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比方和比喻的区别
1、类比的基本形式是:因为与A相似的B具备某种特征,所以A也具备类似的特征。通过类比B,对A的认识和把握得到了扩展。
2、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
3、弯弯的小河像一条彩带似的向远方飘去。
4、打比方: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
5、(例)蚕的小小身躯是一座非常奇妙的“加工厂”。
6、雨滴就像千万个伞兵,从空中跳下来,安全地降落在地面上。雨点连在一起像一张大网,挂在我的眼前。
7、关于比喻的修辞作用(或说修辞效果),一般表述为“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化陌生为熟悉,增强作品的抒情性”。《修辞通鉴》的表述是这样的:
8、微风吹过,几片枫叶飘落,如千万只蝴蝶纷飞。接过一片细细品味,宽大的叶面。
9、更多教育升学一手资讯。
10、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11、《现代汉语词典》说比喻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方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更加鲜明生动”的修辞手法。
12、《通鉴》进一步解释说:“运用贴切、逼真、传神的比喻,可以把事物描写得更形象,更准确,更鲜明,更生动,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可以把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自然现象和艰深难懂的道理,阐释得明白,透彻,加深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理解。比喻适用于诸多文体和各种语言场合。它不仅具有明晰的概念意义,而且饱含着鲜明的感情色彩。比喻思维是一种形象思维,是作家通过叙事、写人、绘景、抒情创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13、反驳一个论点,有几种路径?(下)
14、(2)比喻、类比、打比方,表面上都是举出具体的“例子”,但功能各异,严格来说都不能算是“举例”(具体参见关于辩论中举例的文章)。但在生活中、辩论中,这些词汇经常混用:说“打个比方”,其实是“举个例子”,说“举个例子”,其实是“类比”论证。生活中没必要纠正,辩论时头脑要清醒,方能正确应对,不至于错位。
15、打比方指的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16、打比方是说明方法,比喻是修辞手法;比喻是比较书面的用语,而打比方则更倾向于口头用语;比喻是把一样事物比作另外一样事物,它更多的是美化原事物,是常用的文学手法;而打比方更多的是用于说明时,为了便于他人理解,把一些不易理解的事物通过易于理解的或很常见的相似的事物来解释说明.。
17、(1)打比方:本体N(名词)+V(动词)或adj(形容词)。
18、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这个例子中,“垂柳”和“芦苇”在诗人的眼中都是有情有意的,具有人的动作行为(“抚摸、护卫”),也具有人的性格(“细心”),读来让人感到亲切。
19、或者也可以这么说,打比方我找到一张A,然后故意放过去。
20、运用比拟可以鲜明地表达爱憎之情
二、打比方和比喻的区别举例说明
1、打比方可还原为我们常用修辞方法:比喻
2、排除了ACD,答案是B项。
3、他是以这款原始家用电脑打比方,来描述正在开展的让冷战时期舰艇实现现代化的工作。
4、第二者的表达效果略有差别。虽然二者都具有使形象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效果,但比喻重在“喻,”即通过甲乙的相似来揭示事物的本质或特点,阐明事理;比拟重在“拟”,即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5、拟人,把事物当作人,把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动作,有语言。如:枝条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6、类比是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
7、阅读说明文时,在把握说明对象和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要理解和分析常用的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
8、D、一般的理解是将虫声比方为渗出的水,因为二者不同类,可以构成比喻。不过,这里要强调一下,虫声可闻,渗水可视,二者的相似性在于“渐渐变大、变多”的发展趋势是相似的。试想,白天虫子也发声,但是因为白昼的喧哗,虫儿细弱的声音就被遮盖掉了,可是到了傍晚,随着鸟归巢、人入定,甚至晚风也会渐渐息止,随着世界一点点变得静谧,虫声也一点点变得清晰,给我们带来的听觉感受就是声音渐渐加大;而从泥土中渗出的水,也是一点点地变多,这种视觉上所感受到的渐变,和虫声在听觉上的渐变是一致的。这样说来,这里用了“通感”,而通感也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啊!
9、(例)求知可以改进人和天性,而实验又可以改进知识本身。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实习尝试则可检验修正知识本身的真伪。(培根《论求知。)
10、“需根解损”,为什么那么难理解?(上)
11、恰当的比喻可以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更形象、更生动。
12、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就像高大的山神,就像神秘的古堡,就像沮丧的巨人,就像一条连绵不断的地毯。
13、②朋友走了,我的心好像一座空荡荡的房子。
14、都将本体打比方,表达形象生动。
15、资料参考:百度、百度知道、简书
16、(夏衍《野草》)野草本来是一种无知无觉的植物,作者却赋予它人的秉性:“带着斗志而来、坚韧”;赋予它以人的思想感情:“不会悲观”、“傲然”;赋予它以人的动作:“叹气、嗤笑”。这样,野草就成了有人的秉性和思想行为特征的事物了,亦即被人格化了。
17、(1)打比方:使文章更具体准确、生动形象。
18、骑自行车太快不行,太慢也不行。经济发展亦如此。这是类比。
19、(例)(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大段比喻)
20、(例3)下列句子中含有比喻修辞的一句是()
三、比喻和打比方有什么区别 举例
1、比喻:比喻就是常说的“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事物间是以乙喻甲,重在“喻”,甲乙是一主一从的关系。
2、这段文字告诉我们:比喻可以运用于辅助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这五种基本表达方式,强化表达效果。
3、因此,重点强调下拟物与比喻的这个重大的不同点:拟物重在“拟”,就是说不仅把描述的主体比方为一种物,还要就着这种物的性状展开描摹,这样的描摹方式,不妨干脆叫做“拟写”。
4、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5、如果大家觉得不好理解,我们一起看看下面两句话:
6、在第①句里,我们找不到喻体,所以①不是比喻句,但心掏空了,人就没法活了,可以看作用了夸张的手法;而第②句里,将“心”比作“空荡荡的房子”,喻体就有了,朋友离去的失落感就形象生动地描摹了出来。
7、类比,是一种推理和论证方法。
8、运用比拟可以使语言风趣幽默
9、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10、排除了ACD,这道题的答案也是B项。
11、例把三姑娘比作云朵,就不再展开描写了,“可望不可即”“美丽”也不是随后的展开,而是喻体“云朵”之前的定语。
12、(1)打比方: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
13、比喻重在对事物间的差异性的揭示,而类比则着重于对事物间共性的展现。
14、条件: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15、比拟:分为拟物和拟人两类。
16、例如,《纪念白求恩》一文,先正面介绍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的表现:“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又指出“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通过对比,突出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伟大,表现了作者对这种精神的高度赞扬。《鱼我所欲也》中将人们对待“一箪食、一豆羹”与对待“万钟”的态度进行对比,能救命却因不义而不屑,只是锦上添花却趋之若鹜,如何取舍自然就明了。重心在对比而不在陈述事实,所以它们都是对比论证而非举例论证。
17、类比:“人病见鬼,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伯乐庖丁所见非马与牛,则亦知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18、“小弦切切如私语”中也有一个“如”字,为什么看作比喻并非理想的答案呢?其实,看作比喻未尝不可,可以理解为用“私语”的轻缓细微来比喻小弦发音的特点,以区别于“大弦嘈嘈如急雨”的激越奔放。
19、“需根解损”,为什么那么难理解?(下)
20、有的同学会说:“这句话不是比喻句吗?把‘太阳’比作了‘大火球’!”
四、打比方和举例子的区别
1、同学们可以发现,打比方,其实既不是非常标准的比喻,也不算严格意义上的类比,但是我们觉得有道理,比较通俗易懂。
2、二者的表达效果略有差别。虽然二者都具有使形象更加生动、鲜明的修辞效果,但比喻重在“喻”,即通过甲乙的相似来揭示事物的本质或特点,阐明事理;比拟重在“拟”,即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3、对比论证:这种方法能增强论证的鲜明性,读者可以更清楚地知道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4、打比方是说明文常见的一种说明方法。打比方的第一个关键是要抓住问题的核心。换句话说,原问题和所打的比方必须具有共同的关键问题。很多比方,看似巧妙,实际上是错误的。
5、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6、因此,可以把打比方简单定义为:用一个通俗易懂的事物去说明另一个生僻抽象的事物。
7、拟物。拟物有时是把人当作物来写,有时是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老舍《龙须沟》)作者把适用于描写动物的词语“夹着尾巴”来描写恶霸,表达了憎恶和鄙视的感情。
8、打比方:打比方的关键是要抓住问题的核心。换句话说,原问题和所打的比方必须具有共同的关键问题。打比方必须用简单的东西来比喻复杂的问题,而不是用复杂的东西来比喻简单的问题。
9、小学阶段,对说明文阅读常见的考题就是写出相关句子的说明方法。
10、这两个人写的诗真有天壤之别。一个是想象丰富,比喻奇妙,一个是东拉西扯,胡编乱造。
11、如今,麦客们少了,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吼个不停,进了麦田,就如机船下了海,所过之处,留下的只是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草香。(雷抒雁《麦天》)
12、比喻:本体N(名词)+比喻词+喻体N(名词)。
13、如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用了“譬如说”,接下来就陈述人们对待旧宅子的种种态度,但它不是举例论证。首先它不是事实,而且重心也不在陈述事实,而在形象地陈述人们对待它的态度上:用旧宅子来比喻传统文化或外来文化,用“孱头”“混蛋”“废物”形象地比喻对待它们的三种错误态度,用“鱼翅”“鸦片”“烟灯、烟枪”“姨太太”分别比喻有用的、有益也有害、无用的、完全有害等四种文化。所以它是比喻论证。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则用“筋骨和脊梁”来比喻了社会的中尖力量,用“脂粉”比喻那些中看不中用让人大失信心的社会因素。
14、关于“比喻那些事儿”,我们还将继续讨论下列易混内容:
15、比喻和拟人的区别在哪?
16、打比方和比喻的不同点主要在于:比喻是比较书面的用语,而打比方则更倾向于口头用语。具体解释:(1)比喻是把一样事物比作另外一样事物,它更多的是美化原事物,是常用的文学手法。(2)打比方更多的是用于说明时,为了便于他人理解,把一些不易理解的事物通过易于理解的或很常见的相似的事物来解释说明。(3)这两种修辞方法都是重在两个事物的相似方面。比喻是一种修辞格式,一般由本体(所说的事物)、喻体(用来做比的事物)、喻词(用来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三部分构成。(4)比喻要求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它们必须有相似点。“打比方”在使用中不象比喻那样正规,在口语里我们使用的比较多。
17、(3)化远知为近知,化繁复为简易,将抽象的、深奥的事理具体化,浅显化。
18、(2)在一些重要点上,揭示事物的内涵,表现事物的属性或本质。
19、例句: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
20、运用比拟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例如:“她似乎衣袋里全装着天真,一掏出来就可以用。”(韩少功《火宅》)“天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这个例中被比拟成一个有形的事物,十分形象。
五、打比方和比喻的区别修辞手法
1、选择有外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或现象,加以比较说明,对比突出某个事物的特征。
2、广义而言,比喻和打比方同义;严格意义上来说,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而打比方是一种说明方法;比如存在本体和喻体,(明喻、暗喻、博喻、借喻各不相同);打比方也是为了突出形象,生动说明一件事情,二者有相似之处,相对而言在于类似,不在于相像。如,人类在黑暗里渴望了解宇宙,就像乞丐在饥饿的渴望食物。只是为了说明相似之处,类似之处。换句话来说——比喻是一类特殊的比方。
3、夜幕像一条无比宽大的毯子,满天的星星像是缀在这毯子上的一颗颗晶莹而闪光的宝石。
4、比喻使用频率高,广泛用在记叙、说明、议论各类文本中;拟物常用于描写的文字中。
5、做比较第一自然段第一二句.列数字,第一自然段第三和四句,最后一个自然段最后两句.举例子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打比方第五自然段第二句.
6、太阳像一个灯笼。月亮像一个玉盘。这都是比喻。
7、比喻:本质不同、但有相似之处的事物。——非同质同类
8、2)他是以这款原始家用电脑打比方,来描述正在开展的让冷战时期舰艇实现现代化的工作。
9、比喻:“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个段绝细绝轻的白沙巾。”
10、比喻就是打比方,没有质的区别,只是在不同文体中术语不同罢了。同样一个比喻句,在文学类作品中叫"比喻″,在论述类作品中叫"比喻论证″,在说明文中叫"打比方″。.
11、(例1)在阿默的心里,三姑娘就像天上可望不可即的美丽云朵。
12、10夜空的烟花,像一朵朵秋日的金丝菊,在夜空中尽情绽放稍纵即逝的美丽。不一样,尽管我这样说在语文以外的是错的,平时我们说“我打一个比分”,此时其实就是比喻;但是语文就是语文,作为试卷我们要拿分,不要让批试卷的人有漏洞可寻。第因为说明方式就是举例子、列数字等等三个字三个字的。而比喻不是。第比喻是归为修辞手法,广义上是表达效果或表现手法的,一般是诗歌鉴赏和文学类文本用的较多,而说明方法就用于说明文。纯手打,望采纳~~打比方和比喻的区别:
13、打比方:使文章更具体准确、生动形象。
14、例如:沪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31课《太阳》中有这么一段: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
15、文章写得漂亮,是因为他善用修辞,例如比喻、拟人等。
16、类比法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
17、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似的高高地挂在天空。
18、比如说,关于经济发展中的泡沫,曾经有非常著名的经济学家认为,它就像喝啤酒时的泡沫,有了泡沫喝起来才有味道,这不是一个好的比方。啤酒有泡沫才好喝,但经济发展有泡沫永远都是不好的。
19、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20、再来看一个运用拟物的例子: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