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晋文公重耳
1、程度深:~色。~病。~望。~创。
2、纵观晋文公的一生,我发现,他真的是一个相当随性和被动的人,而且还具有一个逗逼二货青年的潜质。但是在春秋时代,人家可不把他当二货,像齐桓公这类的有能力的人都认为晋文公是一个贤名远扬之人。
3、重耳知道消息后,就带着五位贤士及一批随从流亡到国外去了。
4、言外之意就是我会抚养好孩子,也会等你回来。言语之中饱含着深情款款。这段“不复成嫁,请待子”的历史典故也在后世传为佳话。
5、答案只有一个:棺材里的人被堵住了嘴,可是又想叫出来,于是出现了牛叫声音。
6、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
7、这回,不是人家瞧不起他,而是他瞧不起人家。虽然人家没有冷遇他,但终因不能得志,不能复国,呆在这里又有什么用呢?重耳的流浪之途—郑国于是,重耳再次坚决要走,宋襄公不得已,只好又赠送了他许多粮食、衣服之类,让他们满载而去了。重耳的随从们也都说宋襄公是个仁义之人。
8、穷途端合试经纶,起蛰龙蛇几屈伸。
9、那时介子推也是随从,正在船中,就笑道:"确实上天在支持公子兴起,可狐偃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并以此向君王索取,太无耻了。我不愿和他同列。"
10、楚国大将子玉听了重耳的话,认为他对楚成王很不礼貌,想杀了重耳。楚成王摇摇头,没有同意。
11、真施退避让三舍,屡发进攻平八方。
12、重耳身边的人不想让重耳消沉下去,他们于是一起在桑树下谋划离开齐国,这些话被一个婢女听到了,她把这些话告诉了重耳的妻子齐姜。
13、编委:马鸣信、王莉、王德珍、王耀平、孔繁贵、孙爱晶、刘向东、贾真、张志中、赵玉兰、赵丽娜、高海生、阎保庆
14、宋国——宋襄公——这是一个倒霉鬼,和楚成打了一架(泓水之战),还被楚成王
15、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
16、晋文公重耳的重字应该读chong,而不能读zhong。重耳出生的长相特别,重瞳子并且骈肋。重瞳子就是有两个眼仁的意思吧?据说上古的舜帝就是重瞳子,后来的西楚霸王项羽据说也是重瞳子,至于他们是不是真的这样恐怕很难说,史书记载扯淡的地方也不能排除。
17、桓王救驾丰功立,城濮交攻霸主当。
18、拔擢贤能戎旆猎,会盟践土霸图酬。
19、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於五鹿,乞食於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
20、忠心报国情怀切,此后中原有胜筹。
二、晋文公重耳是个什么样的人
1、但重耳却不敢回国,晋国不安定又不确定大臣的真实意图,于是拒绝回国继位。里克只好派人迎接夷吾继位,是为晋惠公。可想而知,重耳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晋惠公害怕晋国人依附重耳,于是派出勃?追杀重耳,重耳只好流亡,当时的意思是请齐国帮助。临走时对妻子说:等我二十五年不回来,你就改嫁。妻子呵呵的说:等你二十五年,我坟头草都两米高了,尽管如此,我等你回来。
2、巧设退兵三舍计,终成霸业写春秋。
3、骊姬之乱遭流落,秦穆扶持又振东。
4、《左传》有记载,“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比大捷焉。”
5、可是对于贵族来说时间更长,诸侯“小敛”要五天,周天子“大敛”要七天。
6、华年苦难孕奇谋,广聚贤才为国忧。
7、春秋礼乱列侯专,族内宗亲互戮残。
8、逐鹿中原成霸业,威名赫赫震昆仑。
9、晋文公从此沉迷酒肉声色无法自拔,乐不思蜀,早已将复兴晋国的壮志一抛脑后。晋文公的左右使臣与妻子齐姜感到十分忧虑。这导致齐姜自杀,在晋文公醉酒之时,以子犯为首的随臣将他带出了齐国。晋文公大怒,欲杀之。
10、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被情绪所左右,能听取并采纳他人的建议,这说明重耳在流亡过程中获得了成长。
11、绑架了。随后被释放回国。不久就死了,死前结好于重耳;
12、狐偃就如实说了:嫁了一个女儿,送了二十辆车。
13、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介子推躲避山里,不愿出来。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
14、乐业安居民拥戴,廉明施政晋繁昌。
15、晋文公,生于周桓王二十三年(前697年),前636年即位,卒于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姓姬名重耳(chóngěr),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晋国国君,在位九年,在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武子、介之推等人的辅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16、对比中国古代的两位大旅行家孔子和重耳的遭遇,我们分析认为:之所以要周游列国,多是因为不得志才不停地寻觅机遇,在寻觅机遇的过程中,又屡屡受到冷遇,这才不得不周游列国。
17、重耳一行终于来到齐国,齐桓公盛情迎接。他送给重耳不少车马和房子,还把皇族的一位女子嫁给了他。
18、楚国大将子玉一听勃然大怒:这是在挑衅我王啊,大王请杀了他!楚成王一摆手:晋公子贤明,遭受厄运漂流在外,追随者都堪称国器,怎么能杀了他呢?
19、晋文公重耳的逃亡之路事件:
20、退守联环千叠嶂,围攻分化几重潮。
三、晋文公重耳简介
1、狗吃了之后中毒而死,又给宫里的下人吃,结果下人也死了。骊姬装模作样地哭着说:“世子竟然这么残忍,想要毒杀父亲。这都是因为我和奚齐的缘故,世子申生才会下毒,看来我们母子应该躲得远远的。我之前还劝您不要废掉申生,看来是我错了。”
2、什么情况下,装敛人尸体的棺木,才有可能发出明显的牛叫声?最大可能,当然就是其人未死,却被异物堵住嘴巴难以开口,只能尽可能发出“哞哞”的声音。
3、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4、重耳在国外颠沛流离了19年,辗转了8个诸侯国,直至62岁才登基做国君。
5、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了内乱。后来夷吾回国夺取了君位,也想除掉重耳,重耳不得不到处逃难。重耳在晋国算是一个有声望的公子。因此一批有才能的大臣都愿意跟着他,比如有狐毛、狐偃、赵衰、先轸、介子推等文武精英等。
6、可以对比一下靠出卖国家利益上位的夷吾。夷吾即位后,在兑现诺言上与秦国多次发生摩擦,导致国力遭受严重打击。夷吾就是一面鲜活的镜子,照亮了重耳,也应该警示今天的我们。
7、重耳还有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晋成公,他的名字叫“黑臀”,应该是这个孩子出生时屁股比较黑青,这反映了当时古人以身体特征命名的流行。
8、公元前632年,由郑文公主持了一场盛大的践土之盟。在这场盟会中,以周襄王为首的重要诸侯均到场。这一次,按照周礼,周王室将“侯伯”这一称谓赐予晋文公,并赏赐晋文公勇士三百,红黑弓箭百千,兵车一辆。晋文公走向众诸侯中央,百年晋国霸业拉开序幕。
9、到了齐国后,齐桓公很重视重耳,把齐国宗室之女嫁给了重耳,并且给他八十匹马,重耳又安心在齐国待了下来,有了齐桓公的庇护,晋惠公也不敢把自己怎么样。
10、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有贤士五人。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从小就喜好结交士人,十七岁时就有五个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朋友。
11、异域纠纷征伐地,满腔韬略自谦修。
12、当天晚上,姜氏和几位贤士一商量,把重耳灌醉了,运出了齐国。
13、晋邦重耳开贤主,退让逾千享盛名。
14、少访绵山便耳闻,民俗禁火祭忠魂。
15、重耳说:"如果我回到晋后,有不与您同心的,请河伯作证!”于是,重耳就把璧玉扔到黄河中,与狐偃明誓。
16、重耳在狄国住的很安逸,不知不觉中十二年过去了,在这期间,他还娶妻生子,过上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对于晋国国君之位,可能早就没有了什么想法。安稳平静的日子,只会消磨一个人的斗志和进取之心,这时候的重耳只不过是一个失势的公子,还没有争霸的念头,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树欲静而风不止,他可以选择放弃,别人却不会选择放过他,弟弟夷吾回国继位晋惠公后,他想到了自己这位兄长。和自己的父亲晋献公一样,他安排人准备除掉重耳,以达到永绝后患的目的。
17、可是晋文公去世后的第二天就被装入棺材,准备抬往曲沃安葬,这明显不符合当时的礼仪。
18、话说晋公子重耳在逃出晋国后,带着他的五位铁杆哥们和几十位粉丝来到了他母亲的国家狄国。这时,重耳已经四十三岁。然而血浓于水,舅家对这个落魄的大龄青年那是真的好,他们动员全城人抵抗住了晋国对屈城的疯狂进攻。这还不说,狄国讨伐咎如,俘获两位年轻美貌女子,见重耳一行人出门连家属都没有带,就把年长的嫁给重耳,年少的嫁给赵衰。咎如女子跟重耳的感情非常好,为他生下了伯鯈和叔刘两个孩子。
19、己卯之后的第二天,就是庚辰。诸侯下葬前,按礼制应先停灵五日,所谓「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何必在宣布晋文公“死亡”的次日,就急着将他下葬?而且,时逢冬日,也没有尸体迅速腐败的可能,那么即位的晋襄公与诸卿大夫们,必须急着将晋文公下葬的理由是?
20、卫国——卫文公——卫文公不想,就把他们当成戎狄的一支,不理他们;
四、晋文公重耳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楚军看见晋军后退以后,以为对方是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就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精力大破楚军获得了胜利。
2、这就是当初重耳不敢回国即位的原因。十九年的流浪期间,晋国的政治形势逐渐清晰,而夷吾的作为也让重耳在朝中得到了更多的支持者,这才是他谋位的胆气所在,也是支撑他花甲之年依旧在奋斗的精神动力!
3、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献公二十一年,献公杀太子申生,骊姬谗之,恐,不辞献公而守蒲城。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
4、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年晋文公都快饿晕过去了,介子推割了一块腿上的肉与野菜同煮成汤给他,当他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大受感动。
5、看着脑瓜越来越不灵光的老姬,骊姬提醒自己要加快步伐,在他还能张嘴说话的时候,赶紧把太子的宝座塞到自己的儿子奚齐屁股下。
6、开玩笑一点的来讲,人行千里结束,重耳的名字,重耳的前半生。走走停停,千里之后,变得出息了,成了国君。
7、真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8、晋的封地在今天的山西省南部,初封时并不大,国力也不算强,与中原的大国无法相比,并且经历过“曲沃代翼”小宗篡大宗之位的内乱。
9、栾枝说:“作为王上却不体恤他的属下,是骄横;命令下得迟缓而诛罚来得迅速,是暴戾;采纳别人的忠告却抛下其本人,是偷盗啊。”晋文公于是回去搭载老古,与他一起回去。
10、重耳,一个流亡公子,一穷二白,对于小国来说,并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可言,不仅没有利用价值,反而还会带来不测之灾。因为流亡的公子重耳,正是晋国官方的敌对势力。
11、此后,晋文公又相继到达了曹,宋,郑,楚,秦等国家。无论是被礼遇,还是被轻视,晋文公都宠辱不惊,一心复国。正像是《西游记》中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在孙悟空,猪悟能,沙僧的协助下完成取经,化身成佛。公元前636年,晋文公返回晋国。晋国成为晋文公用武之地十九年的时间,晋文公是在不断地改正自身弊病,完善锻炼自身才能。这十九年是一个漫长,坎坷的亲身学习过程。接下来,回到本国后,晋文公开始了真正的实践,这是一个证明的过程。
12、两年后,齐桓公去世,竖刀作乱。齐孝公即位后,诸侯军队多次前来侵犯。但是,因为喜爱齐女,重耳在齐国滞留了五年,仍然没有离开的意思。有一天,赵衰、咎犯在一棵桑树下谋划回国大计。恰巧他们的谈话被重耳妻子的侍女听到了,侍女告诉齐女。齐女遂杀死侍女,劝告重耳赶快离开齐国。
13、直到到晋献公即位后,励精图治,不停对外扩张,奠定了强国的基础。史称晋献公“并国服国三十八”,其中包括以“假途伐虢”之计消灭虢国和虞国的经典战役。在晋献公期间,晋国成为了一个强国。
14、《诗经》里说:‘喜鹊筑巢,斑鸠居住。’国君你外出不归,别人就要做国君啦。”于是晋文公开始害怕。回去遇到了栾枝。栾枝问:“猎到野兽了吗,我看您脸上有愉悦的神色?”
15、推举贤良,任用有才能的人:封狐偃为相、先轸为帅;让赵衰、胥臣、栾枝、冀缺等人辅佐他治理国家;让郤溱、霍伯带领军队。
16、重耳说:“珍禽异兽、玉器丝绸,这些东西贵国有很多很多,我真不知道该拿什么来报答大王的恩德。”
17、晋文公眼界高远,思想成熟。《史记》记载了晋文公这样一段话:文公报曰:夫导我以仁义,防我以德惠,此受上赏。辅我以行,卒以成立,此受次赏。矢石之难,汗马之劳,此复受次赏。若以力事我而无补吾缺者,此复受次赏。三赏之后,姑且及子。晋人闻之,皆说。晋文公说的一番话让人民心悦诚服。可见,晋文公最为重视的是思想上的“仁义”,其次是实际行动中的“忠心”,足以见得晋文公的政治智慧。
18、当时,卜巫官郭偃利用晋文公的名义,告诉众人:秦国的军队将会袭击晋国,如果发起反击,我们必定赢得胜利。
19、要想真正搞清楚这个问题,还得先从晋文公的老爸晋献公说起,因为毕竟名字是他起的。
20、丁未日,重耳到武宫朝拜即位,是为晋文公。大臣们都前往曲沃朝拜。晋怀公逃到了高梁。戊申日,重耳派人杀死了晋怀公。己丑傍晚,吕省、郤芮意图放火烧死重耳,被勃鞮告密,吕省、郤芮逃到黄河边,被秦穆公诱杀。
五、晋文公重耳和介子推的故事
1、百代凌霄呈美誉,千秋触景寄吟讴。
2、晋惠公即位后,违背了给秦及里克的约定,又杀死了邳郑父与七舆大夫,晋人认为夷吾言而无信所以对他都不顺服。晋惠公八年(前643年)晋惠公恐晋国人依附重耳,就派勃鞮追杀重耳。
3、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4、咏史怀古诗的写作一般是透过史实,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昔盛今衰,感慨盛衰无常;类比对比,感慨壮志难酬、怀才不遇,抒发爱国情怀。施蛰存先生说:“咏史诗是有感于某一历史事实,怀古诗是有感于某一历史遗迹。但历史事实或历史遗迹如果在诗中不占主要地位,只是用作比喻,那就是咏怀诗了。”
5、这项措施多年之后造成了“六卿强,公室卑”最终演变为三家分晋。但在当时,有利于集中君权,提拔功臣。如战神先轸能为中军帅,贤臣赵衰被拜为卿,栾枝可以作下军将,范武子士会最初只是晋文公的车右。这些人才都为晋国的文襄霸业立下了不世之功。
6、重耳经过卫、齐、曹、宋、郑、楚、秦,等到弟弟夷吾去世才回国继位。重耳如果早年听从里克的安排,也就不会流亡19年了。但也正是这19年的艰苦磨砺,使晋文公重耳从一个公子哥变成了诸侯霸主,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晋文公重耳早就玩剩下了。如今行万里路,要交万里路的过路税,一到长假还堵车,吓死我了,还好没车!马上就是十一长假了,请问哪里人最多?
7、喜欢的朋友一定要点在看哦!
8、拔俊擢贤强社稷,勤王败楚兴邦垠。
9、为避骊姬祸乱忧,逃亡数载位终收。
10、重耳:您一个决定让我流浪19年,差点死在外面,讨条活路就这么难吗?
11、第二年春天,重耳在秦军的护送下跨过黄河,晋国人听说重耳回国,根本不做任何抵抗,欢天喜地迎接重耳入城登基即位。可怜晋怀公瞬间成了孤家寡人,只好重走叔叔的“长征路”。不过他的命没叔叔好,半路上就被人干掉了。
12、所以,小国没有必要去惹这个骚,不接待重耳,也就再正常不过。
13、羞愧悲哀殇子玉,已登霸主似天骄。
14、这宋襄公久闻公子重耳的大名,知道他是个贤能且尚未得志的人。又因为宋襄公痛恨楚国,为了报仇,日夜都在重金寻求贤人相助,今天听说晋国的公子来了,喜欢的不得了。
15、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这个故事明白的道理:做人一定要信守承诺,不可言而无信。说明了无论身处怎么样绝望的境地,只要不抛弃不放弃,总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重耳懂得隐忍,宽以待人,懂得抓住机会。
16、一时窘步乡愁远,三舍回旗霸业长。
17、春秋若不文公在,千古文明未可知。
18、苦难提升晋文公的忍耐力和吃苦精神。重耳流亡到卫国,卫文公拒绝接待。一行人到达五鹿一地,饥肠辘辘想要向村民讨食物,却被投掷土块。这时重耳感到侮辱,勃然大怒。赵衰安慰道:土即土地,这时人民在赠予您土地。重耳便感谢接受了这些土块,继续赶路。
19、百年霸业功名在,史册留芳后世尊。
20、晋公子重耳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应当重诺守信,知恩图报,言出必行。重耳在外流亡十几年。楚王却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在一次宴会中,楚王问重耳,我如此厚待于你,你用什么报答我呢?重耳思虑再许下“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的诺言。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