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明节的农事谚语
1、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2、清明冷,好年景。
3、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4、◇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华东、华中、华南、四川及云贵高原)
5、3)清明节气的风对未来天气及年成好坏也有一定预示,农民极为关心,因此,在民间流传不少有关这方面的谚语。比如:
6、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
7、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8、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鲁)
9、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10、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 四个字的农事谚语: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耽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扩展)农事谚语怀来流传着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积累下来的气象、物候、农事谚语。至今仍为指导农事活动的生动教材。所搜集到的农谚虽不够完整.有的也不尽合乎科学,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使之更加丰富、可靠。清明节的谚语:
11、请输入标题abcdefg
12、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13、关于自然气候的谚语
14、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15、32岁携娃考上武大研究生的妈妈火了:原来家庭最需要受教育的,不是孩子
16、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17、立春三场雨,遍地都米。
18、上巳节,孙作云先生认为,三月三是“中国的泼水节”,用香草熏和水沐浴,其目的为古代祈子之节,其意与生殖、恋爱之事有关。与其说是“中国的泼水节”,不如说是“中国的复活节”。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欣欣向荣,人也像死去复活一样,得到了再生。用清洁的春水洗去宿垢和邪秽,用兰草招回魂魄,人和自然都得到了新生!
19、所以从今年起,国家顺从民意把我们古老悠久的清明节法定为休息日,就好象我们过春节和过国庆节一样,大家得以聚会欢乐,这实在是我们文明社会的一大进步.
20、夜里起风夜里住,五更起风刮倒树。
二、清明节的农事谚语4个
1、清明晒得杨柳枯,十只粪缸九只浮.
2、底肥不足苗不长,追肥不足苗不旺。
3、伏雨歪,伏雨抠(读k6u),有了伏雨收愁。
4、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5、清明时节语纷纷,郊外游客笑嘻嘻,欲问酒家何处停,路边农妇欢迎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催,商隐弹泪谁人,信香烛鞭炮金钱知
6、冬至油菜,年大麦。
7、清明不拆絮,到老没成器。
8、懵里懵懵,清明浸种。(南昌)
9、◇清明起尘,黄土埋人(晋、内蒙古)
10、北风吹到底,南风来还礼。
11、“蚕花会”是蚕乡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过去清明节期间,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项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马鸣庙位于洲泉镇西,在当地有“庙中之王”之称,每年蚕花会人山人海,活动频繁,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12、春到三分暖。春天三日晴。
13、继续造林把苗育,管好果树和桑园。
14、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以后刨红薯。
15、七月枣红半边。
16、三判无三卯,田间米不饱。
17、清明谷雨,寒死老鼠;小满立夏,寒死老郎爸.
18、要种四季豆.不在清明后。(四川)
19、拱棚瓜菜盖草苫,果树园里要熏烟。
20、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三、清明节的农事谚语三句
1、清明晴鱼上高坪,清明雨鱼埤下死.
2、清明宜晴,谷雨宜雨
3、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
4、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5、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6、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7、农谚是人们口头流传的谚语,除个别情况外(如九九歌之类),一般每句类字数不宜太多,否则不便于口头传诵。尽管有些农谚可达100多字,而实际上占绝大多数的不超过20字,更多的是不超过14字。
8、秋禾夜雨强似粪,一场夜雨一场肥。
9、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苏)
10、清明嫁九娘,一去不还乡.
11、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12、这条谚语与上一条意思相近,但有点儿雅了,像是经过了文人的改造,所以在一些著作中流传更广,出于明代田汝成的《熙朝乐事》,清明这一天,谁要是不戴柳的话,小孩子也会变成老头了。如在清人顾铁卿的《清嘉录》卷“三月,插杨柳”条目下,这条言语被增加了一个字,成了“清明不戴杨柳,红颜成皓首”。清明时节谚语7清明不上粪,越长越短劲。
13、清明谷雨两逢,浸种耕田莫迟延。
14、清明雾浓,一日天晴.
15、三月清明榆不名.二月清明老了榆。(榆:指榆钱)
16、白天热来夜间冷,一棵豆儿打一捧。
17、清明早,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以后刨红薯。
18、五月端午雨生虫.六月六日雨灭灾。
19、麦怕清明霜,谷怕老来雨。
20、今夜星繁又明亮,明天风小好太阳。
四、关于清明节的农事谚语
1、清明前后一场雨,豌豆麦子中了举。
2、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3、清明有霜梅雨少.
4、清明雨涟涟,一年好种田。
5、栽种枣槐还不晚,果树治虫喂桑蚕。
6、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三月清明不用忙,二月清明早下秧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交春落雨到清明,清明落雨无日晴。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春雷日日阴,半晴半雨到清明。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田禾大有收。清明晴鱼上高坪,清明雨鱼埤下死。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白首。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栽树不过清明节,栽松不让春晓得。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
7、春雨漫了垅,麦子豌豆丢了种。
8、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
9、清明难得火少天。(安义)
10、清明起尘,黄土埋人.
11、麦苗追浇紧划锄,查治病虫严把关。清明时节谚语3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
12、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
13、生命,其实很脆弱,如陶瓷般易碎.逝去的终究已成过去,不必沉寂在过去.无需感慨生命之无常,无常才是真.好好活着,才是最好.
14、◇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黑)
15、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16、清明不明,春雨淋淋。(宜春)
17、(1)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是介子推的传说。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
18、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19、九九加一耕牛遍地走,三九冻破砖。
20、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清明夜》唐·白居易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五、清明农事谚语或节日谚语
1、◇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冀、晋)
2、礼/敬/祖/先/亲/近/自/然
3、清明谷雨,寒死老鼠;小满立夏,寒死老郎爸。
4、大力提倡种牧草,种植结构变“三元”。
5、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6、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7、春天三场雨,秋后不缺米。
8、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9、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10、清明节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11、立春打雷,十处猪栏九处空。
12、清明时节,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座果率。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将要播种。“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应严格科学采制,确保产量和品质。
13、尿素追下三四天,再行浇水也不晚。
14、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15、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16、西风响,蟹脚痒,蟹立冬,影无踪(江南)
17、稻怕寒露一夜霜,麦怕清明连放雨。
18、来源:统编版中学语文教师
19、高粱早播秸秆硬,谷子早播多发病。
20、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分白打钱。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