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国演义简介50字
1、陆逊还治国安帮有方,深得百姓信任。
2、●第六十二回取涪关杨高授首攻雒城黄魏争功
3、陶谦面对兵临徐州城下的曹操大军,自知难以抵敌,便采纳别驾从事糜竺的建议,请北海相孔融、青州刺史田楷前来相救。孔融请刘备同去救陶谦。刘备遂欣然带领关羽、张飞、赵云和数千人马奔赴徐州。
4、不服从调遣,擅自做主,常有反心。
5、●第六十七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
6、关羽中了曹仁毒箭,右臂青肿,无法运动。忽然一日,一人驾船而来,此人乃是华佗。华佗查看伤势后说:“要治好不难,只怕将军害怕。”
7、小说描写战争,有写战场兵刃交锋,但特别注重写布局战斗,战斗中如何运用战略战术,如何使用阴谋诡计,如何四两拨千斤,如何用最低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效益。
8、梦中杀人、杀杨修(第七十二回 诸葛亮智取汉中 曹阿瞒兵退斜谷)
9、●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
10、司马懿深识诸葛亮之法,认为蜀兵利在速战,魏兵则宜久守。魏军把守着陈仓要道,诸葛亮的军粮无法顺利运送。魏军一直不与蜀军正面交战,只等蜀军缺粮。不久,魏军估计蜀军粮草已经不多,便派兵假装运粮,等蜀军来抢,粮车上却装上干柴茅草,只等蜀军一到,便引火烧车,然后用外面的伏兵进攻。诸葛亮将计就计,反设埋伏。当晚,蜀军袭击魏军营寨,以火攻大大败曹军。孔明虽获胜,但还是安排退军之计,等到曹真知晓,蜀兵已去二日。魏延受诸葛亮密计,斩追将王双。东吴孙权称帝,改元黄龙。后主听孔明言,赍礼作贺,陆逊虚张声势以伐魏。陈仓将领郝昭病危,渚葛亮乘机夺了陈仓。曹真不能抵挡孔明,曹睿便拜司马懿为大都督。孔明出汉中,夺取陈仓,三出祁山。
11、●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沦单福新野遇英主
12、▲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13、榜文前, 刘备、 关羽、 张飞三兄弟萍水相逢。三人都有为国效力之心,而且志趣相投,于是 桃园结为异姓兄弟,投靠 刘焉。从军后刘、关、张显示出非凡的才能,一败黄巾于涿郡,二败黄巾于青州。
14、●第九十九回:诸葛亮大破魏兵司马懿入寇西蜀
15、因为害怕关羽得了军功后就会离开,但事出无奈,还是让关羽出战,关羽斩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为曹操解围,立了大功,曹操上表奏请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还专门铸成一枚大印送给关羽。
16、●第二十八回: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
17、孙权称得上是一位有才智、谋略的统帅。
18、《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小说家罗贯中根据史实创作的创作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较高的地位,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作者罗贯中被誉为中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鼻祖。
19、▲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20、三让徐州(第12回)
二、旧版三国演义
1、●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2、徐母见儿子来许都,骂他弃明投暗,后自缢。徐庶将母亲葬在南原,居丧守墓。曹操亲自前来祭奠,并送来祭礼,徐庶坚决不受,并立言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操引漳水作“玄武池”,教训三军,准备南证。司马徽见刘备,再次推荐诸葛亮。刘备带领关羽、张飞前往隆中,适逢诸葛亮出游,只得返回新野。诸葛亮的密友崔州平认为欲使孔明出世,徒费心力,刘备雄心不为所动。几日后,玄德欲二请孔明,张飞不悦。刘备于隆冬冒着大雪来至卧龙冈,遇见诸葛亮的另外两位密友石广元、孟公威、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孔明岳父黄承彦。诸葛均言孔明不在,行踪不定。刘备留书一封而去。
3、《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4、魏延舞剑欲杀璋,璋手下人对舞,备璋止之。孙夫人带七岁阿斗回吴,赵云截江夺阿斗归。孙权迁居秣陵,治建业,筑石头城,又筑濡须坞,以防曹操。操尊魏公,加九锡,赐荀死。操、权交战濡须,操败;又战,不胜。得孙权书,乃退。
5、曹真以和亲为条件,请羌兵来助战。关兴、张苞领兵作战,却被羌人的铁车阵打得大败。这时已是十二月,天降大雪,姜维在雪下挖了深沟,将羌人的铁车兵全部陷在其中,羌兵大败。诸葛亮将羌兵首领放走,羌人从此臣服。蜀军乘胜追击,直追到渭水,曹真两路先锋被赵云、魏延所斩,上表乞援。钟繇保举司马懿,曹睿加懿为平西都督,使由宛城赴长安。新城太守孟达欲归蜀国,决定起兵伐魏,但计划泄露。司马懿得孟达造反信,不奏朝延,先予征除。司马懿突发奇兵,孟达被申耽一枪刺于马下,徐晃亦被孟达射中而亡。司马懿后见曹睿,举张郃为先锋,往破蜀兵。
6、司马懿解了祁山之围,并且挫败了诸葛亮夺取魏国粮食的企图,使诸葛亮最终因为粮食耗尽退兵。此战利用孙、刘争夺荆州的矛盾,充分运用外交谋略,坐收渔利,不仅挫败关羽的强大攻势,解除了樊城之围,而且也使诸葛亮原定的一路向宛洛、一路出秦川的两面钳击中原的计划无法实现。更重要的是破坏孙、刘联盟,改变了当时的战略格局,掌握了主动权。之后曹操认为荆州遗民及在颍川屯田的军民逼近南方寇贼,想把他们牵走。司马懿认为:“荆楚轻脱,易动难安。关羽新破,诸为恶者藏窜观望。今徙其善者,既伤其意,将令去者不敢复还”。曹操听了他的建议,没有移民。之前藏窜逃亡者果然都复出归化。
7、●第九十一回:祭沪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
8、凌统(字公绩),凌操之子,原来与甘宁有杀父之仇,后与甘宁成为东吴的顶梁之柱。
9、●第十回勤王室马腾举义报父仇曹操兴师
10、诸葛亮回军后,将马谡连同与之一起在街亭作战的张休、李盛等全部处斩(一说马谡死在狱中)。马谡死后,诸葛亮亲自前往吊丧,为他痛哭流涕,安抚他的子女,如同平素一样恩待他们。马谡死时年仅三十九岁。战后,诸葛亮在上疏中提及了蜀汉军队在街亭、箕谷两战的失利原因:“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
11、七擒:(七擒孟获,南蛮王孟获造反,诸葛亮带兵镇压,为收复南蛮人心,七次擒住孟获而不杀,终使孟获心服口服外带佩服,发誓永不造反)
12、操班师回许都,徐州百姓请留刘备为牧。操领玄德见帝,帝排世谱,玄德为帝叔,刘皇叔于此得名。荀彧谏操谋害刘备,操不从。程昱说操称帝,曹操想通过许田打围来考察朝廷内外反应。在打围过程中,汉献帝连射三箭不中,曹操讨天子宝雕弓、金鈚箭射之,正中鹿背,群臣以为天子射中,涌向前高呼“万岁”。曹操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众皆失色。关羽欲斩曹操,被刘备及时制止。许田打围,曹操故意做出欺君之举,汉献帝不甘受辱,回宫谓伏后日:“先受董卓之殃,后遭傕、汜之乱,再受曹之威慑。”献帝与伏后父伏完、董承设计图操。献帝将血字诏书写在玉带之中,付与国舅董承,让他谋划除去曹操。董承与王子服,西凉太守马腾等密立义状,书名画字,准备再联合刘备共同行动。
13、《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14、▲第四十七回: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
15、●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
16、●第八十九回:武乡侯四番用计南蛮王五次遭擒
17、张绣从贾诩计连败曹操,并和刘表联手进攻,却被曹操出奇兵打败。操因袁绍袭许都而回。袁绍见曹操兵回许都,便移兵北上进攻公孙瓒。郭嘉称操十胜而绍十败,荀彧、郭嘉献计攻徐州吕布,操从之。不料刘备的使者被陈宫捉住,陈宫得刘备结连曹操书信,吕布骂操攻备。刘备向曹操求救。曹操统率大军攻打吕布,夏侯惇为前锋,迎战吕布手下高顺,顺不敌,惇绕阵而追。曹性暗地里拈弓搭箭射中夏侯惇左目。夏侯惇用手拔箭,连眼珠也拔了出来。他大呼到:“父母精血,不可弃也!”惇拔箭啖睛后,仍复挺枪纵马,直取曹性,曹性不及防,死于马下。两军无不骇然。
18、作者以写实的态度,比较客观、完整地展现了这百余年的历史过程,其中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启示,因此具有极大的魅力。
19、●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碧眼儿坐领江东
20、后东吴与曹魏修好,孙权受封南昌侯。东吴大将吕蒙以白衣渡江之计夺取荆州。此时正在攻打樊城的关羽不得不退守麦城并在突围过程中被擒。关羽宁死不降而被孙权斩首。张飞亦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刘备痛心疾首。
三、三国演义简介50字左右
1、●第八十八回渡泸水再缚番王识诈降三擒孟获
2、刘备在筵席上逃脱后,不觉来到“水镜先生”司马徽的草堂,司马徽向刘备举荐了伏龙(即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凤雏(即庞统,字士元,道号“凤雏”)。刘表令刘琦到新野给刘备请罪,刘琦告之以继母蔡夫人不容之苦。刘备回到新野,一个自称单福的人前来投奔,为刘备出谋划策,击杀了曹仁部下吕旷、吕翔。曹仁闻讯率兵杀奔新野。
3、魏延不满杨仪领兵,起兵造反。魏延和杨仪分别秦明后主,言对方背反。后主知魏延反,派董允好言抚慰。马岱假意愿助魏延取西川,与姜维、杨仪按孔明锦囊妙计杀魏延。杨仪不服蒋琬,后主罢为庶人。随后一段时间,三国各自罢兵。曹睿耽于声色,在许昌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劳民伤财,怨声不绝,又欲长生不老,派马钧赴长安拆取汉武帝时修建的柏梁台上之铜人、承露盘,众官谏诤,曹睿不听。
4、●第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据汉水赵云寡胜众
5、作为一个统治者,曹丕是个有一定的但识、谋略,又工于心计的人
6、●第十三回李傕郭汜大交兵扬奉董承双救驾
7、操到陈留招天下士,立袁绍为盟主,讨卓。公孙瓒荐玄德、关、张。吕布部将华雄连斩数将,关公出斩华雄,曹操抚慰,袁术歧视。八路诸侯战吕布而败,刘关张战吕布,吕布逃至虎牢关上。
8、●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
9、●第九十八回:追汉军王双受诛袭陈仓武侯取胜
10、孟获,三国时期南中一带少数民族的首领,曾经起兵反叛蜀汉,后来被诸葛亮七擒七纵并降服。
11、孙权差人至柴桑郡报知周瑜玄德招亲弄假成真之事,瑜又用计,欲软禁刘备于东吴,然后以兵击之。玄德被声色所迷,子龙拆诸葛第二个锦囊,假称荆州告急(对备言操攻荆州),刘备与孙夫人以到江边祭祀为由,辞别国太,瞒着孙权离南徐而去。行至柴桑界口,周瑜派徐盛、丁奉堵截,孙权派陈武、潘璋赶来,均被孙夫人骂退。蒋钦、周泰又持吴侯剑至,已去多时。玄备离柴桑到刘郎浦,诸葛亮在江边接应刘备上船。周瑜带兵追杀时遇到了诸葛亮的伏兵,诸葛亮令军士高声羞辱周瑜。周瑜此计又败,羞愧难当,气得箭疮复发,昏倒在船上。这是孔明二气周瑜。
12、●第六十八回甘宁百骑劫魏营左慈掷杯戏曹操
13、诛文丑、挂印封金(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14、南坪步行街庆隆商厦四楼
15、司马懿派郭淮、孙礼速战,诸葛早有防备;当晚司马懿派人劫蜀寨,却又中了诸葛亮之计。张苞身死,孔明回成都养病。司马懿班师。建兴八年秋七月,睿即拜曹真为大司马、征西大都督,司马懿为大将军、征西副都督,刘晔为军师。引四十万大兵,来取汉中。大雨连降三十日,马无草料,死者无数,军士怨声不绝,司马懿退兵。
16、后曹丕病逝,其子曹睿即位。诸葛亮六出祁山,决心为刘备完成匡复汉室的遗愿。在此其间,诸葛亮收复姜维并以己平生所学相授。诸葛亮最终因操劳过度在五丈原病逝。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继续兴兵抗魏却被昏主奸臣所害,逃往阆中。魏将邓艾趁蜀国内乱之际发兵进攻,蜀主刘禅不战而降,蜀汉至此灭亡。姜维在司马昭的围攻下身负重伤,拔剑自刎。
17、吕布投徐州刘备,谁知张飞不容他,吕布只好离开,领兵住在徐州附近的小沛。太尉杨彪使反间计,使李傕、郭汜自相残杀。张济与傕、汜讲和,两人从之。郭汜劫驾,董承等救驾。傕、汜又商量杀帝分天下,李乐护驾守黄河。帝驾至大阳,李乐专权,全不成体统。李傕部将杨奉、董承要弃安邑同帝归洛阳,李乐串通李傕,郭汜劫驾。
18、义释严颜(第六十三回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
19、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即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骑将军张郃以及右将军徐晃。
20、●第九十四回诸葛亮乘雪破羌兵司马懿克日擒孟达
四、三国演义小说原文
1、糜竺(字子仲),蜀汉官吏,与孙乾、简雍同为蜀汉最高待遇的老臣子。
2、●第九十回驱巨兽六破蛮兵烧藤甲七擒孟获
3、赵云——英勇果敢、忠诚多谋,五虎上将之三
4、袁绍悔不听田丰之言,致此败;却又忌杀田丰(被迫自刎)。袁绍逃回冀州后,他的两个儿子袁熙、袁尚等前来助战,于是卷土重来。操引得胜之兵陈列河上,受到土人欢迎,操号令三军勿要扰民。操从程昱“十面埋伏”之计,诱袁绍至河上,背水死战大败袁军于仓亭,袁绍逃回邺城。曹操正准备趁机攻下冀州,得知刘备在汝南结连刘辟、龚都,欲乘虚攻击许昌,遂提大兵往汝南迎刘备。穰山一仗,备胜操败;但接着操转败为胜。刘备至汉江,从孙乾计归荆州刘表,刘表迎刘备入荆州。绍不听谋士审配“深沟高垒”之计,往拒操兵。
5、温酒斩华雄(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6、钟会与邓艾不和,邓艾偷度阴平、摩天岭,兵到江由涪城,军民俱降。后主从正之言,召孔明之子诸葛瞻,使拒魏兵,瞻子尚为先锋,瞻、尚父子俱战死绵竹。
7、刘备不听赵云、秦宓(mì)、孔明之劝发兵七十五万伐吴,令诸葛亮保太子守西川。在阆中的张飞报仇心切,下令军中在三日内置办白旗白甲,挂孝讨伐东吴。第二天,两位部将范疆、张达说一时难以置办齐白旗白甲,希望能宽限几天。张飞一听大怒,将二人绑在树上,使性鞭挞五十鞭。二人心怀怨恨,当夜趁张飞喝醉之机,入帐杀张飞,割了首级,逃往东吴。连失两个兄弟,对东吴更是痛恨有加,当即率领大军,以吴班为先锋,关羽、张飞之子关兴、张苞护驾,讨伐东吴。孙权使诸葛谨说服刘备与东吴和好,共讨曹丕。
8、孙权差人至柴桑郡报知周瑜玄德招亲弄假成真之事,瑜又用计,欲软禁刘备于吴中,然后以兵击之。玄德被声色所迷,子龙拆诸葛第二个锦囊,对备言操攻荆州,刘备与孙夫人以到江边祭祀为由,辞国太而去。行至柴桑界口,周瑜派徐盛,丁奉堵截,孙权派陈武、潘璋赶来,均被孙夫人骂退。蒋钦、周泰又持吴侯剑至,已去多时。玄备离柴桑到刘郎浦。
9、小说借鉴了编年体史书的编著模式,以三国纷争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以王业兴废为焦点,把近百年的历史故事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主要写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而作者的兴趣则在于揭示这个时期的各个军事集团如何兴、如何亡。
10、《三国演义》一书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对古代文化有了很多了解。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扩展资料《三国演义》在创作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依史以演义,作者的创作目的是描绘一部形象化的三国兴亡史,其间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意图十分鲜明。小说的叙事起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终于晋太康元年(280),比较完整地叙述了汉、魏、吴三国兴起、发展及灭亡的历史。
11、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三国时魏国的建立者。公元220年—226年在位。曹操的第二个儿子。建安二十二年,被立为太子。
12、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
13、战长沙(第53回)
14、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15、《三国演义》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16、步骘(字子山),三国时期孙吴重臣及将领,官至吴国丞相,被封临湘侯,有二子步协、步阐。
17、李乐追帝时被徐晃砍死。帝入洛阳,满目蒿草。杨彪奏帝召山东曹操保驾。傕、汜又来劫驾,帝起驾欲去山江,适曹操至,保驾还洛阳。傕、汜不听贾诩降曹之计,诩单马走乡里;傕、汜与曹战败落荒而走。董昭献计曹操,移驾幸许都,操从之。操护驾移许都,杨奉等领兵拦路,曹操谋士满宠说动杨奉部将徐晃来降。杨奉败走。操移驾许都,封赏部下,大权独揽。操惧刘备、吕布,从荀彧“二虎竟食”计,使刘、吕相杀,不成。荀彧又献“驱虎吞狼”之计,便刘备攻袁术,刘备虽胜,却被吕布袭了徐州。
18、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19、●第八十一回急兄仇张飞遭害雪弟恨先主兴兵
20、姜维领败兵回汉中。司马懿病逝,司马师、司马昭掌管魏国大权。孙权病死,孙亮即位。司马昭趁孙权新亡南征东吴,东吴诸葛恪派丁奉往战,丁奉率领步卒上敌船,一举击败魏国船队。诸葛恪一面发书求姜维进兵攻魏,一面驱兵至新城,被城中守将用缓兵之计击退。吴国皇族孙峻对太傅诸葛恪权倾一时不满,设计谋杀诸葛恪,孙峻与吴主孙亮请诸葛恪赴宴,峻就席间杀之,掌握吴国兵权。蜀姜维得诸葛恪书,发兵伐魏。
五、三国演义第六回
1、曹操慢待张松,张松被乱棒打出。刘备敬待张松,张松以西川图相送,愿为内应,共取西川。张松与友法正、孟达约备取川,刘备不忍取同宗基业。经庞统说服,命孔明、云长守荆州,自己与庞统领兵西行。刘璋不听部下劝谏,迎玄德于涪城。
2、三英战吕布(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3、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4、夺占西川·合肥会战
5、孔明建议刘备趁刘表病危,取荆州为安身之地以拒操,备不为。曹操亲督五十万大军南下,准备一举扫平江南。曹仁率十万先遣部队向新野开来。孔融劝阻曹操伐刘备,操杀孔融并其二子。刘表病死,蔡瑁与蔡夫人立幼子刘琮为荆州主。蒯越等人劝刘琮投降曹操,曹操因此得到了荆州。刘备不愿诱杀刘琮以夺荆州,在诸葛亮的指挥下,刘备率领军队和新野百姓弃新野而移兵樊城,新野成了空城。操兵至,诸葛亮诱操兵入新野以火烧之,又用白河水淹之,击退曹仁军。
6、●第二十八回斩蔡阳兄弟释疑会古城主臣聚义
7、《三国演义》被称为古代小说中的一部奇书,也可以说是一部兵书。《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在小说中被充分诠释,里面的战略战术被后世军事家效访。伟大领袖毛泽东能够在危难之际挽救中国命运,与他手不释卷《三国演义》有密切的关系。不仅如此,小说中的计策谋略对各行各业乃至为人处世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8、曹操在陈留起兵,发矫诏声讨董卓。前来讨伐董卓的各路诸侯立袁绍为盟主。刘关张三人随公孙瓒至。吕布部将华雄连斩鲍忠、祖茂、俞涉、潘凤等数将,关羽“温酒斩华雄”,曹操抚慰,袁术轻视。吕布斩杀多名八路联军大将,张飞冲出和他交锋50多回合不分胜负,关羽上来夹攻,30回合战不倒吕布。刘备也上来夹攻,三英战吕布,打得非常激烈,吕布力穷,虚刺刘备一戟便败退。诸侯大军一起掩杀,吕布退还虎牢关。
9、周瑜乘势到南郡,与曹仁交战,中曹操之计而重伤。 诸葛亮坐收渔利,夺下南郡。不久又陆续攻占荆襄诸郡。 刘备终于有了自己的土地。周瑜又定下 美人计,诱刘备过江,与孙权之妹孙尚香成亲, 以此为饵扣押刘备。赵云受诸葛亮密技,一次次粉碎周瑜的计谋。
10、张绣从贾诩计打败曹操。曹操出奇兵战胜张绣。操因袁绍袭许都而回。郭嘉称操十胜而绍十败,荀彧、郭嘉献计攻吕布,操从之,陈宫得刘备结连曹操书信,吕布骂操攻备。刘备向曹操求救。操出兵助备,夏侯惇被曹性射中左目,惇拨箭啖睛,赶杀曹性。
11、陈寿撰写魏书卷十七时,将此五人合传,叙述诸将生平事迹后评曰:“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现代人将其称之为“五子良将”或“魏五子”。
12、该书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其虚实结合,曲尽其妙,是四大名著中唯一根据历史事实改编的小说,被许多人误以为该书内容就是中国三国时期的正史。
13、姜维一意孤行,八伐中原,谯周、廖化劝阻不听。司马望按照邓艾的计策,于洮阳巧设伏兵,射死了夏侯霸。张翼攻打祁山,与邓艾相持。后主刘禅溺于酒色,不理朝政,又听从黄皓的谗言命姜维班师。姜维只得遵命。回到成都后,刘禅一连十日不上朝。姜维欲杀宦官黄皓,却被刘禅拦住,反说他容不下一个宦官。姜维见刘禅信任宦官,怕刘禅加害于自己,从秘书郎郤正言,便要求领兵八万往陕西沓中屯田避祸,既可以种麦补充军粮,又可以令魏军不敢轻易入侵,刘禅从之。司马昭见时机成熟,拜钟会为镇西将军,配合邓艾,趁蜀国腐败兴兵灭蜀。
14、马谡熟读兵书,有一定谋略和才识。
15、水淹七军(第74回)
16、官渡之战·大破袁绍
17、吕布投刘备,驻小沛。太尉杨彪使反间计,李傕,郭汜互相残杀。张济与催、汜讲和,两人从之。郭汜劫驾,董承等救驾。傕,汜又商量杀帝分天下,李乐护驾守黄河。帝驾至大阳,李乐专权,全不成体统。杨奉董承要弃安邑同帝归洛阳,李乐串通汜劫驾。
18、渝北两路双龙大道96号二楼、三楼(重庆银行旁)
19、▲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20、诸葛亮在鲁肃前揭穿周瑜使蒋干中计之事,使周瑜更加嫉恨,欲害诸葛亮,故意让诸葛亮在十日内造出十万支箭,而孔明以为只需三日即可。诸葛亮算定三日后有大雾,乘草船带鲁肃前去曹营水寨,曹操下令放箭,十万支箭全部射在了草船上。亮与瑜各写破操策于手心,皆“火”字。曹操连连失手,派蔡瑁族弟蔡和、蔡中诈降东吴,周瑜再次将计就计。为了周瑜火攻之计成功,黄盖夜见周瑜,愿为诈降之人,决定用苦肉计骗过曹营细作,也去诈降。(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