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游子吟古诗原文
1、燕燕尔勿悲,尔当返自思。
2、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3、⑷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4、作者简介: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5、(796年),孟郊四十六岁,奉母命第三次来应试,才得进士登第,随即东归,告慰母亲。贞元十三年,寄寓汴州。贞元十五年,在苏州与友人李翱相遇,嗣后又历游越中山水。贞元十六年(800年),孟郊为溧阳尉。元和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
6、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幼儿“咳嗽季”到来,该怎么办?
8、⑵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9、⑺寸草:萱草。萱草(花)是我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
10、答:游子吟是我国古代诗人孟郊的诗,全诗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诗歌刻画出了伟大的母爱和赤子对母爱的感恩。
11、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12、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
13、行路难,行路难,君自看。
14、慈母手中那一条条的针线,是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15、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16、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唐代著名诗人。
17、君不见道傍树有寄生枝,青青郁郁同荣衰。
18、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
19、慈乌失其母, 哑哑吐哀音。
20、诗人以其亲身体验和感受,把游子的悲苦和哀愁加以浓缩和转嫁,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实况,赋予了诗的社会意义。
二、游子吟古诗朗诵
1、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2、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堪比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小小的萱草花表达的孝心怎么报答得了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3、义不义兮仁不仁,拟学长生更容易。
4、第06首丨第07首丨第08首丨第09首丨第10首
5、谁道黄金如粪土,张耳陈馀断消息。
6、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7、(3)临:将要(4) 意恐:心里很担心(5)归:回家。
8、休说遗编行者几,至竟终须合天理。
9、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10、作者:孟郊《游子吟》创作背景朝代:唐代作者:孟郊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应特宗夜住题袁复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创作背景)《游子吟》写在溧阳。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相关推荐)《游子吟》全诗赏析《游子吟》阅读答案
11、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2、临行她忙着把孩子的衣服缝得严严实实,
13、口谭羲轩与周孔,履行不及屠沽人。
14、首联,“游子”,本谓远游的客子。《史记》“游子悲故乡”。也许慈母想到了游子的奔走之劳,风霜之苦和孤寂之悲,如此,诗一开头,就似笼着一层淡淡的哀愁。另外,就唐诗看,“游子”也可指离乡远游的举子。有唐以来,开科取士,游子不绝于途,辗转流徙,饥寒相侵,倍受艰辛,“古若不置名,道路无欹倾”。
15、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一首歌颂(伟大母爱)的著名诗篇。诗的前四句描写的是(母亲为临行儿子缝补衣裳)的情景;后两句,作者用(小草)比喻子女,用(寸草心)比喻子女的心,用(三春晖)比喻深切伟大的母爱。
16、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17、败他成此亦何功,苏张终作多言鬼。
18、“三春晖”的意思是(春天的阳光,比喻母爱)。
1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注释⑴吟:吟诵。
20、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三、游子吟古诗配画
1、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2、双燕用爪抓,用嘴衔,气力用尽,不知疲倦。不一会儿往返十来转,还怕饿着窝里的小燕。
3、吟:吟诵,诵读。原文: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4、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
5、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6、寸草:萱草。萱草(花)是我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
7、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8、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9、点击下图进入小程序,即可收听更多的唐诗哦!
10、唐代孟郊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11、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12、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13、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
14、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
15、毫无疑问肯定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一句。
16、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17、儿女怎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的恩情呢?
18、孟郊固然比韩愈年长写诗笔力也足与韩为敌,但他命运坎坷,仕途多蹇(jiǎn),所以反倒是他因为得到韩愈的表扬推崇,才诗名大振,成为韩愈这一诗派的名士。贞元九年,孟郊应进士试,再下第。
19、嗟哉斯徒辈, 其心不如禽。
20、导语: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四、游子吟拼音版古诗
1、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2、浅近轻浮莫与交,地卑只解生荆棘。
3、(4)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4、在一个静悄悄的夜晚里,花儿睡了,鸟儿也睡了,夜风轻轻地吹着,破旧的茅屋里有两个人,一个是上了年纪的母亲,眼睛都花了;另一位是手不释卷地捧着书的儿子。一位慈爱的母亲知道儿子要去远行,笑眯眯的借着清柔的灯光连夜地为远行的儿子一针一线地缝衣服。
5、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6、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不能报答母爱于万一。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炽烈的情感。
8、(作者)孟郊(朝代)唐
9、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10、最后二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诗人的反问句,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热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怅的母爱。区区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真有“欲报之行,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淳厚真挚。
11、贞元七年(791年),孟郊四十一岁,才在故乡湖州举乡贡进士,于是往京应进士试。贞元八年(792年),下第。可能就是在这次应试期间,他结识了李观与韩愈。《旧唐书》本传说孟郊“性孤僻寡合,韩愈见以为忘形之”;两人的性格都异乎流俗,是他们订交的基石。
12、孟郊,(751~814),唐代著名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13、孩子一回家就让他去写作业?大错特错!父母必读!
14、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15、没有孟子吟,只有游子吟。
16、 《游子吟》是孟郊在溧阳所写。作者早年漂泊无依,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饱尝了世态炎凉,更觉亲情可贵,于是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17、游子吟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8、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19、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2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游子吟古诗翻译
1、别君归耕去,持火烧车轮。
2、霜陨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3、孟郊死后,韩愈与樊宗师为之经营后事,张籍提议私谥为贞曜先生,但不知为什么,却没有把他的作品编辑成集。宋代《崇文总目》著录《孟郊诗》五卷,不是完书;后经宋敏求搜集编缀,才成《盂东野诗集》十卷行世。
4、负心为垆复为火,缘木求鱼应且止。
5、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6、小朋友们知道春晓这首古诗的意思吗?知道作者是谁吗?他在什么样的心情下写出这首古诗吗?让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首中国古诗吧!
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8、老燕啊,切莫悲叹,你们应当回想从前:想想你们是乳燕的时代,也同样远走高飞,抛弃父母那时父母多么挂念,今天你们应有体验!
9、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10、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11、第26首丨第27首丨第28首丨第29首丨第30首
12、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13、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所作。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颠沛流淳,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此诗写的正是这样的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都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14、蚕桑能几许,衣服常著新。
15、游子吟(作者)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译文译文注释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固马很身考艺创优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16、第01首丨第02首丨第03首丨第04首丨第05首
17、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
18、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19、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扩展资料赏析:
20、儿女那如同小草般微小孝心,如何报答慈母春晖般的恩惠?
1、《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
2、作者:孟郊慈母八找圆委功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游子吟》的作者孟郊是唐代著名诗人,孟郊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曾任溧阳县尉。由于不能舒展他的抱负,遂放迹林泉间,徘徊赋诗。以至公务多废,县令乃以假尉代之。后因河南尹郑余庆之荐,任职河南(河南府今洛阳),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
4、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