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写雨的诗句及赏析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2、除了专门写雨的诗文以外,古人的其它诗作中多有描写雨及雨中景物的句子:
3、你的演奏是托尔斯泰的小说,缜密而恢弘;是沈从文的小说,朴实而浑厚。如果说它是一篇散文,那时因为它唯美;如果说它是一首小诗,那时由于它的飘逸。
4、春天的愁绪爬上心头,震撼着人心,不去赏析春天漫山遍野的花儿而是在想着边关外打仗的将士们,花朵儿一片一片凋零,黄昏的时候还下着雨,院子里没有一个人,唯独我倚着门框独自忧愁。关于雨的诗词曲散文及其表达的感情听雨你轻轻地走近我,踏着落日余照下班驳的树影似的脚步,细碎而轻盈。
5、渔歌子描写雨的诗句是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意思是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登鹳雀楼的作者是王之涣。
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7、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8、潜:暗暗地,静悄悄地。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9、(张志和:《渔歌子》)赏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10、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宋:苏轼
1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
12、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3、“幽怨从前何处诉”,应为从前幽怨何处诉,古人作词,为了韵律的需要,往往在词序上作以调整。“从前幽怨”到底指的是什么幽怨呢?
14、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5、在这夜雨之中,欲归而无从归,“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归梦欲随明月去,高楼夜夜风兼雨”……
16、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底花。——《雨晴》唐:王驾
17、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18、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
19、用什么来安慰我这幽深彷徨的思绪?唯赖这北窗下的琴来解我心中孤独。
20、——宋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表达的情感: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语言清新,词意隽永。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二、描写雨的诗词
1、2)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
2、风淅淅,雨纤纤。难怪春愁细细添。
3、一年多来那停泊秣陵画舫行舟让人想念,秦淮水上阁楼让人魂牵梦绕。整个大地都笼罩在多日的细雨微风中,一片朦胧,本应是姹紫嫣红,如今却似残秋。
4、尾联为抒发个人的情感。此诗还有一个艺术特点是每一句都流露出对这场及时雨的喜悦之情,但却通篇不用一个“喜”字。
5、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6、君往试瞧汾水上,白云犹似汉时秋?——唐·岑参《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得秋字》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船。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7、《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
8、译文:深涧之中,青松经风发出飒飒声响,如千尺雨落;庭院之中,翠竹摇动,虽属夏日,却如秋日般凉爽。
9、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杏花雨”,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於画意。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杏花雨”。
10、野径:田野的道路。俱:全,都。
11、唐太宗写的这首诗,每一句就如一段动画,而整首诗又构成了一幅远近景色结合的动态的“山雨飘洒图”。这首诗还有一个写作特点是每句都包含了一个动词的片语,这些片语是罩云、喷雨、低飞、斜足、泫从、起溜、濛柳、含吹。
12、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有美堂暴雨》
13、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春寒》
14、诗人采用拟人化的写法,将春雨写得有情有知,善解人意,喜悦之情形于笔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5、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16、晓晴冷未起,霜叶满阶红。——唐·白居易《秋雨夜眠》西原驿路挂城头,客散江亭雨未收。
17、“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到黄昏。”——李清照《声声慢》
18、一时间,从心地荡起无数支曲子,和着你的琴声在我耳畔奏响。乍一听,是我最喜欢的Beyond乐队的《冷雨夜》,低沉的贝斯如泣如诉,表白着你我的心曲;不一会儿,那熟悉的空灵的苏格兰风笛又一次触动我的内心。
19、清·屈大均: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20、表达的情感: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三、描写雨的古诗 (全诗)
1、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2、诗中句句绘景,句句写情,不用喜悦欢愉之类词汇,却处处透露出喜悦的气息、明快的情调。《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此是名篇,通体精妙,后半尤有神。”
3、春雨绵绵,秋雨霏霏。当落红无数、春去匆匆、悲风怒号、黄叶飘落、日暮途穷、夜深人静之际,雨像懂得人的情思,点点滴滴地洒落,也一声声地撞击着人的心扉,诗人百感交集,泪水与哀愁同出,读来令人断肠。
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赏析:词家有主张“词不宜和韵”的,因为词句参差,音律很严,难以使抒写的情思与限定的声韵吻合无间。但乐此不疲以聘其才的仍大有人在,其“善用韵者,虽和犹如自作”,这首小令便是如此,因而颇为著名。关于雨的古诗和赏析《春夜喜雨》
6、树林间的红花已经凋谢,花开花落,才有几时,实在是去得太匆忙了。也是无可奈何啊,花儿怎么能经得起那凄风寒雨昼夜摧残呢?
7、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热被笼。
8、柳永《雨霖铃》原文如下:
9、赏析:词家有主张“词不宜和韵”的,因为词句参差,音律很严,难以使抒写的情思与限定的声韵吻合无间。但乐此不疲以聘其才的仍大有人在,其“善用韵者,虽和犹如自作”,这首小令便是如此,因而颇为著名。关于雨的名句赏析关于雨的名句实在太多,在这略挑几句,愿与楼主共享。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的是春天的小雨点点滴滴滋润万物小草以渐渐长出来远远的看去嫩绿嫩绿的走近时却稀稀疏疏看不见了。
10、表达的情感: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11、一个“替”字,赋予了风雨浓浓的情感。眼前仿佛出现了疾风骤雨走过的花苑,被“休”的鲜花残红满园。寥寥数字绘出雨后花园的另一番景致。
1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苏轼
13、竹斋眠听雨,梦里长青苔。
14、屋外的雨,不停的落在叶子已经枯黄的树上;屋内灯上,灯火照耀着满头白发的老人,作者描写自已独居荒野,感叹叶黄人老,不由悲凄万分。现今常用此句来形容人老颜衰的凄凉愁苦。
15、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那落在天街上的纤细小雨滋润如酥,酥就是奶油,它细腻、匀称、滑爽、滋润而又慢慢地普降到皇城中的街道。
16、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17、燕子不曾来,小院阴阴雨。一角阑干聚落花,此是春归处。
18、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19、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20、雨,是最寻常的,它是天空的眼泪,是天空释放心情的表现。
四、描写 雨的诗句
1、赏析:乌云开始从皤溪上起来,太阳从西城外的慈福寺阁后沉落下去。周围的群山,雨意越来越浓,大雨即将到来,城楼上,已是满楼的狂风。
2、“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南朝陈•张正见《后湖泛舟》》写夏日骤雨初停,断虹出现在天边,上涨的湖水从缺口流出,形成一股新的水流。
3、雨色秋来冷,风严清江爽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宿雨早来歇,空山秋气清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唐·白居易《司马宅》(1)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4、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
5、孤独地坠落,没有蜻蜓的伴舞,没有风儿的指引。
6、译文:前日偶有闲情赏花,归家后细细品味,倒觉那花开得愈发有味道。拟于次日前往,不料天公无情,狂风暴雨,再去看时,花亦凋零,人亦寂寞,不禁悔叹,悔其开时我未珍惜,叹天公不作美也。
7、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8、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9、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10、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出自: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译文: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清早会听到小巷深处在一声声叫卖杏花。
11、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12、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13、 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此诗就有这样一层和风细雨的含义,这是百姓一整年的希望,毕竟俗话说春雨贵如油。
14、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5、春夜喜雨,唐代:杜甫
16、天街小百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7、此外,诗歌细节的捕捉和描绘也能体现诗人体物察情的优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8、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9、(简析)大自然的各种景致,表现在诗人的作品中时,往往随着诗人的心情变化而变化。同是春雨,杜甫和许多诗人感到“喜”,而陈与义却感到“惊”。
20、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此词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五、描写雨的诗句大全
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壮士荆轲的慷慨悲歌掷地有声,我的胸中顿时又充满着万丈豪情;极目远眺,视野的尽头是一般威风八面的战船,船头立着一位手持利剑、头戴红冠的武士,正指挥他的船员奋力前行。
2、译文:远处的山峦笼罩着一片乌云,大雨倾盆而下,河水上涨。乌云低飞使半山腰一片昏暗,风吹雨斜撒满了山的曲折处。一串串雨滴如珍珠般滴下,又如珍珠般结在树叶上;大雨在如镜的湖面上泛起了一阵阵涟漪。
3、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早晨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4、――――杜甫《春夜喜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经历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6、渔歌子中描写雨的诗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意思是渔夫头带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
7、而当春雨飘然降临的时候,诗人更是惊喜不已,甚至卧床静听,彻底夜难眠,迫切希望它下过痛快,唯恐其忽然中止,于是轻手轻脚,推门远眺,静观无边黑夜的茫茫春雨,看到繁密飘洒的春雨,作者又惊喜地联想到第二天锦官城满城春色。诗歌意在盛赞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份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曲折有致,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杜甫洞幽显微,体物察情的艺术功力。
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9、出自:唐代方干的《题报恩寺上方》。
10、 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 —— 姚云文《紫萸香慢·近重阳》
11、——许浑《咸阳城东楼》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3、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唐·白居易《杨柳枝》早蛩叫复歇,残灯灭又明。
1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5、但乐此不疲以聘其才的仍大有人在,其“善用韵者,虽和犹如自作”,这首小令便是如此,因而颇为著名。
16、传说这两句诗后来传入宫中,深为孝宗所称赏,可见一时传诵之广。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但没有注意到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划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
1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
18、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19、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热日斜时。
20、“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晋•张协《杂诗十首》)形容雨如散落的丝线一般密集。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