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国诗句整首七言诗
1、师:古人写诗都爱由景入手,这首诗描写的哪些景物呢?
2、师:现在,同学们也能学着去体会文字背后的含义了。这句诗中用的最好的两个字是“熏”“醉”。(板书)“熏”字表面上是吹的意思,实际上是写从统治者到达官贵人,再到普通的游客间弥漫着一种浓浓的享乐之风,这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风气,是一种深深的相互影响。“醉”不仅仅指陶醉,喝醉。醉酒的人终究会醒,而统治者和达官贵人们沉浸在歌舞的靡靡之音中,花天酒地,早已醉生梦死,根本就不愿醒来了。
3、初中阶段所学诗歌的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4、(2分)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
5、(4)请同学们设想一下作者此时的心情怎样。
6、该作品内容取自南朝诗人谢灵运出任永嘉太守时所创作的山水诗。谢灵运是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在谢灵运的笔下,山水有意,草木多情,使人感受到温州山水的清新瑰丽。在艺术风格上取法于《张玄墓志》。《张玄墓志》用笔方圆兼备,结体扁方,既有北魏的神韵,又有唐楷的法度。作品采用条幅形式,增强铺排列布之势,整饬的布局使行、列之感更为统一。
7、参考答案:示例:颔联:以“风飘絮”“雨打萍”为喻,形象地抒写了国家山河破碎、个人身世飘零的悲哀。颈:巧借“惶恐”“零丁”两个地名的谐音双关,暗示了形势的险恶、作者境况的危苦和对前途的忧虑。
8、A.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
9、请从诗歌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一个词语,并说说你的理解。(2分)
10、本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2分)
1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2、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13、“齐物”的意思是: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南郭子綦与颜成子游的对话是全篇的开头部分。在这里,南郭子綦提出了一个“吾丧我”的境界。所谓的“吾丧我”,“吾”是指超脱世俗、进入到高度精神自由的境界、精神得以升华的自我,是精神上的自我,“丧我”的“我”,则是肉体的、现实中的、有名利是非观念的凡人“我”。“丧”是遗落。因而,“吾丧我”实际上指的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他忘掉了物的存在、自我的存在,混同了物我界限,合二者为一体。在作品创作中应该有忘我精神。
14、师:这个小组的汇报流程完整,诗句意思简单明了。
15、阅读故事性强的文言文。
16、岭侧烛光依月影,涧下流泉加树声。
17、学生展示: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能为祖国强盛做些什么?
18、《长安古意》是唐代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是卢照邻的代表作,也是初唐七言歌行的代表作之一。此诗托古意而写今情,展现了当时长安社会生活的广阔画卷。在这首长篇七言诗中,诗人用传统题材写自身的感受,以铺陈的笔法,描绘当时京都长安的现实生活场景,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写权贵阶层骄奢淫逸的生活及内部倾轧的情况,深寓讽喻之旨;同时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寂寥之感和牢骚不平之气,也揭示了世事无常、荣华难久的生活哲理。
19、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二、爱国诗七句
1、天津美术学院2020研究生书法专业方向毕业展作品欣赏
2、《书法册页》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为楷书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该楷书部分借鉴颜真卿楷书《自书告身帖》等,以及部分唐中早期墓志的感觉,加上自己的理解。后半部分为行草书所写的《送瘟神》二首,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送走“瘟神”疫情早些结束。
3、②学会停顿,一借助古汉语中多单节词做好停顿,二借助词的古今义,做好停顿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4、南宋大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好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达诗人誓死不降的爱国心。
5、评析诗词中炼字的妙处
6、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7、初读诗句,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8、这首词缘梅抒情,以残梅的幽香为引线,串联全篇。作品取法王铎的行书作品。通过行书多变的姿态展现诗人的思绪万千。开始书写时拘泥于字形一直不够自然,后面经过老师的指导和放松的书写逐渐使作品更加完整。
9、饮不遭田父④,归无遗细君⑤。东皋⑥农事作,举趾⑦待耕耘。
10、七十年建设历程硕果累累,新世纪创业道路前程锦绣。
11、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12、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13、D.颈联是说喝酒没有知音,赠妻没有物品,言中流露出哀伤之情。
14、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外不愧人,内不愧心,为祖国贡献一切。
1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共4分)
16、蒋蕙檄张钰昊邓心路蔡玮琛黄春焱
17、麻袋身披频淌水,潮被水湿复偎干。
18、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签贫诗歌思内客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
19、此诗第三联只是修饰部分,对诗意并无增加。这正是律诗初形成时的风格,艺术手法还没有发展到高度。
20、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三、爱国 七言古诗
1、(2分)水面、云脚、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绿阴。
2、有些诗歌鉴赏题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往往将诗词难以理解的地方作了注释。注释的形式有介绍作者的,有注解词语的,也有介绍写作背景的,我们在疏通翻译时切不可等闲视之。理解疏通诗意时,有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诗歌形式表达上的特点,一般来说,对于格律诗,尤其是写景抒情类的,有这样的规律:律诗前两联侧重于叙事写景,后两联侧重于议论抒情,揭示主题;绝句则是前两句叙事写景,后两句议论抒情。
3、B.“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对仗工整,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4、C.由下片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的最高理想便是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些显得非常功利庸俗,对此我们应持批判的态度。
5、祝福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
6、《示儿》(作者)陆游(朝代)宋。
7、此作品的制作周期较长,我将所学的书法、篆刻与陶瓷器具相结合。
8、(3)教师引读。(齐读)
9、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10、(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4分)
11、明确类别,整体把握
12、此作品所书写的内容为近期本人所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以日记的形式将其纪录下来,希望能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吧。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4、(1)卖唱的歌女,这就是——“万马齐喑”!(2)大清朝的达官贵人们,这就是——“万马齐喑”!(3)中国烟民做成的明信片这就是——“万马齐喑”!(4)官府施粥场景,这就是——“万马齐喑”!(5)逃之夭夭,这就是——“万马齐喑”!
15、读后两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6、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17、知道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课件出示八股文资料,自读,交流:龚自珍希望皇帝和政府如何做?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力挽狂澜。
18、赞美祖国繁荣昌盛的句子
19、前沿将士热血淌,鼠胆庸人恋后方。
20、师:正是因为诗人唯独放不下流血流泪的故土和故土里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望眼欲穿的遗民。所以,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作者的遗憾是(死去元知万事空)。作者的遗恨是(但悲不见九州同)。作者的遗愿是(王师北定中原日)。
四、爱国古诗七言诗
1、每一个“/”处我都要求同学们注意停顿,而停顿的长或短,也会营造截然不同的意境。如将“阴山”拉长节奏读,仿佛就能感觉到阴山的高大巍峨。再如将“天”和“野”字拖长,天空和草原的苍茫、辽阔也跃然脑海,给人宏大的场面之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读出节奏,我通常会示范朗读,某些句子还会带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逐渐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这对于吟诵整首诗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
3、(考点直击)本题考查学生读懂古诗、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
4、这平时早已听得再熟不过的歌声此时一发自军人的歌喉竟有了异乎寻常的感人力量,人们静静地听着、听着,许多人的脸上挂着泪珠。他们都已知道;演唱者是一群石家庄陆军学校的大学生军官。此刻,他们是要开往老山前线参战——去迎接血与火的洗礼,去接受生与死的考验。他们演唱的是发自心底的歌……
5、后来,陈寅倒是上了距越军也只有三十米的B高地,不过他至今对张元生的“不够意思”耿耿于怀。
6、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
7、(读诗要字正腔圆,声音洪亮。有板有眼,读出韵律,读出节奏。在字里行间。声音高低起伏,抑扬顿挫。)
8、恃:依靠究:终究,毕竟。
9、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0、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11、《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既任权做过江东。《州桥》(宋)范成大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示儿》(宋)陆游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360问答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此曾让农纪员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2、“望”示例: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1分)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13、A.词的上片叙写了此次出猎的情况,下片抒发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14、胸中有浩然之气,便能发之于胸,应之以手,便能听笔之所至。法意互得,无意于佳而自佳,自然天成。
15、这里的“背景”,一方面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现实,这是诗词产生的土壤。如杜甫的《石壕吏》写于“安史之乱”后,杜甫是现实主义作家,必然会借其诗反映“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揭露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另一方面“背景”也指诗人多变的人生经历,诗人常常把自己的身世遭遇、个人荣辱融入到自己的诗作之中。如李煜、李清照的词作,便写尽了自己人生的悲欢离合。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写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正是诗人只身流落金华,又见丈夫赵明诚的遗者《金石录》,睹物思人面发出的无限感慨。
16、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3分)
17、本作品是杜甫的组诗《咏怀古迹》,共五首。这五首诗是诗人游江陵、归州一带,访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蜀先主庙、武侯祠,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一气贯成,赞颂了五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全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18、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
19、①全诗采用了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1分)
20、中华崛起炎黄儿女生百福,民族团结歌舞升平纳千祥。
五、爱国的诗七言
1、(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3分)
2、姑娘流泪了,军人们流泪了,在场的许多人都流泪了,激动的泪水,感谢的泪水、理解的泪水流在了一起……
3、体会诗人为什么要使用辛辣的讽刺来抒发情感。
4、抓住关键词语,所谓关键词语,一是只需要背诵的文句与段的领头致辞,二是指容易引起我们联想背诵的关键性动词。
5、《从军行》是汉魏流传下来的乐府歌曲。汉魏诗人作“从军行”,是乐府曲辞。但是到了唐代,《从军行》古曲已经不存在了,杨炯作这篇《从军行》,只是用古乐府曲调名为题目,而这首五言律诗,事实上是不能配合乐曲歌唱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诗题称为“乐府古题”。它并不表示这首诗的曲调,而是表明这首诗的内容。因为每一个古代乐府曲调,都有一个规定的内容。例如《孤儿行》是描写孤儿生活的,《从军行》是反映从军的辛苦的。杨炯做了这首五言律诗,用了这个乐府古题,但诗的内容已不同于汉魏时代的《从军行》,可知初唐诗人用乐府古题作为诗题,大多已失去了古义。这一种体式的诗,很难分类,可以列入“乐府诗”一类,也可以列入“五言律诗”一类。
6、泊船瓜洲——山水、明月,秋思——秋风、家书。乡愁——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7、(1)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3分)
8、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9、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10、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在军校里记者见到这首诗后问张元生,“当你知道上级只是批准给你记二等功的消息后,你想的是什么?”
12、指导教师|喻建十吕铁元段为民
13、整首诗就是一副完整的画面,你眼前的画面都有什么?
14、十月秋风催叶红,万家聚首乐融融。青山作笔书新韵,国泰民安世界雄。
15、此行不把国仇报不复京中见父兄
16、师:就是在这样一个这风景如画的繁华闹市中作者面对西湖边上人们的轻歌曼舞,本应写道“西湖歌舞烟雨中”或是“西湖歌舞惹人醉”之类的溢美之词,可恰恰相反诗人笔锋一转写到了“西湖歌舞几时休”,这里的“西湖歌舞”仅仅是指歌舞吗?还有别的所指吗?下面我们就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去体会字词背后的深刻含义。(板书:歌舞)
17、B.上片描写的都是作者曾经经历过而今天已失去的军旅生活情景,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这些表明,被迫退隐的作者仍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
18、王老师的古诗教学构思非常精巧,重点理解《泊船瓜洲》,引导学习《秋思》,和学生一起诵读感悟《乡愁》。让我们清晰地感觉到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由扶到放,逐渐走向自主阅读的过程。教师也逐渐由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变成学生感悟古诗魅力的同行者!为王老师的精湛的教学点赞!
19、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20、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