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0个成语解释越短越好
1、(举例造句): 他年方正是旭日东升的时候,前途无量,但却骤然去世,使人不由得有人生朝露之感。
2、(误用)常被理解为七月骄阳似火。
3、战国中期,战乱频频,民不聊生。孟子对学生说:“当年周文王施行仁政,仅以方圆一百里为基础,步步为营,就打败了商纣王,拯救了百姓。如果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也能这样做,只要付出一半的代价,就能结束战乱统一全国。”
4、是是非非把对的认为是对的,把错的认为是错的。比喻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5、1吃粮不管事——只拿钱不做事。比喻工作不负责。
6、(解释)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做事下定决心,义无反顾,不留退路。
7、“原型”特指文学艺术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原形”,原来形状、本来面目,含贬义。
8、(见猎心喜):猎:打猎。看到打猎心里就高兴。比喻看见别人在做的事正是自己过去所喜好的,不由得心动,也想试一试。
9、出自:鲁迅《坟·摩罗诗力说》:“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
10、(示例)如果外界信息来源只有报纸、收音机,当它们断断续续地传到人们耳朵里时,早已是明日黄花了。
11、“顺理成章”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水到渠成”强调条件成熟时事情自然会成功。
12、A.书画因诗文而生辉,诗文因书画而典雅,中国的诗文与书画可谓是相得益彰。
1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14、出处:《荀子·不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刚强猛毅,靡所不信,非骄暴也。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
15、(误用)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6、春秋时,秦国和晋国要组成联军攻打郑国,郑国的国君非常焦急。有人告诉他,有个叫烛之武的官员能够劝说秦国退军。国君立即召见了烛之武。烛之武对他说:“我年轻的时候就不如别人,现在年纪大了,就更没有这个能力了。”
17、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同学在保健室的公告栏中看到了招募试药志愿者的公告。
18、完璧归赵(蔺相如)
19、不知有汉,何论魏晋——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20、根据语境作答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在横线上。
二、100个成语及意思少于10字
1、例王大妈爱干净是这一带出了名的,家中的各种物件总是摆得有条不紊。
2、论长说短议论别人的是非好坏。
3、(出处)宋·孙觌《鸿庆居士文集·翰林莫公内外制序》第三十卷:“一昔召公独草六制,宰相吴敏因是以危公,公解衣据案,一挥而就.”
4、(出处)唐·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5、例: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宣布从2004年开始将先后启用新的会徽和吉祥物标志。
6、例节日的秦淮河畔充满了喜庆气氛,灯红酒绿,十分热闹。
7、C.鱼龙混杂休戚与共众望所归
8、爱财舍命成语解释:指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而追求钱财.
9、学成语,了解成语的前世,灵活运用于今生。在这里推荐国学经典《中华成语典故》,让您一册在手,即可纵览成语故事的全貌。
10、(解释)燃:烧;萁:豆茎。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
11、趁年轻,多积累,早做网红不后悔。
12、比如,黄易的小说《寻秦记》、前段时间百雀羚的古代四大美女广告、腾讯和故宫合作的朱元璋穿越H
13、(望文生义):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14、举例:我有一个朋友/同学/同事...
15、不问青红皂白——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16、语文日课打造的“成语课”,包括15分钟的视频讲解,PPT,以及作业纸,大礼包。完成时间仅需1天。
17、汗流浃背:浃,音jiā,义为“透彻”。“浃背”,湿透脊背。
18、两年下来,他一共试药三十多次,胳膊上布满了细细密密的针眼,期间也有过一些药效发作的现象,但为了得到高额报酬,他都挺了过来。
19、(百川之主):百川:江河。所有江河最终都流归大海,用以称大海。
20、某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已烙下了古代文化的印记,有的用于自称(谦称),有的用于对方(敬称),如将其混淆,就可能造成误用。
三、50个成语解释越短越好,驾造句
1、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当地人如何走路。他发现满街的人走路姿势各异,但都很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结果呢,什么姿势都没学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家去。
2、出处:三国·魏·锺会《移蜀檄》:“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虽欲悔之,亦无及已。”
3、文字是死的,真理是活的。杀的是对文字的执着,留下独立思考,不要让你的头脑已经成了别人的跑马场。
4、势:在各种具体的细分场景中如何应用。
5、例3中的“三人成虎”与“人多为王”不同义,它比喻谣言或谣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多误作团结力量大。
6、C(可以采用排除法来解答,“别有用心”是贬义词,排除A和D;“花枝招展”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不可用来形容“钻石玛瑙”;“因地制宜”是指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不能用来形容“花艺”。故选C。)
7、(解释)原指西晋都城洛阳之纸,因大家争相传抄左思的作品,以至一时供不应求,货缺而贵。后喻作品为世所重,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8、泾渭不分泾水和渭水清浊不分。比喻好坏不分,是非不明。
9、比如语文试卷上,从小学到中学的“成语”题,就是语文基础的考察,涉及方方面面,比如病句题,语言文字应用题等等。
10、(此项课程,直接涉及试卷分数50分左右。)
11、出处:《尚书·胤征》:“火焱昆岗,玉石俱焚。”
12、(注释)释:放开。卷:书本。
13、形容勤奋学习或看书入迷。
14、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5、成绩好一点的同学认为老师上课讲的太简单,开小差。其实忽略了老师对某一些关键问题的分析。
16、形容工作马虎、敷衍了事,过一天算一天。
17、如何做好预复习工作?
18、春秋时,楚平王听信大臣费无忌的谗言,要杀害太子的师傅伍奢和他的儿子伍子胥。太子连夜告诉了在樊城做守将的伍子胥。当第二天费无忌的儿子来骗伍子胥回都城时,伍子胥将他痛打一顿,说:“如果不是太子告诉真相,我就被骗入天罗地网了。”
19、(知乎上一网友分享自己试药的原因)
20、学习的三要素:规范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的学习方法。
四、成语大全500个及解释
1、(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2、(各行各业):泛指所有的人所从事的各种行业。
3、(示例)他平日一向沉默寡言,想不到在辩论会上竟侃侃而谈,令人大吃一惊。
4、例: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品位的作品来的。
5、有的成语适用范围有大小,词义有轻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范围大小或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重词轻用或轻词重用的弊病。
6、学生激情满怀,展望新的生活里程。
7、D.走进故宫博物院,满目的雕梁画栋,仿佛向游人诉说着当年的繁华。
8、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9、古时候,有个年轻人名叫郭翰。盛夏的一个晚上,他在大树底下乘凉。突然间,一个美丽的仙女从天上飘然而来。郭翰发现仙女的漂亮衣裙竟然连一条衣缝也没有,他惊奇地问道:“你的衣服怎么没有衣缝呢?”仙女笑道:“我穿的是天衣,天衣不是用针缝的,怎么会有衣缝呢?”
10、生灵涂炭怙恶不悛坚壁清野白云亲舍不学无术孤注一掷
11、放到万年的尺度上,回过头来看,我们如今称之为革命性的理论、产品、技术,顶多不过是在改善一些细节,而真正革命性的东西还没发生。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