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论语大全原文
1、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2、本篇还是谈论孝的问题。对于“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一句,历来也有几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说狗守门、马拉车驮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说犬马也能得到人的饲养。本文采用后一种说法,困为此说比较妥贴。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4、冉求说:不是我不喜欢您的主张,是我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实行。孔子说:假若真是力量不足,就会走到半道走不动了。现在你却是自己停留不前。
5、孔子说:立志于道,根据于德,归依于仁,而游娱于六艺。
6、一位爷爷他姓顾,上街打醋又买布。买了布,打了醋,回头看见鹰抓兔。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追鹰和兔,飞了鹰,跑了兔。打翻醋,醋湿布。
7、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曾是以为孝乎?”
8、(译文)(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即使是关系很亲密的,也一定要把态度变得严肃起来。看见当官的和盲人,即使是常在一起的,也一定要有礼貌。在乘车时遇见穿丧服的人,便俯伏在车前横木上(以示同情)。遇见背负国家图籍的人,也这样做(以示敬意)。(作客时,)如果有丰盛的筵席,就神色一变,并站起来致谢。遇见迅雷大风,一定要改变神色(以示对上天的敬畏)。
9、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10、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11、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1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3、(译文)国君召见(孔子),他不等车马驾好就先步行走去了。
14、杨绛:我是怎样读《论语》的
15、(译文)孔子说:“坚定信念,勤奋学习,坚持真理至死不渝。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居住动乱的国家。天下政治清明就出来实现抱负,天下政治黑暗就隐退。国家政治清明而自己却贫贱,这是耻辱;国家政治黑暗而自己却富贵,也是耻辱。”
16、孔子说:只阐述以前的文化而不从事创作,信从并爱好古代文化我私下将自己与我那老彭相比。
17、(译文)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18、孔子极其重视孝,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无论他们在世或去世,都应如此。但这里着重讲的是,尽孝时不应违背礼的规定,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孝。可见,孝不是空泛的、随意的,必须受礼的规定,依礼而行就是孝。
19、遇见美好而丰盛的素食生活
20、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二、孔子最经典的十句话
1、这一章反映了孔子两方面的思想主张。其国家政治以孝为本,孝父友兄的人才有资格担当国家的官职。说明了孔子的“德治”思想主张。其二孔子从事教育,不仅是教授学生的问题,而且是通过对学生的教育,间接参与国家政治,这是他教育思想的实质,也是他为政的一种形式。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3、(译文)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谥号?”孔子说:“他聪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4、(注释)(1)篑:音kuì,土筐。
5、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6、本篇的第8章,都是孔子谈论有关孝的问题。孔子所提倡的孝,体现在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一个共同的思想,就是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
7、(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8、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使胳膊弯着做枕头,乐也在其中。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贵,这对我如同浮云一般(不值得关心)。
9、(译文)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知道的人,而是喜爱古代文化,通过勤奋学习求得知识的人。”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1、(译文)有志之士,仁义之人,不能为了求得保住性命而损害仁,而应舍生忘死来维护仁义。
12、(译文)孔子说:“默默地牢记知识,勤奋学习不觉得厌烦,教诲别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呢?”
13、傅佩荣《向孔子问道》合集(12集)
14、子说:男人不能不坚强,因为他们责任重大,奋斗的路途遥远。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责任,责任不是很重吗?奋斗到至死方休,道路不是很远吗?
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为政》)
16、(注释)①原思:孔子的学生,姓原,名宪,字子思。②宰:指大夫的家宰,出当于回家。这时孔子人概是在做司寇,所以可以有家宰。③九百:这里量词省略了,到底是斗还是斛,已不可考。①邻里乡党:古代地方居民单位名称,五家为邻,二十五家为里,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
17、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8、(译文)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是斋戒、战争和疾病这三件事。
19、只要做到了后面几点,即使他说自己没有学习过,但他已经是有道德修养的人了。所以,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联系起来阅读分析,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点。
20、(译文)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三、小学生必背论语50则
1、译文:贵族区的人说:“孔子真伟大!博学多才,样样都是专家。”孔子听说后,对学生说:“我的专长是什麽?是驾驶?是射击?大概是驾驶吧。”
2、争不到便怨恨别人,以及在名利上贪心不足,都不符合让的原则。据此可知,让这一基本原则形成社会风尚的可贵之处是:就人情而言,长谦让名利地位之风,人们就多学别人所长而鉴人所短。前者可以导人于团结、亲睦、向善;后者则诱人嫉贤妒能。二者的社会效果截然相反。
3、18子张(1)学干禄子曰:“多闻阙(3)疑慎言其余,则寡尤(5);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注释)①校(jiào)计较,较量。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8、(译文)孔子说:“读书三年而不想望当官吃俸禄,这是难能可贵的。”
9、(译文)上车时,一定先直立站好,然后拉着扶手带上车。在车上,不回头,不高声说话,不用自己的手指指点点。
10、(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11、力不足者,中道而废。
12、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13、听读名著:孔子《论语》子罕第九
14、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15、(译文)孔子病了,国君来探视,他便头朝东躺着,身上盖上朝服,拖着大带子。
16、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7、(注释)①愤:指想弄懂而还没有弄懂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充满求知欲时的精神饱满如晶状态、②诽:指想用语言表达什么意思而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言词的状念。③隅:方。④反:反过来证明,也就是类推的意思。⑤复:重复,反复
18、本文主要讲如何了解别人的问题。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他的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埋得了的。
19、(译文)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位,就不闭塞落后了。”
20、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四、《论语》十大名句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天不生仲尼,万物长如夜”。这是宋代理学家朱熹对孔子的评价。
3、△点击上方卡片一键关注
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5、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6、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7、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8、(注释)(1)侃侃:说话理直气壮,不卑不亢,温和快乐的样子。(2)訚訚:音yín,正直,和颜悦色而又能直言诤辩。(3)踧踖:音cú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4)与与:小心谨慎、威仪适中的样子。
9、听读名著:孔子《论语》里仁第四
10、《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11、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又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12、(注释)①陈司败:陈,陈国;司败,即司寇,官名,主管司法。②昭公:即。鲁昭公,鲁国的国君。③司马期:孔于的学生,姓巫马,名施,字子期。④党:这里是包庇,偏袒的意思。⑤取:同“娶”。6为同姓;鲁为周公之后,吴为太伯之后,都姓姬。7又吴孟子:当时国君大人的称号一般是由她生长那个国家的国名加她的本性,如鲁娶于吴,这位夫人就应叫吴姬,这样叫就明显地暴露出鲁昭公违反了”同姓不好”的礼法,所以改称为“吴孟子”,回避了姓姬的问题。“孟子”可能是这位夫人的字。
13、“信”的涵义有一是信任、二是信用。其内容是诚实不欺,用来处理上下等级和朋友之间的关系,信特别与言论有关,表示说真话,说话算数。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
14、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15、(1)哀公:姓姬名蒋,哀是其谥号,鲁国国君,公元前494 ̄前468年在位。
16、(注释)(1)桑伯子:人名,此人生平不可考。(2)简:简要,不烦琐。(3)居敬:为人严肃认真,依礼严格要求自己。(4)行简:指推行政事简而不繁。(5)临:面临、面对。此处有“治理”的意思。(6)无乃:岂不是。(7)大:同“太”。
17、(2)干禄:干,求的意思。禄,即古代官吏的俸禄。干禄就是求取官职。
18、子贡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9、《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
20、(译文)(孔子出使别的诸侯国,)拿着圭,恭敬谨慎,像是举不起来的样子。向上举时好像在作揖,放在下面时好像是给人递东西。脸色庄重得像战栗的样子,步子很小,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在举行赠送礼物的仪式时,显得和颜悦色。和国君举行私下会见的时候,更轻松愉快了。
五、《论语》全文诵读
1、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2、(译文)孔子说:“我有知识吗?其实没有知识。有一个乡下人问我,我对他谈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我只是从问题的两端去问,这样对此问题就可以全部搞清楚了。”
3、不耻下问:不以向学问比本身差的或者官位比本身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听读名著:孔子《论语》泰伯第八
6、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7、(3)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译文)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11、(译文)子路问怎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增加文采,就可以算完人了。”又说:“现在的完人又何必这样呢,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长期处于贫困的境遇也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算做完人了。”
12、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3、(3)所:处所,位置。
14、听读名著:孔子《论语》颜渊第十二
15、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16、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17、听读名著:孔子《论语》雍也第六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9、(译文)孔子说:“用麻布制成的礼帽,符合于礼的规定。现在大家都用黑丝绸制作,这样比过去节省了,我赞成大家的作法。(臣见国君)首先要在堂下跪拜,这也是符合于礼的。现在大家都到堂上跪拜,这是骄纵的表现。虽然与大家的作法不一样,我还是主张先在堂下拜。”
20、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