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龙的成语故事
1、到现在为止,龙依旧被大家认为是一种拥有巨大神力的动物,它也同样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象征。
2、酒泉的太守马岌,性节高尚,威仪万千。他听说了宋纤的事情后,想着如果请宋纤来帮助自己,自己以后一定会官运亨通,平步青云。于是打算去请宋纤出山来辅助自己。
3、出处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唐·道宣《续高僧传·习禅僧稠》:“闻两虎交斗,咆响振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4、发动你们的小脑瓜好好想想这是形容什么呢?可以在评论区把猜出的答案写出来哦,我们会在第二天公布答案哦!
5、(举例造句):鲤鱼跳龙门,一个接一个;木船上险滩,一波盖一波。★梁上泉《水运图》
6、柳毅辞别了女郎,向着东方走去,走了几十步,回头再看女郎,女郎连她牧放的羊群,全都不见了。
7、画龙点睛:画,画画(动作);点,添补;睛,眼睛。给自己画好的龙点上眼睛,龙就可以成真,破壁升天。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8、《儿童成长故事》科学小问号No.137今日问题:为什么不倒翁不会倒?
9、(儿童成长故事)伴随宝宝一路成长的儿童故事屋,每日分享睡前故事,让孩子们在听的世界里遨游,增长知识,哄宝宝安然入睡!
10、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十二生肖成语故事之——画龙点睛。
11、喜欢今天的故事吗?快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吧!
12、孩子的奇思妙想,查阅到的科普答案都分享给大家!文末留言即可,我们将不定期随机抽取幸运嘉宾,赠精品童书一册,免费邮寄到家!
13、柳毅在灵虚殿等了好久,也没见龙王来。就问道:“洞庭君怎么还不来?他在哪里?”那人说:“您来前不久,我们龙王刚到玄珠阁与太阳道士讲《火经》去了。”他怕柳毅等得着急,又说:“再稍等一会儿,也就快要回来了。”
14、造句:这盆花摆在这里,的确有画龙点睛之妙,把整个客厅的气氛衬托得刚刚好。
15、终于,司马懿出山,空城计发生时两人得以相见。司马懿已看出城中无人,本想引兵杀入。但其被诸葛亮琴声所扰,恢复了一丝神识,隐隐知道了诸葛亮的身份。诸葛亮苦心相劝,司马懿并未答应,收了杀念后就撤军了。
16、事实说明“和谐”为传家之宝、兴业之本。芸芸“百姓”,当以此为鉴。
17、与您分享最自然,最生活,最鲜活的古诗文
18、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局部)
19、方圆几百里都知道叶公好龙。天上的真龙听说以后,很受感动,亲自下来探望叶公。巨龙把身子盘在叶公家客堂的柱子上,尾巴拖在方砖地上,头从窗户里伸进了叶公的书房。叶公一见真龙,登时吓得面色苍白,转身逃跑了。
20、过了一会儿,洞庭君又出来,仍陪着柳毅吃酒。接着一个身披紫衣、手执青玉、个儿很高、精神饱满的人走了出来。洞庭君指着这人对柳毅介绍说:
二、关于龙的成语故事50字
1、此后,天各一方。父母还想把我嫁给贵公子,我没答应。后来听说有人给你说亲,你也没应,这才有了报答的机会。”柳毅说:“你不是庐氏女吗?怎么会是龙女?”龙女说:“那是骗你的,怕说出真名来介又拒绝。”柳毅说:
2、北魏时,僧稠和尚有一次在王屋山中修行,看见两只老虎相搏,吼声震动山岩,僧稠就用锡杖将它们分开,两只老虎被驱散了。
3、甲骨文里的“龙”字很像一只头戴皇冠的大蛇。后来的金文“龙”字在蛇身上加满了鳍,小篆里又加上了利爪。因为龙成了中国先民的图腾,所以其形态逐渐威武了起来,拥有狮头、虎舌、鹿角、蛇神、鹰爪、鱼鳞,无可匹敌,所以“龙”字也变得越来越漂亮。
4、《晋书·宋纤传》:“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睹,吾今而知先生人中之龙也。”
5、女郎见柳毅这般义气,感激得泪流满面,说道:“你肯帮我的忙,我很感激。如能把信捎到,我就算一死也要报答你。我怕你不肯答应我的请求,所以没先告诉你去的方法。现在你答应替我带信了,我就告诉你。其实,去洞庭龙宫也和进京城没有什么大的差异。”柳毅说:“既然这样,你就告诉我,我帮你跑一趟。”
6、其中,赵家祈求保佑子孙“尊贵”;孙家祈求保佑子孙“富有”;李家祈求保佑子孙“显名”;钱家只求保佑子孙“和谐”。
7、学道理: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的时候,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8、窥头于牖,甚至是惧怕。汉代·刘向《新序·杂事五》,屋室雕文以写龙,弃而还走。于是天龙闻而下之:“叶公子高好龙,凿以写龙,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后以“叶公好龙”比喻自称爱好某种事物成语,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是叶公非好龙也,施尾于堂:叶公好龙故事。以上,失其魂魄:叶公好龙、反感,五色无主,古代汉族寓言故事。叶公见之,钩以写龙,供参考
9、(基本释义)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10、无法播放请点击右上角在浏览器中打开
11、过了两年,有了一个男孩。孩子满月时,亲朋都来贺喜,妻子穿起来漂亮的衣服。柳毅觉得妻子穿的这身衣服似乎在哪里见过,但一时记不起来,正在凝想,妻子对丈夫说:“你想什么?不记得当年见我穿的时候了?”柳毅说:“从前我替洞庭君的女儿送过信,在龙宫中好象见她穿过的衣服和这件差不多。”妻子说:“我就是洞庭君的女儿。泾川之冤,得到你的帮助,才能够昭雪。感你的大恩,誓死要报答。不想钱塘叔叔议婚,你竟拒绝了。
12、得了权势的人又怎么可能放下权利呢,最终司马氏归三国于晋。只是这司马后人便是遭了天谴,一连几个傻子帝王。天下最终被胡人所乱,不光司马家,黎明百姓更是深受其苦。
13、相传唐宋年间,西天目山森林中长有一棵特异的大树,形状怪异,可容8个人合抱。
14、(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大头爸爸讲故事)
15、△点击上方听今天的成语故事——《画龙点睛》,往下拉有百科知识分享呦!
16、解释: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17、人们都十分仰慕宋纤的才华,把他当作圣人一样看待,甚至连当地的官员杨宣都将宋纤的画像挂在房间中,进出都能看到,并且每天都要参拜数次。
18、这个成语出自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19、正说话间,宫门忽然大开,一个身披紫衣、手执青玉的人走了进来。那人赶紧站起来说:“这就是我们君主。”说着,走向前去报告。洞庭君看了看柳毅,问道:“来的莫非是人间的人吗?”柳毅上前行了礼,答应说:“是。”
20、马皇后知书识理,时常认真地阅读《春秋》、《楚辞》等著作。有一次,明帝故意把大臣的奏章给她看,并问她应如何处理,她看后当场提出中肯的意见。但她并不因此而干预朝政,此后再也不主动去谈论朝廷的事。
三、关于龙的成语故事
1、洞庭君说:“不妨事。他去的时候,是一怒而去,所以这样。回来的时候就不这样了。您且请坐。”说着命人摆酒。
2、大家听了以后,觉得他在撒谎,张僧繇只好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没过多久,天空就开始乌云密布,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腾云驾雾地飞向天空。
3、又过了好几年,这天,一位媒人来说:“有一个姓庐的女子,是范阳人。
4、司马懿杀曹爽后,大权在握,登天一步之遥。临终前,司马懿心生悔恨,想起了诸葛亮之前的话,最终醒悟。诸葛亮都可以隐藏真龙之身,而我这没有的又在争抢什么!告之后人还权于曹魏。
5、孙家后人孙承佑,靠姐姐嫁给吴越王而成一方富豪。后人孙奕又善于理财,曾管陈州酒税,晋升福建转运使,为人仁义,处事公信,为政“厚裕安民”,因而不但一家富盈,而且惠及辖区百姓。
6、起初,马援兄之子马严、马敦都喜欢讥议时事,而与侠客们轻相交往。
7、(反义词)名副其实名实相符表里如一
8、世界传说故事《渔夫和精灵》世界传说故事《有妖怪出没的房子》
9、书生柳毅家住湘江岸边。他到京城长安去考试,没考中,要返回家乡。
10、曾有樵夫偶然远看似见一位白发老翁盘坐在树上,走近时又不见其踪影,消息传开后民众奉为“树神”,尊相祭拜。 某日,有赵钱孙李四个家族同往叩拜祝愿。
11、解释元龙:三国时陈登,字元龙。原指陈登自卧大床,让客人睡下床。后比喻对客人怠慢无礼。
12、孟明登华山至明星岩下,果见一人羽冠鹤氅,飘飘然有出尘之姿。孟明上前问其姓名。答曰:“某萧史,足下来此何事?”孟明说:“吾主为爱女择婿,善吹笙,必求其匹。闻足下精于音乐,命某奉迎。”萧史曰:“某粗解宫商,别无他长,不敢辱命。 ”于是一起乘车回宫。
13、接着就见有一条赤龙,长有千尺开外,两只眼睛亮如闪电,一只舌头血一般红,全身赤鳞如火,脖颈上还拖了一条金锁链,平地腾空而起。就在这赤龙腾跃之时,千雷万霆,缠绕在它身旁,霰雪冰雹,纷纷直落。那声巨响震得柳毅耳中嗡嗡了半天,听不清事。柳毅吓得直往后退,洞庭君亲自搀扶住他,说道:“先生不要害怕,这是钱塘知道了这件事,不停时刻地去了。”柳毅说:“我还是回去吧。他去的时候这般声势,回来的时候,还不得把我吓死!”
14、“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皆在。”
15、尽管龙是神话中的动物,但不能因此就判定是神话.因为我们在文学上说的“神话”是指能反映大自然起源、表现人类对自然力的征服这些内容的文学作品.如《女娲补天》就是神话作品. 而寓言则是通过简短的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那么,无疑,就是一个寓言故事了.后来就形成成语了.“叶公好龙”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某些人表面上爱好某种事情,实际上不是真正爱好它.
16、小朋友们,我们来一起猜个谜语,开始了哦:
17、那人把柳毅领到一所大房子里,说:“请先在这里等一等。”柳毅见这房间很宽敞,就问道:“这是什么地方?”回答说:“这是灵虚殿。”柳毅细看,人间最珍贵的主贝,这里都有;人间没有的宝贝,这里也有。殿内的柱子是青玉白玉雕成的。床几等是珊瑚树做的,门楣是用水晶雕刻的,栋梁是琥珀装饰的,一切陈设,好得都没法用语言形容。
18、这是花生宝贝陪孩子入睡的第61个故事
19、·关于“龙”的成语还有很多,你可以列举一下
20、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西周》:“养由基曰:‘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
四、关于龙的成语故事绘本
1、柳毅拱拱手说:“你为人直爽,办事刚决明快,我很佩服。但婚姻之事,不好勉强。我是为救令侄女解脱苦难而来的。我要是这会儿娶了你侄女。人们也许会认为我是为娶其女而害其夫,名声也不好听。因此,不敢从命。”
2、北魏时期,朝廷决定南征,急需将才,尚书李冲受命挑选将领,小官吏杨大眼要求率军出征。
3、话还没说完,就听到天摧地裂一般的一声巨响,宫殿墙壁都震得直摇晃。
4、百步穿杨的成语故事,讲的是秦国的名将白起,领兵前去攻打魏国,有个名叫苏厉的谋 士获悉后,赶紧去见周朝的国君,提醒他说: “如果魏国被秦军占领,您的处境就危险了。”
5、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6、“这就是我弟弟钱塘。”柳毅起身,向钱塘行礼。钱塘也赶紧还礼。
7、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8、清华校园一张海报,揭露“双减”真正本质
9、于是,马岌敲锣打鼓去登门拜访宋纤,宋纤理都不理他,直接紧闭大门,避而不见。马岌叹曰:“名可闻而身不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睹,吾今而知先生人中之龙也。”意思是说:“名声可以听到但是本人却见不到,仰慕德行却看不到样子,从今以后我知道先生是人中之龙。”
10、今天是成语故事时间,大头爸爸要给小朋友们讲的是“画龙点睛”的故事。成语是我们汉语的精华,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好听的故事。
11、钱塘陪着柳毅喝了几杯酒,说道:“我侄女不幸,受到泾阳那坏小子的欺辱。幸亏先生见义勇为,救了她,不然的话,非被那坏东西折磨死不可。
12、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13、洞庭君还了礼,客气他说:“水府幽深,外界的`事我知道得少,先生远道而来,不知有什么事?”柳毅说:“我是大王的同乡,生长在楚地,到秦地去游学,回家时从泾水岸边走,看到大王的女儿在那荒野之处牧羊,风吹雨打,挨饿受饥,其苦难言。我柳毅看了很不忍心,问起来,才知道她受丈夫的无故摧残,公婆又不讲理,罚她到那里去受罪。她让我给你带来一封信,我就是为送信才来的。”说完,取出书信呈上。
14、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
15、(用法):作宾语;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
16、在明代,龙还被人们附会出了一个繁盛的家庭,龙的九子是:饕餮(tāoti?),性喜水,被雕成桥柱上的兽形;嘲风,喜欢冒险,因而人铸其像,置于殿角;睚眦(yázì),平生好杀,喜血腥之气,其形为刀柄上所刻之兽形;敝屣(bìxǐ),力大,其背亦负以重物,即令刻在门的铺首上;鸱(chī)吻,平生好吞,即殿脊的兽头之形;蒲(pú)牢,平生好鸣,它的头像被用做大钟的钟纽;狻猊(suānní),喜欢蹲坐,佛像座下的狮子是其造型;囚牛,喜性音乐,故常立在琴头。
17、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再看看墙上,被“点睛”的龙已经不知去向了。
18、(听故事)科普故事《狮子》
19、(出处)《三国志·蜀志·秦宓传》:“昔楚叶公好龙;神龙下之;好伪彻天;何况于真?”
20、出处《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
五、关于龙的成语故事视频
1、它的背上有九九八十一片鳞,叫声像敲铜盘一样响亮。嘴边有两条须,和络腮胡子,颔下有一颗明珠,喉咙下面还有逆鳞。最重要的是,它的头上有尺木,如果没有它的话,龙就不能飞上天空了。
2、洞庭湖的南岸果然有一棵大橘树,树干很粗,树荫能遮盖一亩多地。每逢春社秋社祭神的日子,在这棵大橘树下举行祭礼,人们称这棵橘树为社橘。
3、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4、一条金龙腾云御风越过龙门又回到山北,它看到有几条鲤鱼正在跃跃欲试,有些还在等待观望。它大声叫道:“伙计们,我是阿金!”大家瞠目结舌,阿金赶紧解释说:“我跳过龙门就变成龙了,你们也来试试吧。”本来就跃跃欲试的几条先后跳跃飞窜,但都没有成功,跌落在龙门两侧的岩石上,头破血流,只好退了回来,从此头上落下一个黑疤,据说黄河鲤鱼头上的黑疤就是这样得来的。
5、武灵王在胡服措施成功之后,接着训练骑兵队伍,改变了原来的军事装备,赵国的国力也逐渐强大起来,不但打败了过去经常侵扰赵国的中山国,而且还向北方开辟了上千里的疆域,成为当时的“七雄”之一。郭沫若无其事961年秋游丛台时曾赋诗一首,诗中说到“骑射胡服思雄才”,便是引用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革的史绩。
6、洞庭君问道:“这次杀了多少?”钱塘回答:“六十万。”问:“伤害庄稼吗?”答:“八百里。问:“那个坏小子怎么处置的?”答:“已把他吞食掉了。”洞庭君皱了皱眉头说:“那坏东西实在可恶,该惩治他。可你办事也太急躁了些。以后可不要这样。”钱塘答应说:“是。”
7、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8、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9、(成语故事)从前朱评漫想学一门别人都不会的绝技,就把家产变卖出门拜师学艺。三年后学成归来,给人介绍如何杀龙的方法,大家都很羡慕他,孩子们要求看他的杀龙宝刀,一个老头说杀龙的绝技虽然好,但现在根本没有龙可杀,朱评漫这才恍然大悟。
10、(听故事)科普故事《熊猫》
11、本期故事主播:嘉嘉姐姐
12、“叶公好龙”是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来的一句成语。“好”是喜爱的意思。现在往往用这句成语来比喻和讽刺言行不一的人。
13、南北朝时,佛教很盛行。
14、前秦建元12年,西域涉公和尚来到长安,他能使用咒语咒下龙。每有大旱,皇帝常请他咒龙,一会就看见龙下在钵中,天就会下雨。皇帝和大臣前去钵中观看,都觉得很神奇。
15、这本书是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由唐代的张彦远编写。全书十卷,可分为对绘画历史发展的评述与绘画理论的阐述、有关鉴识收藏方面的叙述、370余名画家传记三部分,具有当时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在中国绘画史学的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承先启后的里程碑的意义。“画龙点睛”的故事就来源于其中的张僧繇篇。
16、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叶公那种表面上爱龙,实际上怕龙的人。
17、(出处)《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18、于是转由赵匡胤的后裔维持南宋的统治,百余年后又遭到北方游牧部族南侵,南宋亡国,赵匡胤的后裔也灭绝了。可见“尊贵”到至高无上的皇室,也难久持,唯“有德”始能保住地位,久传于世。
19、“说真心话,我结婚时就看到你有些象龙女,怕你犯疑,没敢对你说。可我看到你更加想念龙女。没想到你就是龙女!你怎么不早说?”龙女也故意反问:“既然真心想我,钱塘叔父提婚的时候,你怎么拒绝了?”柳毅说:“我当时替你送信,实在是出于义愤,一点没往别处想。叔父议婚,我觉得于理不当,所以没应。实际上心中已经喜欢你了。后来有人屡次提亲没应,也是这个原因。”龙女说:“我也知道你心中没忘了我,这才假托庐氏女,请媒人提亲的。”夫妻二人回忆了初次见面的情形,又谈及结婚后相亲相爱的情形,感情更加深厚了。
20、《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对曰:‘臣无敢不安也。’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今以臣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臣亦犹曩臣之前所得之鱼也,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出乎?’”后遂以“龙阳泣鱼”为失宠之典。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