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曾国藩家训十六字箴言
1、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2、乡间无朋友,实是第一恨事。
3、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4、曾国藩家训语录30条
5、庄子说:“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物来则应,过去不留。”意思是说所有好的与坏的来了,不欢迎也不拒绝,听其自然。一切恩怨是非,过去就不留,以此获得内心的平静。人若无牵无挂,心就像一面镜子,照过的不送,未照的不迎,超然物外而不受损伤。但若人心里有了挂念,就开始有了弱点,就会被情绪轻易攻陷。
6、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7、曾国藩一生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留下了“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的十六字箴言。家庭要是节俭一定会兴旺,人要是勤奋一定能强健,一个人如果能够勤劳节俭永远都不会贫贱。概括说来就是两个词,四个字:“勤劳”、“节俭”。
8、那么,曾经小时候那么笨的孩子后来怎么就成为那么有才能的人了呢?我看过书后才知道,原来,曾国藩虽然笨一点,却是一个特别勤奋好学的人,他每天都坚持学习,坚持写日记,每天都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检查过错,加以改正,不是坚持一天两天,而是一辈子。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后,他才成为了一代大儒。
9、除此之外,曾国藩还有十六字箴言,这里节选曾国藩的三句十六字箴言:
10、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11、释义:这是诸葛亮在晚年时写给他八岁儿子的一封家书。在这封家书中,诸葛亮要求儿子要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功夫。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文末又谆谆教诲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2、姑息必成大忍(过),面誉必至背非。
13、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
14、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
15、因此也制定了自己的日课七条:
16、一个家族绵延兴盛两三代可以依靠祖父辈的积累荫护,可若想靠祖产兴旺数代则是不可能的,曾国藩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事实,他曾经对家人说,“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因此,“绝不留银钱与后人”。
17、出自——曾国藩十六字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18、“故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断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之时。”如果能够做到这样,那么“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乎,是人生第一自强,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一个人能够做到没有愧疚之事,面对天地便会神色泰然,心情愉快富足宽裕,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是最好的快乐药方,也是修身养性的第一件大事。
19、曾国藩的子女众多,家中兄弟姐妹也不少。作为一个大家族,传承孝道,孝顺长辈,尤为重要。
20、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官至极品,为清朝四大名臣之首。
二、曾国藩家训16字箴言
1、凡人无不可为圣贤,绝不系乎读书之多寡。——曾国藩
2、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3、人生莫惧少时贫。
4、0恒: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欲稍得成,从恒下手;
5、白话文意思:认为自己比别人强的人,一定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比别人强的人,自己不会认为比别人强。
6、曾国藩回答:“当读书,则读书,心无着于见客也;当见客,则见客,心无着于读书也。一有着,则私也。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即过不恋。”
7、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8、知足则乐,务贪必忧。
9、人该省事,不该怕事。人该脱俗,不可矫俗。不该顺时,不可趋时。
10、总宜奖其所长,而兼规其短。——曾国藩
11、直到临终前曾国藩仍然没有停止高强度的工作,也没有停止自省。去世前五天,他还在会客人、批文件,写日记。
12、曾国藩深知世家子弟,若是染上奢侈糜烂之风,家庭迟早会败落。所以一再劝勉后人,需保持勤俭作风。
13、这些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问题,千百年来一直困扰着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度里的每一户家庭,乃至每一个为人父母的人。而中国传统儒家所提倡的以家训教育为主体的家庭教育却给出了最佳答案。
14、3)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15、意思为:家族如果保持俭朴的良好习惯,能够兴盛,人如果能保持勤劳,那么就不会沦为贫贱。这句话,内容包含为人、处事、持家三方面,强调这三方面皆离不开“勤俭”二字。
16、常常提其朝气为要。
17、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戒骄字,以不轻易笑人为第一义,戒惰字,以不晏起为第一义。傲为凶德,惰为衰气,二者皆败家之道。”
18、不要活在过去的悲伤中,也不要活在未来的恐惧中,只有当下,才能让自己拥有力量。
19、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20、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三、曾国藩家训名言16字
1、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礼义之旗帜也。
2、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
3、把生命视作是一场体验,不喜亦不惧,从容自在。得到是命运的馈赠,失去不过是人生的磨炼。
4、富贵家宜劝他宽,聪明人宜劝他厚。
5、听了我的话,爸爸妈妈相互看了看,会心地一笑。爸爸说:“还记得我给你讲历史故事,说起过晚晴中兴四大名臣都有谁吗?”我说:“记得,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爸爸说:“排第一位的是曾国藩,你想知道他教育子女的家训家规吗?”我说“想啊。”于是爸爸给我讲了曾国藩教育子女的故事。
6、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7、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8、常沉静,则含蓄义理而应事有力。
9、0静:静能生明,怒以伤身;静以修身,宁静致远;
10、应牢记“悔”字“硬”字诀
11、以耕读二字为本,乃是长久之计。
12、他不希望自己的家里人世代做官,事实上也不能、也根本做不到世代做官。他给妻子欧阳夫人写信时也说,我们家里不要做代代做官之想。当官是偶然之事,不是必然的,不能拿这个偶然的东西当成一种必然,当成家族世代的追求。自古以来,官职越高,风险越大。基于此,曾国藩不希望自己的后代做官,做高官。
13、白话文意思:和疑心重的人共事,事情一定不能成功;和贪财的人共事,自己一定会受到连累。
14、他在给几个弟弟的家书中说,如果弟弟们不能看透这层道理,即便在科举考试中高中了,仕宦显赫,最后也不能算是祖父的贤肖子孙,也不能算是曾家的有功之人。若能看透这层道理,不觉得自己在朝中将来做大官就了不得,那才是他这个兄长佩服的地方。
15、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与人分名即受福之道
16、侍亲以得欢为本。
17、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做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18、曾国藩也坦言,自己并不是天生聪慧之人,正是因为如此,他在“勤”字上,下了一番苦功夫,他要求自己做到“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勤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勤,只是做做样子罢了。曾国藩的勤,是勤而有恒,勤而有恒,无事不成。
19、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0、展:化大为小,一展了之;诱其松懈,自我发展;
四、曾国藩36字家训家规
1、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此有志者万不可易者也。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然此亦仅为有大志者言之。
2、这是曾国藩留给后人的遗书,其中第三条讲,求仁则人悦。曾国藩以自身的经历,劝诫后人要学习儒家仁爱待人。
3、《曾国藩家训》是根据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家书、家训等史料整理而成,分为悔弟篇、戒傲篇、谕儿篇;体现了曾国藩在修身治学、为人处世、从政治军、谨守家风等方面的过人之处,书信文字朴实,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说服力。
4、圣贤成大事者,皆从战战兢兢之心来。
5、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6、曾国藩没有给子孙留下任何财产,但他却给其后世子孙留下了能够世代不朽的真正财富,这就是以家书为体的曾氏家训。所以,今天,我们也来看一看让曾家长盛不衰的家训到底藏着什么密码。
7、我要步步站得稳,须知他人也要站得稳,所谓立也。我要处处行得通,须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谓达也。今日我处顺境,预想他日也有处逆境之时;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气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孙。常以"恕"字自惕,常留余地处人,则荆棘少矣。
8、别和往事过不去,因为它已经过去;别和现实过不去,因为你还要过下去。
9、廉:洁身自好,严于律己;节欲莫贪,克己复礼;
10、曾国藩认为“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自我修养的道理,没有比养心更难的了。“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已独知之。”一个人心里知道有善有恶,却不能尽自己的力量去行善除恶,这就是自欺欺人。自欺不自欺自己心里知道,因此一个人“慎独”的功夫就特别重要。
11、俗语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曾国藩的遗嘱中,没有涉及财产分割,也没有传授发家致富的秘诀。有的只是一位老人对子女的期望,勿要养尊而处优,勿以身贵而贱人。
12、精神愈用而愈出,智慧愈苦而愈明。
13、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14、心至苦,事至盛也。——曾国藩
15、曾国藩的家书中,经常教导家人,要保持俭朴勤劳,他甚至还会寄回些蔬菜种子,让家人耕种,就连子弟的嫁娶,曾国藩也要考察对方家族,不看是否门当户对,更看其家风是否俭朴。
16、11)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7、6)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18、曾国藩一生不仅“无一日不读书”,他修身养性的功夫更是值得后人称道,写下了有名的《日课十二条》: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日知其所亡;月无忘所能;谨言;养气;保身;作字;夜不出门。最难能可贵的是,自写下的那夜起一直到生命的最后历程,他几乎非常完美地做到了,这也是曾国藩最惊人的地方。他自己总结为一个字——恒。曾国藩有句名言“人但有恒,事无不成”,这种恒心和毅力,试问还有谁能相提并论?
19、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曾国藩
20、(黑色的3月终于过去了,战争、疫情、空难,让人间的悲伤逆流成河。愿4月的阳光冲散雾霾,愿灾祸病疾必退,愿人间四月天,平安喜乐。谢谢您读到文章的最后,以上,共勉,祝君安好!)
五、曾国藩八大金句
1、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2、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
3、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
4、遇棘手之际,须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曾国藩
5、恕:宁人负我,我勿负人;宽以待人,容人之短;
6、“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这句话为晚清一代名臣曾国藩的十六字家训。
7、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此所谓耐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8、好谈己长只是浅。
9、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之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公之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10、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11、世事多因忙里错,好人半自苦中来。
12、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
13、盘根错节,可以验我之才;波流风靡,可以验我之操;艰难险阻,可以验我之思;震撼折衡,可以验我之力;含垢忍辱,可以验我之操。
14、和:恶语难消,忍过事堪;和睦相处,万事谐通;
15、这句话说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通病,“因循二事”指的是哪两件事情呢?分别是拖延和牵就,拖延症是懒惰的一种表现,为身体上的懒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世成蹉跎。而牵就,也是懒惰的表现,为精神上的懒惰。说到底,无论是拖延还是牵就,本质上是不愿意走出原有的舒适区。
16、凡办大事,以识为主,以才为辅;凡成大事,人谋居半,天意居半。
17、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曾国藩
18、*则委屈从人,尚未必果能相合关于曾国藩家训中孝敬父母的哲理句子(篇二)家和则福自生。——曾国藩
19、《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儒家向来视家庭教育为人生教育之本,对于孩子的成长,父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再好的学校与老师也无法取代父亲与母亲——这是教育上最简单的一条真理。
20、早起。冬春6点起床,23点前睡觉,午休1小时。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