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戊戌变法谭嗣同名言
1、谭嗣同(1810—128),男,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2、人云亦云,没有被启发过多自我思考能力的百姓们自然是盲目的信赖和跟从清朝的统治,长期的奴役变成了一种正常的生活现状。于是,被套上"乱臣贼子"性质的戊戌六君子,即便于历史上如何的悲壮伟大,都无法撼动当时百姓的内心。
3、缆祛泣将别,芳草青且歇。修途浩渺漫,形分肠断绝。何以压轻装,鲛绡缝云裳。
4、谭嗣同戊戌变法的成就:
5、后来凭吊意,分付此山川。
6、这句话是谭嗣同说的,谭嗣同所在的时期在中国已经是近代,中国这个称呼在当时已经很普遍了。只不过不是现在“中国”的意思。自古古代中国中央政府自封“天朝”的,当然也因当时中国不少大朝代确实也为中国周边的小国们所臣服,也称中国为“天朝”。
7、意思是:世界各国的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现在中国没有听说有因为变法而流血牺牲的人,请从我谭嗣同开始。扩展资料人物生平:
8、谭嗣同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9、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他的遗骸运回原籍,葬在湖南浏阳城外石山下。
10、解释:望门投止一一看到有人家就去投宿,形容人在逃亡途中的惶急形状。张俭一一东汉末年高平人,曾做过东部督邮。因为弹劾宦官候览,被候览反诬为结d营私,被迫逃亡。人们看重他的声望品性,都冒着危险接纳他。这句是设想出亡的康,梁等人必然会受到人们的救护。杜根一一东汉安帝时郎中,成上书要求临朝听政的邓太后还政于皇帝,触怒太后,被装进口袋,在殿上摔死。幸而执法人手下留情,载出后苏醒过来。太后派人探视,他装死三天,目中生蛆。后隐身酒肆。邓太后死后,复官为侍御史。这里作者以忍死的杜根自比。
11、肝胆两昆仑一一比喻去者留者都是光明磊落,肝胆相照,象昆仑山一样的巍峨高大。
12、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13、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14、著作《仁学》是有鉴于中日战争后国家民族陷于危亡的境地,想找出一条挽救国家民族陷入危亡的道路来。谭嗣同把儒家的仁、墨家的兼爱、和耶稣教佛教的教义结合起来,再同当时科学家的以太说混合,来宣扬他的仁学。
15、唐代颇具风骨的名臣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唐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停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唐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 还有一次唐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它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鹰闷死在怀中。魏征去世后,唐太宗痛哭,认为自己失去了一面镜子。
16、梁启超称谭嗣同为:中国为国流血第一士。
17、后来凭吊意,分付此山川。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18、义是一种气节~`即使面对死亡的威胁也不像强势的贼寇低头的精神~``义是对自己所向往的信念的一种坚持~`即使要以失去生命为代价也不退缩~``清末时以康梁为主导的百日维新在失败的时候~``戊戌六君子在可以流亡日本的条件下~依然选择慷慨就义~`这就是义~```谭嗣同说古之内外凡变法皆有流血者~`而今中国为有之~`若有请自嗣同始~``故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9、译文:即使屠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我也要仰天大笑,出逃或留下来的同志们,都是像昆仑山一样的英雄好汉
20、译文:那些心力最大的,没有什么不可以做
二、
1、东晋文人陶渊明同样以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留名青史。早年,他曾在彭泽当县令。一日,上级官员派下属来视察,其人狐假虎威,要陶渊明去拜见他。陶渊明虽然瞧不起这样的人,但也只得前往。在出门前,他的手下告诉他应穿戴整齐,态度谦恭,否则会被其在上司面前说坏话。陶渊明闻听,说道:“我宁肯饿死,也不能因为五斗米的官饷,向这样的小人折腰。”遂辞去官职,退隐山林。“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影响了后世许多有风骨的人。
2、但措手不及,计划均告落空。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心以死来殉变法事业,用自己的牺牲去向封建顽固势力作最后一次反抗。
3、活动:呼吁变法、维新运动。
4、清朝有着300多年的历史,从嘉庆皇帝后国力便开始下滑。到了道光年间鸦片战争爆发,列强环绕内忧外患。国家千疮百孔。面对这样的社会,终于引发了社会矛盾。刚刚继位不久的光绪皇帝,雄心勃勃的决定维新变法以图强国。于是领导并拉开了变法的序幕,史称戊戌变法。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
5、东汉光武帝刘秀时的洛阳县令董宣也是不畏权势,颇具风骨之人。当时,刘秀的姐姐湖阳公主的奴仆仗势杀人,被湖阳公主包庇。董宣遂拦住湖阳公主的车,命令奴仆下车而杀之。公主将之诉于刘秀,刘秀令其向公主叩头谢罪,但董宣拒不低头。刘秀于是令人强按他的头,却还是不能使其俯首。深为其精神打动的刘秀遂赐他为“强项令”,并赐钱三十万。京师豪族贵戚莫不畏之。
6、只余心独在,看汝更千年。世界几痕梦,微尘万座莲。
7、修途浩渺漫,形分肠断绝。何以压轻装,鲛绡缝云裳。
8、译文:如果没有行动的人就无法希望未来,如果没有为此死亡的人就没有办法召唤后面的人继续。
9、帝国主义的入侵所带来的刺激。《马关条约》中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列强纷纷加紧资本输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进一步破坏。这在客观上促使中国城乡的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些条件。
10、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1、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省长沙府浏阳县(今湖南省浏阳市)人,生于顺天府(今北京市),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12、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赞颂戊戌变法的诗词谭嗣同的诗戊戌入都别友人家国两愁绝,人天一粲然。
13、“我自横刀向天笑”出自谭嗣同的《狱中题壁》,释义是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正是由于谭嗣同抱定了必死的决心,所以才能处变不惊,视死如归。
14、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后,谭嗣同并没有向别人那去逃亡。而是在狱中写下了名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5、留一一指作者自己。政变发生,作者就做了牺牲的准备,并在劝梁启超出走时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指光绪帝)"。
16、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7、于是谭嗣同马上就被批捕入狱。不久便被押赴刑场,而一些愚昧无知的百姓还认为他们是刁民,纷纷把烂菜叶臭鸡蛋朝他们扔去。还大骂不止。此时谭嗣同朝天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16个字。随后从容赴死。
18、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谭嗣同悲壮地留下这般壮志名言,慷慨赴死,这样的英雄气节,世间少有。
1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0、志士叹水逝,行子悲风寒。风寒犹得暖,水逝不复还!况我别同志,遥遥千里间。
三、
1、《过零丁洋》宋代,文天祥
2、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3、家国两愁绝,人天一粲然。只余心独在,看汝更千年。世界几痕梦,微尘万座莲。
4、设身处地的想象,当时的谭嗣同应当要如何的悲痛欲绝。明明是意图以死明志,但他的鲜血无法唤醒百姓被麻痹的精神世界。而他所主张推崇的变法在慈禧等上位者眼中不过是"动摇国之根基"的叛乱,在民众眼中更是"叛上作乱"的十恶不赦行径。
5、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28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
6、历史的发展,总是由一小部分人带头打前锋,打破沉寂的局面。
7、(3)政治思想:肯定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理论的合理性;反对君主专制政体,主张君主立宪;以公民自治理论为基础,主张实行地方自治。
8、作者介绍,谭嗣同(1865一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父亲谭继洵曾做过湖北巡抚。他年幼时即跟随父亲在外,几乎踏遍了西北东南各省。1894年中日战争后,激起了他的爱国热情,于是发奋钻研和提倡新学,进行改良社会的活动。他曾协助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倡办"南学会",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1898年在康,梁领导的百日维新中,他被光绪帝任命为四品卿銜军机章京,参予新政。变法失败,他被捕入狱,慷慨就义。
9、当时的旧中国在清政府懦弱无能的统治下,千疮百孔,被西方列将瓜分将尽,谭嗣同和康有为等仁人志士想通过变法就中国,但在清政府腐败,仅仅靠维新是不能挽救中华民族的。所以在变法失败被捕入狱中才会发出悲愤的呼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10、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11、还有唐朝“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以笏击朱泚”的段秀实,明代痛骂魏忠贤的周顺昌,清代怒烧高官和绅车驾的御史谢香泉、戊戌变法失败后慷慨赴死的谭嗣同等人的风骨,亦在历史长河中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12、(2)教育思想:康有为把教育作为培养维新变法人才的主要途径,所办万木草堂以“激励气节,发扬精神,广求智慧”为教育宗旨。
13、百姓们为何纷纷叫好唾弃,是因为他们认为戊戌六君子该死吗?
14、文天祥,坚决组织力量抵搞元军入侵,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时不逃走,甘愿当为中国变法牺牲的第一人。
15、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6、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17、还有唐朝“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以笏击朱泚”的段秀实,明代痛骂魏忠贤的周顺昌,清代怒烧高官和绅车驾的御史谢香泉、戊戌变法失败后慷慨赴死的谭嗣同等人的风骨,亦在历史长河中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18、劝他出奔避难,他断然拒绝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这段话和他写的这首诗互相辉映,充分表现了他的以身许国,慷慨赴难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1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得以初步发展的原因有三:
20、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坚信“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泰然赴死,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名句。
四、
1、A试题分析:曾大声说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维新志士是谭嗣同,故选A。梁启超、光绪帝、康有为都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点评:关于谭嗣同,学生还要知道,他是戊戌变法中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戊戌变法失败后,他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他的名言还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思想: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
3、 死生流转不相值,天地翻时忽一逢。且喜无情成解脱,欲追前事已冥蒙。桐花院落乌头白,芳草汀洲雁泪红。隔世金环弹指过,结空为色又俄空。
4、《狱中题壁》近代,谭嗣同
5、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6、百姓们挣扎于生活的漩涡,选择盲从,或者是选择随波逐流。那便是大部分人的选择,但是,历史的进步是少部分人推动之下的进步。
7、因为一些觉醒的国人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抵制洋商洋厂看作是挽救民族危亡的手段之他们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利用有利时机大力发展民族工业。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为资产阶级开展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经济基础。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希望通过学习西方来改变晚清的败局,摆脱被列强压迫的命运,此次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但是因为严重侵犯了慈禧为首的守旧派的根本利益而遭到残忍扼杀,最后落得光绪帝被囚禁,康有为、梁启超外逃,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为了国之大义选择慷慨赴死的悲惨下场。
10、西汉名士朱云的风骨亦广为流传。汉成帝时,朱云官拜槐里令。当时的丞相安昌侯张禹晋不仅身为帝师,而且权倾朝野。一天,朱云在面见成帝师请求诛杀张禹晋,因为他“上不能正主,下无以利民,站着高位不做事,光拿俸禄不谋其政”。成帝非常生气,命人将朱云拿下问斩。朱云却死死抓住御殿栏槛不放,致使栏槛折断。他同时高喊:“臣死不足惜,但未知朝廷该怎么办!陛下将蒙受杀直谏大臣的恶名。”在场的将军辛庆忌为其求情,愿以死相保,成帝遂免了朱云死罪。被折断的栏槛原样修复,不让换新的,以表彰忠臣冒死直谏的精神。“朱云折槛”的故事遂成为后世文人、画家的创作题材。
11、共性和特性之间的关系。变法是要流血的,但是各国的变法具体情况却是不同的。
12、1不破不立,哲学中发展的观点,去除糟粕。
13、何以壮行色,宝剑丁香结。何以表劳思,东海珊瑚枝。何以慰辽远,勤修惜日短。
14、清谭嗣同《答康有为语》: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
15、原话: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16、君看磊落士,不肯易其身。
17、《仁学》是中国近代思想家谭嗣同的哲学著作。这本著作的写作目的是救亡图存。
18、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19、新华网:戊戌变法虽然失败,谭嗣同也被杀,他的那种愿以颈血刷污政,视死如归的精神不仅直指清朝政府的腐败和黑暗,同时也为人民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让后人永远去敬仰。(8)
20、鲜血或许没能第一时间唤醒国人昏聩的思想,但让无数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清政府的腐败。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在后人摸索成功之道之时,此次变法让他们规避了错误的摸索,更快的通向了成功。
五、
1、2﹑《寒菊 》宋代,郑思肖
2、并非如此。当时的中国长期处在清政府的统治之下,闭关锁国让中国错失了许多发展的机会,长时间的闭关锁国导致清政府国力衰弱、技术落后,并且统治阶级腐败。百姓长期受到清政府的思想控制,不会自我思考,容易被清政府怂恿渲染。
3、当时之中国,可谓千疮百孔,列强用炮火炸开了中国的壁挂锁国之门,清政府割地赔款,签订了各种丧权辱国条约,百姓民不聊生,但因长久的封建统治,思想早已被愚化,固化且盲目的思想是清政府对百姓们进行统治的重要工具。
4、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5、光明日报:(唐才常、谭嗣同)两人生前“生同志,死同烈”的誓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6、受教育在今日是普及化的,但是在晚清的中国,只有上流阶层可以享受。清政府方方面面控制着百姓们,包括受教育的程度和消息来源的渠道。这样的控制,导致了百姓们的愚化,他们用已知的知识无法判断一件事的对错,只能顺从或者是恐惧于统治阶级的权威。
7、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21日,西太后发动政变。慈禧连发谕旨,捉拿维新派。谭嗣同听到政变消息后并不惊慌,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多方活动,筹谋营救光绪帝。
8、百姓们有错吗?自然是有的,长时间的精神统治令他们失去了最基本的判断能力,但孰能忍心怪罪那些不明事理之人。他们遭受了如此长久的思想统治,俨然是最可怜的受害者。
9、所以在当时,清政府在慈禧为首的守旧派把持之下,一味的宣传戊戌六君子等人乃大逆不道的乱臣贼子。
10、新浪新闻:同样是湖南人,同样是书生救国,稍早的曾国藩走到了传统“人臣”道路上的最高阶段,而菜市口引颈待戮的谭嗣同,则有一种以身殉道的悲壮。这种悲壮,终结了湘学“经世致用”精神在传统道路上的努力,开创了湖湘志士新的救国之路。(13)
11、思想:教育救国、西方现代海军管理思想等。
12、 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
13、译文:菊花盛开在秋天,从不与百花为伍,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穷。
14、悲壮赴死的戊戌六公子和拍手叫好的百姓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是忧国忧民之心,他们率先觉醒,看着日渐没落的国家奋不顾身,一方是麻木不仁,得过且过,饱受了封建统治和压迫。这二者的区别,便是觉醒的早晚。
15、“我自横刀向天笑”出自谭嗣同的《狱中题壁》,释义是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正是由于谭嗣同抱定了必死的决心,所以才能处变不惊,视死如归。
16、先觉者多数是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且拥有开拓的眼界,他们心怀家国,不忍国之灭亡,一心寻求出路,牺牲在所难免,但亦前仆后继毫不畏惧。戊戌变法固然是失败了,却并非一无所成,这场变法影响了许多受教育的知识分子,让他们为了国之兴亡而不懈努力。由此看来,戊戌六君子的牺牲并不是毫无意义的。
17、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18、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9、人的价值在于奉献社会,只有投入社会的发展中,人才会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
20、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别意志士叹水逝,行子悲风寒。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