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德经全文完整
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2、第十章 载营魄抱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3、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夸。非道也哉!(翻译):这使我对大道确信不疑,行于其中,唯恐偏失。大道非常平安,世人却偏行险路。朝廷已很污秽,田园已很荒芜,粮仓已很空虚,却穿著华美的服饰,佩戴锋利的刀剑,吃腻佳肴美味,囤积金银财宝,这不就是强盗头子吗?这个背离大道的世代啊!
4、相去何若(相差又在那里)?
5、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
6、乐 与 饵 , 过 客 止 。
7、天地之间,不正像橐龠(冶炼炉上带皮囊的鼓风吹火器)吗?
8、虽 有 荣 观 , 燕 处 超 然 。
9、(翻译):完善的建造者,其建造的不能拔除。完善的保守者,其保守的不会失落。应当祭祀敬拜这完善者,子子孙孙永不停息。一个人若这样,他身上的恩德必真实无伪。一家若这样,这一家的恩德必充实有余。一乡若这样,这一乡的恩德必深远流长。一国若这样,这一国的恩德必丰满兴隆。若以此教化天下,其恩德必普行于天下。所以,将上面的道理用于一身,则知一身;用于一家,则知一家;用于一乡,则知一乡;用于一国,则知一国;用于天下,则知天下。我从何知晓天下之事呢?就是从这里。
10、用兵者有言:"我不敢主动地举兵伐人,而只是被动地起兵自卫;我不敢冒犯人家一寸,而宁肯自己退避一尺。"这样,就不用列队,不必赤臂,不需武器,因为天下没有敌人了。
11、老 子: 「道 德 經」: 第 一 章
12、所以,将上面的道理用于一身,则知一身;用于一家,则知一家;用于一乡,则知一乡;用于一国,则知一国;用于天下,则知天下。我从何知晓天下之事呢?就是从这里。
13、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14、静曰复命(只有静才能了解生命的真谛)。
15、终日行不离辎重(终日行进而不离载重车辆)。
16、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难得之货令人图谋不轨)。
17、可是杨宗纬说了,那是因为你没有听过我的歌,要不你早就学会了这本书的正确打开方式。
18、美之与恶(真善美与假恶丑),
19、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也,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拱之璧,以駪驷马,不若坐而进此。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
2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二、道德经全文阅读
1、故无弃物(所以没有物被遗弃)。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4、副社长:宝木琴爷二黑哥
5、故 有 之 以 为 利 , 无 之 以 为 用 。
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8、圣 人 用 之 ,则 为 官 长 , 故 大 制 不 割 。
9、(2)「歙」,音「吸」,纳气入内。「歙歙焉」,有灵气运行、并非人意之状。
10、弃绝成功与智慧,对人民有百倍的好处。弃绝仁义的说教,人民就会复归孝慈。弃绝技巧与功利,就不会有盗贼为患。然而,用这三者作诫律是不够的。
11、(翻译):道,通常不显露其名份。存在的本原即道的本体,虽然精渺微小,天下却没有什么能支配他。王侯若能持守他,万物会自动归顺。天地相和,降下甘露,无人分配,自然均匀。宇宙一开始有秩序,就有了名份。既有了名份,人就该知道自己的限度,不可僭越。知道人的限度而及时止步,就可以平安无患了。道,引导天下万民归向自己,就好像河川疏导诸水流向大海。
12、以 其 终 不 自 为 大 , 故 能 成 其 大 。
13、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4、飂 兮 若 无 止 。
15、六亲不和(六亲不和),
16、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1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8、夫物芸芸(天地万物芸芸众生),
1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0、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三、易经讲课全集免费听
1、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2、而自均(而它自己确能分布均匀)。
3、知人者智(知道别人的优缺点是智慧),
4、弱 其 志 ,强 其 骨 。
5、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6、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7、太上,不知有之(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
8、道德高尚的人是无为的,其道德不是刻意为了实现什么。道德低下的人是在追求道德,其道德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
9、信实的人,以信实待他;不信实的人,也以信实待他,从而结出信实的果子。
10、古 之 善 为 道 者 , 微 妙 玄 通 , 深 不 可 识 。
11、老子:「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12、老子:「道德经」:第四章
13、明 白 四 达 , 能 无 知 乎 。
14、而我独顽且鄙(惟独我们冥顽不化而且鄙陋寡闻)。
15、以此(就是用这种方法感悟的)。
16、老子:「道德经」:第二十章
1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18、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19、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驾御天下最坚硬的东西。无形的力量能进入没有空隙的东西里面。我因而认识到无为的好处。无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天下的事很少能够比上得上它。
20、古之善为道者(古时善于修道的人),
四、道德经1一81章全文解释
1、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趸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3、同于道者(于道相同的人),
4、知天下(就能够推知天下的事理)不窥牖(不望窗外)见天道(就可以认识日月星辰运行的自然规律)其出弥远(他向外奔逐得越远)其知弥少(他所知道的道理就越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有“道”的圣人不出行却能够推知事理)不见而明(不窥见而能明了“天道”)不为而成(不妄为而可以有所成就)
5、悠悠然大道之行,无须发号施令,大功告成之后,百姓都视之为自然而然的事,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啊!
6、辱为下(把荣辱看得比生命都重要),
7、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古人所言“曲则全”者),
8、其用不弊(但它的作用不会衰竭);大盈若冲(充盈的东西似有空虚),其用不穷(但它的作用不会穷尽)。大直若屈(正直的东西似有弯曲),大巧若拙(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大辩若讷(卓越的辩才好似木讷)。躁胜寒(运动可以战胜寒冷),静胜热(宁静可以战胜炎热),清静为天下正(清静无为可以治理天下)。
9、能无疵乎(能没有瑕疵吗)?
10、死 而 不 亡 者 寿 。
11、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12、用道来行使主权的人,不靠武力而称强天下。用武力总是有报应的。军队进驻之地,荆棘便长出来;每逢大战之后,凶年接著来到。
13、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14、皆知善之为善(皆知善之所以为善),
15、(翻译):弃绝成功与智慧,对人民有百倍的好处。弃绝仁义的说教,人民就会复归孝慈。弃绝技巧与功利,就不会有盗贼为患。然而,用这三者作诫律是不够的。一定要让人心有所归属才行,就是:认识生命的本根,持定存在的本原。使自我越来越少,使欲望越来越淡。拒绝人间的学问,保持无忧无虑的心。
16、可信的不华美,华美的不可信。
17、“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18、吾见其不得已(我预见他不可能获得成功)。天下神器(世界是神圣的),不可为也(不可能让人为所欲为)。为者败之(为所欲为者必败),执者失之(执迷不悟者必失)。故物或行或随(万物有独行的也有群随的),或嘘或吹(有热血的也有冷血的),或强或羸(有强大的也有羸弱的),或载或隳(有天上飞的也有水中游的)。是以圣人去甚(所以圣人去除一切极端的念想),去奢(去除一切不切实际的奢望),去泰(去除一切过度的要求)。
19、上 士 闻 道 , 勤 而 行 之 ﹔
20、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二 十 九 章
五、道德经全文完整版
1、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
2、内心虚化到极点,持守安静到纯一。我就能在万物的篷蓬勃勃中,看出其来龙去脉。
3、往 而 不 害 , 安 平 泰 。
4、虽 智 大 迷 , 是 谓 要 妙 。
5、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馀;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6、(解释)上德不表现为有德,实际上是有德。下德自以为有德,实际上是没有德的。上德无所表现不故意表现他的德。下德有所表现并故意表现他的德。上仁有所表现,但非故意表现他的仁。上义有所表现,并故意表现他的义。上礼有所表现而得不到响应。就伸出胳膊强迫人家来响应。所以失去了道以后才有德,失去了德以后才有仁,失去了仁以后才有义,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的不足是混乱的开始。有先见之明的人,是道的虚华是愚昧的开始。因此,大丈夫立身淳厚而不居于贫薄,存心朴实,而不在于虚华。所以要舍弃后者采取前者。
7、执 古 之 道 , 以 御 今 之 有 。
8、上天的道,不就像张弓射箭一样吗?高了向下压,低了向上举,拉过了松一松,不足时拉一拉。
9、淡乎其无味(那就平淡无味了)。
10、所以我们必须要一层一层的把它解剖开来才能看明白。
11、道乃久(遵循大道才能长治久安),
12、功成而弗居,功成,指修炼成功的人,或建功立业的人不要居功自敖,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跟上時代。同样居定死也,弗居活也。
13、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4、(注释):(1)反,有相反、返归二意。二意相通:反于世界,返归于道。详见第三部一章一则"反"。
15、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16、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17、(解释)人民所以遭受饥荒,就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所以人民才陷于饥饿。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是由于统治者政令繁苛、喜欢有所作为,所以人民就难于统治。人民之所以轻生冒死,是由于统治者为了奉养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净了,所以人民觉得死了不算什么。只有不去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才比过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明。
18、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19、执大象(拥有符合大道自然之象的地方),
20、生而不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