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今中外舍生取义的名言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3、想喝就喝,这才更男人。
4、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
5、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黄继光 为了战友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 邱少云 避免队伍被暴露,甘愿被烧死也一动不动 狼牙山五壮士 面对日寇宁死不屈直接跳崖 舍生取义意为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常用于赞扬别人难能可贵的精神。出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6、1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7、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8、我姑酌彼兕觥,唯以不永伤。
9、“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可以使我们开阔眼界。当我们欣赏着美如画卷的西湖景色时,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当我们来到枫叶似火的香山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回荡在我心间;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面对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让我想起诗人于谦的诗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0、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古格言
11、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12、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3、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曾国藩》
14、1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15、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彭端叔)
16、1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17、花阴重叠香风细,庭院深沉淡月明。——《王实甫》
18、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莎士比亚
19、粉身碎骨浑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古今舍生取义的事例国外
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
2、1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3、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
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5、1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修身》
6、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7、豹子尾摇穿画戟,雄兵十万脱征衣。——《罗贯中》
8、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9、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10、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11、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1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14、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15、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16、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7、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乌江》
1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
19、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20、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三、古今中外舍生取义的名言有哪些
1、家国情怀本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父母有繁衍、哺育后代的本能,子女享受父母提供的安全保护、食物和温暖,这种依存关系产生依赖后形成一种持久而稳定的情感。这当中老师恐怕帮不了多大的忙。国家保证我们可以通过合法手段去谋取所需的物质资料和精神需求,提供规则交往和协调机制,保障我们的安全、自由和尊严。国是家的延伸,虽多了些功利的目的,但个体对其也有对家一样实际的和心理的依赖。国家的富裕、强大、安定,也是公民的内在需要。家国情怀的教育只能以此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行不言之教”。
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3、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5、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不弄虚作假,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6、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
7、关于团队的名言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9、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10、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
1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2、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13、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1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15、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16、30岁喝酒,与酒成挚友,事业之酒,多的就是应付,很难喝出自己,很难畅饮。更多了应酬,酒杯一端工作搞定,酒杯一举合同到手。
1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1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9、不施仁义必败,以德治国方兴。(《过秦论》)
20、孟子(约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号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四、有关舍生取义的名人名言
1、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2、马克思在伦敦处于内困外围之中,困于极端贫寒与三个儿子和女儿相继去世的致命性打击,但他依然用革命理论引领着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成为影响20世纪十位名人之首。
3、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白,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钱鹤滩
4、译: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5、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担心)《宋史王安石列传》
6、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德—歌德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怀古》
9、我们的小草,在那纤细弱小的身躯里,竟然蕴藏着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难怪古代诗人写下的咏草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千载之后,读来仍然使人激动不已。
10、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限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12、以身殉国,何事不为?陆游
1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
14、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
15、无知山谷的智慧老人,把人们引向了新的自由,自己却被守旧势力杀死。布鲁诺捍卫真理、不畏强暴,视死如归,在烈火中获得永生。
16、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古诗诗话)
17、1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
1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
19、伟大的先知荷马,在流浪中靠诵读自己的诗篇过日子,成为一个孤独的瞎子。
20、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五、古今中外舍生取义的名言警句
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
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5、舍身取义,杀身成仁。
6、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7、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古格言
8、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9、莫等闭,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0、1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11、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就像梅花和雪花一样“(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
13、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14、译: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1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
17、每当月亮升起,你的心中会有一种美好的对幸福、团圆的一种向往,就会想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20、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听杯一问之。李白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4、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秦伯》
5、是草都有根,是话都有因。吃饭品滋味,听话听下音。
6、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7、路漫漫其修远今,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8、王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三字经》
9、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10、(3)对比法。当议论的问题牵涉两种不同的观点,需要让两种对立的思想交锋时,可以考虑采用对比的方法提出论点,可以使事物的本质特征十分鲜明,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
1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朱熹《观书有感》)
12、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13、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后汉书班超列传》
14、教育孩子不能大骂,我们的老师教育我们时,常常和风细雨,正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滋润着我们心田。
15、1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6、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俭则寡欲,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正道直行,谨身节用,远罪丰家。孔子志于道而不以恶衣恶食为耻,季文子节俭相三君而美名扬,宋代宰相李沆、张文节节俭而深得推崇。何曾日食万钱,遗害子孙,倾家荡产;石奢暴富,而自绝于东市。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以俭立名,以侈自败,古往今来无不皆然。(司马光《训俭示康》)
17、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