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
1、在距敌军火力点八九米的时候,他举起右手将手雷接连投向敌军,但由于火力点太大,只炸毁了半边,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地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志愿军反击部队的冲锋受到阻止。这时,黄继光再次负伤倒下。天就要亮了,这时黄继光身边已无弹药,身体又多处受伤,
2、谭嗣同他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他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不绝于耳!
3、事例3:黄花冈起义时,大批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林觉民率敢死队冲进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兵浴血奋战,中弹被俘,从容就义。喻培伦胸前挂满一筐炸弹,冲锋在前,弹尽力竭,后被俘,英勇牺牲。
4、谭嗣同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
5、文天祥临上刑场时特别从容不迫,向南跪拜后被处死。
6、谢晋元团长的后人谢继民在《我的父亲谢晋元将军——八百壮士浴血奋战记》中对陈树生有过这样一段描述:
7、舍身取义的事例1: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视为国贼。一位洛阳名医名唤吉平,忠汉室,与汉国舅董承等人共谋诛曹。他打算在为曹操送药时下毒,却不慎泄露了天机。曹操命人痛打吉平,逼他招出何人指使。吉平血流满阶仍只是痛骂曹贼,后撞阶而死。在罗贯中笔下,他是有名的忠义之臣。
8、公元1938年3月,日军七八万兵力,分两路向徐州台儿庄进发。张自忠率部在临沂阻击,以“拼死杀敌、报祖国于万一”的决心,与敌激战,反复肉搏,歼敌4千余人。几天后日军再犯,张自忠率部奋力拼杀,日军受到重创,其向台儿庄增援的企图被彻底粉碎。此战成名后被任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五战区右翼兵团总司令。
9、审讯中,国民党千方百计,软硬兼施,想诱使其供出同党,并相许给她土地。刘胡兰百般不从,英勇就义。
10、中国是一个五千年文明的国度,从古至今从来不缺乏英雄,而正是这些英雄们在国难当头时,他们总是用自己的脊梁挑起华夏民族的命运。不过,英雄产生于人民构成的社会土壤,英雄从来都不是人民的对立概念。恰恰相反,一个人只有属于人民,他的志向,他的作为,才能成为英雄的业绩。因为,英雄的本质不是一己私欲,而是大公之心。唯为群体牺牲自己,唯为社会奉献自己,才是英雄本色。所以,英雄的天赋基因,就是强烈的群体性,也就是人民性。所谓远大志向,所谓英雄情怀,说到底,其根本方面就是天下之心,就是苍生之愿,就是为社会做大事主动精神。舍此之外,岂有它哉!于国家如此,民族如此,任何小地方也如此。
11、图|陈潭秋像。新华社发
12、2019部编版:七下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3、在谢晋元的言传身教下,又经过‘八一三’两个半月的浴血战斗,一步步提升,李春林升为二连二排排长,陈树生为二排四班副班长,都是指向哪里就打到哪里的铮铮铁汉。”
14、最触动人心的不就是那一刻吗?
15、团长谢晋元在陈树生殉国后流泪了,他为部下有这样的勇士流泪,他为陈树生的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流泪。
16、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17、中国的传统是,一个地方常常因为一个人而出名。“人杰地灵”这个成语,就表明了人与地的关系密切。可以说,所有文化名城,都是因文化名人而闻名。一座城市和一个名人以及和城市文化符号之间,既共生又共荣,既相辅相成,又交相辉映。于是乎,城以人名,人以城名。
18、中学时期学过一篇课文《冯婉贞》,记述了清末一个民间女英雄的故事。1860年(咸丰十年)英法侵略军占领北京以后,四处掳掠,十九岁的冯婉贞与父亲冯三保一起,带领民团打败英法军队,保护了谢庄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1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的舍生取义。下面请看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舍生取义的故事:
20、春秋时代,晋国的义士豫让曾受到智伯的重用。智伯后来被三晋打败身亡,因赵襄子是杀智伯的主谋,所以豫让要杀赵襄子替智伯报仇。
二、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300字
1、罗伯特·休斯说:“人们将他们的历史、信仰、态度、欲望和梦想铭记在他们创造的影像里。”
2、这时,有人劝他:“现在元兵长驱宜入,您带着这些临时招募的人马去抵抗,好比赶着羊群去跟猛虎争斗,不是白白送死吗?”
3、只能说,《八佰》可以让泪点颇高的我在影院哭出来,郑恺身为专业演员的演技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源自真实历史事件的原型人物本身,就具备足够震撼的力量,甚至可以透过银幕,穿越时空,击中每一颗中华儿女的心。
4、他顽强爬向火力点,冲着敌军狂喷火舌的枪口,挺起胸膛,张开双臂,扑了上去。刹时,敌军正在喷吐的火舌熄灭,正在吼叫的机枪哑然失声。黄继光用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高喊着"冲啊!为黄继光报仇!"
5、于是,他命令骑兵们分四面向山下冲,约在山东面会合。项羽大呼驰下,斩杀一汉将。赤泉侯杨喜追项羽,项羽大喝一声,杨喜的人马俱惊,退后数里!项羽与骑兵分为三队,汉军不知项羽在哪队,就也分三队包围。
6、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7、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清末:谭嗣同。他在能够出走的情况下没有出走,而是选择了舍身取义,准备用他的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人。真正是做到了“我以我血荐轩辕”!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8、1922年春天,陈潭秋来到武昌高等师范附属小学任教,在他的培养下,一批学子走上革命道路。这一时期,在陈潭秋等人领导下,武汉的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等风起云涌。
9、编者按: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纪念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港南区委宣传部、区委党史研究室联合推出“港南党史”宣传专栏,以不同历史阶段港南重大党史事件、重要党史人物为主要内容,开展党史宣传学习教育,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激励广大党员、人民群众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本期推出《舍生取义杨威汉》。
10、对这些历史人物,康熙、雍正时期编的两部《富民县志》都有记载。“陈昌裔,邑人,中崇祯癸酉科举人,任信阳州知州。行己刚方,居官清正。致仕归,流寇入滇,威胁就职。裔执节不从。”“李开芳,邑贡生。沙贼破城,潜出,迂道乞援罔济。同生员王朝贺至松华坝各缢死。雍正三年入祠。”
11、所以,这看起来像是为了票房虚构的桥段,恰恰是真实的历史。
12、▍编辑出品:港南区委宣传部港南区融媒体中心
13、从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爆发,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中方伤亡30万。
14、以往的“搞笑担当”郑恺,在电影中戏份不多的演绎,却成为观众情绪爆发的导火索。
15、黄继光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营参谋长转过身,沉思片刻,面对黄继光坚定地说:"黄继光,这次任务就交给你。我任命你为第6连第6班代理班长,一定要完成任务。"参谋长当即任命黄继光为6班班长。
16、有人说他愚昧,而事实上,谭嗣同的死,对后世的影响及其长久深远,绝对如他自己所说,是死得其所!这也是大义,不是一般人的大义,也更值得人们尊重和景仰!
17、大革命失败后,在严酷的白色恐怖下,陈潭秋努力恢复重建党的组织,坚持秘密斗争,先后担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山东临时省委负责人、满洲省委书记、江苏省委秘书长,以及党的五届、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等职,领导各地的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和兵运工作,为党的事业四处奔波。
18、所以这个21岁的孩子,他把衬衫撕下来写着:‘舍生取义,儿所愿也’。身上绑着炸药跳下去,跳进钢板阵的间隙,给日本人炸得肝胆俱裂。这种事发生在古代我们还能想象,但发生在1937年的中国确实伟大。他的故事是我一定想拍出来的。”
19、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20、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建立了蒙古政权的时间是()
三、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抗日
1、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2、极端情境下,他们对生的渴望,对死的畏惧,都和谢晋元口中“既是阵地,又是坟墓”的四行仓库格格不入。
3、儒家修齐治平学说的影响
4、三治国安民农桑中原王朝1271
5、尤其是电影还特意设定几个“逃兵”的视角。
6、86位杰出人物,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书写了彩云之乡的荣光。他们赤心报国、忧劳天下的情怀,他们为民请命、舍生取义的壮举,他们埋头苦干、潜心钻研的求索,在今天依然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7、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
8、革命家何香凝给谢晋元写信:“全国同胞,将因为你们而愈团结;国际人士,也将因为你们而愈能主张正义了。”
9、1276文天祥1279
10、陈潭秋:坚持斗争舍生取义
11、(2)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12、1943年9月27日,陈潭秋和毛泽民、林基路等一起被军阀盛世才秘密杀害,时年47岁。新中国成立后,陈潭秋的遗骨被安葬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南郊烈士陵园。
1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自忠
14、邱少云宁愿火烧也不愿暴露目标
15、20南宁三美月考1271年元朝建立,国号取自《周易乾篇》中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下列关于元朝的说法,正确的是()
16、1276年,被元军攻占都城而灭亡的政权是()
17、黄继光接受任务后,立即提上手雷,带领两名战士向敌军的火力点爬去。他们在照明弹的亮光下巧妙地前进,当离敌军火力点只有三四十米时,一名战士牺牲,另一名战士负重伤。黄继光的左臂被打穿,血流如柱,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仍然一步不停地向敌军火力点前进。
18、谭嗣同在临刑前从容多于慷慨,没有激越之气,没有畏惧和悔恨,也许连乞求刽子手“给个痛快”都不屑于一说,只是让一个声音划破了寂静的长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多么的激昂慷慨,多么地悲壮。
19、首先不得不提的便是范仲淹,他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念,至今仍广为流传,为人称道。紧接着便是北宋明相司马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动作有礼,素来是他的代名词。他能为人所称赞,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便是“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不可对人言者耳”,甚至他还以身徇社稷,“我以我血荐轩辕”在他身上得以完美体现。再者,便是精忠报国的岳飞,其言论“敌未灭,何以家为”“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均是其爱国情怀的体现,其士大夫精神,可谓是溢于言表。此外还有文天祥、顾炎武等先辈,他们都是历史上践行士大夫精神的典范,他们的所作所为,确实发人深省。
20、“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
四、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写作文
1、(3)文天祥。不矛盾;肯定元朝的统一是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来说的,而赞扬文天祥是从他坚贞不屈的精神和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来说的,角度不一样。
2、1988年3月13日一位14岁的优秀少年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中牺牲了,他的名字就叫赖宁。那天下午3点左右,因八级大风,把县城附近一家工厂的电线杆吹倒,造成电线短路,引起了大火。风助火威,火越来越大、烧得越来越远。此时,森林、电视卫星接收站和附近的油库存都不得面临着巨大的危险。赖宁看见后立刻赶到火灾现场。他找到了一棵松枝奋不顾身地冲向前奋力扑火。虽然,消防队员曾劝阻大家别往火中硬闯,但赖宁不忍心看到国家财产遭到严重损失又去扑火。最后大火终于扑灭了,但赖宁却牺牲了。
3、如今《八佰》选择在疫情后的影院复工之际率先上映,无论是票房和口碑都堪称标杆,兼具商业和艺术性,成功扛起了“救市”大旗。
4、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浩浩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屈原其不以皓皓之白蒙世俗之尘埃之精神,确实发人深省。历史上清廉自守的人还有很多,如王球是东晋宰相王导的曾孙,太常王惠的堂兄弟。王球出身名门望族,家世显赫,但王球没有官宦之家的坏习气。王球负责铨选官员时,接客甚希,凡是为求官者说情的书信一律不看,勤于职守,清廉公正,能做到“铨衡有序”。士能做到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绝不会为了物质利益而变节。
5、史可法,不畏强暴,抗清被俘,不屈而死。
6、到下午2时,张自忠手下只剩下数百官兵,他将自己的卫队悉数调去前方增援,身边只剩下高级参谋张敬和副官马孝堂等8人。5月16日下午4时,张自忠所部全军覆没,张自忠战死。
7、1952年10月,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高地前沿是一片开阔地,为缩短进攻距离,便于突然发起攻击,11日夜,部队组织500余人在敌阵地前沿潜伏,他所在排潜伏在高地东麓距敌前沿阵地仅60多米的蒿草丛中。
8、▍指导:广西日报驻贵港记者站
9、谭嗣同,为变法舍生,喊出我以我血荐轩辕。
10、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族各部,其孙子忽必烈建立元朝。
11、文天祥被俘后,元朝皇帝成吉思汗最得意的孙子忽必烈多次劝文天祥效忠大元王朝,因为忽必烈觉得文天祥是个人才,可是文天祥宁死不屈。行刑前,忽必烈还在召见文天祥,问他有什么愿望,文天祥从容地说:自己深受宋朝的恩德,身为宰相,哪能侍奉二姓,愿赐一死就满足了。
12、之后,赵高又派人来到蒙恬的弟弟、大将军蒙毅的驻地,诬陷他曾劝阻秦始皇立胡亥为太子,是对当朝君主的不忠,赐蒙毅自杀。
13、回到村里,她听到支部书记石德辉和几十个乡亲被反动派抓起来的消息后,勇敢地参加了营救行动,把他们救了出来。
14、踏着黄继光爬行过的道路,很快占领了阵地,全歼守军两个营。
1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继光
16、(4)其他民族政权忙于相互作战,长期作战削弱了彼此的力量。
17、淞沪会战,是世界反法西斯东方战场的第一场大型会战。
18、“八百壮士”的壮举,让上海人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19、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
20、(1)材料一图(a)中的人物在哪一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他被尊称为什么?
五、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50字
1、港南党史(第十二十期)
2、县文管所原所长、副研究馆员郑允昌,回忆了撰稿过程中的感悟,并对今后的文史资料编纂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3、女童子军杨慧敏(唐艺昕饰演)更是顶着炮火,冒死将一面国旗送入谢晋元手中。
4、“战友音容永世违,斗生业绩有光辉。如闻謦欬精神振,展诵遗篇识所归。”这是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代主席的董必武1959年3月为陈潭秋写下的悼念诗。
5、1933年2月,中共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往江西苏区。由于陈潭秋妻子徐全直怀孕不便长途跋涉,于是陈潭秋只身前往,孰料这一别竟成永诀。当年4月,徐全直生下次子陈志远,6月因被叛徒出卖,徐全直被捕,1934年2月被杀害于南京雨花台,年仅31岁。
6、士大夫不仅有学问,而且立志追求“道”。“志于道者之谓士”,德行高尚,是他们的重要特征,所以古人说:“言士者,有德行之称”“士,有道德之称”。就像今天的社会,不缺有学问的人,而是缺道德、文章都好的人。士所怀抱的不仅是知识,还怀有忠信这样的美德,并且始终在生活中身体力行,他们努力做好自己,只待为国效力。
7、所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8、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
9、邓世昌鼓励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右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
10、①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铁木真统一蒙古的史实;知道元朝的建立及陆秀夫、文天祥的抗元斗争;了解忽必烈“治国安民”的方略。
11、虽然是“小人物”,但在那一瞬间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12、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集中炮火向“致远”射击,不幸一发炮弹击中“致远”舰的鱼雷发射管,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
13、恶劣的环境并没有摧毁文天祥坚强的意志,在狱中,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4、(3)蒙古部族的迅速崛起及其战斗力的强大。
15、他忍受7处伤痛,直扑上去,以自己的身体堵住了敌机枪射孔,用生命换取了胜利。
16、文天祥被俘后,在狱中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首推必文天祥,南宋末年被元军俘虏,元军多次劝降硬兼施。最后只得到了一句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最好的例子莫过于此关于舍生取义的名言和事例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
17、最终在1937年10月27日,524团1营,外加一个机枪连、一个迫击炮排,由中校团副谢晋元亲率,进入四行仓库执行固守任务。
18、反击部队在邱少云伟大献身精神鼓舞下,当晚胜利攻占了391高地,全歼美军1个加强连。
19、伯益、叔齐是商汤时期的孤竹国国君的两位皇子,可他们两人倒也有趣,争着不愿当囯君,放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鸾位不坐,逃到山里做起了隐士。周武王伐纣时,兄弟两人倒也曾出山力劝武王切不可违了臣对君应有的“忠义”二字,未果的情况下便再度入山,武王定了天下后,兄弟二人终日以野菜为食,不食半点周粟,后饿死山中。
20、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任西安府推官。后转平各地叛乱。北京城被攻陷后,史可法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为帝,继续与清军作战。官至督师、建极殿大学士、兵部尚书。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