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爱国的诗句古诗长篇
1、(11)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2、《春愁》清·丘逢甲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3、是它挺起了中华儿女的脊梁
4、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5、(古诗今译)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6、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7、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8、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9、「遗民泪尽胡尘里」的「尽」字,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六十多年,怎能不尽?但即使「眼枯终见血」,那些心怀故国的遗民依然企望南天;金人马队扬起的灰尘,隔不断他们苦盼王师的视线。
10、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1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12、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13、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1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5、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唐代令狐楚的《少年行四首·其三》
16、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王夫之对于诗歌艺术颇多会心之论,他曾以小幅绘画为喻,揭示绝句短诗含蕴深广意境的特点,是很有启发性的。其说见《姜斋诗话》卷二: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势。”
17、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18、并以此文献给伟大祖国68岁生日!
19、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二、关于爱国的古诗词长篇
1、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闻军官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呼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虞常等七 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5、“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使读者感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读者更加体会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
6、以上奖品将在节后5个工作日内审核发送,请务必在表格内填写正确的收货地址。本次活动由魔力小孩承担邮费。
7、《示儿》(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8、《州桥》(宋)范成大
9、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10、精忠报国。——《宋史·岳飞列传》
11、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1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注释):将晓:天将要亮。
13、」举剑欲击之,胜请降。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
14、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1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16、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木多〕中厩监。时汉连伐胡, 数通使相窥观。
17、岳飞(1103—1142),南宋抗金名将。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官至枢密副使,封武昌郡开国公。以不附和议,被秦桧所陷,被害于大理寺狱。孝宗时追谥武穆,宁宗时追封鄂王,理宗时改谥忠武。《宋史》有传。《直斋书录解题》著录《岳武穆集》十卷,不传。明徐阶编《岳武穆遗文》一卷。词存三首。
18、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19、」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 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0、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三、古代关于爱国的长诗
1、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2、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厥。
3、文天祥的这首诗,表明了自己的坚定的爱国心。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是对国家的感叹,也是对自身的感叹。将内心的恨意写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振奋人心。诗人最后用高亢的语句,写出了自己的生死观和高尚的品格!
4、《塞下曲》唐·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5、此诗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三方面:
6、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7、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8、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9、整首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是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杰出人才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寓意深刻,气势不凡。
10、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2、中秋夜,一起和孩子听这饱含了月色和人生的14首歌儿
13、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4、州桥南北的天街之上,中原父老伫足南望,他们年年盼望王师返回。
1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6、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17、——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8、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
19、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20、译文: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离开北京,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四、关于爱国的古诗古诗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3、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4、《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6、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可谓字字珠玑,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
7、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8、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饮匈奴血。《满江红》
9、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10、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1、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
12、(7)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13、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14、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
1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16、《示儿》宋代·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春》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棉从叫阿衡攻益步渐。《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代·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石灰吟》明代·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求齐要留清白在人间。
17、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8、⑶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⑷直:简直。汴州:即汴京,北宋的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19、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20、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五、关于爱国的古诗 作品
1、>>>>若虹妈妈为您读语文书
2、《题西安邸》宋·林生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扬子江》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首二句纪行,叙述他自镇江逃脱,回到长江口的艰险经历。
4、点击蓝色文字收听若虹妈妈古诗讲解
5、——《宋史·岳飞列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唐·李梦阳: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
6、林升,字梦屏,温州平阳人,约生活于宋孝宗年间(1163—1189),生平不详。《西湖游览志馀》录其诗一首。据《西湖游览志馀》卷二说:“绍兴、淳熙间,颇称康裕。君相纵逸,耽乐湖山,无复新亭之泪。士人林升者,题一绝于旅邸云云。”清乾隆五十五年编纂的《东瓯诗存》收有《题临安邸》诗。关于该诗的作者林升均注明作者是“平阳人”。
7、(9)胡尘: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指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8、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吾气有以一敌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9、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10、腾空鹏鸟喜飞跃,锦锈花开红欲燃。
1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2、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13、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烦热,心头怅触,写下两首诗。
14、获取若虹妈妈课文朗读MP3音频,
15、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16、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7、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18、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儒行》
19、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20、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