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卖布不带尺的歇后语
1、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2、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上蛊。
3、这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
4、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飞飞)
5、①取材相同的“引”,具体说法不一定完全一致。如:
6、另一方面,共同语的歇后语在方言中的变异,有的属于自然变异,就是共同语的某些成分,则方言有对应的不同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方言的歇后语势必产生变异,如普通话的补充成分“破”粤语通常说成“烂”,因此,“打破砂锅问到底”在粤语便自然说成“打烂砂锅(煲)问到底”。
7、守着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8、译:多次变动敌人的阵容,把他的兵力调开,等待他自己败阵,然后用谋进攻他。《易经·既济》卦说:"先拖住敌人,然后再替换他。"
9、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10、木匠打老婆————有尺寸
11、乌兹响三枪,国足成别客(新京报2007年7月19日A33版)
12、“引”“注”在语法构成上具有多样性,可以是名词性的短语,也可以是谓词性的短语,我们先来看“引”的构成。
13、南北的文化差异,往往是造成歇后语文化变异的根本原因,例如“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裹脚的习俗以前在北方盛行,而南方相对较少,因此北方的这种说法,到了粤语便成了“龙船装猪屎(又长又臭)”。北方说“黄鼠狼坐飞机(高升)”,而粤语则说“矮仔爬楼梯(步步高升)”,虽然属于同义歇后语,但各自体现的文化意象却很不同。
14、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15、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16、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17、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18、三尺长的锯子————又拉又推
19、同位关系的歇后语往往有一个共同的潜在主语,如“你”、“我”等,但一般无需出现,也可以用“这(是)”来说明“引”与“注”的关系,即:“听评书掉眼泪,这是替古人担忧”、“坟头上耍大刀,这是吓鬼”。
20、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二、买布不带尺的歇后语
1、译:用类似的东西去迷惑敌人,使敌人遭懵上当。
2、肥佬着笠衫——几大就几大
3、狗头上长角——装羊
4、若有人问他的绳甩子是马鬃的还是马尾的?他就说:“啥人玩啥鸟,武大郎玩鸭子。马鬃是贵重东西,那是穿绸穿缎的人拿着。”(《呼兰河传》182页)
5、沙锅捣蒜——一锤子的买卖(偏正式)
6、泰山顶上观日出--高瞻远瞩
7、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8、卖布不拿尺子 ———— 存心不量;存心不良
9、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10、梦里坐飞机——想头不低(偏正+述宾式)
11、 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12、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13、跪地喂(气)猪母(拉)——睇钱份上
14、歇后语,可以分为寓意性和谐音性两种。
15、(歇后语—谦虚谨慎类)
16、见了强盗喊爸爸——认贼作父(兼语式)
17、若喜欢本文,请点下方“好看”
18、长洲婆卖菜——————瓜多过菜
19、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20、单眼仔睇老婆——一眼睇哂
三、卖布不带尺的歇后语谐音
1、太监座谈会——无稽(鸡)之谈
2、谐音歇后语的特点是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3、飞机撞纸鹞——有甘岩就得甘桥
4、四方木加眼钉——踢都唔郁
5、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6、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铤而走险)。
7、十月蔗头————甜到尾
8、全师避敌,在次无咎,未失常也。
9、歇后语的语法功能:
10、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11、强逼秀才吃屎——难为人(兼语式)
12、卖鱼佬洗身—————无晒声(腥)气
13、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14、湿水榄———————两头滑
15、洞穴里雕花——深刻
16、女人生孩子——吓(下)人
17、灯盏无油——费心(费芯)
18、疑中之疑,比之向内,不自失也。
19、译:处于(扭转)不利的形势(局面),要考虑(阻止)它发展的方向(趋势),(利于)攻取附近的地方,就有利,(不利于)攻击远隔的地方,就有害。《易经·聧》卦说:"火苗向上冒,池水向下流,志向不同,也可以结交。"
20、(牛)角抹油——又尖又滑。
四、卖布不带尺的歇后语造句
1、从歇后语构成的类别来看,大致有“喻义”和“谐音”两大类,而以喻义最为常见。
2、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歇后语一般寓意深刻,短短一句凝聚很多智慧。
3、(2)作为语法单位的歇后语:
4、(3)“引”“注”关系的复杂性
5、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6、2018最燃励志短片《不负此生》,请一定要转给学生们看看!
7、推小车上台阶--一步一个坎
8、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9、酱缸裏泡石头——言难尽(一盐难进)
10、潮州二胡——自己顾自己
11、阅卷老师最厌恶的几种字体,快看看孩子有没有中枪!
12、——亲(青)上加亲(青)
13、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14、八尺长跳板搁一丈河————搭勿够
15、霜后的大葱软不拉耷不死心心不死
16、2018年度灾难片《期末考试》正在上映!附通关攻略
17、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18、木匠丢了折尺————没有分寸
19、徐庶进曹营——(徐庶)一言不发(承前(引)省)
20、八尺跳板搁丈河————搭勿够
五、卖布不带尺的歇后语谐音字
1、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就是故意的意思,不良谐音不量,就是说卖布一般都有尺,因为卖布都是按照尺寸来卖的,他不带,就是故意不量布了,所以叫存心不量
2、几句话,把个马连福说得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后脊梁背苏苏地冒凉气。(《艳阳天》卷一163页)
3、*将一个词截成两段的例子有:
4、镰刀刮丝瓜——路数很多
5、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6、●洛克菲勒:能走出困境的人,往往都是有3个认知的觉醒
7、中国足球便是“今天一个决策,明天一个决策,不明白就瞎整”……直如“三水佬看走马灯——陆续有来”。(羊城晚报2009年8月7日A13版)
8、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9、(1)形象化:在歇后语中,后一部分是本义所在,是语义表达的重点,但是如果没有“引”的烘托与寓意,那么“注”就会显得过于直白和乏味。例如我们形容某人对文字表述甚为严谨、苛刻,可以用“咬文嚼字”之类的字眼,不过感觉比较文绉绉,假如使用歇后语的表达,则形象性立马显现:“老鼠钻书箱——咬文嚼字”,这其实便是比喻的功效。
10、八尺水沟六尺跳板————搭不上
11、王小二敲锣打鼓——穷得叮当响
12、麻布袋草布袋——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13、八叔公整米粉——一个一个整
14、现在倒成了老鼠入风箱,两头受气了!(《闹海记》上253页)
15、波萝鸡———————靠黐
16、——难(南)上加难(南)
17、大风地里吃炒面——张不开嘴(带补充成分的述宾式)
18、译:借别人的局面布成阵势,兵力弱小的看来阵容也显得强大。《易经·渐》卦说:鸿雁飞向大陆,全凭它的羽毛丰满助长气势。
19、裁缝的尺子————量人不量己;量体裁衣
20、裁缝干活————忘不了吃(尺)
1、黏窝窝掺黄莲——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2、提着尺子满街跑————量人不量己;不量自己,光量别人
3、八尺河浜七尺跳板————搁不着;搭不上
4、胖得出奇的胡风风,飞着风沙眼,瞟了喜气洋洋的男人一眼,撇了撇嘴说:“看你乐的,不要闹个猫咬猪尿泡,空欢喜一场。”(《奔腾的大黑河》12页)
5、打足气的皮球————跳三尺高
6、——以普通话和粤方言为例
7、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8、吃人参——候补(后补)
9、学语文,一定要记!要背!!如何学好语文,这2位特级教师说透了!
10、揸电筒入厕所——找死(屎)
11、百尺竿头拿天顶————没处落脚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