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云想衣裳花想容
1、杭州人,系电影、电视剧、话剧的编剧、导演、演员。饰演电视剧《雍正王朝》十四阿哥、《汉武大帝》太尉周亚夫、《重拳出击》韩国国际刑警于宗信等角色,演播小说《雍正皇帝》、《红船》、《南方有嘉木》及各类诗歌等,供职并创建国内首家以电影为主题的公共图书馆,荣获首届杭州十大朗诵家称号,系浙江省朗诵协会理事。
2、杭州市作家协会、杭州旅游形象推广中心
3、《增订唐诗摘钞》:倏起倏落,忽虚忽实。真如烟水杳渺,绝世奇文也。
4、自长安已后朝廷不重古曲,工伎转缺,能合于管弦者,唯昭君、杨伴……等八曲。所谓三调在开天以前已很衰落,而唐明皇不爱古乐,独喜新声,如羯鼓解岁等事屡见记载,即此诗的本事,沈香亭赏牡丹,明皇也有“焉用旧词为”之说。文词尚须现做,曲调当亦新腔,是否会采周汉以来房中三调之遗声。可疑之点二。王琦大约也不很相信,所以在注中于引旧文外,另作一说。
5、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6、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诗,为《清平调》三首其一。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
7、朗诵|5篇海霞朗诵作品,端庄大气,亲切自然
8、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9、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10、瑶台:传说中仙子住的地方。
11、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12、总策划:张海龙主编:陈智博
13、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14、今日,我们向往唐朝,将时代能展现的最奢华的影像来描绘唐朝。我想,不仅因为唐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还在于汉语诗歌的巅峰在唐诗里,那里有着诗人永恒的提问,有着跟今日相似的生活和情感,也有着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之生命体验。每个人都想把日子活成诗,也许,那首诗就在唐诗里面等你发现。
15、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6、应该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此句出自李白的《清平调(其一)》
17、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8、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19、按明皇宣白进清平调词,乃是令白于清平调中制词。盖古乐取声律高下合为曰清调、平调、侧调,此之调三调。明皇止令,就择上两调,偶不乐侧调故也。这一说好像普遍,亦有令人不易了解的地方。三调原自昔相传,如“旧唐书”卷二十九音乐志:
20、“春风佛槛露华浓”——实咏牡丹花,一般的写法。
二、李白《凤求凰》全诗
1、最有气势的诗:《蜀道难》
2、欣赏完这曲《清平调》,真令人感慨万千!歌曲除了好听以外,它的后面还包含了很多传奇故事:杨贵妃、唐玄宗、诗仙李白、歌后邓丽君、王菲……传奇一:李白奉旨填词
3、小贴士:欣赏李白的古诗,需要抓住他的诗歌中两个重要的意象,一个是酒,另一个是明月,这两个意象一度成了中国诗歌的文化符号。导致后人一说起酒,就会想起这位酒中仙,感受他的失意、无奈、洒脱等;一说起“月”,就会想到思念亲人、离别朋友、感叹人生。
4、当然,对于李白的考点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其他常考的诗句,小半爸以古诗分类的形式将它们整理了出来。
5、朗诵|童自荣最新朗诵《写给开学季的中小学生》作者钟南山
6、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7、360问答李白在长安宫中担任“供奉翰林”期间,有一天,唐玄宗和杨贵妃在沉香亭上赏牡丹、品美酒。在唐朝那个崇尚诗歌的年代,这样圆减游调的美景怎么可以没有诗歌呢?杨玉玄宗便派人把翰林学士李白招来,须命他作诗,诗的主题便是“赏名花,对妃子”,这里的妃子,自然就大美女杨贵妃了。就在这样的情形下,李白写了三首诗来称赞杨贵妃的绝世美丽。这便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清平调》: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跳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二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这三首诗极尽夸赞,语语浓艳,字征威操巴否孔跟字流葩,把杨贵妃写得比天仙粉敌且开云还美。
8、写作的时候可以借鉴
9、建功立业就要入朝做官,做官就难免和各种权贵打交道。李白是个天才诗人,但却不是一个做官的料,在官场是各种得罪人,做了一年多的翰林供奉就被皇帝赶走了。
10、陆游的《赏山园牡丹有感》:洛阳牡丹面径尺,鄜畤牡丹高丈馀。世间尤物有如此,恨我总角东吴居。俗人用意苦局促,目所未见辄谓无。周汉故都亦岂远,安得尺棰驱群胡!这首诗是嘉定二年(1209年)春末陆游在山阴时作的。诗人是由赏牡丹花想起了洛阳等地盛产牡丹,而再次表明他决心收复北方失地的政治抱负。
11、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
12、传说,有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歌手李龟年领着一班人奏乐歌唱。李龟年就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诗中的那个“君”。
1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14、此诗写在深秋的夜晚,诗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月,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诗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此情此景,不禁让诗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风、秋月、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上诗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诗显的凄婉动人。
15、"云想衣裳花想容"是李白为杨贵妃所写的。清平调·其一(唐)李白文范止混些斗永原文译文对照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来跳音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译记弱觉文: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一定特林扬换而建益技红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赏析:"云想衣裳花优战攻想容"是李白所作《清平调》三首里的第一首的首句。是李白设想云朵想与杨贵妃的衣裳媲美,花儿想与杨贵济均块商手还消基苗仍殖妃的容貌比妍,这是极言杨氏的衣饰和容貌之美下实故需证温突留术。
16、他想了想,好像自己也真说不出个一二三……
17、其实从这三首诗也能真实感受到李白真是当之无愧的“诗仙”,半梦半醒还可以如此诗意盎然,真是不得不点赞,这也正应了那句话“李白斗酒诗百篇”。
18、活动活动手指点个“在看”吧~
19、元宵佳节|刘敏赵敏捷朗诵原创作品《元宵节的由来》作者赵敏捷刘敏
20、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
三、李白的云想衣敞花想容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3、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4、据全唐诗不完全统计,在唐朝存在的二百八十九年中,至少产生了有记载的诗人两千三百多位,近五万多首诗作。其中,特别突出的大师级诗人像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有六十名。
5、唐玄宗见李白一醉如泥,便叫待臣搀到玉床休息,杨贵妃叫人用冷水喷面解洒。
6、协作单位:人民摄影、杭州图书馆、杭州知联会
7、除了李白的三首《清平调》外,还有着很多的咏牡丹诗词。这些牡丹诗的内容非常广泛,当然,也不外乎或惜花咏志,或借物讽世这样的意象。
8、一提诗仙,几乎所有人都会脱口而出,这是在说唐朝的大诗人李白。但多问一句,李白是如何得到“诗仙”这个称号的?笔者看来,恐怕不会脱离下面这三点原因!
9、最后吐槽一点,这首曲子谱得有点低沉了,邓丽君版演绎的甚至有点伤感的味道。要知道,原作是赞美杨贵妃的美貌的,辞藻华丽,感情热烈(不管是不是奉旨而填)。另外有些网友看到“枉断肠”“可怜”“无限恨”这些字眼,就以为是首悲伤情歌,谬矣!
10、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11、再说关于这诗流传的故事。假如是真,似乎这三首诗就是李白在唐明皇处得意的顶点也是失意的开始,他一生转关之点。初见于唐韦叡“松窗录”,又见于宋乐史李翰林别集序。宋祁撰“新唐书”又把这故事简化,写入李白传里。按说,事既见于正史,应该是可信的了。实际上亦未必尽然。史文的根据也不过唐人小说之类罢了,小说的可信或否,今且不论。值得提出的,既本诗词句有关于作意的部分,节引“松窗录”和“新唐书”的文字如下:
12、朗诵|刚强、春妮夫妇深情朗诵郑愁予的作品《雨说》(附作品赏析)
13、《经典留声》是一档经典集萃类精品节目,主要是按照一定的主题,将一些优秀的文化、文艺类节目作品精选归纳在一起,是一档文艺、文化类的欣赏性节目。
14、今日大暑|刘敏讲述《大暑的来历》作者赵敏捷刘敏
15、此诗想象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作之痕。诗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16、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17、朗诵|4篇李梓萌朗诵作品,太好听了!
18、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9、李白看见征战的场景,因此他感叹唐朝国力强盛,但边尘未曾肃清过。此诗就是在叹息征战之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妇的愁苦时所作。
20、在短短的一首词中,掇取了密集的景物:平林、烟霭、寒山、暝色、高楼、宿鸟、长亭、短亭,借此移情、寓情、传情,手法极为娴熟,展现了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活动,反映了词人在客观现实中找不到人生归宿的无限落拓惆怅的愁绪。
四、白居易云想衣裳花想容全词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2、不但如此,后来的注家承袭了高力士“吹毛求疵”的说法,且大大地发展了它。如萧士贇注,见分类补注本卷五:
3、李白为什么要一直漫游呢?那是因为李白一生都渴望做两件事,一是建立奇功伟业,然后功成身退;二是修仙问道,然后以五湖四海为家,过一种潇洒自由的生活。
4、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
5、这里还牵涉到上文所说这三章的性质属诗或词的问题,也就是唐乐府配合绝句诗或长短句的问题。中唐以前的乐府大都只是些五七言绝句,做的时候只当它诗写去,别无所谓词。如著名的旗亭传唱故事,唱的不都是七绝吗?王高诸子原来写的是诗,及付之歌伎,被之管弦,那就成为词了。李白作清平调情形正相类似,韦叡“松窗录”说:
6、展现中华传统文化无穷魅力
7、通典: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也,汉代谓之三调。琦按,唐书礼乐志,俗乐二十八调中有正平调高平调,助知所谓清平调者,亦其类也。盖天宝中所制供奉新曲,如荔枝香、伊州曲、凉州曲、甘州曲、霓裳羽衣曲之俦欤?虽未明驳,实已暗易旧说。他的说法包括两部分,本身也有矛盾。正平调等,宫调之名。荔枝香等,曲牌之名。拿清平调来比,先不管它对不对,到底还是宫调呢,还是曲牌呢?似乎总该有个解答。他却不曾说。
8、这一句可以说李白想象力丰富的代表古诗,将瀑布比喻为天上的银河,不仅形象而且还有动感。夸张又自然,新奇不失真切,使得庐山瀑布的形象变得雄奇瑰丽。
9、李白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10、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有四百余首,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共一百三十多人,二百七十余首。王维、李白、李贺、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辛弃疾等诗坛大腕都专门写诗词来咏牡丹。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金元明三代,六十余人,九十多首。清代,三十多人,五十余首。
11、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
12、朗诵|3篇董卿朗诵作品,篇篇动听!
13、解释起来可能有点费劲,但是我们一起来品几首诗,大概就能明白是什么感受了。
14、父亲节|奥斯卡最佳动画片《父与女》,感人肺腑!
15、群玉山:神话中的仙山,传说是西王母住的地方。
16、“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脍炙人口的诗句,今天读来依旧让人觉得很美。遥想诗仙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洒脱;体味诗圣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思;敬仰诗魔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执着。正所谓“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穿越历史的风尘,唐诗星空中的名篇佳作依然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我们也从来不曾远离那些鲜活而有个性的诗人,这也正是唐诗的不朽之所在。
17、今日小年|任志宏朗诵《小年》(内附小年习俗,值得细细品味)
18、《唐诗绝句类选》:蒋仲舒曰:“想”、“想”,妙,难以形容也。次句下得陡然,令人不知。
19、大家都知道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就是说他的诗写的非常浪漫,浪漫的意思是说他的诗歌富有诗意,充满幻想。如果用两个词语来形容就是豪放、飘逸。
20、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五、李白的云想衣常花想容
1、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
2、(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3、龟年遂以辞进。上命梨园弟子约略调抚丝竹,遂促龟年以歌。以诗合乐不必丝丝入扣,这情形可以想见。李太白当时恐怕不曾理会到什么是清平调,他也不须理会得,这虽出于揣想,却也有一点傍证可供参考。孟棨“本事诗”曰:
4、719年6月1日,杨玉环出生于一个宦门世家,她的高祖父杨汪曾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她的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即今天的四川崇庆)司户。她的三叔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
5、“云想衣裳花想容”是诗人设想云朵想与杨贵妃的衣裳媲美,花儿想与杨贵妃的容貌比妍,这是极言杨氏的衣饰和容貌之美.而“想”用得颇为巧妙而富有张力,这是用拟人、夸张和想像等艺术表现手法侧面摹写出杨贵妃的亮丽容颜和高贵身份.此外,这句诗互文见义,用笔灵动而经济.云想衣裳花想容下句.诗词麽
6、今日秋分|刘敏讲述《秋分的来历》作者赵敏捷刘敏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8、最经典的词作:《菩萨蛮》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