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莎士比亚的作品特点
1、莎士比亚的戏剧不受束缚,突破悲喜剧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内心奥秘,从而能够塑造出众多性格多样、形象真实生动的人物典型,描绘了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博大、深刻、富于诗意和哲理。据我所知,席慕蓉具有作家与画家的双重身份,她的诗歌,一方面显示出现代工业文明里人类对情感、生命、时光的多方探求与复杂取向,另一方面又凭借绘画的色彩与空间层次构建了一种温情脉脉,淘尽杂质的心灵世界.可以说,她的诗歌并不是单向度地发展,而是展开了多元化的视野,形成了若干既对峙又统一的现象.
2、16世纪末,这座市镇周围乡村的人口加起来也不超过2000。小镇有200多户人家,多是手工业者,像屠户、铁匠、纺织工、鞋匠、木匠等等。他们加工羊毛、制作皮具、打造各种铁制、木制品,把它们贩卖到伦敦。这里距离伦敦大约有100英里的路程,也就是160公里的样子,听起来并不算遥远,但是在莎士比亚时代,人们只能依靠骑马、骑驴或步行,要走上三天三夜。因此对居住在伦敦的人而言,这里是遗世独立的乡村世界。尽管莎士比亚20多岁就来到了伦敦,但在此环境当中度过童年和少年的莎士比亚,把这种乡土特征保存在了它的戏剧创作当中。沃里克被很多人当成是英国的心脏、英格兰的中心,因此,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这种乡土性就成了英国的象征。
3、其实读英语的时候,我们已经习惯这样做了以至于一般察觉不出来。
4、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内在冲突大于外在冲突。主人公的最后命运,常常出现在第五幕的可怕场景,人们谓之为“死床”。所有莎士比亚的悲剧没有一个主人公在终场时活了下来,如果主人公免于一死,不管他生前遭受到多大的苦难,就莎士比亚的意义来说,那就不是悲剧了。有价值的人被毁了,卑污小人也毁了,同是毁灭,但善却赢得了道义上的胜利,正义和美德也留芳百世,而邪恶却失掉了人心,遗臭万年。
5、很自然地,1995年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选择这一天,向全世界的书籍和作者表示敬意;鼓励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去发现阅读的快乐,并再度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的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无以替代的贡献的人表示尊敬。
6、第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如哈姆雷特、福斯塔夫。
7、另一种音步是长达两音节的扬抑格,第一个重音节,接着一个轻音节。
8、英格兰的罪与罚:莎士比亚的“亨利亚特”(张沛)
9、莎氏喜剧与英式幽默(龚融)
10、那么为什么本册中有文艺人物呢?这是因为欣赏文艺对每个人的生活有一定的直接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并不总是很大),换句话说,一个人可能会花一部分时间听音乐,一部分时间读书,一部分时间作画,等等。即使我们听音乐的时间对我们的其他活动毫无影响(这肯定是种夸张的说法),这一部分时间仍然代表着我们生活中的无聊时间。
11、约三百年前,歌德在莎士比亚的纪念日发表了题为《说不尽的莎士比亚》演讲。他以那个时代特有的激昂高呼:“自然,自然!没有比莎士比亚的人物更自然的了”!啊,三百年过去了,莎士比亚依旧是说不尽的。
12、他的戏剧多取材于历史记载、小说、民间传说和老戏等已有的材料,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论观点。
13、莎士比亚后期传奇剧的共同特征是:带有浪漫色彩的传奇故事、悲剧情节在其发展过程中突然转向喜剧的结局,体现宽恕与和解的主题、带有空想性质的乐观精神和积极信念。
14、现在,把它扩展成一个正好是五步抑扬格的句子。
15、悲剧代表了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同时,在喜剧方面,莎士比亚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乐观主义是莎士比亚的喜剧创作的基调。在他的喜剧中,蕴含着人文主义者的美好理想,以及对人类光明前途的展望。
16、诗人们很注重这些重音,他们长期实验各种重音节和轻音节的个数和顺序,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去产生诗歌中的韵律。
17、“我是一个有木腿的海盗”
18、《哈姆雷特》在人物塑造上通过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开拓的深度,构成内与外双重矛盾冲突;巧妙 的运用内心独白这一艺术手段,把隐藏在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和欲望等多层次的展现出来,既刻画 了人物性格,又推动了剧情的发展;在情节结构上表现出生动性与丰富性的特点。情节一般都是多层次多线索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情节线索,或平行发展或交错推广,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效果。
19、安东尼奥:他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商人,作者对他是有所美化的。作者写他珍重友情,为了朋友而向高利贷者借钱并为此死而无怨;他宽宏大量,面对夏洛克的无耻阴谋,竟逆来顺受;面对死的威胁,他具有古罗马英雄那样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气概。总之,他身上有正派。重情.温文尔雅等人文主义者为之沤歌的品质。
20、莎士比亚后期的传奇剧对黑暗的现实仍有所揭露,但更主要的是宣扬仁爱、宽恕与和解。莎士比亚始终保持人文主义者的信念,保持乐观精神,相信通过道德的改善,人类是有美好前途的。由于这种信念缺乏现实的社会基础,因此,这些传奇剧的故事总是发生在一个幻想的神奇的环境中,主人公先遭受苦难然后获得幸福。剧中解决矛盾往往依靠一些偶然的因素,以及魔法等超自然的力量,敌对的双方互相宽恕,互相和解,最后实现完满的结局。莎士比亚后期创作了四部传奇剧:《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和《暴风雨》。
二、莎士比亚的作品主要有什么
1、电影:《疯狂动物城》,兔子与狐狸之间爱的故事(李东然)
2、他讲课时提到一个研究让我很感兴趣,于是问他要来了论文拜读。这个研究探讨了莎士比亚是否天赋异禀拥有惊人的词汇。
3、为什么一条狗,一匹马,一只耗子都有生命,而你却没有一丝的呼吸。——《李尔王》
4、长短格可以创造出流畅有力的诗句,就像罗伯特·布朗宁的诗歌《失落的领袖》
5、当然有些受欢迎的作家的作品也会受到文学评论家的轻视,但是莎士比亚就不同了,文学学者都不遗余力地赞扬他的作品。世世代代的戏剧家都研究他的作品,企图获得他的文学气质。正是因为莎士比亚对其他作家有巨大的影响和不断受到大众的赏识,才使他在本书中获得相当高的名次。
6、第人物语言性格化,如哈姆雷特的话富有哲理和诗意,御前大臣波洛涅斯的语言矫揉造作,伊阿古的语言充满秽言秽语。
7、黑暗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麦克白》
8、其中,有一个课程叫DistantReading(相对于文本精读closereading)。主讲人是HughCraig教授,是纽卡斯特大学计算语言学和文学中心的主任。
9、往期外国文学知识点推送
10、做过的事情不能逆转。——《麦克白》
11、要想一窥莎士比亚戏剧的门径,就要先了解莎士比亚其人,了解莎剧产生的时代背景。
12、人物:李根:不走寻常路(李翊)
13、一位艺术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可能比我们听、读或看他的作品所花的时间还要多。这是因为他的作品很可能对其他作家的创作活动产生影响,他们的作品为我们所体验和赏识。
14、从公元5世纪开始,一直到1100年,他们所说的英语被称为古英语。从1100年开始到1500年左右,这一阶段的英语被称为是中古英语。
15、在一行诗中,音步是一定量的重音节和轻音节组成了一个独立的单位,就像音乐中不同的节拍含有不同数量的拍子。一行诗通常有好几个音步。
16、欢迎关注公众号infoVision,每天一个科普小动画,开启不一样的世界。
17、“我能否把你比作夏日璀璨?”
18、1608~1612年詹姆士一世王朝更加腐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乃退居故乡写浪漫主义传奇剧。其创作风格也随之表现为浪漫空幻。
19、语料库与Python应用
20、关于莎士比亚的一个坊间和学界的流行说法是莎士比亚的词汇量极大。StephenGreenblatt认为莎士比亚的词汇量是25000,而JohnMilton只有12000。TheStoryofEnglish一书中认为莎士比亚的词汇量是正常受过教育的人的两倍,并且高于同时期的作家。也有人将莎士比亚文学作品的伟大归功于其用词丰富,绚丽斑斓。很多老师都用这个说法强调背单词的重要性。
三、莎士比亚的作品特点介绍英文
1、莎士比亚还在世时,他的作品就已借助印刷业开始经典化。1623年第一对开本的印行,即以表明印刷业对他的推崇。四百年来,莎士比亚已毫无争议地居于西方正典的中心,其后几乎所有伟大的作家,都会不自觉地被置于与莎翁比较或对话的境地。这也许是我们至今仍在不断阅读着莎士比亚的原因。但还有什么别的更为打动人的原因,来阅读莎士比亚吗?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里这样回答:“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难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经典作品带着先前解释的气息走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或只是多种语言和风俗)时留下的足迹”,它“表现了整个宇宙”。
2、莎士比亚语言的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易懂,语言的运用贴近现实生活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剧本中的语言亦韵亦散,绚丽多姿。恩格斯高度称赞“莎士比亚巨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融合。”莎士比亚的许多剧本往往包含几条平行或交叉的线索,错综复杂,构成跌宕多姿的场面,生动丰富的情节,从而刻画了人物性格,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
3、他通过具有强大艺术力量的形象,从他的那些典型的、同时又具有鲜明个性的主人公的复杂的关系中,从他们的行动和矛盾中去揭示出他们的性格。戏剧中放射出的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其意义早已超出了他的时代和国家的范围。
4、美即是丑,丑即是美。——《麦克白》
5、购书发票请自行在地址栏下方的留言处备注抬头税号和接收电子发票的email
6、大约在16世纪70年代后期,莎士比亚的父亲因为商业受挫以及一些其他变故,致使家道中落。莎士比亚不得不离开学校,帮父母干杂活,打理店铺的生意。
7、时事:美国能源大亨的极速坠落(吴琪)
8、Louisule发现Nashe作品Summer’sLastWillandTestament的词汇量比莎士比亚任何作品的词汇量都大(作品中不同词汇的比例)。同时,他也认为词汇量不是作品好坏的标准。
9、Whyshouldadog,ahorse,arat,havelife,andthounobreathatall?(KingLear)
10、当然,莎士比亚戏剧里大多数的台词,都是普通的散文,但是如果你仔细阅读,你会发现莎士比亚的文字变成了诗歌。
11、大约在80年代末期,他开始戏剧创作,先是改编别人的剧本,继而独立创作,他创作的第一个剧本是历史剧《亨利六世》,上演后获得成功。随着莎士比亚在剧坛逐渐的崭露头角,他也开始与权贵交往,受到显赫的骚桑普顿伯爵的保护。
12、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以喜剧和历史创作为主,如《威尼斯商人》和《亨利四世》;中期以悲剧创作为主,如《哈姆雷特》和《麦克白》;后期以传奇剧创作为多,如《暴风雨》。
13、五步抑扬格可能听上去很专业,但是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能记住它的含义
14、每一诗节中包含十四个诗行,每一诗行中包含四个轻重格音步,每音步两个音节;这十四个诗行中,有的每行结尾为轻音者,谓之“阴韵”,9个音节(最后一个轻音音节不构成音步);有的每行结尾为重音者谓之“阳韵”,8个音节;阴阳韵变换的规律和诗行间押韵的规律之间又有严格的配合。
15、我为你的天性担忧,它充满了太多的人情乳臭。——《麦克白》
16、莎士比亚的剧作,确实是用诗写出的诗剧,但那是一种特殊的诗,即不押韵的素体诗,再加上押韵的诗和散文,组成混合体,而不是由一种单一文体组成。
17、莎士比亚是英语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估计没有之一。
18、代表人物:李尔王、查理二世、克里奥佩特拉
19、在有些情况下,文艺作品或多或少地有些明确的哲学内容,这会影响我们对其他问题的看法。当然文学作品比音乐或美术作品更经常是如此这般。例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三幕,第一场)中,莎士比亚让亲王说:“对杀人的凶手不能讲慈悲,否则就是鼓励杀人。”这里提出的观点(不管人们接受与否)具有鲜明的哲学内容,可能会对人们的政治态度产生影响,而不是其他如欣赏“蒙娜丽莎”所产生的影响。
20、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生动精炼。当时的英国语言正处在一个发展和丰富的重要阶段,莎士比亚一方面运用书面语言和口语,一方面也广泛采用民间谚语和俚语,有时自己还创造新词,因此他的语言丰富广博,灵活有力,可以随着人物性格、身份、地位的不同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他的戏剧主要是由无韵体写成的诗剧,不仅有音韵节奏之美,而且善于形象譬喻,描绘生动的形象、抒写大胆热烈的幻想。剧本中许多佳句已经成为英国语言的精华,经常被人引用。《罗密欧与朱丽叶》
四、莎士比亚文学作品的特点
1、在以上种种争论的背景下,Hugh教授首先比较了莎士比亚和同时代作家的词汇密度(生词数和总词汇数的比值)。
2、一位著名的画家,虽然可能对后来的画家的作品影响很大,但是他对音乐和文学可能带来的影响却微乎其微,对探险和其他人类奋斗的领域实际上则毫无影响可言。类似的说法也适合于诗人、剧作家和音乐作曲家。一般说来,文艺人物只对文艺有影响,实际上只对他们所从事的那个特殊领域有影响。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没有一名文学、音乐或美术人物被列进前三十名,且只有少数几个人物才被列入本册。
3、本文作者:西悉尼大学陈居强博士授权语言学通讯推广
4、莎士比亚不仅本人兼有引起读者发笑和悲伤的本领,而且能在同一作品里达到这样的效果。几乎在他的全部剧作里都是严肃的和可笑的人物平分秋色,而且在情节的先后发展过程中,时而引起严肃和悲伤的感情,时而令人心情轻快,大笑不止。
5、在此情况下,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越来越加剧,创作风格也从明快乐观变为阴郁悲愤,其所写的悲剧也不是重在歌颂人文主义理想,而是重在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
6、莎士比亚的风格既不是个人的也不是类型化的,而是以自己的风格体现某一类型的特点。它的写作特点: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重性;语言丰富而形象;喜剧和传奇写作相结合;喜剧具有浪漫抒情的风格,具有优美恬适的氛围;在人物塑造上,通过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揭示人物的深度,善于运用内心独白这一艺术手段,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
7、考古:海昏侯墓主揭秘:“政治傀儡”的前世今生(邱杨)
8、莎士比亚生于1564年4月23日,其父是一个商人,主要从事手套制作和销售,还做羊毛生意,当过小镇的治安官和市政官等等职务。
9、莎士比亚的戏剧对后世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马克思曾就莎士比亚的创作特征在他的回信《致斐迪南·拉萨尔》中提出了“莎士比亚化”这一名词,即借鉴莎士比亚对于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真实揭示现实的某些本质方面,广泛反映社会阶层的生活与思想,人物应个性化,反对千篇一律的类型化,此外情节应具有生动性、丰富性。这一理论成为马克思文艺理论中的重要论点。
10、莎士比亚的“戏剧场”(周翔)
11、莎士比亚的创作生涯持续了23年时间,创作的作品当中,流传下来的有38部剧本,两首长诗,154首十四行诗,以及若干首不同题材的短诗。
12、莎士比亚的人物的语言总是随性格不同而变化。在刻画哈姆雷特时,他多次运用独白,有时用诗体,有时用散文,语言有时急促,有时隐晦,有时粗俗,有效地烘托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内心矛盾和感情变化,使他成为有血有肉、生动具体、富有个性的形象。
13、“莎士比亚的伟大不在于他熟练掌握20000个英文单词,而是在于他的作品题材广泛,他需要这样大的词汇量去表达人类及相互关系的命题。”
14、专访:反家暴:公权力打破“法不入家门”(程磊)
15、下文的图表均来自于Craig教授的论文。
16、这个海盗只能一步一步地走,可以联想到莎士比亚最喜欢的音步,五步抑扬格是他走完了十步。
17、收藏:喜马拉雅绘画(李晶晶)
18、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去世,这一天与他的生日是同一天,享年五十三岁。
19、“不惮辛劳不惮烦,釜中沸沫已成澜”!
20、可以客观地正确解读莎士比亚的作品,他写的悲剧有引人深思的特点。
五、莎士比亚的作品特点
1、威廉·莎士比亚出生在英格兰沃里克郡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顾名思义,是一座建在埃文河畔的市镇,埃文河从城南流过,两岸绿草成荫,鸟语花香、风景优美。
2、熄灭吧,熄灭吧,瞬间的灯火。人生只不过是行走着的影子。——《麦克白》
3、————/END/————
4、时事:叙利亚停火:迎接“新部落化”危机(刘怡)
5、很快莎士比亚从传统风格转向他自己的特点。《理查三世》开幕时的独白开创了中世纪戏剧中的邪恶角色。同时,理查生动的充满自我意识的独白延续到莎士比亚成熟期剧作中的自言自语。 没有单独一个剧本标志着从传统风格到自由风格的转换,莎士比亚的整个写作生涯中综合了这两种风格,《罗密欧与朱丽叶》可能是这种混合风格最好的诠释。
6、1590~1600年的伊丽莎白一世的中央主权尚属巩固,王室跟工商业者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尚在发展。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国势大振。这使作者对生活充满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主义思想可以实现。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风格。
7、Cowardsdiemanytimesbeforetheirdeaths;thevaliantnevertasteofdeathbutonce.(JuliusCaesar)
8、我们可以看到抑扬格,不论标点符号或单词长短,音步是看音,而不是拼写。
9、虽然莎士比亚用英文写作,但是他是一位真正闻名世界的人物。虽然英语不完全是一种世界语言,但是它比任何其它语言都更接近世界语言。而且莎士比亚的作品被译成许多种文学,许多国家都读他的著作,上演他的戏剧。
10、爱人的怨诉,鲁克丽丝失贞记,维纳斯和阿多尼斯,热情的朝圣者,凤凰和斑鸠等。意思是:莎士比亚的风格既不是个人的也不是类型化的,而是以自己的风格体现某一类型的特点。它的写作特点: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重性;语言丰富而形象;喜剧和传奇写作相结合;喜剧具有浪漫抒情的风格,具有优美恬适的氛围;在人物塑造上,通过内心矛盾冲突的描写揭示人物的深度,善于运用内心独白这一艺术手段,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对于第一次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的人,特别是如果你读的是原版的话,会觉得他的用语可能有些奇怪,但这是欣赏他的作品有一个秘诀。
11、该剧上篇写英国在英法百年战争中由于贵族不和而失利;中篇写国内贵族的纷争和平民起义,导向内战;下篇写红白玫瑰战争时期的封建内战,红玫瑰贵族集团一度战败,国王被杀。在整个剧本中亨利六世被描写成了一位昏聩无能君王,贯穿全剧有一个中心思想,就是有了强有力的王权,王国才得平安,而作臣下的职责就是尽忠国事,不得为私利横生事非。
12、莎士比亚,他超越了语言(张月寒)
13、现在就剩下一个问题了:为什么莎士比亚在这些时刻使用五步抑扬格,而不是用六步扬抑格或四音长短格?
14、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生动精炼。当时的英国语言正处在一个发展和丰富的重要阶段,莎士比亚一方面运用书面语言和口语,一方面也广泛采用民间谚语和俚语,有时自己还创造新词,因此他的语言丰富广博,灵活有力,可以随着人物性格、身份、地位的不同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他的戏剧主要是由无韵体写成的诗剧,不仅有音韵节奏之美,而且善于形象譬喻,描绘生动的形象、抒写大胆热烈的幻想。剧本中许多佳句已经成为英国语言的精华,经常被人引用。
15、接下来1601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扩展资料莎士比亚创作的艺术特色:
16、从计算问题学的角度看,莎士比亚在词汇丰富度和新词使用上是和当时趋势相近的。他在语言上是极其贴近他的时代,他的非凡贡献在于他用那个时代的英语而非是语言上的异端。
17、艺术:荷兰风俗画:“生活”之美(谢斯曼)
18、“升起吧,美丽的太阳!赶走那嫉妒的月亮。”
19、如何观看一场莎士比亚戏剧(张月寒)
20、1587年,他随在自己家乡巡回演出的剧团去了伦敦,开始了戏剧生涯。在剧团里,莎士比亚给有钱的观众照料马匹,在戏里跑龙套,为演员当幕后提词人,这使他逐渐熟悉了剧场内外。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