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康作品
1、或许,是因为杜鹃清冷的脸庞,上扬的嘴角,多少吻合了点那个年代人的群像特征,倔强,不服输。
2、我觉得你要是来美国玩,西雅图会排到非常靠后,它其实还不如波特兰有意思,波特兰有很多创意中心,比如耐克总部,它更休闲,波特兰人的包容性更强。西雅图有微软和亚马逊,其实是个生意城市,这里运动气氛很足,有自己的橄榄球队有巨量粉丝,但艺术气氛相对缺乏。
3、因为在老狼身上,围观的吃瓜群众投射了自己对于90年代生活的美好幻想。我们在老狼的浅吟低唱中细细回忆着90年代的纯真与美好,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有着高晓松口中的“诗与远方”。
4、当我们为某事尽了全力时,我们这才感到,这件事本身并没有我们的竭尽全力更有价值。
5、什么样的感情是你需要的?
6、我住的地方在城乡交接处,相对安全,但晚上也不敢出门,常有大排量摩托车从我家门口经过,或者一些喝了酒吸了素的美国青少开车大喊大叫着冲过,安全感不强,美国青少年犯罪后受到的惩罚很轻,他们的力气大在过亚洲成年人,又喜欢惹事和挑衅,很麻烦。我是见到就躲开,绝对不能和他们做视线交流,不然他们会向你走过来,或把车停在你面前,对你大喊大叫。
7、与儿戏般的成功相比,年轻人的聚居地「心碎乌托邦」则掠过理想,直接抵达象征——在剧中,这个宽敞明亮,极具小资情调的Loft专供这群人在梦想受阻、「间歇性疼痛」时群居,游戏,喝酒,聊天。这是全剧最为浪漫的一笔,近似童话。
8、我很少上网,因此,我不是一个能通过网络办什么事的人,我的性格确实不着人喜欢,还好,我自己也对讨人喜欢没什么兴趣。写小说纯粹是误打误撞,我没下过什么功夫,因此,也不想取得什么收获,文学圈里人太多,而且,挣钱太难,我犯不上冲进去,我想还会继续写我的剧本,在影视圈里混,那样十分容易,我想我说话确实不好听,但一直这样说了几十年,想改也难了。
9、我出去主要是开着车去玩的,其实只是喜欢开车逛街,滋味嘛,也就是吃点外地菜看看外地景与人。
10、《朗读者》播出三个月以来,有关节目的讨论就从未停止过。无论是专业的电视人还是普通观众,都能切实感受到《朗读者》所带来的影响力。
11、在高晓松和我上下求索之际,石康因病休学了一年,我偶尔回学校探望他。而他的小说晃晃悠悠也快大功告成了。初入文坛的康师傅,通过第一版的编辑杨葵,得以结识葵师傅的发小儿唐大年(牛师傅),唐大年彼时已少年成名,大学时代编剧作品《北京,你早》登上大银幕获政府奖,后来又编剧《北京杂种》,张元导演,崔健、窦唯、臧天朔参演。
12、你发过来的姑娘是否漂亮决定着我对她的态度,若不漂亮,我会敬而远之,漂亮呢,则另当别论。小说我还发一份过去吧。
13、经常觉得个人的力量很薄弱,什么情况会让你觉得自己无力面对?
14、生而为人,即使是原因不明,结果不定,即使必须毁灭,也要抗争不息,绝不屈服,永不屈服……——石康《晃晃悠悠》
15、石康终于成作家了。我敢肯定这是所有认识石康的人以及他本人听说到这本书出版以后说出的第一句话,即便嘴上没说,心里也这么说。
16、从老翻译家出来,我们几个又到一家小饭馆里喝酒,石康给我讲了他写的一个故事──一个从没被抓着过的小偷的事,那里边杀人越货的人物及内里蕴藏着的紧张和激情,与眼前样子文文静静说话结结巴巴的石康完全搭不上界。
17、我很喜欢阿莱,阿莱就老对我这么说,别告诉别人你今天难受过,什么也别对别人说,因为说了也没有用。我相信阿莱说的一切。——石康《晃晃悠悠》
18、王丽萍,国际一级年轻女编剧,电视剧《婆婆媳妇和小姑》一炮走红,近期拍摄完成的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受到热捧。
19、功成后,按牛师傅的话说,赵赵因为凯觎牛师傅的才华而嫁给了他。后来我们相继搬到通利福尼亚安家落户,成了邻居,这时一位从遥远的黑土地长大的朝鲜族作家全勇先出现在作家朋友圈里。圈里都尊称老全为大哥,大哥以为大哥是尊称,其实作家圈夸谁指定没憋好屁。果然在一次讨论编剧技巧时,康师傅和全哥激烈交火。石康那时因为编剧《奋斗》红极一时,康师傅随口说了一句:你没红过你不懂!话题就此终结。“时间,终究是时间…”——声音玩具。
20、这要看与什么东西相比。
二、石康作品中的人物原型
1、郭宝昌,最早毕业于专业导演学校,拍摄过多部电影,以大手笔完成《大宅门》红遍大江南北。
2、石康的「青春三部曲」秉承了王朔开启的京味叙事风格,而比起王朔的挑衅姿态与愤世嫉俗,石康作品的自述色彩浓重,更为颓废、迷茫和玩世不恭。那是八十年代的启蒙时期过后,70后一代人在世纪末低潮中以文学为载体的自我表达。「青春三部曲」一度销量巨大,但石康声称纯文学写作没能为他带来太多收入,他是为了买房才下海写电视剧。
3、回顾2020各大综艺冠军们,你还认得几个?
4、因为我和作者认识,我还可以提供一个"真"的例子:这本书的书稿是在一次聚会上交给本书的编辑杨葵的,我们抢出一章朗读,刚读几行,石康就像卡通片《白雪公主》里的七个小矮人,从脚到脸红起来,随即带着风声一头冲进了另一个房间,怎么叫都不出来了。直到聚会散的时候,他的脸色都是红扑扑的。一个人要么是当众掏心窝子,要么是弥天大谎被揭穿,否则不会这么害羞。石康是前者。
5、我和石康认识是在一个老翻译家家,五六年前了(本文写于1998年)。那时的石康戴着眼镜,留着学生头,穿着一件风衣,看上去文文静静,整个聚会话说得很少。我记得大家谈到最近的出版物时,石康说:"我最近读一本叫《追忆似水流年》的书,写的特别好。"这句话没引起重视是因为石康说话时样子怪真诚的,在坐的人没好意思笑话他。但"一个文学青年"的判断就这样留在我的印象里了。
6、昨天今天已经离我们而去,明天还会迎头相撞。——《奋斗》
7、有人甚至说,老狼是通过歌曲表达感情,老狼的晋级是个人的胜利,也是90年代人的情感渲泄。实际上,从老狼参加《我是歌手》伊始,关注度就颇高。特别是高晓松站台的那一集,似乎让人看到一个时代的回归,90年代的回归。
8、不知道人为何要四处漂泊,我一直生活在我们家附近。
9、生活对我来讲,不是“去守住”,那是注定要把有意思的事变得没意思,而是“去发现”,你不能停下脚步,你要向前走,就是失败了也不后悔,这不仅是勇气,还是一种对于人生的信心。
10、若是十一月来京,我可以请你吃饭。
11、曾有90后说被《奋斗》骗来了北京,「看电视剧,一帮朋友租了个厂房住在一块儿,给厂房取名『心碎乌托邦』,每天一起吃吃喝喝,我很喜欢这种生活状态」——这一期许的结果当然是幻灭,但在《奋斗》中,他们曾经有过尝试的机会。
12、赵宝刚这样描述《奋斗》:「上一代是艰苦奋斗,而80后是愉快奋斗。」「愉快」两个字,可圈可点。
13、爱上一个人就像搬进一座房子,一开始你会爱上新的一切,陶醉于拥有它的每一个清晨,就好像害怕会有人突然冲进房门指出这是个错误,你根本不该住得那么好。但经年累月房子的外墙开始陈旧,木板七翘八裂,你会因为它本该完美的不完美而渐渐不再那么爱它。然后你渐渐谙熟所有的破绽和瑕疵。天冷的时候,如何避免钥匙卡在锁孔里;哪块地板踩上去的时候容易弯曲;怎么打开一扇橱门又恰好可以不让它嘎吱作响。这些都是赋予你归属感的小秘密。
14、石康曾在采访中说,他所理解的70后的奋斗是追求物质财富,80后是实现自我。由是,富爸爸/穷爸爸(好爸爸/坏爸爸)作为两种意识形态的象征,被人为地对立起来。商品大潮的冲击下,知识分子对拜金秩序的反思被赋予在角色身上,构建了陆涛的「奋斗」,承担最主要的叙事任务。而《奋斗》中的青年生活图景从下至上,以不同的社会阶层对应着不同的「奋斗」,印证着马斯洛需求层次结构: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谊)、尊重和自我实现。
15、90年代,音乐是当时青春生活的一部分。民谣喷薄发展的90年代,高晓松、老狼、叶蓓唱出了年轻人的青春。
16、我知道,一切都是过眼云烟。——石康《晃晃悠悠》
17、个人生活上什么事情能让你生气和愤怒?社会层面的呢?
18、你觉得现时代很多人有心理疾病的原因是什么?
19、心碎乌托邦拆掉了,每个人都获得了成长,建立了各自的生活,在某种意义上完成了自己的奋斗。对拜金秩序的反思以一种十分暧昧的、欲拒还迎的态度终结了剧情。
20、单身状态时间长了会否不能接受别人完全进入自己的生活?
三、石康作品中关于性
1、不仅赵宝刚。2009年,直击「80后」买房问题的《蜗居》开播;2011年,改编自小说《裸婚——80后的新结婚时代》的《裸婚时代》开播;2012年,讲述北漂群体的《北京爱情故事》开播……自《奋斗》始,以「梦想」、「奋斗」为内核,聚焦热点话题的电视剧创作与80后贴身成长,层出不穷,几乎每一部都引发了社会热议。
2、王小柔,生于七十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奖获得者、新浪童书榜专家评审、今日头条签约作家、资深媒体人。
3、1996年,唐大年剧本《瞧,这个人》获圣丹斯国际电影节原创剧本奖,罗伯特.雷德福(Robertredford)亲自颁奖,还领了一笔奖金用于启动电影项目。但是由于剧本迟迟没能过审而搁置,奖金泡汤,多年女友一拍两散,唐大年靠写肥皂剧苦苦挣扎。人生触底之时,我和康师傅葵师傅牛师傅一起去大理花天酒地,唯有唐大年心神不定,悄悄提前回了北京,后来葵师傅扒着八卦说:牛师傅应该是恋爱了又。哈!原来是赵赵。
4、他们劈腿,闪婚闪离,堕胎,打架酗酒,想到什么就干什么,极度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每个人都有显而易见的缺点,陆涛恃才傲物,夏琳骄傲固执,向南好色懦弱,华子逃避责任,杨晓芸俗气,米莱矫情,露露虚荣。但是同时,这些人物身上也有着那个时代年轻人的共性:他们对朋友满腔义气,渴望发财又蔑视金钱,他们没有怨气,鄙视自怜,他们自己给自己打鸡血:「越被人嘲笑的梦想,就越有实现的价值。」
5、真正的90年代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小鉴倒是觉得4月15日上映的电影《纽约纽约》拍的写实又唯美。
6、兰小龙、解放军专业编剧,完成《士兵突击》获得好评。
7、其实石康来厦大的次数最多,时间最长,还先后与厦大的两个北京女生谈恋爱。石康是北京人,只喜欢北京女人,认为北京女人脾气率直,豪气、大方、易上手,他还认为北京以外都是农村。这家伙对女人要求还挺高,必须是皮肤白嫩的,个儿不高的,必须要细腰的那种女人……这可能跟他自己五大三粗的体型有关,由于自己个儿大,腰粗,所以女伴得小个儿,细腰。石康虽然大条(厦门话),但性格天真,好奇心重,常常有各种不切实际的想法,为人随和,真诚,常笑眯眯一副嘴脸。他多次来厦大,一是因为女友在厦大读书,其二是想与我厮混,要我教他打网球,聊艺术,三是在北京呆长了,脑子里就没什么新鲜东西,丫受不了,所以要逃出来,唯一的目的地就是来厦大,他还经常驱车来厦门。
8、拍摄《奋斗》时赵宝刚51岁,《奋斗》成功后,他又连续拍摄了诠释80后的《我的青春谁做主》和《北京青年》,这三部电视剧成为赵宝刚的「青春三部曲」。
9、怎么样的生活你会觉得幸福?
10、乘飞机青岛流亭国际机场到青,可乘坐机场专线(机场1~3线专车)换成公交601路,504路,228路或者青岛地铁3号线(C出口),至五四广场站下,往南步行5分钟左右即到。
11、《奋斗》的人物塑造,几乎完全依赖其狂欢、游戏型的语言风格。如米莱对夏琳说:「我真是嫉妒你,你又穷,又漂亮,又有才华,我真是嫉妒死了」;杨晓芸和向南在离婚办事处吵架时,互相争辩的是对方还爱着自己:「我告诉你,我就是你的初恋,我就是你的最爱,我就是你离不了的婚」;夏琳和杨晓芸做完人工流产手术后,跑到西山上对着北京城大喊:「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也要按着我的意愿去生活,我一定会努力,一定会幸福……」
12、阮经天终于跳脱出综艺,给大家奉献了一次诚意十足的表演。
13、全勇先在年近六旬之后也开挂了人生。编剧作品《雪狼》、《悬崖》大获成功,还出版长篇小说《昭和十八年》,大哥在京城圈子里慢慢站稳了脚跟。最让人揪心还是大哥的个人问题,也是大哥最隐秘的角落。因为大热电视剧《悬崖》的主人公被演员演死了,大哥只好写了悬崖前传。话说塞翁失马,2018年末就听说张艺谋导演选中了全儿哥的剧本,2019年末开机,2020新冠搁置,2021终于上映。
14、我其实没有特别跟别人通信,那让我觉得像个必须完成的工作,有压力,会抵触,我觉得就是有一搭没一搭胡扯几句就挺好,有兴致就说几句,懒得写了就算了,这样比较自在。
15、反思文学——茹志娟、张一弓
16、高满堂,辽宁省电视台编剧,作品《闯关东》大获成功,《北风那个吹》影响力也很强。
17、很小我就发现,学不会复杂的东西,人不可能不自卑,因为自卑就是我们对待我们不能掌握的东西的态度。我还发现,隐藏自卑,回避嫉妒,假装自尊,是我一生中做得最多的事情。最后我发现,努力做到过去做不到的难事,是与自卑相处的较好方式。而强调自尊与尊严只是为了掩饰自卑罢了,虚荣就是掩饰失败。
18、说到和作者认识的好处也不只上面说的一点。比如《晃晃悠悠》,因为认识作者和作者周围的人,我读的时候就有索隐的快乐。里面许多人物的原型,情节的本事,细节的出处,我都或耳闻或目睹过,所以会心一笑是常有的事。我说这些不是为了显摆自己和作者认识,只是想说这是本自传性很强的小说。自传性小说在文学里当然不新鲜了,大部分作家处女作都是自传性的,半数作家后来写的作品也都是自传性的。这类小说的优点就是能打动人,由于真诚、真挚而动人。尽管凡是沾"真"字儿的词在文学批评里都已经臭不可闻,但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常常在心里冒出这个词来,为此感动或为此恼火。
19、--清代王懋竑、王念孙、王引之、汪中、焦循、阮元。
20、战后派——野间宏(日本)
四、石康作品风格
1、在《纽约纽约》里,有90年代风情万种的女神叶童。
2、低技能的本质就是自我沉弱,就是没有拿下高质量服务别人的能力,因此,没有东西可与那些高技能的人交换。你不是买不起,是没东西可换,爱马仕店天天营业,但对你来讲,就跟倒闭了一样,想想世界上有多少对你关着的门,那些好图书馆、码头上的游艇、学术与聊大事的会议,世界各地的美景,没你什么事儿。
3、孕育《奋斗》又使之成功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已经消失。与观众贴身成长、量体制作的创作模式不再适合市场,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早已脱离了前互联网时代长大的创作者的把控。
4、他曾在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中写道:“记忆就好像是一块被虫子啄了许多洞的木头,这块木头上刻满了我的青春往事。有蹉跎岁月,也有鲤鱼跳龙门;有对生活的坦白,更有对朋友的怀念。”年轻时他是文工团才华横溢的美工、编剧,女兵情结、战友情谊这些青春的美好让他永生难忘。节目中,冯小刚笑言:“每个战士的心里头,都住着一个文工团女兵。为了跟文工团女兵打个照面儿,我会算好她们经过的时间,假装拿着饭盆儿去食堂,有时候可能要来回走三趟才能碰上一面儿。”他说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态,年近60的他用《芳华》呈现青春岁月。
5、新思潮派——芥川龙之介、菊池宽
6、你要是想找个白头偕老的人实在容易,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希望与谁谁谁白头偕老,那样不仅安全,还省心,我这里就有一位这样的男士,如想结识,我可推荐,身高一米七体重一百腰围两尺性能力正常,相貌正常,年薪十万,有存款四十万,奥拓牌小汽车一辆,他唯一的想法就是找一个长相中等偏上的姑娘一起白头偕老。你愿意错过他吗?
7、1993年写作至今,著有长篇小说《晃晃悠悠》、《支离破碎》、《一塌糊涂》(合称“青春三部曲”)、《在一起》、《激情与迷茫》、《心碎你好》、《奋斗》(现已拍成电视剧,由佟大为、马伊俐、文章、李晓璐等主演),随笔集《鸡一嘴鸭一嘴》、代表剧本《大腕》、《北京风情画》以及《我眼里的文化人生》《那些不值钱的经验》。在2008年先后出版了纯理性新作《口吐莲花》,中短篇小说集《过山车》,散文集《愤怒与柔情.》。2009年出版了最新随笔集《打捞闪烁时间》。2009年11月奋斗续集《奋斗乌托邦》出版,并且继续在写着。
8、──东晋诗人陶渊明《归园田居》,唐代诗人王维《山居秋明》、孟浩然《过故人庄》。
9、本质上,我只喜欢一类人,只对他们具有稍微持久的兴趣,这类人的特点是,他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个念念不忘的目的,那就是寻找人生的意义,不管这类人是男是女,地位高低,学识深浅,际遇好坏,是死是活,是道德还是非道德,是否具有信念,是否追求真理,也不管他们用何种方式探索,我始终都喜欢这一类人,这类人在世上分布极广,不易辨认,况且大多死去多时,从本质上讲,这类人具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是一些失败者,他们对人生意义的寻找方法,往往是老波尔所说的”试错法”。——《支离破碎》
10、"唐老牛,听说你要自杀?"
11、认识石康之前我也算是个文艺青年,读过狄更斯、曹雪芹、三毛、琼瑶。石康正在课余创作关于中国古代神话的长诗,以及给刚刚分手的初恋女友写分手信,我陪他寄过几封,寄信满一百封后,石康终于放弃了无谓的等待,和我踏上火车奔向厦门,为后来创作《晃晃悠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失恋有时候真的是改变命运的时刻,我后来因为失恋,毅然决然地和高晓松再次离开北京奔向海口,因为和女服务员谈恋爱被癫马歌舞厅开除后,高晓松也流落厦门,写出了大批传世经典。
12、──清代诗歌流派。以袁枚、赵翼、张问陶为代表,合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
13、石康,北京人,生于1968年。编剧,作家。小学到高中都在北京,大学在联大航天工程学院电子系读计算机软件专业,研究生在哈工大管理学院读技术经济专业,毕业后编程一年,93年写作至今。
14、就是那对坚强勇敢的小夫妻:赖敏和丁一舟。
15、石康这样概括这部剧的主题: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我很高兴可以通过娱乐这个手段,把这些严肃的问题告诉大家」,他这样说,「引起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积极思考——我是一个什么人,我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什么生活对我来讲是有意义的。一定要结合自己,认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之后为此奋斗(石康:了解自我是《奋斗》的永恒主题,中国青年报,2007)。」
16、写第一本书时是1995年,因为写剧本的活儿断了,石康在家呆着没事儿干,有一天晚上,他打算把自己的生活回忆回忆,就趴在桌上写了《晃晃悠悠》,三个月写完,三年后发表,石康成了作家。
17、足够让您感到温暖和满足的吗?
18、另外,也替我谢谢老陈村和他的建议--告诉他,我看了《榕树下》他对我的两本小说的介绍,虽然文字很少,但有一点令我感到很吃惊,因为他是读者中唯一看出我写的是有关人生信念的人,这说明他在文风油滑之余仍十分敏锐,看来前辈作家中还是有有点知识的人。
19、在我眼里,幸福只是一种事后回忆,是一种情绪的总结。以我的经验,人在幸福中是很难察觉到幸福的。生活的节奏便是人们内心节奏,无论快慢都是人内心的诉求。——《那些不值钱的经验》
20、朱苏进,作家编剧,以《江山风雨情》著称,完成新《三国》。
五、石康作品有哪些?
1、在2007年,无论是追求财富还是实现自我,年轻人都还怀有信心,认为它们值得为之努力——「只要我们一直奋斗,说不定哪天理想就实现了」。这是当年,《奋斗》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
2、开课时间:20007~009
3、老波你好,来信全收到。
4、实际上,从最早的《北京人在纽约》开始,纽约就成了90年代人追梦的地标,美国梦就是镶着金边的糖衣。年轻人的激情与迷茫,在爱情与梦想之间有摇摆。在90年代人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5、有些青春美好又闪亮,然而也有些青春苦涩又迷茫。对于诗人余秀华来说,她的青春就是一段难以言说的“晦涩文章”。她长期生活在乡间并身患脑瘫,却将泥土里的生机、门墩上的期盼,转化成了充满美和力量的诗歌。她被称人为中国的艾米丽·狄金森,但她却说我就是我,我是余秀华。
6、和任素汐也算有缘,当年《驴得水》翻拍大电影,作词作曲樊冲算是我的旧相识,请我为主题曲《我要你》献唱。录音期间套拍MV,录音控制间坐着一个平凡不能再平凡的女孩,拍摄时导演让我和她有眼神交流,我还以为导演怕我尴尬随便找人做反应。后来电影上映我才知道她就是任素汐本汐。其实演员我也见过很多,有的挂相儿,有的就是那么平常普通。但是在属于他们的舞台上又是那么光彩夺目。
7、──明代后期钟惺、潭元春
8、写《奋斗》时,石康说他印象中的80后「大都是独生子女,按上一代的标准,更自私自利一些」。《奋斗》中的年轻人确实如此。以2022年的标准来看,《奋斗》中年轻人的行为完全称得上胡作非为。
9、郎平朗读了丹麦文学家勃兰兑斯的《人生》,“这里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须去攀登的……无论他们多么年老,到死也是年轻的。好像鲑鱼迎着激流,他们天赋的本性就是迎向岁月的激流……”
10、创作者敏锐地把握住了当时年轻人的价值观和精神特质。在密不透风的、石康风格的对白中,「无等级性、宣泄性、颠覆性(《拉伯雷的创作以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民间文化》,巴赫金)」的青年形象立了起来:他们有极强的主体意识,忠于自我,同时非常自信,追求个性与叛逆。
11、在我难过的时候,不管那是什么时候,我都不喜欢被别人察觉到,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不喜欢而已。我知道,一切都是过眼云烟。
12、《奋斗》已经过去了12年,但年轻人依然是流量之源,是消费主力和市场迎合的对象。但此时的年轻人已经不再是80后而是90后。赵宝刚清楚地知道,他必须向他们靠近。
13、高璇、任宝茹电影作品:《春风得意梅龙镇》《女人的天空》《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电视剧作品:《真空爱情记录》(20集)《情迷海上花》(21集)《远嫁日本》(20集)《家族利益》(21集)《世纪末的晚钟》(22集)《别了,温哥华》(22集)
14、──宋代词人僧仲殊、朱敦儒、黄裳、周紫芝。
15、从2016年开始,在席卷整个影视行业的IP改编热潮裹挟下,《微微一笑很倾城》《夏至未至》《泡沫之夏》等网文改编的「悬浮类」青春偶像剧成为新的收视主流,而后,随着观众对网文套路、青春疼痛的疲倦,IP网文改编式微,青春剧进入「青春+」的类型细分阶段,青春+体育、青春+军旅、青春+科幻……等子类纷纷出现。
16、--明代董其昌、陈继儒、周天球、莫是龙、李日华、项圣谟、卞文瑜。
17、我说我喜欢你,我就是比你更长久地喜欢你,不依你的态度而改变,你自然很难懂得这一点;我说我想你,我就是总会想着你,尽管我没有天天告诉你我想着你,我不是一冲动才说出某一句过后就会改变的话,我是想过之后才说的。我的话比你的更坚定,当然你也很难理解这一点;那一次你感动了我,你就是几乎是永远地感动了我,因为我会记住那感动。——《那些不值钱的经验》
18、香山九老──(唐代)白居易、胡臬、吉皎、郑据、刘真、卢真、张浑、李元爽、如满。
19、课程由全国著名成长心理专家
20、祝身体健康,网站兴旺。石康2000年10月8日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