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纪伯伦简介及作品
1、《先驱者》(TheForerunner)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用英文写成的第二本散文诗集。
2、清早,我同晨风一道欢迎光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3、在祈祷中你们将升举云天,从而见到同在祈祷的人,以及那些除了祈祷时你们永远不会见面的人。
4、先知 也是一部很成功的作品,对世界是一种高尚的探讨。
5、2对纪伯伦英文作品的翻译带动了对其作品整体的翻译
6、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啦
7、1896年12月9日,与波土顿文艺界人士弗雷德·霍兰德·戴伊相见。此人钦募东方精神,发现纪伯伦全家是东方典型。在戴伊激励下,纪伯伦开始给许多书籍画封面。
8、别因为行的太远,忘记我们为何出发。
9、是纪伯伦用英文发表的第一本散文诗集。该集中大部分篇章都较短,可归入现代寓言或哲理故事类。
10、《先知》的主人公是即将乘舟回归东方故园的智者,他在临别赠言中论述爱与美、生与死、罪与罚、婚姻与家庭、法律与自由、宗教与善恶、理智与热情等一系列社会人生问题,充满哲理,用喻新奇。
11、对于纪伯伦来说,他也并非一开始就对用英语创作感到自如,最早的英语作品是从阿拉伯语翻译来的。他在对密友玛丽谈到他的诗《完美的世界》时曾经说到:“这是我第一次用英语写作……而不是从阿拉伯语翻译……但我告诉你……这种英语写作对我非常困难……”(转引自简、哈利勒2016:311)且考虑到他用阿拉伯语创作早于用英语创作,英语作品却先翻译成汉语的情况就更加引人注意了。
12、纪伯伦的绘画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在纪念馆收藏。在东方文学史上,纪伯伦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
13、纪伯伦和木心一样,都喜欢尼采。纪伯伦阅读尼采的作品,被尼采的哲学和散文体的表达方式吸引。纪伯伦直接谈尼采的篇目,我们知之甚少。因为,国内能见到的纪伯伦全集,只是文学作品和书信,没有收录文论和演讲。木心说,“尼采,我一跟到底。罗曼·罗兰、高尔基这类,包括纪德,早就分手了,有时还要“批判”他们。”“说尼采是哲学家,太简单了。我以为他是:一个艺术家在竭力思考。我常想:尼采,跑出哲学来吧。”木心还说,“我与尼采的关系,像庄周与蝴蝶的关系。他是我精神上的情人。”在另一处,木心讲到他“对尼采旧情复燃,又发作了。”
14、后世对纪伯伦的评价是:纪伯伦拥有三个世界:诗的世界、画的世界、心灵的世界。
15、纪伯伦(1883—1931),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主要作品有《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和泰戈尔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16、没有能超越美的信仰和科学。
17、因为青春为生活而忙碌,无暇去探求知识;而知识忙于探寻自我,无暇享受生活。
18、纪伯伦、鲁迅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19、1883年,生于黎巴嫩北部省贝什里,当时黎巴嫩属于奥斯曼帝国叙利亚行省。
20、虽然言语的波浪永远在我们上面喧哗,而我们的深处却永远是沉默的。
二、纪伯伦代表作品
1、海南省朗诵大赛一等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茅台杯”普通话大赛海南赛区第一名、全国“蒲公英”杯主持人大赛金奖。
2、纪伯伦作品题材广泛:有的篇章表现对故土的思念,有的作品表达对自然的歌颂,对个人自由的追求,有的是对社会问题的探讨,或对宗教信仰的思考。纪伯伦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思想性,也具有浓郁的民族情感。例如,《沙与沫》、《珍趣篇》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社会问题的忧虑;《先知》、《人与耶稣》、《大地之神》结合历史和宗教题材,表达作者对文化和艺术的理解;《疯人》、《暴风集》则充满哲理,寓意深远。
3、我们的全部言辞,都是从灵魂的盛宴上撒落的碎屑。
4、纪伯伦(J.Gibran)、纪伯伦(K.Gibran),20《哈利勒·纪伯伦:他的生活和世界》(M),马征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5、如果您喜欢,请点击↑上方(声享家)关注我们
6、是阿拉伯语,但纪伯伦自己又译成英语。
7、早在1923年,纪伯伦的五篇散文诗就先由茅盾先生介绍到中国。1931冰心女士翻译了《先知》,为中国读者进一步了解纪伯伦开阔了文学的窗扉。近十多年来,我国又陆续出版了一些纪伯伦作品。这位黎巴嫩文坛骄子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知音。
8、王尔德:全名奥斯卡·王尔德,生于1854年10月16日,死于1900年11月30日,出生在爱尔兰都柏林,19世纪英国(准确来讲是爱尔兰,但是当时由英国统治)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唯美主义代表人物,19世纪80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和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
9、卡里·纪伯伦(KahlilGibran)1883年出生在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931年逝世。纪伯伦是黎巴嫩阿拉伯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代表作品有《我的心灵告诫我》,《先知》,《论友谊》。
10、纪伯伦1883年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语、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08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惹怒当局,次年迁往纽约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11、木心:“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12、夜空数双眼睛对我凝望;
13、对翻译流向与文化霸权关系的反思
14、我是爱人间的赠礼;我是婚礼的冠冕;
15、〔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
16、魏丽杰,20冰心翻译思想探究(D),导师:廖七四川外语学院。
17、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泰戈尔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18、纪·哈·纪伯伦(KahlilGibranجبران)
19、我是一半欢乐,一半忧伤。
20、甘丽娟,20《纪伯伦在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三、纪伯伦简介及作品特点
1、他是位热爱祖国、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在诗《朦胧中的祖国》中讴歌:“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他曾说:“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
2、在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他清丽流畅的语言征服了一代代世界读者。
3、1931年冰心翻译的《先知》出版,在30年代引起了一轮“纪伯伦热”。但直至50年代末,纪伯伦才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却又被之后的十年文革中断。但与此同时,在香港和台湾,却掀起了翻译纪伯伦的热潮,他很多英语和阿语作品经由英语被翻译至了中文,并出版了纪伯伦全集。但80年代之后受新“著作权法”颁布的影响,台湾的纪伯伦译介逐渐降温。(同上)
4、Tymoczko,M.&E.Gentzler(eds.).200TranslationandPower(C).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
5、我是生者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6、可能由于纪伯伦写作时年轻气盛,而木心是饱经忧患的老者,他们两人在表达同一主题时,也会表现出较大差异。例如,纪伯伦有一篇散文诗:“这是杯盏盛放不了的烈性醇酒/岂能去滋润毁谤者的喉咙/这是大海——高潮即我们的沉默/低潮落于我们的笔管中。”(纪伯伦《致敌对者》,收录于《珍趣篇》,伊宏译)。木心的诗:“……蓝紫鸢尾花一味梦幻/都相约暗下,暗下/清晰和蔼委婉/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尽可原谅”(木心《杰克逊高地》)。木心的表达,要比纪伯伦深沉、悠远。
7、愿望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
8、他们对我说:“你若能明白自己,就能明白所有人。”
9、纪伯伦不是是巴黎作家,是黎巴嫩作家。
10、因为你们的祈祷不就是你们的自我向生命的太空的延伸么?
11、点击上方播放器,欣赏刘冠麟的朗诵
12、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13、李劼评价木心时,有一个巧妙的说法:“木心开屏,美在洞见”(李劼《木心论》)。用散文、诗歌、哲理短章表达,是木心的文学特色。纪伯伦也一样。纪伯伦的散文充满哲思,诗章寓意深远,文字凝练,意境优美。纪伯伦在赴美之前的作品,短篇小说较多,也有中篇小说,但赴美之后,小说创作不多,主要写散文和诗歌。纪伯伦留下大量的哲理诗,被后人当作名言警句。
14、(2)纪伯伦实际上是一位用阿拉伯语和英语创作的双语作家。在接受问卷前您知道他也用阿拉伯语写作吗?
15、有您的关注与支持,我们会一如既往地执着前行!
16、他的画风和诗风一样,都受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影响,所以,文坛称他为20世纪的布莱克。1908年—1910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艺术期间,奥古斯特·罗丹曾肯定而自信地评价纪伯伦:这个阿拉伯青年将成为伟大的艺术家。
17、纪·哈·纪伯伦(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鲁迅和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18、纪伯伦较有代表性的三部英文诗集,依次是《先知》、《沙与沫》(SandandFoam,1926)和《流浪者》(TheWanderer,1932)。这三部诗集以各自不同却同样可喜的方式体现了纪伯伦凝练精美的文笔和深邃纯净的哲思。
19、好纸不漂白零添加|100%纯竹浆|食品级
20、根是一朵对名誉不屑一顾的花。
四、纪伯伦的其他作品
1、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2、院训:厚德尚学、笃行致远
3、以竹代木▶保护森林高温蒸煮▶灭菌消毒
4、在短暂而辉煌的生命之旅中,纪伯伦饱经颠沛流离、痛失亲人、爱情波折、债务缠身与疾病煎熬之苦。这样历经磨难的天才,却将残酷的现实当圣殿,把爱与美当信仰,深情地为生命献上一朵玫瑰。
5、纪·哈·纪伯伦(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
6、纪伯伦故居位于黎巴嫩北部省临海圣谷贝什里,建于1931年6月,最初是一家修道院,1975年改建成博物馆,依雪山而建,傍天然而生,山间瀑布,雪松遍布。为窑洞式巨石垒成的建筑,有一道红褐色的小矮门,仅可一人通过。故居中陈列有440件珍贵的纪伯伦画作原稿以及中国不同年代出版的《先知》《沙与沫》《纪伯伦全集》《纪伯伦在中国》等汉语和英文版书籍。这些书籍都是中国专家、学者、中国驻黎巴嫩大使送给纪伯伦故居博物馆的礼物。
7、纪伯伦1895年,随家庭移居美国,在美国接受教育时开始展现美术天赋。1898年,回国后对文学产生兴趣,1903年,开始以每周2美元的报酬在纽约阿拉伯文报纸《侨民报》上陆续发表短篇散文。1906年,相继发布《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1908年,再次前往美国。1911年冬,完成《折断的翅膀》。1920年4月,担任阿拉伯旅美作家团体“笔会”会长。1928年,完成《人之子耶稣》。1931年4月10日,纪伯伦逝世,葬于贝什里圣徒谢尔基斯修道院。
8、纪伯伦出身于马龙派天主教家庭。幼年未受正规学校教育。后随家庭移居美国。在美国上学时显露出艺术天赋。后兴趣转向文学,初期用阿拉伯语,后用英语进行写作。纪伯伦的文学作品受到尼采思想的影响,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
9、如今英语在国际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英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通用语”(徐波2010:143)。英语地位的上升导致文化领域不同语言间各方面的不平衡,英语享有的话语权远大于其他语言。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研究英语霸权地位很好的工具。目前对英语霸权地位的研究有很多,但从翻译的角度来考察这一问题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10、共包括五首散文诗,分别是:《花之歌》,《美之歌》,《浪之歌》,《雨之歌》,《幸福之歌》。选自《泪与笑》,其中《浪之歌》,《雨之歌》会在人教版初二下册的语文课本中学到。
11、是《先知》的姊妹篇,也是纪伯伦最后一部散文诗集。
12、纪伯伦在中国的翻译进展之快与冰心及矛盾、赵景深等知名文人的译介是分不开的。“冰心在195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的《先知》前记中有一次赞扬了纪伯伦的这部著作,并且号召青年人积极学习阿拉伯语,以便为介绍亚非文学做出贡献。”(甘丽娟2011:24)之后几次冰心译本的再版都与纪伯伦翻译热潮都与有时间上的先后联系。冰心不仅是一位诗人、翻译家和散文家,还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在青少年儿童中有很强的影响力。纪伯伦和泰戈尔是她译介过的最主要也最著名的两位作家,她的影响力促进了公众对纪伯伦的关注,广阔的市场推动了纪伯伦包括阿拉伯作品在内的其他作品的中译进程。
13、纪伯伦的文学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绘画作品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在阿拉伯画坛占有独特的地位。
14、在了解纪伯伦的生平与作品后
15、《泪与笑》是纪伯伦第一本散文诗的合集,其中还可以体味到纪伯伦早期诗歌中的哀怨和痛苦,似乎在咀嚼、在倾诉,但并没有那些幽怨诗人的自怨自艾和无病呻吟。
16、纪伯伦丰富的生活阅历,加上个人的毅力,积极进取的品格,在美国自由的环境里,自然会开花结果。况且,从中东地区到美国,纪伯伦的文学素养中,有阿拉伯文化底色,也吸纳了西方文化的养料。纪伯伦家乡黎巴嫩在奥斯曼土耳其人统治之下,经济、文化落后,社会发展缓慢,专制政府限制言论自由,有追求的青年不得不远离故土。纪伯伦到美国,吮吸那里的新鲜空气,获得言论自由和思维空间。木心说,“住要住在美国。美国之美,在野不在朝,在整体不在细节,在利用不在钟情。”纪伯伦对美国的认识,大致也是这样。纪伯伦说,“我选择留在此地,我能创作出我在别的地方创作不出来的作品。”
17、是纪伯伦写得最美的散文诗集之展现了纪伯伦最关心的文学主题:爱与美,大自然,生命哲学,人道主义,社会批判,诗人的使命和孤独等等。
18、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
19、与各位读者一起品味沉湎于经典的学习时光
20、纪伯伦是美籍黎巴嫩阿拉伯作家、诗人、画家。他被称为“艺术天才”、也被称为“黎巴嫩文坛骄子”。
五、纪伯伦,作品
1、只有那些比我更卑微的人才会羡慕或忌恨我。
2、因为对终点的过分追求,我们常常会忘记儿时的梦,忘记当初的凌云壮志,忘记起点在何处。失去了初心的我们,恰似无根浮萍起伏于世间。
3、他用英文写的第一部作品是散文集《疯人》(1918)。此后陆继发表散文诗集《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1926)、《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1931)、《流浪者》等,以及诗剧《大地诸神》、《拉撒路和他的情人》等。
4、《草原新娘》(1905)《叛逆的灵魂》《折断的翅膀》《音乐短章》(1905)《泪与笑》(1913)诗集《行列圣歌》(1918)《先驱者》(1920)《先知》(1923)《沙与沫》《人之子耶稣》(1928)《先知园》诗剧《大地诸神》(1931)还有些,不过不是经典作品,就不说啦
5、《泪与笑》(دمعةوابتسمة)
6、步伐迅疾者也会脱离队伍,因为他嫌其行进速度太慢。
7、木心画画,写作,懂音乐和哲学;纪伯伦(1883—1931)是作家、画家,哲学底蕴深厚,也懂音乐。木心赴美,在美国生活24年;纪伯伦离开黎巴嫩远走美国,在美国30年(上学3年;工作27年)。纪伯伦的主要作品在美国完成,木心早期作品被毁,公开发表的作品,也是在美国创作完成。木心和纪伯伦都没有婚姻、家庭,没有子女,留给世界的只是文学和绘画作品。了解木心生平,阅读木心的文学作品,我第一感觉是,木心有点像纪伯伦。
8、“才华横溢的人都是不幸的,尽管他们精神高贵,可那精神总是蒙着一层泪水。”“在这个世界上,我是个异乡人。”“只有在孤独陪伴我时,我才感到幸福。……
9、如果喜欢,请爱心转发并点击右下的"在看",以助益他人。
10、《花之歌》是黎巴嫩作家、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组歌》中的一首,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文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的语言特点。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
11、所以,请务必抱紧你的初心,无论前方是杏花春雨,还是塞北秋风。
12、纪伯伦,全名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生于1883年1月6日,死于1931年4月10日,是黎巴嫩裔美国诗人、画家,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13、Wealreadywalkedtoofar,downtowehadforgottenwhyembarke.
14、纪伯伦的绘画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色彩,在阿拉伯画坛占有独特的地位。他毕生创作了约七百幅绘画精品,其中的大部分被美国艺术博物馆和黎巴嫩纪伯伦纪念馆收藏。注意:纪伯伦的作品鲜明地体现了阿拉伯文化和西方文化对于纪伯伦文学创作的交互作用,他文学作品中的“先知”象也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纪伯伦的文学创作从最初关注自己的祖国民族,关注东方世界,到最后上升到全人类的高度去进行思考,他的“先知”形象也经历了从民族的“先知”到普世的“先知”的转变。
15、从蓝色苍穹坠落绿毯之中。
16、如果你们的灵魂召唤你们时你们只能哭泣,那么她会在哭泣中一再驱策你们,直到你们欢笑。
17、纪伯伦是贫苦出身,他的作品更像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在讲为人处世的哲理,于平静中流露出淡淡的悲凉。(中国文学家冰心评)
18、在中国,目前纪伯伦也是唯一一位有全集出版的阿拉伯作家。而对比同时代的其他作家,如阿拉伯世界唯一一位获诺贝尔奖的作家纳吉布·马哈福兹至今未有全集出版,他的很多小说仍未被译成汉语。再看诗人的情况,译介第二多的阿拉伯诗人阿多尼斯被译成汉语的仅有零星几部选集,被很多阿拉伯人认为是现当代阿拉伯最优秀诗人的巴勒斯坦诗人马哈茂德·达尔维什的首部汉语选集2016年才出版。
19、在黎巴嫩,纪伯伦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诗人,据说先知在他的身上复活,用一种超越东西方障碍的独特思想向世人讲述亘古不变的永恒箴言。他出生在伊斯兰教国家,却成长在基督教国家的美国家庭中。纪伯伦五岁时,被送进距离卜舍很近的马尔•耶沙阿修道院小学,接受读写规则训练。在这期间使纪伯伦对文学艺术的爱好得以发展的是赛里姆•达希尔医生。纪伯伦对他的恩泽牢记不忘。1912年这位医生逝世时,纪伯伦曾以动情的言辞哀悼他,文章发表在《西方明镜》上。他写道:“雪杉青年逝去了。雪杉的儿女们,来吧,让我们用月桂树叶和玫瑰花做的尸床抬着他,遍游山谷和坡地吧!”
20、是纪伯伦发表的第一部作品,是一篇长篇艺术抒情散文。它以独特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音乐的爱和对音乐本质的理解。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