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托尔斯泰的作者简介
1、(不应是为了自己的需要,而应是为了真理而活着。列夫托尔斯泰)
2、(我会有这样的爱情全世界在我眼中这时分为两半:一半是她,那里一切都是欢喜,希望,光明;另一半是没有她的一切,那里一切是苦闷和黑暗。)
3、(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列夫托尔斯泰)
4、列夫.托尔斯泰主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5、我等着,等着,等着你,就象等待我的命运。
6、1856年他就起草方案,准备以代役租等方法解放农民,并在自己庄园试行。1860年因长兄尼古拉逝世,更加深了悲观情绪。1859至1862年间几乎中辍创作,先后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和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办了20多所学校,并曾研究俄国和西欧的教育制度,1860至1861年还到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和比利时等国考察各国学校。后又创办《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等教育杂志。1862年7月他外出时,家中遭到宪兵连续两天的搜查。不久他关闭了学校。
7、其剧作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8、“所以说,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9、不错,达到生活中真实幸福的最好手段,是像蜘蛛那样,漫无限制地从自身向四面八方撒放有粘力的爱的蛛网,从中随便捕捉落到网上的一切。有关图书馆名言列夫托尔斯泰名言读书爱书的名人名言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全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10、他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坟墓,称其坟墓为“世间最美的坟墓”。感受到了托尔斯泰的伟大,回国后,他写成了传记《三作家》。
11、托尔斯泰以迎接俄罗斯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之时,酝酿于数百万俄罗斯农民之间的思潮与情绪的表现,而显得伟大。
12、《忏悔录》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心灵自白,也是通俗易懂,写给普通人读的“认识生命”之书。它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之后,了解托尔斯泰思想的第四本书,该书深度解答“生命是怎么回事,怎样活得更好。”
13、(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尔斯泰)
14、(一个人好象是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愈大则分数值愈小。)
15、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列夫托尔斯泰
16、托尔斯泰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这几部被视作经典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高尔基曾言:“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他还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对很多政治运动有着深刻影响。
17、1862年托尔斯泰与17岁的索菲亚·安德列耶芙娜·托尔斯塔娅(СофьяАндреевнаТолстая)结婚,索妮娅是沙皇御医的女儿,他们前后育有13个孩子。他和妻子的关系至今仍有争论,可以确认的是大部分时光他们过得不错,他妻子帮助他管理庄园,这使得托尔斯泰可以将全部时间用于文学作品的精雕细刻,在这里,托尔斯泰给人类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传世之作。他每一部作品都要修改很多次,他妻子也进行誊清和保存文稿的工作。
18、1860~1861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70年代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79一1882)。
19、(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
20、1869年9月因事途经阿尔扎马斯,深夜在旅馆中突然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忧愁和恐怖。这就是所谓“阿尔扎马斯的恐怖”。1868年秋至1869年夏,他对叔本华哲学发生兴趣,一度受到影响。从70年代初起,他开始新的思想危机和新的探索时期。他研读各种哲学和宗教书籍,不能找到答案。这些思想情绪在当时创作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得到鲜明的反映。他访晤神父、主教、修道士和隐修士,并结识农民、独立教徒康·修塔耶夫。他终于完全否定了官办教会,接受了宗法制农民的信仰。
二、托尔斯泰的作者简介50字
1、他用极其严正的写实主义来揭穿所有的假面于世人,但另一方面却又宣扬世界上最丑恶的事物之一宗教,并致力于让基于道德信念的祭司来取代官僚的祭司,亦即致力于养成更加洗练、难以对付的祭司。然而,托尔斯泰的见解与教条之中的矛盾,并非偶然。那是反映一八六一年的农奴解放之后,充斥于俄罗斯人生活中的矛盾状况。
2、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3、果戈理(1809~1852)代表作《死魂灵》。
4、人最不能原谅的莫过于被迫从真诚的热情中醒悟,明白过来那个曾令他们寄托了全部希望的人正是他们失望的人。
5、(虚荣心同真正的悲哀是完全矛盾的感情,但这种感情在人类天性中是那么根深蒂固,连最沉痛的悲哀都难得把它排除掉。在悲哀的时刻,虚荣心表现为希望显得伤心不幸或者坚强;我们并不承认这种卑鄙的愿望,但是它们从来;甚至在最沉痛的悲哀中,也离不开我们,它削弱了悲哀的力量并非美德和真诚。列夫托尔斯泰)
6、《安娜·卡列尼娜》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7、认识真理的主要障碍不是谬误,而是似是而非的真理。
8、托尔斯泰的艺术魅力,不只在于再现宏观世界,而且还在于刻画微观世界。在世界文学中空前地把握心灵的辩证发展,细致地描写心理在外界影响下的嬗变过程;并且深入人的下意识,把它表现在同意识相互和谐的联系之中。托尔斯泰的艺术力量是真实的,它突出表现在性格塑造上。如实地描写人物内心的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不只写其突出的一面或占优势的一种精神状态。
9、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列夫托尔斯泰
10、纯粹的、完全的哀愁和纯粹的、完全的欢乐一样都是不可能的。
11、理想是指路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12、《伊凡·伊里奇之死》这篇小说描写的是伊凡·伊里奇从生病到死去这一段时间里所经历的一切,重点描述了他在肉体病痛和精神困惑的双重袭击下的挣扎和反思。托尔斯泰使用现实主义手法,通过对主人公具体言行的描述,形象而深刻地刻画出濒死者内心的感受,写出了人肉体毁灭与灵魂觉醒共同发生的情形,揭示了人类在生死问题的一些普遍表现,读来给人震撼。
13、(脱离劳动就是犯罪。列夫托尔斯泰)
14、你没有最有效地使用而把它放过去的那个钟点是永远不能回来了。
15、听音频,让全国最好的声音带你穿越回到少年
16、(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惟一可靠的幸福。列夫托尔斯泰)
17、代表作有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象棋的故事》,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18、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惟一可能的幸福。
19、(对于人生,理想是不可缺少的。但,理想,只有当它完整无缺时,才是理想。它的方向,只有当它指着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数学的直线时,才能表示出来。列夫托尔斯泰)
20、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1857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
三、托尔斯泰的名言名句
1、那种被称作俄罗新的知识人,对生活精疲力竭歇斯底里的懦夫,他不假借资本主义的榨取来批判,并暴露政府的暴力或制裁以及国家统治的喜剧,揭发财产的增加及文明的演进与大众贫困、野蛮、苦恼的增长之间的矛盾之深,但另一方面却又做不要以暴力制恶的痴愚说教。
2、(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列夫托尔斯泰)
3、《哥萨克》描述贵族青年奥列宁厌弃上流社会的空虚和虚伪而来到高加索,在高加索奇伟的大自然和纯朴的哥萨克中间,认识到幸福的真谛在于爱、自我牺牲和为别人而生活,但他未能摆脱贵族的习性,这个理想以破灭告终。在这篇小说里,作者第一次尖锐地提出从自己的阶级“出走”,跟贵族社会脱离关系的问题。
4、从19世纪60年代起,他的作品开始在英、德等国翻译出版。19世纪70至80年代之交以《战争与和平》的法译本出版获得国际上第一流作家的声誉,成为当时欧美的“俄国热”的主要对象。80至90年代法、英等国最早论述他的评论家,都承认他的现实主义创作对自己国家文学的振兴作用。
5、本题运用句子含义理解“三抓一联系”法。
6、(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应当受一定法规的制约。列夫托尔斯泰)
7、茨威格非常喜欢巴尔扎克的观点,他的人物传纪《JOSEPH富歇》就是完全彻底地照搬了巴尔扎克的《JOSEPH富歇》的观点。
8、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
9、(幸福在于为别人生活。列夫托尔斯泰)
10、列夫托尔斯泰的简单介绍。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其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 列夫·托尔斯泰是现实主义的顶峰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传统不仅通过高尔基等苏联作家所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在世界文学中也有其巨大影响。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他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对很多政治运动有着深刻影响。
11、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简介: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12、因为人只要有过一次真诚地对待自己,那他就会永远真诚地对待自己;猜得出自己秘密的人,那他就会发觉大家的秘密。
13、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
14、 没人对你说“不”的时候 你是长不大的。
15、他也改变了文艺观,指斥自己过去的艺术作品包括《战争与和平》等巨著为“老爷式的游戏”,并把创作重点转移到论文和政论上去,以直接宣传自己的社会、哲学、宗教观点,揭露地主资产阶级社会的各种罪恶。当时写的剧本、中短篇小说以及民间故事,同样为了这一目的。他还从事广泛的社会活动:1881年因子女求学全家迁居莫斯科,他访问贫民窟,参加1882年莫斯科人口调查,深入了解城市下层生活;1881年他上书亚历山大三世,请求赦免行刺亚历山大二世的革命者。
16、不久,俄罗斯的亚历山大帝就亲自出国留学,并勒令所有俄罗斯人必须向西欧洲看齐。俄国上流社会立即改说法语,并把侵略了他们的巴黎人当作偶像崇拜。
17、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18、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19、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20、托尔斯泰在小说中对人性进行了大量的思考,从这些思考中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精神世界最真实的一面,托尔斯泰对人性的思考主要由俄罗斯当时的历史和现实激发的。
四、托尔斯泰的作品有哪些
1、不久,拿破伦侵略了俄罗斯,把法语和西欧洲某些先进技术带进俄罗斯上流社会,当然,也把一些下流黄色小说带进了俄罗斯。
2、(被人爱和爱别人是同样的幸福,而且一旦得到它,就够受用一辈子。)
3、没有信仰的人的生活,无非是动物的生活。
4、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5、(只有肚子饿的时候,吃东西才有益无害,同样,只有当你有爱心的时候,去同人打交道才会有益无害。列夫托尔斯泰)
6、(人只应当忘记自己而爱别人,这样才能安静、幸福和高尚。列夫托尔斯泰)
7、王志耕,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任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出版专著《宗教文化语境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圣愚之维:俄罗斯文学经典的一种文化阐释》等,译著有《普希金诗选》、托尔斯泰《生活之路》、谢·布尔加科夫的《亘古不灭之光》等。。
8、对历史学家来说,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协力鼎助某个人物,这表示英雄的存在。对艺术家来说,在生活每一个层面里的英雄人物,只有在整个团体仅余一个人的时候,才有可能存在,而事实上,英雄是无法存在,也是不应该存在的。《再论《战争与和平》》
9、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应当受一定法规的制约。
10、斯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
11、出于喜爱世界而疏远世界,出于对真实的热情而显得不真实。
12、名: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13、每一种新的认识都可以使年轻人精神振奋,只要一旦受到某种感情的鼓舞,他就可以从中取之不尽,这正是青春的意义。
14、记住吧: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它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间。
15、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
16、《一个地主的早晨》讲述的是一个地主在自己庄园里的改革,反映托尔斯泰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7、克莱采奏鸣曲是80年代精神探索的代表性作品之它的主题是《安娜•卡列尼娜》中家庭与婚姻思想的延续与发展。小说通过主人公波兹内谢夫关于人生意义的探索告诉人们,爱与善是人类的终极目的,生命的意义在于同情欲作斗争。小说表现了晚年托尔斯泰思想的消极性。
18、请记住,环境愈艰难困苦,就愈需要坚定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处也就愈大。列夫托尔斯泰
19、(嫉妒是一种可耻的感情,人是应当信赖的。列夫托尔斯泰)
20、晚年的时候,在心理分析上力求简洁,不写感受的整个过程,只写心理过程的各个阶段的主要环节;有时采取戏剧的方法,通过行动和对白来表现。不写性格的顺序发展过程,而写突然事故引起的决定性转变。在结构上,为了表现人物的醒悟,常常采用倒叙的方法;为了集中,长篇小说也不再用多线索,而用单线索逐渐展开的方式。在语言上,则力求质朴简练和浅显易懂,接近民间故事。
五、托尔斯泰的十句名言
1、(决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成功。列夫托尔斯泰)
2、他研读各种哲学和宗教书籍,不能找到答案。这些思想情绪在当时创作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得到鲜明的反映。他访晤神父、主教、修道士和隐修士,并结识农民、独立教徒康·修塔耶夫。他终于完全否定了官办教会,接受了宗法制农民的信仰。
3、真正的关心是不可能像电路插销一样随意插上拔下的;凡是关心别人命运的人,一定要失掉一些自己的自由。
4、《黑暗的势力》是托尔斯泰的晚年的力作。一般认为,这部剧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即剧中所指的"黑暗势力"对宗法制农村侵蚀的俄国"改革"后的现实.其实,该剧是一部道德剧,是反映托氏道德观和宗教理想的道德剧.托尔斯泰在这里给人们上的"生活的一课",不是引导宗法农民去抗拒资本主义,而是劝戒人们警惕贪欲的诱惑,不要充当那被"网住爪子"的鸟儿。作家从道德角度向人类良知发出的呼唤,对腐朽落后的社会戕害人心表现出极大的义愤。
5、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6、(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列夫托尔斯泰)
7、《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卡萨诺瓦,司汤达,托尔斯泰)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作了独到细致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8、同情有点像吗啡,它起初对于痛苦确是最有效的解救和治疗的灵药,但如果不知道使用的分量和停止界限,它就会变成最可怕的毒物。
9、同情是把两面有刃的利刀,不会使用的人最好别动手。
10、(切忌浮夸铺张。与其说得过分,不如说得不全。)
11、对列夫•托尔斯泰的研究,评论,鉴赏其创作、思想、信仰、社会活动及生平传记的学术专著成千上万,林林葱葱,如茂密的森林,不一而足。这些专著各有其独特的视角,超凡见识,久已为读者所接受。要想从中走出一条新路,实非易事。张中锋钩沉史籍,深读原作,独辟蹊径,脱颖而出,写成这部《列夫•托尔斯泰的大地崇拜情结及其危机》,不仅超越了传统规范,而且为托尔斯泰研究献上了新的成果,填补了学界一大空白。
12、出版时间:204定价:00
13、统编教材本着“立德树人”、“守正创新”的原则,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格外重视,新增了大量古诗文和现、当代作家的作品。
14、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
15、渺小的心灵容易原谅一个君王获得令人头晕目眩的财富,却不容易原谅和他们受到同样重压的同命运的难友获得微不足道的一点自由。
16、(竭力履行你的义务,你应该就会知道,你到底有多大价值。列夫托尔斯泰)
17、托尔斯泰为什么会对中国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呢?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
18、奉献给民众是科学的任务。科学和艺术的活动,促进了人类的进步。这个说法好像是说,妨碍船只前进的拙劣操桨法,会促进船只的前进。《怎么办》第三十五章
19、(所谓人生,是一刻也不停地变化着的。就是肉体生命的衰弱和灵魂生命的强大、扩大。列夫托尔斯泰)
20、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也创作了大量的童话,是大多数人所崇拜的对象。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