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不窥园造句
1、目不窥园出自《论衡》:“董仲舒读《春秋》,专精一思,志不在他,三年不窥园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3、说话人出于各种原因没有明说出来,而需要听者读者根据语境推断出的意思。言外之意是言语交际中常有的现象,正如熟语所说“锣鼓听声,听话听音”。言外之意是言语隐含的意思,需要联系语境和生活经验推断出来。
4、概括诗文或讲演内容的词句。
5、(1)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6、董仲舒年轻时研究《春秋》。他在室内挂上帷幕,坐在帷幕后面讲学,弟子们先入学的对后入学的传授学业,有的学生竟然没有见过他。董仲舒三年不看园圃,精心钻研学问到如此的程度。他的进退仪容举止,不符合礼仪的不做,学士们都尊他为老师。
7、面对纷至咤来的种种会议、论坛、学术讨论,中国观察家们忙得目不窥园。
8、锲而不舍(锲:刻;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
9、朗读法。文章善于使用成语、仿成语结构,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成对的句子也较多,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运用诗化的语言,精练生动,有气势。借助于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教师宜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本文,以领悟文意,接受美的熏陶。
10、统编本七年级下册课后读读写写部分,涉及成语45个,要求学生要读准、写对、会用。今天,我们选出19个相对重要的成语,给大家详细讲解,以便学生做到系联字词,贯通古今,建构语感,积累词语。
11、⑵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终于在学术上取得了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
12、⑵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精致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语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13、热爱可以创造奇迹。如果我们热爱登山,我们可以不顾旅途的危险与劳顿,勇往直前;如果我们热爱文学,我们可以废寝忘食,夜灯长明;如果我们热爱高考呢?那么,一切都将变得简单而和谐!
14、D.见往事耳/见贤思齐
15、我明白,发给你的每条短信都让你刻骨铭心!我了解,写给你的每个字都让你废寝忘食!但我想知道,欠我的那顿饭,你啥时候请?
16、A.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17、老师也常说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的故事鼓励学生认真读书,还是第一次听师傅说切不可废寝忘食目不窥园的怪诞理论。
18、jū()躬尽cuì()kāng()慨淋漓diàn()基
19、目不窥园(mùbùkuīyuán)
20、学习目标:体会AABB叠音词的作用
二、目不窥园造句50字
1、主子可以废寝忘食,但太监必须忠于职守,晌午,殿外尖细的叫声准时响起,而咸丰也终于抬起了头揉了揉脖子,他随后顺手拿起一道奏折,打算最后再批阅一本。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5,为考大学,他效仿古人悬梁刺股。
4、(举例造句): 赐物四百叚,米粟四百石,东园秘器凶事,给仪杖至墓所往还。唐·杨炯《中书令汾阳阴公薛振行状》
5、解析:A项,长袖善舞,是形容有财有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贬义词。C项,刻不容缓,指事情紧迫,必须立刻去做。此处比喻心情急迫,应为“迫不及待”。D项,蹉跎岁月,形容虚度光阴。此处形容不平凡的年月,应为“峥嵘岁月”。答案:A
6、5)为了提前完成这座桥梁工程,他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工地上。
7、但是由于预算有限军方被迫每年都要从他们的产品目录上砍掉一些内容以减少现金流动,这一数量级的增加计划通常也要被推迟到"猴年马月"。
8、切不可废寝忘食,目不窥园!徐正阳心感奇怪,从小父母就教导自己读书要用功,莫要偷懒。
9、我们要发扬滴水穿石锲而不舍的精神。王羲之专心练字,达到了目不窥园的程度。妈妈为了自己的儿女沥尽心血。
10、解析:A项,成分残缺,在句尾增加“的现代化邮政平台”。B项,搭配不当,“点燃……争议浪潮”改为“掀起……浪潮”。C项,表意不明,被动表达错误,应该是“一个多世纪前被当时在中国定居的前挪威骑兵军官买走的7根圆明园大理石柱定于今年秋季重归故里,并将捐赠给北大”。
11、(解释):指专心致志。
12、①岂欲卿治经为博土邪!
13、(他)又说,我必须把它(法语)记在心里,永远别忘记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14、他对科学知识孜孜以求,废寝忘食。
15、20)他们早出晚归,夜以继日,为别人的成功而辛苦奔忙。夜以继日的正确造句1)中国、韩国和沙特这些国家要么在快马加鞭,努力打造世界级的大学,要么夜以继日,试图恢复其昔日科研机构的风采。
16、(快来看呀)王老师第一次和小粉丝见面啦!
17、解析:A项望文生义。“方寸之地”指人的心。句中可改为“尺寸之地”。B项“忙里偷闲”指在忙碌中抽出一点时间来做别的不重要的事。C项“短小精焊”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D项“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答案:D
18、同学讨论后明确:任何文化药方也救不了衰微民族的命,只有采取革命的暴力推翻三座大山的黑暗统治,才能拯救民族的危亡。所以后期,闻一多先生走出书斋,走向街头,投入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行动中去,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19、原形毕露、如芒刺背、毕恭毕敬、毕其全力。
20、由于求知心切,他废寝忘食地发奋学习。
三、目不窥园造句30字
1、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的内容。
2、为了考上重点中学,他成天目不窥园。
3、这首歌(诗歌)的作者是闻一多先生。他是五四以来知识分子之中一位杰出的人物,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中年时代是旧经典的研究学者,晚年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首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他横眉冷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把满腔热血化为驱散黑暗的晨曦,他将永远屹立在历史的潮头。今天,让我们走进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了解他的精神品质。
4、(2)①表示反问语②表示限制语气③表示感叹语气
5、课文两部分之间,是用两个句子完成过渡的。“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是对前一部分的全面概括,然后指出这只是闻先生的一个方面。“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句领起了文章的后一部分。这两个句子关联得十分紧密,“仅……还……”“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这都是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学者的方面”“革命家的方面”这是呼应紧密的提法。作者在两个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在两句之间又注意彼此的关联,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6、⑶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说了就做,而一般人先说后做,说了不做。
7、(5)(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8、人各有志,但一个时代总需要一些拥抱理想的人,能够耐得住寂寞,兀兀穷年、沥尽心血心向学问。
9、写出“管中窺豹、以管窥天、窥豹一斑、以管窥天”的一个同义成语。
10、(解释):指皇室、显宦死后用的棺材。
11、(6)到,等到经过(7)如今,现在才干和谋略
12、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13、彭大盛从小到大专心练刀,目不窥园,也不知道什么叫魏晋风度,衣冠风流。
14、D.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时,常用“家”“舍”等谦辞,如家父、家母、舍弟、舍妹等。
15、教师抽查学生预习情况,督促学生积累词语。
16、下列句子中的“焉”哪个和这个成语中的“焉”意思最接近。
17、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18、话音未落,小东就斩钉截铁地说:"有些人迷恋武侠小说。上课时还对它牵肠挂肚甚至有的人为了武侠小说整天失魂落魄废寝忘食。这就说明开卷不一定有益!"。
19、②在中间:推动情节发展。
20、王教授为了钻研这个课题,殚精竭虑,废寝忘食。
四、目不窥园造句100字
1、(解释):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2、第18期:点击收听月下老人
3、生9:我欣赏文章语言的凝练美。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这里“说”是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中的“说”则有吹嘘、自诩的意思,这里的“没有‘说’”,主要赞扬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作为革命家”,闻一多的“说”,是对于革命的宣传和动员,是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
4、第27期:点击收听“如鱼得水”
5、(造句):他一心一意地工作,丝毫不顾忌他人的闲言碎话。
6、②这是一个自由发挥的问题,同学们谈“用心要专”“要有实干精神”“要严谨刻苦”“耐得住寂寞”“读书应有大目标”“为中华之强盛而读书”等等皆可。教师也可联系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中提到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深化对文意的理解。
7、解析:B项误解词义。“结余”结算后余下;也指结算后余下的钱、物等。语境中指因节约而剩下的钱,所以应用“节余”。A项“何况”指用反问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符合语境。C项“息息相关”形容关系密切。符合语境。D项“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符合语境。答案:A
8、16)我们的部门经理总是夜以继日地工作。
9、他搞这些研究已经很久了,目不窥园,终于成功了。
10、考点2:关键句段的作用
11、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2、4)为了抢救被压在废墟中的人,救难人员正夜以继日、不眠不休地挖着土石。
13、彭大盛从小到大专心练刀,目不窥园,也不知道什么叫魏晋风度,衣冠风liu。
14、韩愈藉老师与学生之口,一方面讥讽为政者不能善用人才,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失落。
15、解析:B:成分残缺,在“不尊重原创”的后面加“的情况”;C:关联词搭配不当,“即使”改为“虽然”;D:成分残缺,“一名美国公民参与夺回提克里特行动的伊拉克军队实施了自杀式袭击”改为“一名美国公民对参与夺回提克里特行动的伊拉克军队实施了自杀式袭击”
16、(1)孙权劝学鲁肃赞学
17、他兀兀穷年,在历史的幽暗深处,寻找着蒙尘的美和故事。
18、解析: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人家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B.长歌当哭: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望文生义。C.士为知己者死:指甘愿为赏识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献身。D.广有羽翼:到处都有帮凶。含贬义。
19、(3)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
20、本文是一篇介绍闻一多先生作为诗人、学者和革命家的光荣事迹的叙事散文,作者从三十年代在国立青岛大学对闻一多先生的印象写起,一直写到了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崇高的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五、目不窥园造句
1、祖国语言宝库中有无尽的宝藏,佳作多如天上璀璨的明星,深入进去,探奇觅宝,乐趣无穷。
2、感情是人生的一部分:亲情是序言,友情是目录,爱、恨、恋、想是感情故事的主题。
3、C.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4、(4)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5、眼睛注视着离去的人或载人的车、船等:目送亲人远去。
6、目不窥园: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出自《汉书·董仲舒传》:“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
7、第二期:点击收听“一毛不拔”
8、他学习起来,经常是废寝忘食的。
9、解释:董仲舒,广川人。年轻时研究《春秋》,汉景帝时为博士。他在室内挂上帷幕,坐在帷幕后面讲学,弟子们先入学的对后入学的传授学业,有的学生竟然没有见过他。董仲舒三年不看园圃,精心钻研学问到如此的程度。
10、他风光了好几年他风风光光了好几年
11、教师总结:同学们谈得很好,很有个性。文学的审美是一种个体化的活动,“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用自己的思维去考虑,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12、第16期:点击收听“手舞足蹈”
13、这位老教师为了培养祖国的后代可以说是沥尽心血。
14、第17期:点击收听“井底之蛙”
15、解析:A.“要提防不被念歪”否定词“不”多余;B.词序不当,状语“近期”提前;C.杂糅“造成……主要原因”。
16、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17、成语积累|统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成语汇总
18、埋头苦干、卧薪尝胆、悬梁刺股、仰屋著书、
19、文中叙述国子先生(即韩愈)训诲他的学生说:“你们要勤奋努力的学习,才能有成就。学问和品德都好,未来也不怕被埋没。”
20、解析:A项主语残缺。在“推动”前加“这些因素”。B项宾语残缺。缺少与“锻炼”搭配的名词宾语,可在“输送氧气”后加上“的能力”。C项句式杂糅。“含有……的成分”与“就具有……作用”杂糅,可改为:“许多水果……含有……等成分,这些成分就具有……的作用”。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