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诚信的成语典故
1、泄冶一死,陈灵公三人更是肆无忌惮。有一天,三人相约去夏家寻欢作乐,酒席宴间,陈灵公对仪行父戏谑说:“夏徵舒长得像你。”仪行父说:“也像您。”一语未了,三人放声大笑,乐不可支。
2、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老实人是最讲诚信的人,他们更容易获得人生成功。
3、言信行果,拼音yánxìnxíngguǒ,说出的话一定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一定办成。出自梁启超《进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发端及其略传》:“正直谨言,言信行果。”
4、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5、楚王听说毛遂只是个门客,怒气冲冲地喊道:“你这是干什么?我在和你的主人说话,你快退下去!"
6、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看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学会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欺骗别人。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苦难了。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
7、申叔时:“我可以说几句吗?”
8、(君子之约/童叟无欺)孔子东游的时候与一个叫项橐的小儿比试,各出一题,互为应对,胜者为师。孔子输后,果真拜项橐为师。这就是君子之约和童叟无欺的典故。
9、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赵王派相国平原君去楚国谋求联合抗秦。平原君在门客中选中了文武兼备的十九名随员,离预定的二十名还差一员。平日并不受重视的门客毛遂经过自荐,被平原君批准随行。
10、一份诚信,一腔热血,一片拿云心事。
11、一诺千金、 背信弃义、 食言而肥、 言而有信、 季布一诺、 言而无信、 始终不渝、 斯文扫地、 讲信修睦、 轻诺寡信、 信守不渝、 信及豚鱼、 履信思顺、 季路一言、 轻言寡信、 不轻然诺、 始终不易、 贪而无信、 百约百叛、 弃义倍信、 脩辞立诚、 背义负信、 啮血沁骨。
12、鲁庄公害怕了,就献出遂邑给齐国请求讲和。齐桓公很高兴,答应与鲁庄公在柯地会盟。
13、故事告诉我们为人要诚信,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
14、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诺言,讲信用。,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15、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
16、解释: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17、出自《邓析子·转辞》:“一言而非,驷马不能追;一言而急,驷马不能及。”意思是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骏马拉的车也难追上。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18、诚信,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石。在这个越来越重视诚信的时代,诚信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信用卡,免抵押贷款,小额预支付(花呗,京东白条)等,无一不是建立在诚信体系的基础之上。这也使得诚信逐渐成为既学历之外,个人的又一项重要无形资本。
19、起先,随行的另外十九人都很瞧不起毛遂,暗中讥笑他。但到了楚国,在相互交谈的过程中,他们逐渐觉得毛遂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对他都很钦佩。平原君去和楚王商谈联合抗秦之事,毛遂等随行人员便都在台下等候。
20、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人们议论说,熊渠子所以能射开石头,是因为他当时心志专精力高度集中。
二、古代诚信方面的成语故事
1、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2、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3、可能有人要问了,骑着马到株林找夏徵舒玩,没什么毛病啊。其实,这毛病大了,因为:这骑马疾走的不是一般人,而是陈国的国君陈灵公和两位大夫孔宁、仪行父;他们要找的不是夏徵舒,而是夏徵舒的妈——夏姬。
4、意思是:不欺骗小孩也不欺骗老人,用来形容买卖公平、诚信。
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说一不二
6、译文:以忠义为原则处事的人,正是事情所要的结果。故某集说忠义的人,表里如一。
7、(丁学祥/文刘寅峰/图)
8、言而有信,成语,意思是说话靠得住,有信用。出自《论语·学而》第七章: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9、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10、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
11、出自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比喻说话力量很大,能起到很大作用。形容人说话信誉极高,一言半语就起决定主要作用。
12、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立木为信
13、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
14、(打赏2元,可以督促自己珍惜)
15、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著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说出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掩护他,使他完全的度过了难关。
16、楚王听说毛遂只是个门客,怒气冲冲地喊道:“你这是干什么?我在和你的主人说话,你快退下去!"毛遂按着剑走上前去,对楚王说:“大王之所以敢当众斥责我,是因为楚国人多势众。但现在大王离我不过十步,楚国再强大,大王也倚仗不着,因为我手中有剑,你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里。而且我的主人就在这里,我和主人说话,你凭什么斥责我呢?"楚王见毛遂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一时惊呆了,不知怎么办。
17、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18、一曲诚信,一阕高歌,一剑笑看风云。——题记
19、夏御叔早年亡故,夏姬不耐寂寞,红杏出墙,分别和丈夫的同事孔宁、仪行父以及陈灵公明来暗往,并每人赠送了一件贴身内衣作为永久纪念。陈灵公等三个臭男人对此都心知肚明,但人家不但不争风吃醋,反倒乐在其中,玩起了“共享情妇”的游戏,并时常在朝堂之上把玩着夏姬的内衣交流心得体会。大夫泄冶实在看不下去,就劝灵公悠着点,灵公表面答应,却转头告诉了孔宁、仪行父,两位贼子心生怨恨,伺机谋杀了泄冶。
20、★关于诚信主题的六个小故事
三、关于诚信的成语典故二则
1、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
2、子贡认为,说话要深思熟虑,因为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后人就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来表示说话算数,不能反悔。
3、这家小店买卖公平,童叟无欺,很受顾客信赖。
4、楚庄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5、只有在一颗诚信的心中才能够生长出善良、正直、勇敢;只有一个诚信的人才能信守诺言,履行约定,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只有人人诚信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让我们的诚信血液在心中流淌,让股股诚信血液汇聚成振兴中华之江河!
6、楚王见毛遂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一时惊呆了,不知怎么办。毛遂又继续说:“楚国是个大国,地方五千里,雄师百万,按理说应该称霸天下。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强大的楚国在秦国面前,竟然胆小如鼠,以前秦将白起只带几万军队攻打楚国,一举就攻下了你们的国都郢城,再战烧毁了你们的祖坟。这种奇耻大辱,连我们赵国都为你们感到羞耻,可是大王竟然对此无动于衷!所以,楚、赵联合抗秦,不仅仅是为了赵国,也是为了楚国!道理是如此简单,大王竟然在我主人面前斥责我,不是太没道理了吗?”
7、让我们多一些诚信吧,这样的人生大树就会更加参天;让我们多一些诚信吧,这样生命之花才会更加绚丽绽放;让我们多一些诚信吧,心中的那圣洁的天使才会自由的倘徉在生命的天堂。
8、言而有信,yánéryǒuxìn,成语,意思是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9、人类社会需要诚信,因为它是连接古今的桥梁,是维护国与国之间友好合作关系的纽带。彼此以诚相待,在浩瀚的民族之林巍然屹立,勇敢地生长,站出大树的勇敢和力量,站出大树的无畏和顽强。
10、译文: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竭尽全力;服侍君主,忠于职守;与朋友交往,讲求信誉。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有学问了。
11、魏武侯时吴起担任西河郡守。秦国有个小哨亭靠近魏境,吴起想攻下它,但又不值得为此征集军队。于是吴起就在北门外靠置了一根辕木,然后下令道:“谁能把它搬到南门外,就赏给谁上等田地和住宅。”起先没有人去搬它,等到有了搬动它的人,吴起立即按照命令行了赏。吴起又在东门外放了一石赤豆,并下令说:“谁能把它搬到西门,赏赐如前。”人们抢着搬它,吴起照例行了赏。不久吴起下令道:“明天将攻打哨亭,有能先上去的,任命他做国大夫,赏他上等田地住宅。”人们争先恐后。于是一个早上就攻下了哨亭。
12、在市井味儿十足的农贸市场里,“诚信经营”的标语抬头可见;
13、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14、在报纸及新媒体上,诚信建设“红黑榜”比比皆是;
15、陈国亡后,乐昌公主为杨素所占,徐德言每逢正月十五日便到京城卖镜,年复一年,终在某年见到一人叫卖破镜,与所藏半镜相合,于是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乐昌公主见到此诗,悲泣不食。杨素知道此事后,便让公主与徐德言重新团圆。
16、(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
17、童叟无欺的近义词有市无二价、公平买卖、老少无欺等。
18、子贡说:「您这样说是不对的。四匹马拉的车子,也追不回已经说出口的话。本质和文彩是同样重要的。让我拿皮草来举例解释吧!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它们的区别,既在本质,也在文彩,如果把这两类兽皮,拔去上面有文彩的毛,那虎豹皮,看来就像犬羊皮了。」 子贡认为,说话要深思熟虑,因为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后人就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来表示说话算数,不能反悔。
19、近一段时间来,我们通过几个成语故事,大体讲述了春秋时期的小诸侯国,在列强的霸凌之下的悲惨生活。但我们也同时看到,尽管“春秋无义战”,但是无论中原地带的齐国、鲁国,还是蛮夷之地的楚国、秦国,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并不是毫无顾忌,一味以武力经营天下,而是多讲究师出有名,一言九鼎,甚至不止一次当小国面临亡国灭种之时,慷慨相助,主持正义,由此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和好评。
20、后来一诺千金被用来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四、名人诚信的简短小故事50字
1、谢安在年轻时就很出名,扬州刺史庾冰多次诚心请他去做官,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谢安在那里勉强应付了一些时日,但是没到一个月,他又回家了。后来朝廷几次让他做官,他都拒绝不去。实在没办法,他前往会稽(今天的浙江绍兴)的东山,做了隐士。朝廷仍然没有放弃让他做官的念头,谢安不得已接受了朝廷的任命。但谢安在做了大官后还在想着过隐士的生活。《谢安传》里记载着:“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
2、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谚语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3、季布得知来者是曹邱生,不是很高兴,便准备冷嘲热讽一番。这曹邱生却是个厚脸皮,不论季布如何讥讽,他的态度却一直甚是恭敬。并吹捧说:“我听说在楚地流传着‘得千两黄金,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你怎么能有这么好的名声在外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替你宣扬你的好名声,你怎么不愿意见到我呢?”
4、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5、一诺千金,读音yínuòqiānjīn。是汉语成语,意思是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也叫千金一诺。
6、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7、(5)信用重于黄金 ——德国
8、曾子杀猪是讲古时一个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哄骗孩子说在妈妈集市回来后杀猪给儿子吃,曾子得知后真的将猪杀了。故事告诉我们为人要诚信,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
9、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10、是讲古时一个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哄骗孩子说在妈妈集市回来后杀猪给儿子吃,曾子得知后真的将猪杀了。
11、季札十分惋惜,他来到徐君的墓前,把宝剑挂在墓前的树上。
12、公元前664年,山戎侵犯燕国,燕庄公向齐国求助。齐桓公亲自帅兵驰援燕国,经过几次殊死决战,齐燕联军把山戎赶出了燕国,追至孤竹国而还。
13、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14、诚信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一个人讲诚信,就代表了他是一个文明,讲诚信的人:处处受欢迎;而一个不讲诚信的人,人们就会忽视他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个都要讲诚信!
15、老北京的买卖地儿都标榜自己言无二价,童叟无欺。
16、意思是:跟朋友交往,一定要说话算数。
17、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18、据说这夏姬生得蛾眉凤眼、杏脸桃腮、美艳无比,再加上生性妖冶放荡,见者无不神魂颠倒。据《列女传》记载,夏姬一生“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先后有九个男人为她而死,号称“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是名副其实的“祸水红颜”“乱世妖姬”。
19、问:为什么骑着马急匆匆到株林去?
20、诚信是一轮金赤朗耀的圆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的倾向一端;诚信是高山之巅的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青少年讲诚信,祖国的未来就有了希望;商人讲诚信,祖国的经济就有了提高;高官讲诚信,祖国的发展就有了保障!
五、5个关于诚信的成语典故
1、但在古代还有两个与咱宿迁有关的诚信故事,
2、解释:指感情、态度、信仰自始至终不改变。
3、虽然曹沫屡战屡败损兵折将,但庄公并没有怪罪他,仍然让他当将军。听说庄公要去会盟,曹沫自告奋勇要求一同前往。
4、一言为定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īyánwéidìng,指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改变。
5、“言必信,行必果”,看似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在践约过程中,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出现,会有意想不到的阻力压来。因而守信者就更令人尊敬,楚汉时期的季节,重诺言,守信义,时人便有“得黄金百万,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赞言守信,在人们的心目中,比金钱要得的。
6、陈国(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478年),国君妫姓,是虞舜的后裔。据史书记载,陈国共历25世,延续了568年,中间经历过两次亡国和两次复国。今天我们就讲一下陈因内乱而被楚国灭亡,后又被复国的故事。
7、关于诚信的四字成语大全
8、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就绪,但没有公布。他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的南门外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告示:有谁能把这根木条搬到集市北门,就给他十金。百姓们感到奇怪,没有人敢来搬动。商鞅又出示布告说:“有能搬动的给他五十金。”有个人壮着胆子把木头搬到了集市北门,商鞅立刻命令给他五十金(当时也把铜被叫做金,一金代表一斤铜,当时铜的价值很高),以表明他说到做到。接着商鞅下令变法,新法很快在全国推行。
9、熊渠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想:我的力气再大也射不穿石头呀!
10、毛遂按着剑走上前去,对楚王说:“大王之所以敢当众斥责我,是因为楚国人多势众。但现在大王离我不过十步,楚国再强大,大王也倚仗不着,因为我手中有剑,你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里。而且我的主人就在这里,我和主人说话,你凭什么斥责我呢?"
11、(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
12、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了汉王朝的重用。
13、记得小时候,父母或大人们经常告诫我们:“不要说假话”、“要做一个老实人”,那时候我们并不懂得诚信为何意。一个“狼来了”的童话故事让我们永远也忘不了说假话的危害。小朋友玩耍时经常会说一句:“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并用小手指钩一下,大拇指顶一下,以表示说话一定要算话哟!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从小都会或多或少的接受过这样的诚信教育,只是有的我们意识到了,有的没有意识到。父母亲都希望我们从小做一个好孩子,长大后不干坏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14、有一次他出使别国,路过徐国(位于今泗洪县一带),与徐国国君会晤。
15、申叔时:“有件事想请您评评理。有个农夫牵着牛走路,一不小心踩坏了别人的几棵庄稼。田主很生气,就上前夺走了他的牛。大王您怎么看?”
16、诚实的成语故事3:一诺千金
17、后来,在夏侯婴的劝说下,刘邦赦免了季布,撤销了对他的通缉,还请他做了郎中(古代官职),后又改任河东太守。
18、一诺千金,由来《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中“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
19、如齐桓公和晋文公甚至得到了周王室的“背书”,拥有了“征伐侯伯、夹辅周室”的权力,从而跻身“五霸”之列,瓜瓞绵绵几百年而不衰。
20、今天是3月15日(诚信日),小猜为小伙伴们整理了7个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降低难度,有解释的,一起猜猜吧。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