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国的七言律诗
1、胡应麟称赞此诗:“气象雄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并说它是七言律诗的“千秋鼻祖”,是很有道理的。
2、《锦瑟》华美的词藻,精工的对仗,含蓄的用典,幽远的意境,巧夺天工的境界,可谓匪夷所思!这是一首只看文字便可产生无限美感和联想的绝唱。
3、这是唐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以起兴,故曰秋兴。此诗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沉实高华的艺术精品,历来受到评点家的喜爱。《秋兴八首》其诗风云际会、排山倒海之势跃然纸上,若论雄浑大气,愚以为无出其右者,清代黄生《杜诗说》就说:“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
4、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6、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7、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8、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9、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10、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11、赞美祖国繁荣富强的七言诗:
1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14、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15、七言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成熟于杜甫。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律诗由八句组成,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今天我们选取比较经典的七律作品,同大家欣赏。
16、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夏,当时作者的成都草堂刚刚建成,作者便作此诗借景抒怀,表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首联描写环境,一个“抱”字用得精妙,生动地描绘出溪水紧紧围绕江村的情态。全诗结构严谨,语言流畅,颇有生活情趣。
17、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18、既写出山西村山环水绕,花团锦簇,春光无限,另一方面它又富于哲理,表现了人生变化发展的某种规律性,令人回味无穷。表现了人与众不同的思维与精神——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
19、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代:文天祥《过零丁洋》
20、 唐代:李贺
二、爱国的七言律诗
1、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2、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
3、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共和国七十显青春,大中华万年驻辉煌。
6、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7、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8、《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9、李商隐写得最好的爱情诗,几乎全是写失意的爱情。而这种失意的爱情中又常常融入自己的某些身世之感。
10、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11、太阳从东方升起,希望从东方升起。巨龙从东方升起,中国从东方崛起。
12、此诗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诗意的秋日山村晚晴图,以含蓄的诗语真切地抒发了诗人拳拳思乡之情。之所以把这首诗放在首位,是因为它对宋诗的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它是宋代第一首七言律诗。
13、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14、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15、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16、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17、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8、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9、全文: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0、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三、七言绝句古诗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代:王昌龄《出塞》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登金陵凤凰台》是李白登临凤凰台时的所见所感而起兴唱叹,把天荒地老的历史变迁与悠远飘忽的传说故事结合起来摅志言情,用以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
4、《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唐)柳宗元
5、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6、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7、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8、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9、第三联写唐王朝经安史之乱,又经吐蕃侵扰,但唐王朝最终挺住了,说明大唐帝国气运久远,因而告诫吐蕃,莫再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
10、“丞相祠堂”,今称武侯祠,在成都市南郊。成都是三国时期汉国的都城,诸葛亮在这里主持国政二十余年,立下了勋业。晋代李雄在成都称王时为他建立了祠堂。后来桓温平蜀,成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只有武侯祠完整无损。“锦官城”,是古代成都的别称。成都产蜀锦,古代曾经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他们住在成都的少城(成都旧有大城、少城),所以又称成都为锦官城、锦城或锦里。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成都地近锦江,这里山川明丽,美如绣锦,因而得名。“森森”,是形容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据《儒林公议》、《太平寰宇记》等书记载,武侯祠前有大柏树,相传是诸葛亮亲手栽种。
11、《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或以为是悼亡之作,或以为是爱国之篇或以为是自比文才之论,或以为是抒写思念侍儿锦瑟。
12、月是华夏明,家居祖国亲。
13、首句突然而起,繁花盛开,本是乐景,却反“伤客心”,因为国家多难,到处都是战乱,此时登上高楼,本就满怀忧思,所以繁花不但不会使人开心,相反会让人更伤心。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使人倍觉其哀。
14、点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柳宗元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创作并寄与际遇相同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的一首七律。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凄楚动人。
15、后世评价这首诗:前半羡舍人之得志,后半伤己之不遇。全诗有情、有味,而最凄凉的莫过于那句十年未遇,白发黄簪之语。
16、《曲江二首》写于乾元元年(758),杜甫时任左拾遗,诗中所写,即是诗人下朝来到曲江时的情景。
17、独宿江城,更深人静残烛暗淡。
18、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19、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20、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四、爱国的七言律诗八句
1、可以说从“早岁哪知世事艰"到“铁马秋风大散关”一气贯注,笔力之矫健,足以比肩杜甫。面对韵,朝廷的软弱,诗人心中是悲愤的。回忆往昔,他发出一声悲叹“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悲叹。年轻时的诗人曾十分向往成为“塞上长城”,可如今的他衰老不堪,只能“空自许”。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译文: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4、“那知”即“岂料”,“世事艰”三字更是概括了民族所遭受的深重灾难,是抑而“中原北望气如山”写志在恢复的英雄气概,是扬。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二句,在叙事中间兼写景,用隆冬和深秋来造成一种严寒萧索的气氛。而瓜州渡和大散关这两个地名前置,以楼船夜雪和铁马秋风来修饰,有声有色,为全诗增色不少。
5、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6、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此诗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分别之后的思念。全诗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挚友谊,感情细腻动人,同时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堪为七律名篇。
8、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
9、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10、此诗写诗人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全诗意境辽阔雄壮,充满阳刚之美,带有浓郁的盛唐时期的慷慨之气,写景状物中又寄寓着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投身疆场为国立功的壮志,是一篇催人奋进的爱国主义乐章。
11、“李杜文章万丈高,就中诗律杜陵豪。”杜甫的律诗的确取得了他人难以企及的成就。他的律诗对仗工妥,用字精当,声音和谐。正如他自己所表白的那样:晚节渐于诗律细”、“语不惊人死不休。
12、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1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4、这首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而为人传诵。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倾诉她抑郁惆怅的心情,而字里行间却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感恨。
15、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6、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17、译文:在大海的寒波中,我同倭寇周旋已有十年之久;我站在这里,遥望着京城宫阙。我的心血如同洒在千山万岭上的浓霜,把满山的秋叶都染红了。
18、《独不见》(唐)沈佺期
19、这首七律,韵律优美,情感深挚,句句都经得起推敲,却又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虽说是一气呵成,却又抑扬顿挫,跌宕起伏。
20、这首诗写于刘禹锡被贬和州之时,诗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诗人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表现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
五、爱国的七言律诗四句
1、作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很多诗作都表达了自己渴望报效国家却壮志未酬的悲愤。这首诗就是代表。这首诗作于公元1186年春,即宋孝宗淳熙6年。此时,陆游退居山阴已经6年了。因为边关战事突起,朝廷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重新起用陆游。
2、陆游《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3、点评:品读李义山的作品,方能完完全全感觉到汉文字之美也。颌联妙到毫巅。
4、这首诗写于大历元年(766)冬,此时杜甫寓居北夔州西阁。
5、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6、《望蓟门》(唐)祖咏
7、出自《过零丁洋》体裁:七言律诗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破家亡的形式犹如风中柳絮摇摆不定,个人生死命运犹如雨中浮萍(一中漂浮水中生长的植物水葫芦可能更好理解)沉浮难料。整体的意思就是国难当头无人可避所有人都像秋天里的枯叶随时可能被风吹落
8、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9、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10、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1、饮酒欠债已是常事,所到之处欠了不少酒债。
12、明代胡应麟《诗薮》说,全诗“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微有说者,是杜诗,非唐诗耳。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13、杜甫为歌颂诸葛亮写的一首诗,年年入选中学课本,最后2句成千古绝唱杜甫最经典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有声有色,宛如一幅咫尺万里的山水画卷
14、关塞零落萧条,行路十分艰难。
15、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6、七言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17、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18、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全诗熔情、景、议于一炉,既有对历史的评说,又有现实的寓托,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堪称绝唱。
19、⑧苑:指曲江胜境之一芙蓉花。
20、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