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子道德经
1、老子《道德经》第36章:“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主要意思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这句话流传至今,已经变成了“将欲取之必先予之”.也就是说我们要向他拿什么,我们要先给他们什么;若是想要得到获得,就要先给予.望采纳~
2、28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3、《礼记•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4、使有什伯(bǎi)之器而不用,使民重(zhòng)死而不远徙。
5、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6、善建的不可拔除,善抱的不会脱落,子孙遵照这个道理祭祀永不断绝。用这个道理修身,他的德就会纯真;用这个道理治家,他的德就会有馀;用这个道理治乡,这乡的德就会久远;用这个道理治国,这个国的德就会丰厚;用这个道理治天下,天下的德就会普及。所以,从个人去认识个人,从家去认识家,从乡去认识乡,从国去认识国,从天下去认识天下。我怎么会知道天下是这样的呢?就是用这种方法。
7、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
8、(翻译讲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9、上天要毁灭你之前,必会先把金钱、名利、鲜花、掌声统统送到你的面前,来考验你的德行,如果你心生傲慢,轻狂自大,不能厚德载物!任你随意挥霍你命里的福报,然后失败灾祸必然降临。正如《太上感应篇》所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层次越低的人越是“取”,境界越高的人越是“给”。
10、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11、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12、老子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13、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14、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1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6、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17、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18、大道废,才提倡仁义;智巧出,才产生伪诈;家不和,才显出孝慈;国不宁,才大讲忠信。一个社会,德讲不下去了,才讲仁义,已经是有心的作为,不是自然的流露了。仁义讲不下去,才讲礼,要大家矫揉造作一番,勉强的东西变成了社会的共识,人的.内在精神也就被戕害得差不多了。——老子
19、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20、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
二、老子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1、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2、最完美的东西好象是空虚的,它的作用不会穷竭。最挺直的好象弯曲,最灵巧的好象笨拙,最好的口才好象说话迟钝。急走能战胜寒冷,安静能克服炎热,清净无为可以做天下的首领。
3、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4、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5、人民所以饥饿,是由于上面租税太多,所以才饥饿。人民所以难治理,是因为上面有所妄为,所以难治理。人民之所以不重视自己生命,是因为上面过分地保养自己的生命。所以人民才不重视自己的生命不过分看重生命的人,比过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明。
6、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7、终日号而不嗄(shà),和之至也。
8、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9、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10、——出处:《道德经》第八章
11、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12、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13、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
14、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與之争。
15、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增强它;想要废弃它,必先兴盛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与它。这叫做精深的预见,柔弱会战胜刚强。鱼不能离开水,国家的好武器不能拿出来给人看。
16、谢邀请!老子《道德经》是一部经典传奇!他把万物灵性看的特别透彻!特别是人的生存心性,以“上善若水”最为显著!他不支持人们过于刚直的生存方式!更欣赏一种“道法自然”!无论是做大事,还是做小事,都要遵循自然的法则!违背了规律,就会失败!在这里粗浅的谈谈!这么一部传世经典,还是需要大家静心去学习和理解的!
17、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18、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9、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20、(译文)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三、老子道德经讲解
1、故堅彊居下,柔弱處上。
2、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3、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5、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6、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彊者莫之能勝,其無以易之。
7、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
8、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
9、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10、——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1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2、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13、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chuò)。
14、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
15、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16、有人去杭州旅游,看到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故居豪门大宅,当年辉煌一时,如今拿钥匙的,全都是不相干的人。
17、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shì),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8、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19、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矣。
20、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四、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1、后台回复苏轼、李白、杜甫,读精彩文章
2、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3、强势的人像石头,随和的人似水柔,貌似坚硬的石头,终究会被水滴石穿,以柔克刚。《道德经》言“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强势的人锋芒太盛,迟早要遭到损折不能长保。
4、譬(p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5、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6、求学问天天增加,求道天天减少,减少再减少,以至于达到无为的境地,虽然无为而没有不是他所为的。治理天下不要经常进行干扰。如果经常干扰,就不可能治理好天下。
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8、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9、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10、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11、本平台为爱神新月老师搭建
12、善言无瑕(xiá)谪(zhé);
1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zhāng);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jīn),故长。
14、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
15、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16、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pìn)牡(mǔ)之合而朘(zuī)作,精之至也。
17、所以中国人常说,吉人自有天相,你能够秉持天道,行善积德,当然天会眷顾你。这就是道德经讲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的智慧。
18、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
19、(译文)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20、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五、老子道德经十句名言
1、大意就是,一个人即使不出门就能知道天下大事,不看窗外就能认识"天道",走得越远,知道的越少。所以,"圣人"不用行动就有了知识,不用看就知道是什么东西,不用做就能成功。
2、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3、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4、天长地久——老子
5、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
6、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8、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9、(翻译讲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10、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11、(感悟)“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12、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13、在中国古代经典典籍中,没有哪本书比《老子》《道德经》更让人纠结的了!有的读者执拗地认为这是两本不一样的书,向他推荐《老子》,他坚定地说:“我不要《老子》,我要的是《道德经》!”
14、在《史记》中,只提到两件老子的事迹:
15、愛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欲,可名於小。
16、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17、道最大的特色是什么?“自然,道法自然”
18、富贵而且骄傲自大,会给自己埋下祸根;成功了就退下,这才合乎天道。如果做人做事都是:盈、锐、满、骄,则会给我们带来不好的结果。
19、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20、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