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
1、讲述了贝拉成为吸血鬼,在被意大利沃图里家族知道了他们混血孩子的存在后,同卡伦一家与沃图里家族展开斗争的故事。
2、意蕴深远,读它,你能领悟到智慧的力量,但又绝不枯燥。
3、第八期:《余生第一天》主持:张翠萍
4、第十三期:《伦敦查林十字街84号》主持:张翠萍
5、该片讲述一位爵士乐钢琴家与一名怀揣梦想的女演员之间的爱情故事。2017年《爱乐之城》获得第74届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影片。
6、好堂电影坊,经典老片回放,让我们伴随着不同年代的不同记忆,跟随着这些经典的老电影去重温那激情燃烧的岁月。
7、作者通过托马斯思考什么是“生命的永恒轮回。”
8、尼采认为它是神秘的代表,歌德说它是欧洲最美的城市,卡夫卡在这里出生、创作,如果把和它有关的名人一一列出,恐怕数量足够写一本书。
9、昆德拉笔下的人物面对这一切,能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我们可以不同意他们放弃对于社会主义的信念,不同意他们对革命和罪恶不作区分或区分得不够,但我们不能不敬重他们面对迫害的勇敢和正直,不能不深思他们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批判,还有他们有时难以避免的虚弱和消沉。
10、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11、该书的中文译本最早由韩少功、韩刚于1985年翻译,作家出版社1987年出版。200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又出版了由南京大学教授许钧重译的版本,书名也变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在台湾,皇冠出版社于2004年根据最新法文译本再次出版繁体中文译本,由尉迟秀翻译。
12、第二十三期:《日出:二人欢歌》主持:艾思祺
1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TheUnbearableLightnessofBeing》),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纽约时报》曾评论该作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之作。
14、第二十四期:《上帝之城》主持:秦新勇
15、但小说不是音乐,不是绘画,它使用的文字工具使它最终摆脱不了与理念的密切关系。于是哲理小说就始终作为小说之一种而保存下来。现代作家中,不管是肢解艺术还是丰富艺术,萨特、博尔赫斯、卡尔维诺、昆德拉等又推出了一批色彩各异的哲理小说或哲理戏剧。也许昆德拉本就无意潜入纯艺术之宫,也许他的兴奋点和用力点,在艺术之外还有思想和理论的开阔地。已经是现代了,既然人的精神世界需要健全发展,既然人的理智与感觉互为表里,为什么不能把狭义的fiction(文学)扩展为广义的literature(读物)呢?
16、卡夫卡大概不算东欧作家。但人们没有忘记他的出生地在捷克布拉格的犹太区。
17、本书描述一九六八年苏俄入侵捷克时期,民主改革的气息演变成专横压榨之风潮,本书剖示隐密的无情,探讨爱的真谛,涵盖了男女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在任何欲望之下,每个人对于各类型的爱皆有自由抉择的权利,自应负起诚恳执着的义务。人生责任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却也是最真切实在的,解脱了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年轻,以真而非,一切将变得毫无意义。本书探讨更多的是人生的意义所在,人生是要有一种信念的,不能被交给机遇和偶然,甚至是一种媚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作者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原著为捷克语
18、换言之,正是这些没有答案的问题标志着人类可能性的局限,划出我们存在的疆界。
19、第五十四期:《朗读者》主持:张翠萍
20、它引起更多的背叛,如同连锁反应一次次地使我们离最初的背叛越来越远。
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名字
1、此文为韩少功译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自跋,后收录于其在河南文艺社出版的散文集《小说家的散文:为语言招魂》
2、在《布拉格之恋》中,观众看到了很多历史镜头,但是与现实故事的镜头相比较,导演通过背景与主人公行为分离的方式,弱化和模糊化了那个纷乱的时刻。影片的镜头转移得很快,因而在视觉上和感觉上都给观众留下了强烈的眩晕感觉。尽管片中人头攒动、枪声阵阵,但是对于观众来说并不能构成一种直接的视觉冲击。片中镜头的特殊处理让观众实在地感觉到了那个历史时刻和主人公的命运是相隔的两个时空。电影的结尾部分也采取了同样的镜头处理,当托马斯和特蕾莎驾驶的卡车行驶在一条山路上时,观众感受到了某种确定的命运和不确定的结束方式之间的张力。(《电影文学》评)
3、“我们经常在爱情里给对方输送了大量不需要的东西。”
4、第二十期:《天堂电影院》主持:秦新勇
5、这里是卡夫卡的故乡,这里是尼采眼中“神秘的代表”,这里是歌德笔下“欧洲最美的城市”。一座来了便会被深深吸引的城市,古今往来的名人也纷纷着迷于她特别的气质。她就是布拉格!
6、不知道每年有多少华人循着《布拉格广场》的旋律来到这座美丽的城市,可是这里并没有叫布拉格广场的地方,也没有许愿池,但这绝不妨碍人们因为一首歌来到这个城市,继而恋上这座城市。
7、经文循环往复,犹如朝圣者的双眼离不开故土,犹如临终者不忍离世。
8、第二十二期:《巴尔扎克与小裁缝》主持:张翠萍
9、在电影学院观片室的幽暗里带着耳机看《布拉格之恋》的感觉,刻在心底很深的地方。除了影像,专注的感觉与坐在电影院里的质量别无二致。没有把电影与小说作太多的比较,实际上电影无法承载那么沉重的抽象的哲学意义。就像爱森斯坦无法把《资本论》搬上银幕。
10、了解好堂:0373—5898655
11、第十六期:《教父3》主持:张翠萍
12、有一次,批评家李庆西与我谈起小说与理念的问题。他认为“文以载道”并不错,但小说的理念有几种,一是就事论事的形而下,一是涵盖宽广的形而上;从另一角度看去也有几种,一种事关时政,一种事关人生。他认为事关人生的哲学与文学血缘亲近,进入文学一般并不会给读者理念化的感觉,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卡夫卡的《变形记》即为例证。只有在人生问题之外去博学和深思,才是五官科里治脚气,造成理论与文学的功能混淆。这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观点。
13、在翻译过程中,最大的信息损耗在于语言,在于语言的色彩、节奏、语序结构等所寓藏的意味。文学写人心,各民族之间可通;文学得用语言,各民族之间又不得尽通。我和韩刚在翻译合作中,尽管反复研究,竭力保留作者明朗、简洁、缜密、凝重有力的语言风格,但由于中西文水平都有限,加上表音文字与表意文字之间的天然鸿沟,在语言方面仍有种种遗珠之憾,错误也断不会少——何况英译版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捷文原作的语言品质,更在我们掌控之外。
14、卡列宁,特蕾莎的宠物狗。当初酒吧女招待去找中产阶级托马斯时,手里拿着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宁娜》,这是她伪装自己的武器。她渴望知识,讨厌媚俗,她渴望有灵魂的世界,于是托马斯成了她最好的寄托。
15、亲眼看见那些玄妙拗口又才气横溢的词句变成了一个通俗的爱情肥皂剧,政治和哲学意义成为虚化的背景,有一点失望。
16、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7、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著名假说:原来的人都是两性人,自从上帝把人一劈为所有的这一半都在世界上漫游着寻找那一半。
18、1968年,布拉格外科医生托马斯(丹尼尔.刘易斯饰演)生活在追逐女人的快乐中,画家萨宾纳(丽娜.奥林饰演)是托马斯的红颜知己。一次去温泉疗养院出诊的机会,托马斯结识了女招待特蕾莎(朱丽叶.比诺什饰演),后来二人结合。托马斯婚后依旧如故,继续与萨宾纳或其他女人偷情,特蕾莎无法忍受痛苦,离家出走,却遇上苏俄武装入侵捷克。三人先后逃亡到瑞士日内瓦,萨宾纳结识了法国教授弗兰茨(德雷克.林特饰演),特蕾莎失去工作闷闷不乐,带着小狗卡列宁重返布拉格。面对自由与责任,托马斯以及萨宾纳究竟会如何选择呢?
19、我们常常痛感生活的艰辛与沉重,无数次目睹了生命在各种重压下的扭曲与变形,“平凡”一时间成了人们最真切的渴望。
20、然而种种理解都不会没有意义。如果我们的理解欲求是基于对社会改革和建设的责任感,是基于对人类心灵认知的坦诚与严肃,是基于对文学鉴赏和文学创作的探索精神,那么昆德拉这位陌生人值得交道。
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豆瓣
1、《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著名的作品之也叫《布拉格之恋》现在的译本大多叫《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因为这部作品太著名了,所以人们会常把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挂在嘴边。我的理解是“轻”指代人的精神,“重”指代人的肉体。精神,作品中把它延伸为爱的精神,我理解为爱情,肉体也延伸为肉体的行为,我理解为性和性行为。你可以找来读读,很好的一本书,会让你对人的情感和行为有更深的理解。
2、201|《乱世佳人》——关于迷恋
3、困难在于,媚俗是敌手也是我们自己。昆德拉同样借萨宾娜的思索表达了他的看法,只要有公众存在,只要留心公众存在,就免不了媚俗。不管我们承认与否,媚俗是人类境况的一个组成部分,很少有人能从中逃脱。
4、1968年8月,苏联军队在“保卫社会主义”的旗号下,以“主权有限论”为理由,采用突然袭击的方式,一夜之间攻占了布拉格,扣押了捷克d政领导人。这一事件像后来发生在阿富汗的事件一样,一直遭到国际社会普遍谴责。不仅仅是民族国家主权遭到践踏,当人民的鲜血凝固在革命的枪尖,整个东西方社会主义运动就不能不蒙上一层浓密阴影。告密,逮捕,大批判,强制游行,农村大集中,知识分子下放劳动,等等,出现在昆德拉小说中的画面,都能令中国人感慨万千地回想起过往的艰难岁月。
5、这样,昆德拉由政治走向了哲学,由捷克走向了人类,由现时走向了永恒,面对一个超政治、超时空而又无法最终消灭的敌人,面对像玫瑰花一样开放的癌细胞,像百合花一样升起的抽水马桶。这种沉重的抗击在有所着落的同时就无所着落,变成了不能承受之轻。
6、她将他拉到底下,坠落到底层,两人终于互相缠绕在一起,走向生命的末端。
7、“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都有无数次的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钉于十字架,被钉死在永恒上。这个前景是可怕的,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受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这就是尼采说的永劫回归观是最沉重的负担的原因吧。”
8、昆德拉极其聪明地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9、该书的改编电影获得了美国奥斯卡金像奖、美国金球奖提名,1988年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英国学院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等奖项。
10、分享书《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句子。
11、《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也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
12、“真的,有些书是要白天读的,有些书只能晚上读。”
13、小说的背景设在布拉格,内容涉及相当多的哲学观念。“米兰·昆德拉借此奠定了他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在世作家的地位。”(《纽约时报》语)
14、有一天他爱上一个餐厅的女侍——特丽莎,他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甚至娶她为妻,但是托马斯灵肉分离的想法丝毫没有改变,依然游移在情妇之间,对全心爱他的特丽莎是一种伤害。
15、这是一种常见的自相缠绕和自我矛盾。
16、在“布拉格之春”时期,托马斯因为遭到迫害而逃亡到了瑞士,莎宾娜则去了美国。托马斯和特丽莎返回捷克后被开除公职。于是,两人隐居于乡下,并且过上了平静的生活。之后,他们在一次车祸中双双丧生。
17、人是为了反抗过去才成就未来的。
18、特蕾莎很痛苦,她非常不理解托马斯所说的肉体与爱是两回事这个思维。于是她尝试抛弃肉体,她与一个常来酒吧的工程师做了爱,可是这种感觉却糟糕透了。这一行为让她意识到,她与托马斯的爱情大厦是脆弱的。因为这座大厦仅仅建立在她的忠贞这唯一的一根柱子上,爱情就像是帝国:它们建立在信念之上,信念一旦消失,帝国也随之灭亡。
19、小说《白鹿原》改编成电影,就长这样!
20、有服装热、家具热,当然也会有某种文学热。“热”未见得都是坏事。但我希望东欧文学热早日不再成为沙龙空谈。
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电影
1、到此,托马斯对爱的理解是: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几乎对立的感情。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而体现的。
2、2010|《小妇人》——关于选择
3、访美期间,正是这本书在欧美热销的时候。《新闻周刊》载文认为:“昆德拉把哲理小说提高到了梦态抒情和感情浓烈的新水平。”《华盛顿邮报》载文认为:“昆德拉是欧美最杰出和始终最为有趣的小说家之一。”《华盛顿时报》载文认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昆德拉借此奠定了他世界上最伟大的在世作家的地位。”此外,《纽约客》《纽约时报》等权威性报刊也连篇累牍地发表书评给予激赏。有位美国学者甚至对我感叹:美国近年来没有什么好东西,将来文学的曙光可能出现在南美、东欧,还有非洲和中国。
4、“爱情里所谓最安全的选择,往往最容易自我泯灭。”
5、背后却是晦涩难懂的真相。
6、我之所以看到最后,觉得爱的最好诠释是卡列宁的微笑。因为只有这种爱,最接近《圣经》里面对爱的歌颂。
7、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这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这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而体现出来的。
8、——刻于弗兰茨墓碑上的献辞
9、无论米兰昆德拉讨论了多少关于“轻与重”,“灵与肉”的关系,可是整部小说里他其实也讲了两性关系中的责任与自由的问题。
10、也许这种茫然过于尼采(FriedrichNietzsche)化了一些。作为小说的主题之既然尼采的“永劫回归”(eternalreturn。或译:永远轮回)为不可能,那么民族历史和个人生命一样,都只具有一次性,是永远不会成为图画的草图,永远不会成为演出的初排。我们没有被赋予第二次、第三次……生命来比较所有选择的好坏优劣,来比较捷克民族历史上的谨慎或勇敢,来比较托马斯生命中的屈从和反叛,来决定当初是否别样更好。那么选择还有什么意义?上帝和大粪还有什么区别?所有“沉重艰难的决心”(贝多芬音乐主题)不都轻似鸿毛、轻若尘埃吗?
11、小说首先提出问题为托马斯设定规定情境,即轻与重的存在编码;于是哲学思考本身有了小说性,问题本身则是小说家在作品中显现的哲学思考。
12、第十七期:《闻香识女人》主持:张翠萍
13、观影地点:新乡商会大酒店A座四楼小会议室
14、有关于时代的困惑,也有超越时代的思索。
15、文学界这些年曾有很多“热”,后来不知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开始,又有了隐隐的东欧热。一次,一位大牌作家非常严肃地问我和几位朋友,你们为什么不关心一下东欧?东欧人的诺贝尔奖比拉美拿得多,这说明什么问题?
16、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17、我们对东欧文学毕竟介绍得不太多。个中缘由,东欧语言大多是小语种,有关专家缺乏,译介并非易事。再加上有些人不乏“大国崇拜”和“富国崇拜”的短见,总以为时装与文学比翼,金钞并小说齐飞。
18、第四十一期:《暖暖内含光》主持:张翠萍
19、第二十五期:《大鱼》主持:秦新勇
20、《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显然是一种难以严格类分的“读物”。第三人称叙事中介入第一人称“我”的大篇议论,使它成为理论与文学的结合,杂谈与故事的结合;而且还是虚构与纪实的结合,梦幻与现实的结合,现代主义先锋技巧与现实主义传统手法的结合。作者似乎想把好处都占全。
五、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电影剧照
1、第三十六期:《辛德勒的名单》主持:秦新勇
2、该片改编自米兰·昆德拉编著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讲述了风流成性的脑外科医生托马斯和女招待特丽莎、画家萨宾娜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情纠葛。1989年,该片获得第46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影片提名。
3、档案馆里堆得那一捆捆发黑的论文,比墓地还要惨,即便到了万灵节,也不会有人去看一眼。
4、主持人:新乡学院教授张翠萍
5、以书会友,邂逅生活,相约好堂不见不散!
6、表面是清晰明了的谎言,
7、北美读者盛赞南美文学;而伯尔(HeinrichBoll)死后,国际文学界普遍认为东德的戏剧小说都强过西德。可见时装、金钞与文学并不是绝对相关的。
8、站在城市的高地,从高处俯瞰,高高低低的塔尖,毗连成一片塔林。在阳光照耀下,“百塔”显得金碧辉煌,犹如撒上了一层金粉一般。
9、第四十七期:《爱在午夜降临前》主持:张翠萍
10、至少在很多情况下是这样。比如昆德拉,他不过是使自己的自相缠绕和自相矛盾,由内容渗入了形式。
11、该片讲述了美国青年杰西在火车上偶遇了法国女学生塞琳娜,两人交谈甚欢。他们游览城市并谈论着彼此的过去。最终,他们相约在半年后再见。
12、85年版的译者是韩少功,译名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新版本译者是许钧,译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电影:TheUnbearableLightnessofBeing布拉格之春(台译)布拉格之恋(港译)其他译名还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和《沉重浮生》
13、为了获取文凭,他们得找到论文题目。题目是无限的,因为一切都可以论述。
14、它和这座古老而有魅力的城市一样,处处体现着当地人独有的匠心。每天中午12点,里面十二尊耶稣门徒分列钟的两旁,6个向左转,6个向右转,随着雄鸡鸣叫声起,报时钟声也响起,独具一格,别具匠心。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这座大钟至今走时准确。
15、追求众多女色的男人差不多都属两种类型。
16、因为幸福是对重复的渴望。
17、查理大桥是欧洲最古老最长的桥,横跨布拉格市伏尔塔瓦河。此桥是遵照捷克国王查理四世而建,因此得名查理桥。两端是布拉格城堡和旧城区,是历代国王加冕游行的必经之路。
18、第三十四期:《万物理论》主持:吴向辉
19、东欧文学对中国读者来说不算太陌生。鲁迅和周作人译述的《域外小说集》早就介绍过一些东欧作家,给了他们不低的地位。裴多菲、显克微支、密茨凯维支等东欧作家,也早已进入了中国的书架。198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捷克诗人塞浮特(JaroslavSeifert),其部分诗作已经或正在译为中文。
20、已经听很多很多人批判电影拍没了小说里的深刻意韵,好莱坞式痕迹把暗黑系的哥特风欲盖弥彰把得太浓。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