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孔子读书名言
1、子曰:“君子义以为质,厉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
2、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论语》
3、(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又伪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啊!”更多孔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5、解释: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论语》
7、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炊。其争也君子。”——《八佾》
8、解释: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9、子在齐阐《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
10、(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11、孔子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1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4、(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
15、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
16、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
17、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
18、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孔子《论语》
19、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
20、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二、孔子读书名言
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春秋孔子《论语•述而》
3、孔子语录: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摘孔子《论语》
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5、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6、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7、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8、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9、解释:一味的学习不懂得思考的人会变得僵硬,只会思考不懂得学习的人会落后与别人
10、引申为:教导人们学习和思考一定要结合起来,不可偏废。
11、白话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1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1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5、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16、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17、(君子有九种事情需要考虑到:看,要考虑是否清楚;听,要考虑是否明确;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要考虑是否恭敬;言语,要考虑是否忠实;做事,要考虑是否认真;疑惑,要考虑是否求教;愤怒,要考虑是否有后患;利益当前,要考虑是否该伸手。)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20、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三、孔子治学名言有什么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2、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摘孔子《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解读:看到那些品德高尚的人,就要向他们看齐,努力做到和他们一样好,看到品德不好的人,应当检查自己的言行有没有和他相同的地方,警惕自己再不要犯同样的过错。
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丘《论语》
6、孔子语录: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7、(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8、(即使是小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值得一看的地方。但对于远大的事业恐怕有所阻碍,所以君子不去干这些。)
9、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10、孔子语录: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
11、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2、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13、解释:外表严厉而内心虚弱,这类的小人,就像是挖墙洞的小偷。
14、译文:这种事如果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事呢?
15、白话文: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1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17、译文:孔子说:别人身上总有自己学习地方,对于他人好的地方,不妨加以学习和利用,而对于不好的地方则想办法改进。不盲目排斥他人,随时随地的学习,不成功也难。
18、(2)巧言令色,鲜矣仁!
19、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d。”——《卫灵公》
20、刚、毅、木讷,近仁。
四、论语中孔子的名言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惟上知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
5、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摘孔子《论语》(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经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遇到困惑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有了困惑而不学习的,这是最下等的人。)
6、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8、解读:几个人在一起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9、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论语》
1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
11、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14、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15、译文:说话一定守信用,行动一定坚决果断。
16、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17、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8、(只有女子和小人最难相处,亲近了,他们说你不庄重;疏远了,他们又会怨恨你。)
19、孔子的读书名言大全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刚、毅、木、讷近仁。克己复礼,为仁。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0、刚、毅、木、讷近仁。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克己复礼,为仁。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五、孔子说过哪些名言名句
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
2、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5、孔子语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6、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论语》(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摘孔子《论语》(如果名分不正理论上便讲不通,理论上讲不通,事情便办不成;……因此,君子给某种事物起名字时,就一定要在理论上讲得通,在实践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9、⑤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10、(对人进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类。)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摘孔子《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 孔子一生给我们留下关于学习的名言有很多: 1)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13、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孔子《论语》
14、(君子普遍地团结众人,而不只是亲近少数几个人,小人则只勾结少数几个人,而不和大家亲近。)
15、孔子语录: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论语》
16、⑥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17、孔子语录: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18、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摘孔子《论语》(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19、(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20、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