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杜牧简介
1、投稿:changanshishe@1com
2、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大和进士。晚年长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3、没空!杜牧忙着呢,忙着给歌妓告别。
4、而笔者本期要介绍的这首五言律诗,正是来自于杜牧,不过杜牧的这首诗更像是一个谜语,倘若不看标题,对于诗人写的什么还得想一会才能明白,但是等想明白看完标题以后不由让人竖起大拇指,杜牧之才令人钦佩。下面就来和笔者一起走进这首诗。
5、杜牧兴奋地说:“这个女孩就是我要找的人啊!”
6、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7、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一判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8、刺史将那妇人唤来,说明杜牧心意。不料妇人却说:“我女儿年方还未到出嫁的年纪。使君大人不如另择佳人。”
9、来到牛增孺的幕府,每日工作时间不长,作息随意。这样一来,杜牧的老毛病就又犯了。夜夜寻找歌妓作乐,沉溺于秦楼楚馆之中。这也与他后来因肾虚而须发早白有着直接关系。
10、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11、可是矛盾马上又来了,你说他政治上有洁癖,可是为什么在“牛李d争”中不牛不李呢?
12、书,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13、那时因为他的爷爷和父亲相继病死,家道中落,从小没有吃过一点苦的小杜同学还曾经挖过野菜和弟弟吃。
14、杜牧从小在祖父的教导下读史书、学文章,受到良好教育。但祖父和父亲相继去世后,家道逐渐中落,十五岁的杜牧和弟弟还有母亲,坐吃山空,后来只能靠家族接济过日子。
1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6、你知道他是怎么描绘大雨的吗?
17、次句“路上行人欲断魂”,是由己推及他人,着力写出人们的感情世界。纷纷的细雨下,自己不但彳亍孤行,见路上行人也是愁绪悲思,伤心欲绝,因为这些今天皆为悼念逝去的亲人。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字刻写这春雨下的悲凉。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18、杜牧沉默片刻说:“不如你举办一次龙舟比赛,通知大家都来观赏,我到时就在人群中慢慢寻找,定能寻到我要找的人。”
19、年轻的时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但是真正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到来的时候,又有几个人不怕?
20、大家有没有发现杜牧的诗有什么共同点?
二、杜牧简介视频
1、看来,一向受其敬重的杜秋娘也没能教会他要珍惜每一段时光。既然已经选择了爱情,又让它在自己手中白白流走,说风流也好,薄幸也罢,其结果终究只会是懊悔。
2、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3、在那里,他遇到了被遗弃的歌妓张好好当垆卖酒。
4、《感怀诗》反映唐王朝安史乱后数十年来藩镇跋扈、边患频仍的动乱历史,画面宏伟,意气纵横,可与其《罪言》并读(翁方纲《石洲诗话》)。
5、不,这路上的行人,就是杜牧自己。
6、缔·结·高·校·诗·词·阵·营
7、知古鉴今,唤醒中国文化自信!
8、杜牧,家族中排行根据唐人习惯,称为“杜十三”,字牧之,即杜牧。杜牧父亲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祖父则是著有二百卷《通典》的中唐宰相杜佑。出身名门,家学渊源,这是杜牧一生引以为豪的,也是性格自信的原点。
9、大和七年(833年),杜牧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授予推官一职,后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京衔是监察御史里行。这时杜牧居住在扬州,特别喜欢宴游。大和九年,杜牧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赴长安任职,分司东都。八月在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风波。在这里他遇到了宣州市的故人张好好,写下了著名的《张好好诗》。在洛阳期间,由于职务清闲,他四处凭吊古迹,写下了不少诗篇。
10、秦地少年多酿酒,却将春色入关来。
11、仅剩下的十分之二交给自己的侄子,编撰成《樊川文集》。
12、杜牧这次离开扬州,是要调回京城做监察御史。
13、如果没有那“万卷诗书”做后盾,他能这么牛吗?
14、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人,唐代杰出的诗人与散文家。
15、紫薇才调复知兵,长觉风雷笔下生。
16、唐诗一直从初唐走来,一直走到盛唐,使得唐诗成为了唐朝的代名词,相信大部分的人,只要一提起唐朝,那必然是会想到那些灿若星辰的诗人,以及他们所写下的无数优美的诗篇。盛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时代,那个时代各个方面都影响了世界。
17、会昌四年九月(844年9月)杜牧迁池州刺史,这年四十二岁。池州治所秋浦县(今安徽贵池)。
18、杜牧是唐代诗人、散文家。
19、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因为杜顗眼疾加重,杜牧请了名医为其调治。诊后的结果是患了白内障。这时,李商隐历经五次考试,终于进士及第。此时杜牧早已名扬天下,从某些方面来说,他是不会关注这位小辈的。
20、初读此诗是不是觉得不知所云?其实看了这首诗的标题就会有种恍然大悟之感,这首诗的标题就一个字——《云》。
三、杜甫简介资料
1、☞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笔记
2、因为独特的写诗风格,杜牧的诗得到了“五多”待遇:
3、杜牧失望之余,没有恼怒,反求诸己,深刻反思,赋诗一首“家在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禅师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意味长。”杜牧(803年—852年),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杜佑之孙。唐代文学家 、大和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以及黄、池、睦、湖等州刺史。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杜牧(803年-约852年)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4、姜夔甚至跑到杜牧生活了十年的扬州,写下了一堆仰慕的词句:
5、他每次去妓院,牛僧孺都派保镖悄悄保护并作了记录。唉,也不知道谁是谁的秘书。
6、少年才俊赴知音,丞相门栏不觉深。
7、所以,结尾还是归到他那首著名的《紫薇花》吧:
8、路上行人为什么会“欲断魂”呢?
9、你说他是“牛d”或者“李d”,他一定会暴跳如雷:d、d、d,d什么d?老子哪个d都不是!
10、没想到,你是这样的苏东坡
11、意思是,他梦见他在纸上写下了《诗经·小雅·白驹》里的一句话:“皎皎白驹,在彼空谷”。可是旁边有人说:“你说空谷,真的空吗?恐怕是白马从缝隙里穿过吧?”
12、他曾私下打听淮西叛乱,李愬雪夜入蔡的具体情节,并写了几篇文章。等到十月,应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使沈传师的邀请,南下洪州出任幕府巡官。沈传师与牛僧孺是同年,两人感情要好,杜牧这一去,便为后来陷入牛李d争埋下了伏笔。
13、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杜牧政治才华出众,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杜牧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14、人们总是习惯给别人贴标签,却遮住了发现真相的眼睛。
15、还不是因为老领导牛僧孺的那个小本本吗?
16、杜牧的写景抒情绝句,意境幽美,韵味隽永,于盛唐七绝之外,别开妙境。杜牧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用绝句体小诗加以描写,含蓄精炼,情景交融,在短短的四句中,写出一个完整而幽美的景象,宛如一幅图画。
17、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被人合称为“小李杜”。“小李杜”之于晚唐诗坛的作用,我们总是不禁要拿来与大“李杜”在盛唐的作用相类比,如果说李白、杜甫共同创造了盛唐诗歌的一个几乎无可企及的巅峰,那么李商隐和杜牧则在晚唐业已没落的诗风中添上瑰丽的一页。
18、杜甫半生凄苦,贫困不堪,这多半起因于战火。当他历经坎坷回到家中,看见两个女儿正穿着“超短裤”(膝盖以下全被磨掉了)做活时,忍不住恸哭流涕。终其一生,他都在为了“革命事业”而奔忙。此外,又多次强调自己是京兆杜氏,号“少陵野老”!(这是因为京兆杜氏在当时的名望最高)
19、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
20、杜牧原本打算要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国家栋梁的。
四、杜牧简介及生平事迹
1、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2、诗的首句“清明时节雨纷纷”,点明诗人置身的时间、气象等自然条件。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这一天,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却是身处异乡。这天天不见阳光,只是“天街小雨润如酥”,细雨纷纷。“纷纷”二字形容那春雨连绵不断,而自己也被这连绵的春雨下得心烦意乱。这给人们一幅江南春雨弧行的画卷。
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4、不过因此而在杜牧的额头上盖一个“风流诗人”的印章,还真是不公平。
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牧
6、你确定你不是在为自己拉仇恨?
7、会昌元年(841年)杜牧调任比部员外郎。
8、一首诗从他的心底流淌了出来:
9、吴武陵是那年主考官崔郾兄长崔邠的门生,与崔郾也颇具交情。他出面推荐杜牧,显然是事半功倍。而且拿出的行卷也并非诗歌一类的普通读物,而是杜牧三年前所写的《阿房宫赋》。
10、宣宗大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为吏部员外郎。但是杜牧仍然多次请求外放湖州刺史,连上三启,终于应允了他的要求。但是也有人认为,杜牧请求外放并不仅仅是经济原因,而是不满意朝政,认为自己无法在朝中有所作为。同年秋天,杜牧到任湖州刺史。他在湖州凭吊前贤,结识诗友,作了不少诗。一年后,他又被内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到长安第二年,迁中书舍人。这段时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别墅,并且闲暇之时经常在这里以文会友。
11、同时代诗人对杜牧的评价也甚高,如张祜曾在《读池州杜员外杜秋诗》中称赞其“”,李商隐亦在《杜司勋》诗中高度评价杜牧的诗歌艺术水平道“”。杜牧在晚唐文坛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12、神鞭鬼驭载阴帝,来往喷洒何颠狂。(《大雨行》)
13、杜牧随即拥有了人生中第一份工作——弘文馆校书郎。
14、关于此诗,有一个传说故事:杜牧游湖州,识一民间女子,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杜牧感叹其事,故作此诗。这个传说不一定可靠,但此诗以叹花来寄托男女之情,是大致可以肯定的。它表现的是诗人在浪漫生活不如意时的一种惆怅懊丧之情。
15、史称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16、此诗主要用“比”的手法。通篇叙事赋物,即以比情抒怀,用自然界的花开花谢,绿树成阴子满枝,暗喻少女的妙龄已过,结婚生子。但这种比喻不是直露、生硬的,而是若即若离,婉曲含蓄的,即使不知道与此诗有关的故事,只把它当作别无寄托的咏物诗,也是出色的。隐喻手法的成功运用,又使此诗显得构思新颖巧妙,语意深曲蕴藉,耐人寻味。
17、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18、会昌五年(845年),七月,武宗下诏禁毁佛教。杜牧对于这一措施是很赞同的,后来他在宣宗大中年间作《杭州新造南亭子记》,详细叙述武宗禁毁佛教事。
19、把战争中流离失所的老百姓比作惊飞四散的鸿雁,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比兴。——《诗经》里常见的手法。
20、杜牧就属于那种“不创新就会死”的人,他“用语新、构思新、手法新、观点新”,自然是唐诗界的一股清流,受到“五多”待遇当然不奇怪啦!
五、杜牧简介与谁称小李杜
1、要说与杜牧齐名的诗人,那一定是李商隐了。后世喜欢把他们俩的名字放在一起,合称为“小李杜”。
2、杜牧的绝句数量与律诗相当,亦有很高成就,一向享有盛誉。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序例》云:“杜紫微天才横逸,有太白之风,而时出入于梦得。七言绝句一体,殆尤专长。”`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云:“杜紫微诗,惟绝句最多风调,味永趣长,有明月孤映,高霞独举之象,余诗则不能尔。”“沈德潜认为杜牧绝句“托兴幽微”,可称盛唐绝之“嗣响”,把其特色概括为“远韵远神”。他的七绝成就最高,意境幽美、议论警拔、韵味隽永。咏史绝句,立意出奇,史识高绝。杜牧的写景抒情绝句,意境幽美,韵味隽永,于盛唐七绝之外,别开妙境。杜牧善于捕捉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用绝句体小诗加以描写,含蓄精炼,情景交融,在短短的四句中,写出一个完整而幽美的景象,宛如一幅图画,如《江南春绝句》。
3、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4、杜顗的眼病稍稍好转,便被李德裕聘为节度巡官、试协律郎,不久跟随他前往润州。杜牧此时既疼惜弟弟的身体,又关心他的前途,遂写了封诗信:
5、刺史同意了杜牧的要求,次日便于江上喝酒吟诗,欣赏竞赛。杜牧依旧眉头不展,举目漫望。忽然,一个娇小的身影窜入了他的眼睑。待那个背影随着母亲的手转过身时,只见面容稚嫩,春衫素裹。眉心一点,似与婉儿争媚;出水芙蓉,更添西子高洁。
6、杜甫生于712年2月12日卒于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盛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
7、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8、早期仕途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杜牧政治才华出众,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杜牧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9、好啦,现在就让我们跟着杜牧同学进入一段愉快的诗歌之旅吧!
10、作者:黛珂,来源:唐诗宋词古诗词(ID:tsgsc8)
11、会昌二年(842年),外放为黄州刺史。杜牧外放的原因史书上并无记载。杜牧自己认为是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而李杜两家为世交,李德裕为何不喜欢杜牧,有人认为是杜牧为人倜傥,不拘小节,与李德裕的理念不合;而且牛李d争,杜牧与牛僧孺私交甚好,可能被李德裕认为是牛d。后杜牧任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
12、大和九年(835年),杜牧三十三岁,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赴长安任职,分司东都。八月在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风波。在这里他遇到了宣州市的故人张好好,写下了著名的《张好好诗》。在洛阳期间,由于职务清闲,他四处凭吊古迹,写下了不少诗篇。
13、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14、此赋诞生之后,早已名声在外,崔郾岂会不知?当下便决定推举贤才。发榜之日,杜牧果然以第五名进第。
15、其诗英发俊爽,为文尤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在晚唐成就颇高,时人称其为“小杜”,以别于杜甫;又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16、如果你好心劝杜牧要维权,他一定会毫不在乎地给你一个蒙娜丽莎般的微笑:
17、这些字句,读来于其品格可窥之一二。后来,朝廷终于答应他的请求,出为湖州刺史。杜牧不胜感念。
18、宣宗大中三年(849年),就因为京官俸禄低,而难以养家请求外放杭州刺史,
19、大和二年(828年),杜牧26岁,进士及第。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20、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1、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2、⑸坐看:坐着朝天看。坐:一作“卧”。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牵牛和织女。
3、你要把人家吃到嘴里的肉夺出来,你就不怕不明不白不在了?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