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谚语和歇后语的区别
1、到火神庙求雨——找错了门
2、久住坡,不嫌陡。
3、五个人住两地——三心二意。
4、(孺子牛)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
5、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6、灯放长线,钓大鱼。
7、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8、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9、俗语,是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包括俚语、谚语及口头常用的成语。
10、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11、胆大走遍天下,胆小寸步难行。
12、公鸡下蛋——没指望
13、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4、东洋人戴高帽——假充大个
15、谚语类似成语,但口语性强,通俗易懂,一般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形式上差不多都是一两个短句。比如:气象类:“久雨刮南风,天气将转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农业类:“枣芽发,种棉花”“春雷响,万物长”卫生类:“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要想人长寿,多吃豆腐少吃肉”有关于社会类:“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学习类的“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等,恰当的运用谚语可使语言活泼风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16、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17、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18、俗语大多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例如:“矮子面前不说短话”“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病急乱投医”“不看僧面看佛面”等等,精炼的表达人的思想及人世间深刻的道理。
19、1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鸣惊人
20、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二、谚语和歇后语的区别和联系
1、泰山顶上观日出——高瞻远瞩
2、(变色龙)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3、(纸老虎)比喻外强中干的人。
4、首先是俗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俗话说”。一般是老人或者前人说的话,主要是指人民的生活经验,以及智慧的结晶。俗话一般是经络了很多人的事实验证,尤其是老一辈人的多次经验和经历以后形成的某种观点,这种观点被大众所认可和流传,就成了我们现在的俗话。常见的俗话有“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了篮子里”“臭媳妇早晚见公婆”等等。
5、新官上任——三把火
6、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8、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9、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10、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11、母老虎,地头蛇——惹不起
12、瘸子上炕——一搬一上
1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14、活人不能叫尿憋死。
15、竹筒倒豆子——直来直去
16、谚语一般是比较简练的话语,比较通俗易懂。
17、猫鼠交朋友——信不得
18、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19、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这个成语,既可以用来形容开败了的花朵,又可以用来形容被打败的军队。又如"津津有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一个人对于某些事物特别感觉有兴趣。
20、歇后语: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三、谚语跟歇后语有区别吗
1、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2、三只脚的方桌——摆不平。
3、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4、10窗户边吹喇叭——名声在外
5、贾府的大观园——外强中干
6、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7、(千里马)得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
8、八仙聚会——神聊
9、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
10、打开天窗——说亮话
11、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12、八个油瓶七个盖——东挪西借。
13、谚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14、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15、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16、1冰糖煮黄莲——同甘共苦
17、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18、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9、七寸脚穿三寸鞋——硬装。
20、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四、谚语与歇后语区别
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2、1八级工拜师傅——精益求精
3、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4、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5、有备无患,无备有患。
6、十点才到九点六——差点四(事)
7、歇后语:歇后语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歇后语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8、五脏六腑抹蜜糖——甜透了心。
9、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10、10跳上舞台凑热闹——逢场作戏
11、王熙凤衣锦还乡——另有缘故
1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3、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14、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15、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16、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它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
17、蚂蚱斗公鸡——自不量力
18、(笑面虎)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
19、熟语,是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形式。包括惯用语、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20、刘姥姥进大观园——少见多怪
五、谚语和歇后语的区别在哪
1、谚语只是俗语的一部分,它是一些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的俗语
2、(铁公鸡)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
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4、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5、(地头蛇)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
6、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7、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8、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9、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10、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11、俗语是流传于民间的、定型的通用语句,包括谚语、俚语和口头上常用的成语,是人民群众生活经验和愿望的总结。俗语与谚语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谚语是俗语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谚语也是俗语,但俗语不一定是谚语,如:“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只能算是俗语而不是谚语。谚语的特点是以通俗简练的话语反映深刻的道理,内容涉及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最为常见的是农谚和气象谚语,如:“蚂蚁搬家蛇过道,大于马上要来到”,“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另外还有关于哲理的、保健的和道德方面的,如:“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饿时给一口,胜过饱时给一斗”。希望能够帮到你。
12、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13、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14、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5、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16、草把做灯——粗心(芯)
17、顶风顶水划船——硬撑
18、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19、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20、歇后语应该算日常应用最多的语文类知识,也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类知识,这类知识的特点就是应用广、不枯燥、易识记,但比较难的就是有些字容易写错,而且歇后语一般都是历史传承下来的,所以包含范围很广,如果想都掌握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平时多留心、多积累,应对考试或者平时的应用足够了。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