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鱼我所欲也拼音版
1、(3)(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2、释义:副词,也,表示同样、也是:~无不可。~步~趋。又:“先君何罪?其嗣~何罪?”不过,只是:“王~不好土也,何患无士?”表示加强或委婉的语气:“呜呼,~盛矣哉!”“学而时习之,不~说乎?”姓。
3、讨论并归纳:因为高官厚禄与礼义的价值不同,如果不符合礼义的高官厚禄则不能接受。比如说,叛变革命,到国民d去当大官,真正的共产d是宁死不为的。再比如说,出卖国家机密得到很多钱,爱国志土是宁死不为的。再比如说贪污受贿得了很多钱,正直的干部是宁死不为的。
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5、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6、点击上方绿标听课文朗读
7、不带题目和作者,317个字。
8、C.“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是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9、生乙:运用了对比。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
10、师:我们都说说各自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11、2022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汇总
12、④闻一多面对国民d的白色恐怖,发表最后一次演讲
13、A.本文通过人物对话塑造了唐雎有胆有识的谋臣形象和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的君王形象。二者的形象形成了对比。
14、(解析)《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15、课文第二段有什么作用?
16、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左传·文公七年》
17、补充道理和事实论据
18、古义:古代盛食物的一种容器;今义:豆子
19、师:那么孟子是通过怎样的论证思路将这些论证方法串联起来论证“舍生取义”的观点的呢?接下来我们借助课后题一的思维导图,梳理本文论证思路。
20、第二讲:《鱼我所欲也》跳板型文本教学
二、鱼我所欲也拼音版原文及翻译
1、师:从刚才对《鱼我所欲也》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的分析中,大家能找到孟子能被称为“帝王师”的原因吗?
2、呼尔:呼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3、得:现在写作“德”,感激。
4、由是:由于这个原因。是,指代上文反问的结果。
5、第五讲:《小石潭记》跳板型文本教学
6、“礼义”宁死也不接受。
7、(4)选出下列各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
8、2021年部分省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汇总
9、讨论并归纳: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
10、第一讲:文言“四层三跳式”深度学习设计
11、A。中公专家解析:一个人想同时追求两个目标,但由于条件所限只能选择其像这种被迫放弃自己所爱的目标之一的冲突,称为双趋冲突。
1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13、勿丧:不丢掉。丧:丧失,丢失。
14、解析:描写富家子弟的富有,是为了与自己作比较,说明作者一心向学、不追求“口体之奉”的品格。
15、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16、第一讲:序言:关于文言跳板型文本教学
17、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喜欢选择,同时也害怕选择。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你必须付出的,你想得到东的时候可能西就随着失去,想要“鱼”和“熊掌”同时兼得,那是难以办到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得想好了要放弃,而放弃又是痛苦的。那么,在关键时候我们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鱼我所欲也》去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
18、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9、(交流点拨)第二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先举正面事例,再举反面事例,告诉人们“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
20、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鱼我所欲也》原文朗读
1、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意思。
2、解析:“乡”同“向”,“先前、从前”的意思。
3、(2)轻,形容词用作动词,小看
4、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断句)
5、D.加惠(huì)免冠徒跣(xiǎn)寡人谕矣(yù)
6、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7、③反例所用修辞和论证方法,所起作用?
8、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9、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10、答案:《孟子·告子上》孟子战国儒《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11、生10:我会感觉到孟子讲的道理很生动,一点都不枯燥,一下子就被他吸引了。
12、7)提问: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3、④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
14、是自古以来排第一位的帝王师,
15、所恶:讨厌的(事物)。恶,憎恨,讨厌。
16、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且又有发展。他生活在诸侯互相攻伐“无义战”的时代,目睹了人民遭受涂炭的社会现实,也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民本思想,明确提出“民为贵”“君为轻”。政治上主张实行“王道”“仁政”。反对“霸道”“暴政”。呼吁统治者重视人民、安定人民、少收赋税,减轻刑罚,使百姓“不饥不寒”。这些观点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进步意义,但却脱离当时的社会实际,根本行不通。、
17、为宫室之美:wèi,介词,为了、对,向。
18、人生常常面临种种选择,在生与死、义与利面前,是舍生取义,还是见利忘义?文天祥的选择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康有为的选择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革命烈士夏明翰的选择是:“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裴多菲的选择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他们的选择光照人寰;他们的精神,烛照千古。面对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诱惑,我们是否应当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正确选择呢?
19、③为: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0、C.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四、鱼我所欲也注音版 全篇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⑵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学生进行“开火车”检测。
4、学生在书本上标记,并且识记,用时5分钟。
5、死亦我所恶 亦:副词,与前有所不同,这里是“固然”“本来”的意思.
6、根据新大纲的要求,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要求:
7、jiājiǎnchéngchú
8、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9、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0、本文通过比喻引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最后列举两个事例强调了“义”高于生命,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心。
11、豆:古代的一种食器,高足,上呈圆盘形。
1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按照这种方法就可以生存,但是有人却不用它。由是,按照这种方法。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1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14、得我:感激我。得:同“德”,感激。
15、部编本语文七——九年级课外名著读书笔记汇总
16、“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17、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18、所欲有甚于生者,甚:超过; 于:比。
19、本段首先由设喻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接着运用严密的的的逻辑推理展开分析论证。这个推理过程分两步,第一步是通过对喜爱的东西和厌恶的东西的分析阐明了为了“义”(有甚于生者)可以“舍生”(不为苟得),即使死掉(患有所不避),也不做无“义”的事。第二步是假设推理,设想如果人们所喜爱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如果人们说厌恶的没有比死亡得厉害的,那么只要保全生命,躲避死亡,就什么事都能干出来。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推理分析,得出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有甚于死者”的结论。最后进一步指出,“义”不只是少数贤者具备,而是人人皆具备,所不同的只是贤者“求之”,所以“能勿丧耳”,而愚者“舍之”,所以就不再具备了。
20、(课课练)部编版语文七——九年级上下册汇总
五、鱼我所欲也古诗原文
1、(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师:回过头在去品析王蒙对孟子的评论,我们的心里可能会有了一定的答案。
3、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接受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苟得;恶;患;如使;何不用也;是心;丧;蹴;不屑;万钟;何加;年;已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7、3)提问:为什么高官厚禄诱惑不了?试举例说明。
8、师:你能说说孟子这句话的意思吗?
9、(3)得到同“德”,感恩、感激
10、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11、知人善任(或“拙于辞令”)恃强凌弱(或“色厉内荏”“骄横狂暴”“阴险狡诈”)有胆有识(或“不畏强暴”“勇于献身”)
12、言文看似变化多端,其实也是有规律可循,要考查的知识点也就那么多,所以,在获取新知识时,一定不要忘了前面学的,做到温故知新,不断总结学习经验为自己所用。
13、(交流点拨)“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14、乡,通“向”,原先,从前
15、师生共读“欲”的释义。
16、第7课《大雁归来》同步辅导微课
17、(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18、(4)文中的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说理的逻辑性。
19、(恶)wu厌恶,与“欲”相反。
20、师:哇,同学们的学习能力非常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基本掌握了这些字词。老师也将本文重要的字词句进行归纳和分类,大家也在书本上加以整理。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