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例子和打比方的区别
1、打比方的作用是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2、两位老师教同一篇课文,教学的内容无非也是字词的学习、鲸的有关知识、文本的说明方法、材料组合布局、言语表达这样几大块。但是钟情于每一大块哪几个点,每个点如何操作却各有特色。也就是“教什么”大同小异,“怎样教”各领风骚。
3、师:很正确。再想想,作描摹是怎么回事?
4、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5、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6、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严密
7、举例子的本质是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作比较的本质是对两个及以上的对象进行比较;打比方的本质是利用相似之物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8、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9、类比论证的关键就是找准类比点。不管是自然现象的类比,还是古今中外事实的类比,都要找出类比事物和所要证明道理之间的共性。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一文则以尼采不是太阳,也没有无尽的光和热,类推到中国也不是太阳,也没有无尽的光和热,不可能一味的给予,除非中国像尼采那样疯掉,既形象生动又合理得当。由此可见,客体事物在论证中起着印证主体事物所具有的某些性质,进而证明论点的作用。所以,它实质上是一些特殊的论据。
10、生:第一自然段,我划出的句子是: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第二自然段,我划的句子是:其实它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第三自然段,我划的是整段话,因为它只有一句话。
11、我们的活动应该是开放式的,不宜过于封闭。比如,按照一定的句式说话,孩子们可以说的话应该是很丰富的,表达的角度也是可以多变的。如果孩子们只能说那么一句两句话,教学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12、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有什么作用或表达效果?
13、师:这一组淘汰!下一组。
14、师:谁来汇报一下自己勾画的结果?
15、文章写得漂亮,是因为他善用修辞,例如比喻、拟人等。
16、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17、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18、加点词能否删去答题方法:
19、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20、首先是方式不同。比喻论证是运用打比方的方式进行论证,而类比论证则是运用同类特征来类比推演进行论证的。
二、举例子的作用
1、师:这个呢?(板书:鲈)
2、对比论证:这种方法能增强论证的鲜明性,读者可以更清楚地知道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3、答: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可分析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4、对比论证即将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5、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6、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7、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8、划线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或有什么表达效果?
9、(第一空填具体的说明方法,第二空填说明方法表达效果的作用,第三空填具体说明的事物特点或道理。)
10、总之,说明文的教学也应该富有情趣,将我们的文字固有的情感、色彩、温度还原出来,让孩子们在语言的世界里摸爬滚打,磨练出敏锐的语感。这样的课堂,不用其他任何非语文手段,也能让孩子们学有所获。我很向往这样的境界,将继续向这个境界进发。
11、★作比较:比、而、相对于、较……
12、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
13、答:划线句采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14、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15、举例子:是说一个事件,来说明物体的某某方面,或者事情的某种道理而打比方:则是将一个物体比作另一个物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比喻
16、方法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
17、师:哈哈,又中招了!请回!大家猜,箱子里是什么呀?
18、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如何做阅读分析没有系统的方法指导,因此,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网上的一些知识点,形成了一份材料,希望能对孩子们语文期末考试有所帮助。
19、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20、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三、打比方的句子10个简短
1、解读教材、研究教材、发现教材,是教师成长的真经。语文知识、文化常识、文学素养、阅读智慧,都可以在日积月累中获得长足的进步。
2、生(喊):老师,他们也犯规了!他们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师:今后,大家如果坐船在海上航行,看到海上“喷泉”还奇怪吗?
4、其次是要求不同。类比论证的要求是用来进行类比的两个事物或两种事理在其本质上相同或者相同属性较多。比喻论证则是与它们所要论述的事理的性质往往很不一致,其属性与本体有的甚至截然不同,只是在某一点上是相似的(大多是含义上的相似)即可。
5、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6、生(齐):犯规!用了打比方!犯规!犯规!
7、师:几轮游戏下来,大家得出什么结论?
8、活动的设计,应该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这样,学生参与的热情才会高涨。我们应该让孩子们跳起来摘果子。果子太容易摘到,孩子们会觉得没有意思;跳起来还摘不到,时间久了那也没有意思。所以,活动的难易程度要把控好。
9、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10、又叫引用,就是从其他资料中节选一部分内容来说明事物的特征,这些资料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童话、经典著作、一般书籍、某篇文章或报告。
11、打比方说吧,你倒毙了,我再开枪打你,你不可能再死一次吧,你已经死了。
12、联系上下问解释词语的意思:
13、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14、生:他说箱子里的东西和乒乓球差不多大,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5、打比方:她似乎一直是这样一种表情:仿佛全世界的人都不如她的样子
16、师:对的,这就是作描摹。为了考考大家,说明方法掌握的怎么样了,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吗?
17、——(破折号)的作用
18、作比较的特点是为了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19、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20、生:因为牙齿的区别,决定了后面写到的鲸进食和呼吸的区别。
四、举例子和打比方的区别在哪里
1、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2、生(群情激动):老师,我来!我来!
3、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意思④特定称谓
4、投入文本,于无奇处得真经
5、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其最大特点是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6、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7、例题2:《看云识天》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8、恰当的比喻可以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更形象、更生动。
9、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也叫引用说明)
10、说明对象有: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11、师:我们把这些句子组合在一起,就得到了全文所有的信息,来,读起来——
12、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13、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14、举例子的本质是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作比较的本质是对两个及以上的对象进行比较;打比方的本质是利用相似之物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15、三是调整课文顺序。这是对孩子们思维能力和文章架构能力的培养。就这些段落而言,为什么有些可以交换位置,有些又不可以呢?这对孩子们的思维无疑是一个挑战,而学习的趣味正是有了这样的挑战。本文的布局谋篇,估计很少有老师考虑到。其实,本文的结构安排,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比如,须鲸和齿鲸的介绍,可以交换一下顺序吗?当然,这样的问题不必拿来考学生,但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想一想。
16、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17、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18、本期编辑:此木责任编辑:木各来源:小学生家长慧
19、中国人说话爱打比方,用于文章叫比喻。比方打得好,可以生动形象、通晓及明白帮助人们理解问题,所以,优秀的演讲者都会使用打比方。
20、比如字词学习。陈老师的课是按“鲤、鲫、鲈、鲸”的次第呈现,首先弄清“鲸不属于鱼类”;余老师的课则着眼于“鲸、鳍、腭”生字的学习以及几个词语的理解,为文本的内容理解莫基。
五、说明文的举例子和打比方的区别
1、作比较的作用是通过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2、(此文刊于《小学语文教学》2015年增刊)
3、带词解释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4、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5、师:很好。还有谁接着汇报?
6、假设如果……就……假使……便……要是……那么……
7、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引资料画图表作诠释
8、掌握说明方法(语言标志)
9、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10、(区别于逻辑解释中的主次罗列〈一〉〈二〉〈三〉〈四〉首先其次然后)
11、师:跟第一位同学一样的,请举手!(大约三分之二)跟第二位同学一样的,请举手!(大约三分之一)
12、举例子的作用是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能理解,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3、生甲(仔细摸,思索):这个东西也是圆的,大约可以分成七八瓣……
14、师:不要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去查找资料,考证一番!
15、活动的设计,还应该与文本内容紧密结合,给孩子们一定的新鲜感。如果活动与文本内容或者本课教学目标毫无关联,那就师使得教学泛化,明显不太恰当了。活动的新鲜感,是说活动要经常有变化,不能一成不变,否则,孩子们也会失去兴趣。本课的几个活动,对孩子们来说,还是比较新鲜的,而且有较强的针对性,不一定适合其他课文。这就督促我们老师要做到常教常新。
16、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17、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试说明理由。
18、★下定义:科学、完整,判断句
19、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20、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