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破砂锅的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
1、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2、梦里坐飞机——想头不低(偏正+述宾式)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4、“度”与“肚”同音相谐。指人心胸宽广,对人宽容。
5、“螺蛳壳里做道场”也是一个歇后语,由于意象较为浅显,后面便将注“转不开”省略了。
6、zhi、chi、shi、ri、zi、ci、si、ye、yi、yin、ying、wu、yu、yue、yun、yuan(16个)
7、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8、兔子尾巴——长不了
9、“铤”与“挺”同音相谐。铤(tǐng):快跑的样子。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动。
10、树枝做拐杖——光出岔(杈)子
11、“问”与“璺”同音相谐。璺(wèn):陶瓷器皿上的裂纹。底:本指器物的底部,转指事情的根源或内情。砂锅一旦有了裂纹,会一直从上裂到底。指对事情刨根问底。
12、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照。
13、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14、偷鸡不成——蚀把米
15、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
16、咸菜蘸酱——严(盐)重了
17、下面这份清单囊括了小学至初中语文阅读、写作的全部基础知识,是孩子们复习考试的必备清单,赶紧为他们收藏吧!
18、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19、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20、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二、打破砂锅,歇后语下一句
1、①取材相同的“引”,具体说法不一定完全一致。如:
2、这句歇后语很常见,叫做:打破沙锅,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也叫做打破沙锅,璺到底。打破砂锅歇后语的下一句是问到底。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沙锅即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煲汤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而且一碎就会一裂到底。“打破沙锅问到底”实际应为“打破沙锅纹到底”,即裂纹直到底部,后来竟变成“问到底”了。也有说应该是“打破沙锅璺到底”,璺读作wèn。因为和问同声,所以就改用问字了。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沙锅磕坏了打坏以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沙锅的最下面。就是比喻解答问题应该追根究底。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4、近义词:打破沙锅璺到底
5、歇后最初是一种修辞手法,将成语或其他定型的语言格式略去后面的部分,如“高抬贵手”说成“高抬贵”,“下马威风”说成“下马威”,隋代侯白在《启颜录》里就记载了“雁门紫塞”作“雁门紫”的故事,应该是类似文人的文字游戏(这种截取字词的修辞手法现在还见诸报章*),后来逐渐成为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特殊语言形式,个别歇后语实际上也运用了截取的手法,如“礼义廉——无耻”。
6、④状语。歇后语做状语时,往往需要在歇后语后加上“地”之类的助词,例如:
7、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8、汉语歇后语性质、特点及其方言对应形式
9、[典故出处]当代·张周《步履艰难的中国》第四章:“追根求源,倒溯黑幕,岑长进现出了面目。”
10、(2)谐音。这部分有的是完全同音,有的只是音近。例如:
11、歇后语又称俏皮话,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如“水仙不开花——装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12、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13、提示一下:都是谐音歇后语哦~(关注我们,留言“歇后语”,验证答案)
14、关公走麦城——骄必败
15、甲虫掉在粪坑里——越陷越深(紧缩结构)
16、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17、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坐享其成
18、徐文庭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好,信得着,你们就信他好了。这就叫‘狗咬吕洞宾,不认真伪人’。”(《桐柏英雄》395页)
19、一家子人筷子挟骨头——三条光棍,没个娘们,日子怎么过呀!(名词性谓语,《艳阳天》卷一1页)
20、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三、打破砂锅 的歇后语是什么
1、她们开玩笑不敢对强的小伙子,“雷公打豆腐,找软的欺”,她们就找到了王成义。(《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曲艺》577页)
2、他因为身体过于肥胖血脂升高,医生让他少吃肉,可是他是一个无肉不欢的人,所以黄连水洗头——苦恼(脑)得很。
3、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4、一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五
5、③定语。歇后语也可以做定语,起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或多个形容词。例如:
6、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7、“打破沙锅问到底”其原意是“打破沙锅璺到底”,璺读作wèn。因为和问同声,所以就改用问字了。璺就是沙锅上的裂纹,沙锅磕坏了打坏以后就会有裂纹一直延伸到沙锅的最下面。
8、请来服务员“打破沙锅问到底”,服务员亦非常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羊城晚报2009年8月8日B11版)
9、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10、此外像“哑巴吃黄莲──有苦自己知”也可以说成“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11、裁缝做嫁衣——(裁缝)替旁人喜欢(承前(引)省)
12、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1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14、(成语) :打破沙锅问到底
15、骑在老虎背上——身不由己(述补结构)
16、乌兹响三枪,国足成别客(新京报2007年7月19日A33版)
17、假设关系:如果(假设、倘若)...就(那么、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也(还)
18、歇后语尽管多以句子的形态出现,但在具体语言运用中,常常是以句子成分的身份出现的,所起的作用类于词。那么,歇后语可以作哪些句子成分呢?
19、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0、拼音:(qiǎnchángzhézhǐ)
四、歇后语 打破砂锅
1、壶中无酒——难留客
2、并列关系:一边...一边..、一面...一面..、不是...而是..、有时...有时..、既...又..、又...又..、那么...那么...
3、酱缸裏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4、此地无银三百两——不打自招
5、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6、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7、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
8、(拼音):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
9、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0、若有人问他的绳甩子是马鬃的还是马尾的?他就说:“啥人玩啥鸟,武大郎玩鸭子。马鬃是贵重东西,那是穿绸穿缎的人拿着。”(《呼兰河传》182页)
11、对牛弹琴——白费劲
12、着重号:表示文中特别重要,需要注意的字词句。
13、黄连水洗头——苦恼(脑)
14、★它精选了小学生应当了解、学习和掌握的歇后语4000余条
15、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16、喻意的歇后语,前部分是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
1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8、括号:标明文中注释的部分。
19、 “打破砂锅—— 问到底”就是这种谐音的歇后语。
20、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五、打破砂锅的歇后语下一句是什么意思
1、八十岁老汉吹喇叭——上气不接下气
2、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3、老虎拉车——没人敢(赶)
4、虎落平阳——被犬欺
5、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6、②同一意思的“注”,也可以有不同的说法。如:
7、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8、井裏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9、感叹句:用于抒发感情、表示感叹的句子,句尾用叹号。
10、整个旅程,我们树枝做拐杖——光出岔(杈)子了,不是迷路,就是爆胎。
11、点击关注参与(百日读诗计划)免费领书
12、数九天不戴帽子——冻(动)冻(动)脑子
13、他考了60分,还黑瞎子吃酸枣——满不在乎(摘核)的样子,把妈妈急坏了。
14、问号:表示一个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15、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16、现在倒成了老鼠入风箱,两头受气了!(《闹海记》上253页)
17、③前后部分密切配合,运用谐音、双关等手法,将语义引向深入,从而体现出幽默、风趣特色。如“吃了磨刀水,秀(锈)气在内(内秀)”、“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等。
18、④省略关系。即承前(引)省或蒙后(注)省,如:
19、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20、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