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淡泊名利宁静致远
1、什么淡泊名利?只有穷困潦倒无力挣扎之人才不屑金钱利誉!
2、师:这一组句子的共同点是什么?有什么效果?
3、成语示例:蓝先生不佩服世界史中的任何圣哲与伟人,因而也就不去摹仿他们的~。
4、把你学这课的所得写一段200字的小短文。(可以是学习这篇文章收获的启示,也可以是语言品析的所得。)
5、生2: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有音韵之美。
6、胸怀广大,须从平淡二字用功。《蔡锷集序及按语》
7、扎根课堂,一线教学质量高
8、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9、独泊灵台侧。——唐· 陈子昂《古意》
10、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1、师:大家听得仔细,评价得越来越高雅,词与词之间要停顿,但是气息不能断。句与句之间可以拖长一点儿。尤其是以“也”结尾的句子,这样读出来才有文言的味道,才有语文的味道。大家可以再自由地读一读。注意拖音、“也”的读法和标点。
12、明确:“静以修身”、“夫学须静也”的“静”和“险躁则不能治性。”的“险躁”是反义词。“险躁”是内心浮躁,如果险躁了就不能治性。相反,如果宁静了就可以治性。因此,我们也可以把“治性”归到“静”所达到的效果。诸葛亮在讲“险躁”时还是在讲“静”。
13、从2012年8月起,她更是勇挑重担,根据学校安排先后担任了学校综合高中部副主任、主任职务。为让单招教学质量能上一新台阶,她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放在学校的时间远远超过放在家庭的时间,甚至经常连自己要参加中考的儿子都顾不上,因此她也总是笑称自己是一个称职的老师,但却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
14、意思是:恬静寡欲才能明确志向,排除外来干扰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句话的原文应为“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于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诫子书》。
15、书信中,诸葛亮劝勉儿子勤学立志,戒骄戒躁。他不但讲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更指明了放纵怠慢的危害。
16、归纳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17、生:“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18、删繁就简、朴实无华、返朴归真、能屈能伸、宽容大度、淡泊名利、宠辱不惊、甘于平庸、驱除心魔,随遇而安、顺其自然、顺势而为、岁月静好、逆来顺受、泰然处之、与世无争、委曲求全、见利思疑、见利思险、明哲保身、谦卑顺天、乐天知命、不求完美、瑕不掩瑜、知足常乐、感恩上天、笑对人生。
19、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对名和利看的淡,在心里宁静的时候,思路和眼光才能放得更远。高标立身低调处事——对自己高标准要求,做事情的时候不张扬,把事情做好。感性做人理性做事——从做人的角度讲,要讲感情,凭良心;做事情和干工作时,不能只讲感情,要按照规律规则。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做人做事大的方向要正确,在细节方面能适当灵活。
20、他一抬头看到竹子,禁不住自言自语:“这里有许多竹子,家里正要用,很可惜没有带刀来。”
二、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出自哪里
1、生:都能达到他们所要的目标。
2、这句话的原文应为“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于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诫子书》。
3、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清钱琦《钱公良测语。导儒》
4、幽境自能外见,高怀独出世间痴。——宋·惠洪
5、茶,有一种浅的态度,浅,是每一个日子的平平常常;浅,是茶,细细品味,确是如此。浅还包含笑傲人生淡泊名利浅是茶,不知道这样理解对不对。
6、淡泊名利人生就那么简单:多点快乐,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把宁静作为自己的一种常态。正确认识自己
7、修身:修养身心。以:用
8、成语解释:轻视外在的名声与利益。
9、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是作者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还要珍惜时间,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10、诸葛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躬耕数载,隐居南阳,怀才于身,静候明主,虽然天下群雄辈出,但他却不被纷繁的世事与天下的争端扰乱心智,为了真正成大业,他平静地等待,甘于寂寞,甘于暂时的无名,在悠然地吟唱梁父吟的日子里,水镜七奇之诸葛,韬光养晦,静待卧龙飞天的一刻,最终助玄德成就鼎立大业。
11、晚上回到家后,他每躺一会儿就要起身看看,看到紫砂壶还好好地在桌子上,他才能再次安心地躺下。
12、明确:因为他把时间浪费了。一个静心的人是不会浪费时间。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称作“惜时”。诸葛亮在文中告诉儿子,如果你不惜时,不宁静,很浮躁,你的人生最后就是悲守穷庐。
13、背诵默写全文,归纳积累重点文言词语。
14、诸葛亮在给儿子的家信《诫子书》中写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诸葛亮看来,“明志”的前提是“淡泊”,一个人只有先“淡泊”,才能“明志”,所以,只有把名利看淡,看的如水一般,才能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同样,“宁静”是“致远”的唯一条件,也是前提条件。
15、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诗人。《饮酒》这首诗已成为其隐士心态的代表作。
1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道出了人生的许多真谛。淡泊名利,可能平凡,但是还不至于会平庸,追名逐利,可能会风光一时,但心灵不会自由,也活不出真正的精彩来。
17、后来回家,在家门口徘徊半天:“看着眼熟,这是谁家?”
18、《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19、不图名利,淡泊寡欲,是人类的一种美德,也是人处世立身的一种境界。
20、成语出处: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然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
三、天道酬勤好还是宁静致远好
1、贪欲之人,无有厌足。弘一大师。《修行法语》
2、面对多元文化和社会对教育的冲击,面对学生日趋复杂的思想和多样的心理,仅靠对学生的关爱,仅靠时间与汗水的付出,是难以为继的。她深深懂得,良好的师德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对事业的奉献,更体现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钻研教材,研究学情,提高业务水平,也是她从教以来不懈的追求。毕业至今她从未间断过自我学习、自我充电、自我加压,并珍惜每一个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先后通过考试获得了初级程序员证书、计算机操作员(高级工)、计算机维修(高级工)、计算机网络管理员(高级工)及计算机网络管理师(技师及高级技师)等多张技能证书。同时积极进行学历提升,于2013年12月顺利获得扬州大学工程硕士学位。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
4、老伯有些犹豫,但没有同意。
5、师:请同学们拿起书一起来朗读课文,注意加粗字的读音。
6、生1:只有安静了才能好好读书,好好学习。
7、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5年1月22日):
8、但她也深深懂得教学质量的提升仅靠个人是难以实现的,身处信息化时代,面对90后学生,老师们要主动参与课革,以适应新时代要求。因此在2013年她申报了课题“中等职业学校基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师生对话研究及实践”,被立项为省级十二五规划课题,2016年12月正式通过结题。以课题为引领,她带领专业部骨干教师共同研究教材教法,寻求提升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新的突破口。
9、师: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合作,结合投影所出示的知识以及课下注释,理解字词,疏通文意。掌握积累重点文言词汇。
10、是人也就存在不足和错误:淡泊名利: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青春里,只要青春无悔;总有些事情要努力去做:谁能活得如此境界、总有些梦想要拼命去追、谁一生就活得自在、心静似水
11、最近爱上了你的歌,爱你才气洋溢,爱你有序谦卑,爱你稳重不失幽默,爱你安静不忘风情、喜欢你的淡泊名利,喜欢你的侃侃而谈~欣赏你的文学底蕴、钟爱你的一身所有、清华哥哥,男神
12、这段话其实就是代表着很多人的生活写照,我们生活一般就是追求的平静和安宁,不要试图去得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子的生活我们才能够过得安逸,也是很多人共同所追求的。
13、译文: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14、自治区王玉桂初中语文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成员
15、务求宁静致远。三国诸葛曾有世代相传的名言,“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也是指一生看淡名利,无畏权势,无欲无求,顺其自然。只有心境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能厚积薄发、 有所作为。
16、生2:我选择“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因为我收获了要想学有所成,必须要心里宁静。
17、这两句话中心❤内容大至相同!一个薄名一个淡泊!都以宁敬致远相连相通,没有异议!从汉语言文学上来讲?主要是人的处事和观点不相同!一个是薄名一个是淡泊,有的人活着特别看重名利,有的人似金钱名利淡泊如粪土!看淡了则薄名而致远!
18、醒来是笑、爱到深处才会长久,而是一种境界!入睡是甜、淡泊名利永葆童心:做人就会单纯透明:陪在身边才是拥有。保持童心,心无旁骛
19、潜心科研,只为攀登不为高
20、“淡泊”是一种古老的思想,后世一直继承赞赏这种“心神恬适”的意境,如白居易在《问秋光》一诗中,“身心转恬泰,烟景弥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无杂念,凝神安适,不限于眼前得失的那种长远而宽阔的境界。
四、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1、师:大家先来读一读大屏幕上的这些词语的意思,考查一下自己能记住几个。
2、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诫子书》,(板书课题、作者),看看这篇文章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淡泊,并非心如止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而是为了拥有一份真实和美丽。真的希望在很多少年以后,当我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岁月的无情的洗礼之后。依然能够有心如止水的意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依然能够找到自己的一份淡然和从容。
4、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庄子
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6、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锁。——清·李汝珍
7、意思是: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
8、投身管理,率先垂范出成绩
9、师:“静”可以达到什么境界?
10、是时候换一种生活方式了,别再把机遇当成自己所谓的不在乎跟淡泊名利;当正视到自己问题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些都是为了掩饰自己胆小懦弱的借口罢了;既然想迎着找寻幸福,就放宽了心大胆的去尝试一遍你一直在逃避的种种!
11、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12、翻译成白话文意思就是:如果不能够静下心来,专注于学习,用心打磨自己,就不能够有更高的境界,无法走得更远,实现更远大的目标。如果不能够看淡名利,就无法在世俗的诱惑当中,确立自己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13、师:两位同学翻译的非常准确。带着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一遍课文。
1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15、黄永玉住院时,白岩松特意去看他,心里捉摸着怎么安慰这个老人。
16、如问起孩子的志向,不少人会回答当有钱人、大老板、大官。要让孩子学会淡泊名利,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不攀比,给孩子最适合的东西,而不是最贵、最有名的东西。其次,若孩子在学校被爱攀比的小朋友影响,家长要及时扭转孩子的价值观。
17、(1)我们的“静”还可以是“夫学须静也”。“静”和学习有何关系?
18、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9、也笑长安名利处,红尘半是马蹄翻。——唐·僧尚颜
20、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五、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名人故事
1、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2、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范蠡就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辅佐越王勾践一举灭吴后,他很冷静地看出勾践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于是飘然离去,这体现了他卓越的聪明才智和视功名如粪土的淡泊。
3、明确:“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4、不以誉喜,不以毁怒。——明海瑞《令箴》
5、师:诸葛亮告诫儿子,成才需要具备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6、淡泊,就是要淡泊在荣辱之外,淡泊在名利之外,却淡泊在风骨之内;宁静,就是要宁静于心,宁静于远方,宁静于境界;这样的淡泊,这样的宁静,才能够让我们在物欲横流的滚滚红尘中,远离喧嚣,谢绝繁华,洞察世事,回归素朴,达到淡泊人生、宁静致远的境界。
7、《诫子书》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8、这句话用非,和无以这两个字,是双重否定来表达肯定的意思。也由此衍生出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两个四字成语,也被很多人奉为人生的箴言。充分体现了诸葛亮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充满了智慧和哲理。在我们今天看来这句话,尤其适用,可以时刻警醒自己。
9、师: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10、师:请第一组学生开火车来读下列加点的字,其余同学把正确的音标注在书上。注意加粗字的读音。
11、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宋·朱熹
12、生2:他自己是这样做的,他的子孙后代也是这样做的。
13、贾岛:作诗认真刻苦,僧敲还是僧推已传为美谈,后出家做了和尚。
14、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明洪自诚
15、“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最早出自西汉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在《戒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学成…”
16、意思是:恬静寡欲才能明确志向,排除外来干扰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17、出自《诫子书》。是诸葛亮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写给他儿子垂髫时期的诸葛瞻之书。此联反映的是诸葛亮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认为一个人须恬淡寡欲方可有明确的志向,须寂寞清静才能达到深远的境界。语浅而意蕴深刻,充满了哲理。
18、烦恼来自非分的欲望,种种诱惑令心中明月蒙尘。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不抱怨贫贱又不仇视富贵。面对世俗,不随波逐流;面对权贵,如雪峰坚守自己的高洁!人生的酸甜苦辣,酸:使人体验生活,更换色彩;甜,令人享受前景,追求完美;苦,加强激发人心,创造奇迹;辣,驱使增添欲望,改变未来。无论悲哀欢喜,酸甜苦辣,我们都要积极勇敢面对,珍惜宝贵人生。
19、“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典故出自三国时期…的《诫子书》。
20、师:《诫子书》的“诫”是什么意思?“书”在古代又是何意?谁能告诉我。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