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梦令
1、“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2、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今山东省济南商丘人,是宋代著名女词人,古今有“千古第一才女”著称,其词也是婉约派的代表之一。前期所作多为描写悠闲及自然风光等闺中生活题材,后期因环境所致,多有悲叹伤感情调,抒发浓浓念旧和怀乡悼念之情。所写的几首如梦令正是其前期所作。
3、如梦令词牌格律及格式为:
4、“何当共读香云帙,最是诗情画意时”。我们这两周来一直在情诗和唯美诗词系列里讲李清照,讲千古李易安。讲到《声声慢》我自己以为也已经到了情难自已,难以维系的地步,把自己讲得感冒、讲得发烧、讲得彻夜难眠,所以本来也以为到《声声慢》一定是有关李清照的最后一篇了。可是昨夜彻夜难眠,想来想去一个负责任的学者,去解读像李清照这样的千古以来的伟大词人,不能只有感性的解读,还要有理性的思考,这才是负责任的态度。所以今天再讲一首李清照的《如梦令》,借这首小词,我们回头审视一下,李清照为什么可以成长为“朗朗清辉照古今”的千古易安居士。词云:“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5、再看词中的问答。“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女。“试问卷帘人”,引出女主人公与侍女的一番对话。“却道海棠依旧”,是答语,问语省去,从答语中可知问的是:“经过一夜风雨的海棠究竟怎么样了?”问答显然不相称,问得多悄,答得淡漠。因答语的漫不经心,逼出一句更加多情的“知否?知否”来。
6、一首《沥沥清泉》山月风林间,一曲静听禅
7、“兴尽晚归舟,误入藕花深处”。接下来,用了“兴尽”一语,高度概括了整整一天的欢乐活动,而把其中的具体细微之处,全都留给读者去想象。
8、格律对照例词:《如梦令·秋千争闹粉墙》
9、争?恰恰表明兴致之高,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
10、其次,通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11、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
12、(14)鸥鹭:这里泛指水鸟。
13、有一派观点认为,两首《如梦令》的创作时间大致相当,都应作于李清照婚后的时光,也就是李清照十八岁到二十三四岁之间。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这首词,这首小令该作于她婚前,也就是李清照从明水老家来到汴京之后所作,大概也就是十六七岁,总之应该在十八岁她嫁给赵明诚之前。甚至有些人认为这首词应该是她的处女作,所以在有些李清照的作品年表里,我们可以看到它就列在十六岁,是李清照所能看到的最早的一篇词作。我个人比较同意后一种说法,也就是这首词作应该是李清照在婚前所做,甚至是刚刚来到汴京不久所作。
14、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忘返。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15、例词:后唐李存勖《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
16、一声,一声,钟报天下心安。
17、见了又还休,愁却等闲分散。
18、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
19、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0、门外有几千顷绿树的树阴,几只黄鹂两两交相呼应。我睡不着,惊醒了,走到碧绿的梧桐树下那口金光闪闪的井旁。我静悄悄的,静悄悄的。突然风一吹,满庭院的花影在风中摇曳。
二、如梦令绿肥红瘦指什么季节
1、一抹斜阳沙觜,几点闲鸥草际。
2、蕃马小屏风,一枕画堂春睡。
3、看起来就像是水晶宫殿,里面有仙女宝物宴会。想要一直观赏到黄昏,风送一声羌管。烟淡,霜淡,月亮在画楼西畔。
4、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5、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6、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选自《漱玉词》。
7、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8、结句“应是绿肥红瘦”,是她脑中浮现的景象和感受。“绿肥红瘦”四个字,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蕴积了她对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的无限惋惜心情;体现了女词人的纯净心灵和高雅情趣。
9、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
10、接下来的两句证明这似乎是女主人公的一厢情愿。在现实面前,虚幻的美好不堪一击,女主人公的愿望彻底的破灭了。因此“知否,知否”诘问的语气表面是在责怪卷帘人,但是在内心里却是责怪“雨疏风骤”的残酷无情,无奈之中深藏着深沉的失望之情。“绿肥红瘦”才是现实的情形,在风雨的摧折下,海棠叶依旧而花已飘零,和“海棠依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是理想和现实的尖锐冲突,两相对照之中更显出女主人公怜春惜花之情。由此可见,女主人公不是真的醉了,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因为她清醒的知道现实的残酷,离她而去的人怕是很久就不得相见了,因此她不愿醒宁可长醉不醒,只有这样才能保留美好的期望,才能减轻情感上的伤疼。
11、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12、惜别语方长,车马催人速去。
13、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
14、溪亭:溪边的亭子,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沉醉不归。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15、如梦令注释,赶快划呀、知否。接着写“兴尽”归家,言尽而意不尽。果然,泛指水鸟。
16、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
17、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18、(10)争渡:“争”与“怎”相通,如何的意思。争,使劲、抢着。
19、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平仄。
20、疑是水晶宫殿,云女天仙宝宴。吟赏欲黄昏,风送一声羌管。烟淡,霜淡,月在画楼西畔。
三、如梦令的词牌名是什么
1、郊外绿阴千里。掩映红裙十队。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3、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4、格四单调,三十字,六句,四仄韵一叠韵。
5、“知否知否,应是新词一首”
6、春意已无多,斜日满帘飞燕。
7、无绪,无绪,帘外五更风雨。
8、春天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9、③梦破:睡梦被惊醒。窥:在隐僻处偷看。鼠窥灯:谓饥鼠想偷吃灯盏里的豆油。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词:“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情景相似。
10、《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
11、格一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韵,一叠韵。
12、遇见是缘,点赞点亮在看
13、炎暑尚余八日,火老金柔时节。闻道间生贤,储秀降神嵩极。无敌,无敌,当代人伦准的。
14、现今流传下来两首李清照的《如梦令》,皆为游记,都写了酒醉、花美的情景,风格同样清新别致。这一首写的是她经久不忘的一次溪亭畅游,以她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
15、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16、仰瞻,仰瞻,佛禅蔚为大观。
17、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18、紫黯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
19、切莫便飘零,且为春光留恋。
20、尝记新年登高,也曾除夕祈愿。
四、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1、三十三字,七句,六仄韵。以无名氏《古记·腊半雪梅初绽》为代表。此词第六句不叠。
2、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3、中仄中平仄仄,仄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平,中仄中平平仄。平仄,平仄,中仄平平中仄。
4、多少唐风遗梦,由来一寺无言。
5、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
6、清妙。清妙。留住飞云多少。
7、无据,无据,斜汉垂垂欲曙。
8、寒冬腊月了梅花才刚刚绽开,雪花就像刚剪碎的纸片。平时美丽与清香,另外有风度堪羡。石苞还是里边嫩,蕊浅,娇羞的样子就像那次你吃面的情景。
9、满院落花春寂,风絮一帘斜日。
10、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贪玩活泼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这首词杨金本《65+草堂
11、风起,风起,棹入白苹花里。
12、另外,一个有文化的女子,到郊野游玩,还喝得大醉,这在今天也是不多见的,在封建礼教重压之下的宋代,那就更为稀罕了。这也表现了李清照性格中任情豪放、不受拘束的一个方面。▲简评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贪玩活泼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
13、那是一个多么快乐的日子!醉意未消,暮色苍茫,泛舟误入荷花深处,惊动了水鸟,扑哧哧全飞起来了。置身于这样优美的情景中,诗人怎不满心欢快呢?
14、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划呀,抢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如梦令》词二首是宋代词人李清照依照词牌名《如梦令》填词创作的二首词,是一篇追忆旧游之作。从其明快的色彩和欢乐的格调来看,此词当是词人回忆青年之作。
15、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1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7、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18、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一大宗矣”。
19、应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
20、春天又是春事阑珊芳草歇。
五、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1、“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2、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3、这首词杨金本《草堂诗余》误作苏轼词,别有天地。
4、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5、为向东坡传语,人在玉堂深处。
6、长夜漫漫,四周沉静如水。北风紧吹,驿亭深锁。我从睡梦中惊醒,只见一只老鼠正在油灯下偷窥。风霜送来清晨的寒气,透过被子都能感觉到。正在想睡而不能入睡之时,门外马声嘶鸣,赶路的人们已经起来了。
7、怎么才能把船划出去,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的鸥鹭。
8、“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夜色苍茫,沉沉如水,寒风阵阵紧吹,吹过这古道的驿亭和暂歇驿亭的行人。“如水”、“风紧”,以其重量感造就出一种强烈的空间的挤压感。似一股无形的力在肆意捏挤,取境也随之由远拉近,凸出一个特写:驿亭紧闭的大门。那般突兀,那么引人注目,空间的闷压至最大限度。作为一个审美对像,“驿亭深闭”既是现实的意象,也是心灵的象征。在新旧d争的政局变幻中,词人无辜受害,如今身坐d籍,艰难跋涉在贬途中,身心憔悴,纵有满肚的不平又不敢铺展。词人的心情从这纯粹的景语中已暗示出几分。
9、黄州,我的居所雪堂之前,有我亲手种下的桃树和李树,到如今已是绿叶成荫,青青的果实挂满枝头。帘外的鸟儿天刚蒙蒙亮就开始鸣叫,把我从睡梦中唤醒。东坡啊东坡,不要忘记黄州小桥流水的美景,早日归隐吧。
10、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
11、《如梦令》中“不消”是指洒意还没消退。《如梦令》作者: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12、常。“常记”明确表示追述。“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那么,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夕矣,行文流畅自然,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正是由于“争渡”,好奇,纯洁天真。至此,只选取了几个片断,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如何、酒气,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从“误作”之多,呼之欲出:(宋词)
13、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4、《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全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15、三十三字,七句,五平韵,一叠韵。以吴文英《如梦令·秋千争闹粉墙》为代表。此词用平韵,宋人惟吴文英一首,无别词可校。
16、末句“九九算犹千百”,上“九”字仄声,“千”字平声。谱内可平可仄据此。
17、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8、赵明诚是金石学家,“屏居”初年,李清照的创作雅兴,一度转移到与丈夫共同搜集、整理、勘校金石书籍方面。所以此词当是作者结婚前后,居汴京时,回忆故乡往事而写成的,也就是词人十六七岁至二十三四岁之间的作品。
19、这首小令是词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一共六句话,却似一幅图。内容曲折而含蓄,语言深美而自然,笔调跌宕而有致。
20、上新价:89元/瓶,送价值59元/瓶苦参沐浴露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