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梁启超教育名言
1、——1928年5月13日《致梁思顺》
2、教育是把人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苏格拉底)
3、当女儿梁思庄刚到国外学习,一时无法适应时,梁启超在信中写道:“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可见梁启超关注的是孩子的基础是否牢固,而所谓的成绩和分数,不过是表面的东西。
4、梁先生给儿女们的信比孩子给他的信多很多,作为父亲,亲自给孩子们写信,亲自与孩子们交谈,与他们谈学习,交友,恋爱,生活,政事等等,梁先生将每一件事娓娓道来,没有家长作风,与今日的家长拉开不小差距。
5、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梁启超
6、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作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7、老年人来自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夕照,少360问答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紧瘠牛,少年人如乳虎。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劳某东婷多燃还曾假球深识者方以为吊
8、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领袖之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同时是一等一的教子高手。
9、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10、(感言)梁启超认为,教给孩子树立通达、强健的人生观,比教育他们学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这种通达、强健的人生观能让孩子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态度,帮助他们战胜困难。
11、创作背景: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少年中国说》写于1900年,正在戊戌变法后,作者梁启超流亡日本之时。那年是庚子年,当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爆发了义和团爱国运动。帝国主义联合起来,组成八国联军,勾结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攻陷了天津和北京等地。
12、心理科普|一万小时法则之再解读(中)
13、"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14、——1928年5月24日,致梁思成、林徽因
15、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
16、心口如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
17、——1925年7月10日《致孩子们》
18、“我有极通达、极健强、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何种境遇,常常是乐观的。”
19、保育教导的主要内容有游戏、歌谣、谈话和手技,其目的在于“发育其身体,渐启其心知”。保育教导的方法是,就儿童最易通晓的事情,最喜好的事物,渐次启发涵养,同时强调:“断不可强授以难记难解之事,或使为疲乏过度之业。”
20、暑假已过半,聪明家长这样帮孩子不掉队!
二、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启示
1、《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苟不自新,何以获存。——梁启超
3、(感言)梁启超反对填鸭式的教育,他在书信中说得最多的是安慰、劝解的话,很少给孩子们提出什么具体的学习目标。
4、感言:猛火熬和慢火炖,就是要我们处理好学习知识和消化知识的关系。
5、感言:梁启超用曾国藩的名言来教育孩子,“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要去想它的结果,如果一心一意做事,就不怕不成事。
6、应该尽可能地避免一切可能引起学生对自己记忆丧失信心的因素,因为这种经常跟优柔寡断的性格结合在一起的不自信,往往会使得儿童记忆力衰退。——(俄)康·德·乌申斯基
7、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
8、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经:途经.好其人:爱戴教授自己的人,虚心向他 们求教.隆礼:尊崇礼义)——《荀子.劝学》
9、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0、“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这一年正该用火炖的功夫。”
11、心育动态|北京师范大学卓越实验学校心理委员诞生记
12、“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的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13、“我说你‘别耍孩子气’,这是叫你对于正事——如做功课,以及料理自己本身各事等——自己要拿主意,不要依赖人。至于做人带几分孩子气,原是好的。你看爹爹有时还‘有童心’呢。”
14、(感言)梁启超用曾国藩名言教育孩子,“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句话意在说明,我们做事,不能只想着回报、酬劳,更要想着把事情做好,耕耘好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然会有好的结果。
15、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16、——1927年8月29致孩子们
17、正能量·人生哲理·中国·世界
18、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风行,将“少年”一词在清末社会里变成一种时尚的革命名词,彼时追求进步的年轻知识分子竞相以“少年中国之少年”或“新中国之少年”自称。1902年南洋公学学生组织“少年中国之革命军”,而汪精卫后来密谋行刺醇亲王载沣被捕,吟出“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名句,“少年也已经从概念、理想化身为血肉之躯、革命的先锋、未来历史的塑造者”。
19、选择梁启超家书中的十句话,分享梁启超的教子经。
20、科学的根本精神,全在养成观察力。
三、梁启超论教育名句
1、科学书籍让人免于愚昧,而文艺作品则使人摆脱粗鄙;对真正的教育和对人们的幸福来说,二者同样的有益和必要。作者:车尔尼雪夫斯基
2、上下无材,国之大患也。
3、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4、(感言)梁启超说有两种孩子气,一种是任性、耍小孩子脾气;另一种就是我们说的童心童趣。
5、《饮冰室合集》是梁启超的著作集,也是研究近代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的重要材料,分《文集》、《专集》两部分,该作品在文学理论上引进了西方文化及文学新观念。
6、你如果想要儿童变成顺从并守教条的人,你就会采取压服的教育方法;而如果你让他能独立地批判地思考并有想象力,你就应该采取能够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陶行知
7、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美)爱因斯坦
8、感言:当女儿梁思庄刚到国外学习,一时无法适应,梁启超在信中写道:“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可见梁启超关注的是孩子的基础是否牢固,而所谓的成绩和分数,不过是表面的东西。
9、——1916年10月11日《致梁思顺》
10、光绪年间,清代朝廷下诏兴学,令各州县“多设蒙学堂”,并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制订了第一个蒙养院章程,首次将蒙养院正式列入学校系统。
11、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12、——1923年11月5日《致梁思顺》
13、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这一年正该用炖的工夫。不独于你身子有益,即为你的学业计,亦非如此不能得益。”
14、我对于你们的功课绝不责备
15、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
16、感言:100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模样,怕难于想象,从那些旧照片中我们看到的是长辫子、三寸金莲、长袍马褂和那无一例外的呆滞的眼神。而此时的梁启超在给儿女的信中称呼自己的孩子“宝贝”、“baby”,梁启超教育孩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与孩子们做朋友。
17、人生百年,立于幼学。——梁启超
18、教育是人类发展的原因,下面我整理了家庭教育的名人名言,欢迎阅读!
19、德性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洛克
20、人性的发展,在孤独和隔绝中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儿童集体的内容丰富而形成多样的生活中才有可能;集体生活要具有应有的思想方向性,而同时也要反映出学生的动因愿望和意向。——(前苏联)赞科
四、梁启超 教育名言
1、他有九个子女,个个了得。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思礼三人均为中国院士,三子梁思忠是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国民d军官,四子梁思达是毕业于南开大学的经济研究者,长女梁思顺是诗词研究专家,次女梁思庄是著名的图书馆学家,三女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是新四军早期革命者。
2、把美德善行传给你的孩子们,而不是留下财富,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德)贝多芬
3、(感言)女儿梁思庄刚到国外学习,一时无法适应。梁启超在信中写道:“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可见梁启超关注的是孩子的基础是否牢固,而所谓的成绩和分数,不过是表面的东西。
4、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5、物竟天择必将至,不优则劣兮不醒则亡。
6、感言:梁启超教育孩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与孩子做朋友,在一百年前的那个长辫子、三寸金莲、长袍马褂的时代,社会中充斥着呆滞的眼神。而此时的梁先生在给儿女的信中称呼自己的孩子“宝贝”、“baby”,梁先生给儿女们的信比孩子给他的信多很多,可见他对待子女的态度,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交友,恋爱等等问题梁先生都一一交流,丝毫没有大家庭家长的作风。
7、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要着急,因为他本勉强进大学。你们兄妹各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于你们的功课绝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了。
8、只要在我国存在文盲现象,那就很难谈得上政治教育……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识字只能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前苏联)列宁
9、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法)卢梭
10、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梁启超
11、如果有人问我:我怎样能够以简单的公式概括我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前苏联)马卡连柯
12、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13、做官不是安身立命之所
14、这个社会尊重那些为它尽到责任的人。
15、(感言)梁思成与林徽因结婚后,去欧洲度蜜月。他们的蜜月之旅浪漫而温馨,他们每去一个地方,都是有目的考察。欧洲的经典建筑,让他们体会到了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这是一次空间的穿越,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游历。这种结婚旅行,比当下单纯为了新奇和时尚的观光旅游更有意义。梁启超书信里指导他们写游记。
16、他有九个子女,个个了得。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思礼三人均为中国院士;三子梁思忠是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军官;四子梁思达是毕业于南开大学的经济研究者;长女梁思顺为诗词研究专家;次女梁思庄为著名图书馆学家;三女梁思懿为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是新四军早期革命者。
17、“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亮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
18、感言:梁启超用曾国藩名言教育孩子,“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句话意在说明,我们做事,不能只想着回报、酬劳,更要想着把事情做好,耕耘好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然会有好的结果。
19、感言:梁先生在给女儿梁思顺的信中说,做官容易让自己的人格受损,容易让人养成懒惰和巧滑,不是能够安身立命的领域。梁启超应该很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做官吧。
20、“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这一年正该用火炖的功夫。”
五、梁启超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下教育的启示
1、教育的伟大目标不只是装饰而是训练心灵,使具备有用的能力,而非填塞前人经验的累积。——(美)爱德华兹
2、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