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11、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释义:热衷于传播小道消息的行为,是对道德的背弃。
12、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释义: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求自己作出成绩来。
13、(对天资在中等程度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而对于中等以下天资的人,则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
14、 解释: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15、孔子语录: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论语》
16、精锐教育提醒您:孔子说360问答,学习有时候去复习一下,会很高兴的,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过来,也是很高兴的,别人不了解我,我激该跑不怨恨别人,这难道不是君子吗
17、解释:既有志于学习和追求真理却又以贫困为耻辱的读书人,不值得与他讨论真理。
18、孔子语录: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
19、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翻译: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翻译: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像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像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翻译: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20、孔子语录: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
二、孔子名言是什么意思
1、(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3、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论语》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自己就可以改正。
5、孔子语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
6、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释义: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7、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摘孔子《论语》(在重大节操上不能超越界限,在生活小节稍有出入则是可以的。)
8、(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用于实践?”
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把正直的人提拔到不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会服从;把不正直的人提拔到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不会服从。
10、·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处)《论语·子罕第九》(译文)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一去不复返!日日夜夜没有停止过。
11、(出处)《论语·季氏篇第十六》(译文)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摘孔子《论语》
13、孔子语录: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论语》
14、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15、(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1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摘孔子《论语》(君子以言论超过行动为耻辱。)
17、(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18、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摘孔子《论语》(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1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释义:鸟快要死的时候,鸣叫的声音是悲哀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出来的话也是善良的。
20、释义: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三、孔子的名言及意思解释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处)《论语·学而第一》(译文)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吗?
2、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 :孔子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上学习,喜欢学习不如快乐学习。”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摘孔子《论语》——释义: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4、·道不同,不相为谋。(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志向不同,也就不要在一起谋划大事了。
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孔子《论语》——释义: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摘孔子《论语》
7、·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仁德的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
8、(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住不求安、做事灵敏、言谈谨慎、积极要求上进,就算好学了。”
9、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0、解释:笑得真好看啊,黑白分明的眼睛多妩媚呀,好像在洁白的质地上画着美丽的图案。
11、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12、解释: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3、孔子语录: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论语》
14、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摘孔子《论语》(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15、(译文)孔子说:“君子心怀仁义,小人心怀财利。”
1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出处)《论语·泰伯篇第八》(译文)教育的要点是开始于诗教,立足于礼教,完成于乐教。
17、(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上立身处世站稳脚跟,四十岁上学识多起来遇事不致迷惑,五十岁上知道了上天赋予我的使命,六十岁上对听到的言论能辨别真假是非,七十岁上怎么想就能怎么做,而不会越出规矩。”
18、·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出处)《论语·述而篇第七》(译文)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方面的东西,那就不要再教他了。
19、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0、孔子语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四、孔子的名言及意思大全
1、(《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2、(译文)孔子说:“对于不仁的人,礼法有何用?音乐有何用?”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