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诸葛亮的人物评价
1、托意在经济,结交为弟兄。
2、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与发明家。被袁准称誉为集忠、义、智、勇于一身,自三国演义起在中华文化圈内很长时间代表智慧的化身。在同属汉字文化圈的汉语与日语里,诸葛亮几乎是作为智谋的同义词(日本战国时代的竹中重治就被称为“今孔明”)。
3、康熙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4、张辅:诸葛孔明达治知变,殆王佐之才。 (8)
5、鲁迅先生固然是中国新文化的伟大先驱,然从他对中国的古文化、特别是几千年来的儒家思想无不是批得入骨三分,从这个观点上来看,鲁迅先生评价诸葛亮就显得不那么公道,其实在中国近百年来,无论是专家或者学者,只要出国留过洋,他们对中国历史上的古圣人无不嗤之以鼻,他们崇拜大多数外国的名胜古迹、及名人!
6、诸葛亮立法公开、执法公平,有异于同时代封建的法律思潮。诸葛亮在汉中休士劝农期间,利用了汉中的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了一系列发展生产的得力措施,使北伐军资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决,诸葛亮死后,蜀汉军撤退,魏军还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众”。
7、正是方向找对了,目标有了,规划图有了,大局看到了,才能把蜀国的这艘大船,愈行愈远。
8、诸葛亮的评价,在历朝历代,朝野之间均能出奇地达成共识,成为很少发生非议的一位
9、“八阵图”的组成,是以乾坤巽艮四间地,为天地风云正阵,作为正兵。西北者为乾地,乾为天阵。西南者为坤地,坤为地阵。东南之地为巽居,巽者为风阵。东北之地为艮居,艮者为山,山川出云,为云阵,以水火金木为龙虎鸟蛇四奇阵,作为奇兵。
10、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11、在《三国演义》中,蜀汉丞相诸葛亮最终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代名相从此陨落,使人不禁唏嘘不已。但是,一向写人细致入微的罗贯中在这其中都加入了许多对诸葛亮的深入刻画,使其形象更为具体。下面,我就浅谈一下在五丈原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与人物塑造方法。
12、以上仅是我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13、屈大均:汉唐以来善兵者率多书生,若张良、赵充国、邓禹、马援、诸葛孔明、周瑜、鲁肃、杜预、李靖、虞允文之流,莫不沉酣六经,翩翩文雅,其出奇制胜如风雨之飘忽,如鬼神之变怪。 (18)
14、其中,水镜先生司马徽也喻诸葛亮为“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开汉四百年之张子房”,刘备前两次顾茅庐,通过对隆中环境的描写,以及崔州平等对孔明的评价,产生“未见其人而先见其才”的效果。这些都侧面描写出了诸葛亮的智者形象。
15、作为我们职场人,要学习诸葛亮的忠、智,还要学习诸葛亮身上的目标感,诸葛亮想成为像管仲一样的人,目标感非常强,哪怕有当老板的机会,他也没当,可见其对目标的针对性非常强。这一点似乎是很多人做不到的。
16、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臣谈论这事,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
17、努尔哈赤:人臣身秉国钓,因循从事,不能申明教令,诫谕君下,则无知之民,罹于法者必多。若各尽厥职,明法度,以训国人,使不罹于刑戮,则君心嘉悦,眷顾日隆,如所谓皋陶、伊尹、周公、诸葛亮、魏徵诸臣生膺显爵,没垂令闻,斯于臣职为无负耳!
18、战略上,诸葛亮未出世便知天下三分,他在《隆中对》对当时形式的分析可谓高瞻远瞩;而且善观大势,始终坚持联吴抗曹,致蜀汉得与魏、吴鼎立。扩展资料:人物生平:
19、倘若诸葛亮采用魏延出兵子午谷计策,此时蜀汉应该早已拿下凉州和关中,同时魏延可以凭借地形优势扼守潼关,抵御曹魏西征救援大军。
20、毛泽东: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20)
二、对诸葛亮的人物评价作文
1、洪迈: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
2、释义:乾隆帝评价:诸葛孔明是夏,商,周以来第一流的人物,看他的生平,可以说是公和忠,公就是心无旁骛,忠就是没有私心,鞠躬尽瘁,高风亮节,治理国家的抱负和才能切合事理。
3、三国时期,天下一共分为十三州,曹魏九州半,东吴二州半,蜀汉一州,按理说在强大的曹魏眼里,蜀汉甚至都不能称之为一国,但是因为诸葛亮的存在,蜀汉才叫蜀汉。
4、二是汲取的重点是“大略”。同样一本书和一次谈话,学习时特别注意吸收其中的战略思维和战略智慧。可以说是“无略则略,有略必观,有大略必大观”。
5、(北宋)苏轼:密如神鬼,疾如风雷。进不可当,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6、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
7、诸葛亮是伟大的军事家,我认为孔明的军事才能以“治军为主,奇谋为辅”,诸葛亮长于治军本身就是他军事才能的体现,只不过他谋的成分用的多一些罢了,有人说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不行,过于谨慎不敢用奇谋,我反而觉得这也是他军事能力的体现,因为他是三军统帅,所以用兵谨慎,不愿意采用风险太大的奇谋!
8、既然诸葛亮有非常大的权力,也可以说,皇帝的权力就小了,甚至没有了,因为,一个国家,不可能有两个人说了算,既然诸葛亮的权力大,必定和刘禅的权力有冲突,那么,在刘禅眼里,诸葛亮是什么样的人呢?他怎么评价诸葛亮呢?
9、诸葛亮是一个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家,刘备三顾茅庐与他进行《隆中对》时,他对当时天下时局的分析,对刘备的发展规划都堪称千古绝唱。最早提出天下三分的的观点,以后的时局发展大势也印证了孔明《隆中对》的谋略是完全正确的,所以我认为诸葛亮是伟大的战略家!
10、从三顾茅庐看诸葛亮形象及其塑造方法
11、《三国志》: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於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於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12、八阵图,又叫旱八阵。诸葛亮创制的“八阵图”吸收了井田和道家八卦的排列组合,兼容了天文地理,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作战阵法。
1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4、诸葛亮长大以后出茅庐辅佐刘备,火烧新野,鏖战赤壁,三气周瑜,智取西川,后又辅佐刘禅,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真是居功至伟!特别是刘备死后,刘禅昏庸暗弱,蜀国的一切重担几乎都落到诸葛亮一人肩上。
15、在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义集于一身外,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个“谋”字上面。
16、傅干: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
17、合作探究,话说诸葛亮
18、诸葛亮的智谋,超群出众,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还精通阴阳之道,能呼风唤雨、感知天地万物,运筹帷幄,用兵入神,百战百胜,决胜于千里之外。《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19、君王死社稷,这是对君主最低限度的要求。
20、有着惊人的军事谋略和战术。众所周知,诸葛亮投奔在刘备账下后一直在战争一线指挥作战,经历战事数十年,在和曹魏作战时常常出奇制胜,令对手闻风丧胆,在六出祁山、九伐中原的战役中攻城拔寨,创造了无数辉煌的战绩,令后世军界崇敬和学习效仿。
三、对诸葛亮的人物评价 作文网.net
1、杜黄裳:然事有纲领小大,当务知其远者大者;至如簿书讼狱,百吏能否,本非人主所自任也。昔秦始皇自程决事,见嗤前代;诸葛亮王霸之佐,二十罚以上皆自省之,亦为敌国所诮,知不久堪;魏明帝欲省尚书拟事,陈矫言其不可;隋文帝日旰听政,令卫士传餐,文皇帝亦笑其烦察。为人主之体固不可代下司职,但择人委任,责其成效,赏罚必信,谁不尽心。
2、另外,相传诸葛亮担任军师中郎将时,因解决粮食问题,向百姓询问了当时名为“蔓菁”的野菜的种植方法,并下令士兵开始种蔓菁,补充军粮,后世便把这菜称为诸葛菜。
3、总之,诸葛亮的战略并不高明,但是他为人公正明白,对人之好那是没话说的。所以对诸葛亮还是给予相当高的评价。
4、小作者:明德班(六年级)陈星雨
5、杜黄裳:然事有纲领小大,当务知其远者大者;至如簿书讼狱,百吏能否,本非人主所自任也。昔秦始皇自程决事,见嗤前代;诸葛亮王霸之佐,二十罚以上皆自省之,亦为敌国所诮,知不久堪;魏明帝欲省尚书拟事,陈矫言其不可;隋文帝日旰听政,令卫士传餐,文皇帝亦笑其烦察。为人主之体固不可代下司职,但择人委任,责其成效,赏罚必信,谁不尽心。 (12)
6、《出师表》一文中更是表现出了自己的衷心,感人肺腑,正义凛然。这一切都取决于对先主的感激与怀恋。可是我认为,诸葛亮虽然接受了先主刘备的遗命,但是蜀国却早已不如当年,再怎么调整也不可能打败曹操,后主如此地软弱。也许,他太注重于忠,坚首誓言,尽心尽力去做的只是一件永远没有结果的事。
7、曾国藩的四件事印象很深。第一是屡败屡战的精神,这种顽强劲头是企业家必不可少的。第二是他静思的方法,每每大战打完了以后要点上一炷香,细细琢磨一天,这跟我的工作方法很相象,每到一个时候要退出画面把这个事儿重新复盘想一想,不过后来发展到不是我一个人想,而是一个团队一起想。第三是要看到竞争对手的优点,像曾国藩对左宗棠的分析。一般人不愿意看竞争对手的优点,曾国藩特别善于发现竞争对手的优点,这个真的很有意思!
8、杜甫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李商隐的“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等皆为千古名句。诸葛亮在社会各个阶级都广受欢迎。前蜀高祖王建于永平二年(912年)封诸葛亮为安国王。
9、最让人惊叹的要数“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这句环境描写了。这是何等凄惨!这种场景已经不像是一位丞相去世了,而更像是一尊神仙逝了,就连天地日月都替他悲伤。这种“死亡特效”,在《三国演义》中唯有诸葛亮可以享受。连刘备、孙权、曹操等人都没有这种描写,究竟是什么样的高人,才能让天地感伤,使日月落泪啊!
10、诸葛亮娶丑妻的事情遭受到了当时人的嘲笑,并因此流传说一句谚语,叫作:“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11、同时,在先锋的选择上,诸葛亮不顾其他将领的意见“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是选择了嫡系马谡,“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
12、康熙最后去世的时候,他的这个几个儿子发生了这种很不愉快的现象。其实呢,康熙是个能力很强的人,他的儿子里边也有能力很强的人,如果早点在康熙在的时候,就能够让他们(儿子)充分的表现出来,能够让他们接班,这样的话,就不至于发生几个儿子相斗的这种悲剧。当时为什么康熙不愿意呢?还是太想自己实际操作,自己把权力握得太紧。
13、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14、蜀军返回成都后,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诸葛亮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诸葛亮曾经上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
15、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16、崔浩:夫亮之相刘备,当九州鼎沸之会,英雄奋发之时,君臣相得,鱼水为喻,而不能与曹氏争天下,委弃荆州,退入巴蜀,诱夺刘璋,伪连孙氏,守穷踦?区之地,僣号边夷之间。此策之下者,可与赵他为偶,而以为管萧之亚匹,不亦过乎?谓寿贬亮非为失实。且亮既据蜀,恃山崄之固,不达时宜,弗量势力。严威切法,控勒蜀人;矜才负能,高自矫举。欲以边夷之众抗衡上国。出兵陇右,再攻祁山,一攻陈仓,疏迟失会,摧衄而反;后入秦川,不复攻城,更求野战。魏人知其意,闭垒坚守,以不战屈之。知穷势尽,愤结攻中,发病而死。由是言之,岂合古之善将见可而进,知难而退者乎? (10)
17、为了生民百姓,其实诸葛亮不必六出祁山,只要好好守着四川就算了。但这也是不得已的事:若他不做攻击性防御,汉中恐怕也是守不住的;后来以四川做基地的偏安局势,守巴山守得住,却一定要在前面以攻为守,袭击对方,让对方打不进来。他应该在关口要道,摆一支前哨部队,后面四川部队接济他,一波一波往下打;东边从荆州往汉水的东边打,打上淮水,就可以逼着东吴非上来帮忙不可,因为已经打到东吴的家门口,他非派部队一起跟着打不可。这就是我的“隆中对”,十足的“事后诸葛亮”。
18、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 完了是这样的:“初,帝议遣宣王讨渊,发卒四万人。议臣皆以为四万兵多,役费难供”.
19、有人试图将街亭失守的责任按在马谡的头上,很难令人信服。
20、“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也是我最喜欢的人之一。英雄,有勇有谋,聪明,善良,勇敢,忠贞不淡泊明志……
四、对诸葛亮的人物评价150字
1、优点:相貌: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描述诸葛亮都是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什么意思?帅!优点!
2、陈亮:①孔明之治蜀,王者之治也。②孔明,伊周之徒也。
3、侧面描写最主要的就是描写世人对人物的评价。诸葛亮的第一次出场是三十八回,但在之前的三十六回也存在着对诸葛孔明的描述。比如徐庶临走前对刘备说的话“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这句话从侧面烘托出诸葛亮的英明神武。管仲、乐毅均是征战四方的大将,与这样的大将作比较孔明远胜于他们,一个“殆”把他的才智写到极致。与其相同的还有三十七回的司马徽举荐孔明。
4、这场战争的前敌指挥本来应该是军事主管李严,但李严已经被诸葛亮完全排除出权力中心依旧待在永安,南征成为了诸葛亮和马谡的舞台。
5、笔者认为,这个评价相对而言是客观的,然而,后来人者大多对他的评论而富有争议,而此后的历朝历代统治者和儒教精英们,为了统治需要,不断将诸葛亮神化,这显然就是充满了政治立场需求的不那么客观的评价。
6、张悌:诸葛、司马二相,遭值际会,讬身明主,或收功於蜀汉,或册名於伊、洛。丕、备既没,后嗣继统,各受保阿之任,辅翼幼主,不负然诺之诚,亦一国之宗臣,霸王之贤佐也。
7、此外,两篇《出师表》,目前历史学家已考证出《前出师表》才是诸葛亮所作的,《后出师表》则有点可疑。不过我自己每次读到《后出师表》,常常内心颇为激动、悲伤,因为台湾目前的局面极像《后出师表》中那种人才零落的景况。
8、失街亭后要求自降三级,对军中事物管理过于细致,在军事上谨小慎微等,都是通过缺点来映衬他的优点的.总之,诸葛亮不管在能力还是人格上都是近乎完美的形象。
9、诸葛亮是许多人非常崇拜的人物,看《三国演义》或是京剧,大家都晓得,他身着八卦衣,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气定神闲,谋划出空城计或草船借箭这样脍炙人口的妙计。但真正的诸葛亮不似京戏里面的倜傥,也没有《三国演义》里的神机妙算。
10、唐代诗圣杜甫也曾作《八阵图》一诗以赞孔明:“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
11、这是令古往今来人人所为之敬仰的一种精神,既完全符合孔子所提倡"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君臣之理,也吻合《战国策》所著"士为知己者死"之古代学者为之献身的一种传统美德。
12、亡了国,君主个人能力再强,品德再优秀,史官也不得不找出一些缺点来放大。
13、80年代我们心中的经典段子
14、诸葛亮在四川地区深得民心,四川很多地方的居民一直到近现代仍有头戴白布的习惯,据说就是为诸葛亮戴孝,历时一千多年。
15、历史上对诸葛亮给予这么高的评价,绝非空穴来风,他的一项发明便足以称得上亘古绝今。
16、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困难面前不低头,咬定目标不放松,历挫折身更勇,遇困难志愈坚,蜀国的国力是三国中最弱的,与曹魏作战中面临山路崎岖粮草不济等不利因素,能寻找出路,力克强敌,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当时是很可贵的。
17、(三国)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18、刘备是人中之龙,所谓仁者无敌,特别是对待荆州问题上,做到仁至义尽,得道者多助,舍得下荆州,舍不下荆州百姓,宁可领着荆州百姓走。体现仁德淋漓尽致。同时桃园三结义,看看关帝爷和张飞的为人,你也就知道刘备的为人了,不是说看人看结交朋友吗?诸葛亮当之无愧历史名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能力,有担当,品质高尚,光照千秋万代。文学造诣,战略眼光都是很高的,无愧当代文学家,军事家和政治家,搁在现在应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和和平奖。
19、陈寿很客观的指出了曹操极强的军事才能,会用人,有大度,甚至重用反对过自己的人,用词是“有明略”,却也指出他是个任性的人,报复心强,又比较奸诈,岁没有明面讲,但“娇情任算”某种程度上讲,也将上面两点概括了进去。
20、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收二川:辅佐刘备收取东川(汉中)、西川(益州)。排八阵:陆逊火烧蜀军连营七百里,诸葛亮为救刘备在入川路上布设八阵图。六出七擒:六出祈山,七擒猛获。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布七星灯阵向北斗续命,自三顾茅庐忠心扶汉,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取西蜀:辅佐刘备占领西川,成就蜀汉霸业。定南蛮:亲征南中,南蛮首领孟获被诸葛亮七擒七纵,最后终于臣服蜀汉,不再造反。东和北拒:东和吴国孙权,北抗魏国曹操。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借东风,火烧赤壁。
五、对诸葛亮的人物评价40字
1、诸葛亮死后30年,司马昭派遣邓艾、钟会伐蜀。他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绵竹之战中战死沙场。
2、他原本只是个隐士,他念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躬耕于南阳,一心只想过着“俭以养德,静以修身”的生活。
3、陈子龙:自汉以后,文武渐分,然犹有虞诩、诸葛亮、周瑜、陆逊、司马懿、羊祜、杜预、温峤、谢玄、韦睿、崔浩、李靖、裴行俭、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韩琦、李纲、虞允文之徒奋策儒素建功阃外,为时宗臣。彼岂必有抟虎之力,射雕之技哉?不过深明古今之事,能决机宜之便耳。 (17)
4、刘备当时求贤若渴,急需人才,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来相助,甚至于泪沾袍袖,衣襟尽湿。诸葛亮深受感动,他亦认为像刘备这样的“仁君”是符合他个人的择君标准的,于是决定出山,效犬马之劳。
5、为报先帝恩德,诸葛亮更是起早睡晚,是无巨细都要一一问过。这更能体现出诸葛亮的忠诚。诸葛亮亲理细事,汗流终日,以致累坏了自己,积劳成疾,过早逝去。
6、诸葛亮有旷世奇才,知人善用,但他也疏忽大意。五虎上将中的关羽和张飞,自恃是刘备的兄弟,有点心高气傲,在处理某些事时不能虚心听取他人意见,诸葛亮没有驾驭好这两个人,导致了关羽大意失荆州,导致了张飞和刘备为关羽报仇,打乱了一统天下的战略部署。蜀汉没有“人和”是造成失败的一个原因,这也更加反射出诸葛亮的悲剧色彩才智上的悲剧。他事必躬亲,势必打乱朝中大小官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格局,最终造成大家都负责,又都不负责,一人死而废天下事的混乱局面,不仅给他自己,也给他一生为之奋斗的蜀汉事业带来了消极影响,埋下了隐患。这一点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诸葛亮的悲剧是历史与个人共同造就的。
7、多年心理工作者,宗爸对心理学的研究颇有建树,晚安故事系列,加入心理学元素,让孩子在听历史故事中缓解心理压力,治愈心理创伤,快乐迎接每一天!
8、五古•读诸葛武侯传书唐•李白
9、直接看“三顾茅庐”。第一顾的时间是与司马徽交谈的次日,这也看出来了刘备心中的急切。让后在后面的描写中作者用了大量的诗词,不管是写景,还是写人,但凡是与卧龙先生相关的都是要有诗歌相伴的。我不仅感叹作者用心之苦,为了能将卧龙冈那里的人,那里的景,那里的环境打造的悠然自得,已配孔明,他也是煞费苦心。但经他这样一写,环境生动不生动、真实不真实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此地的悠然自得令人神往,像是梦乡一样这样流连忘返的环境,就算请不到卧龙先生来一趟也值了。所以这里好的环境不光是为了凸显卧龙的不凡,也加重了读者的期待,也避免空手而归的失望。
10、首先,诸葛亮为什么选择马谡做先锋,是因为马谡是襄阳人,荆州派,嫡系。
11、(以上引文均出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12、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其足智多谋,忠心报国,志向高远,坚韧不拔, 是三国群英中广大群众最喜爱的人物之一。
13、这是国力和积累是蜀汉十倍的魏国,而蜀汉打了这几年仗是这样的: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 以一州之力博万乘之国,十几年间让魏国凑四万平叛部队都难。
14、因此,周瑜对他怀恨在心,多次企图除掉他,他都逐一化解,安如泰山,使周瑜无可奈何。三气周瑜、智取汉中、七擒孟获、六出祁山、设空城计诸葛亮的军事谋略展现得淋漓尽致。在与对手的斗争中,他总是善于把握全局,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牢牢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15、懂史的好处大家都知道。
16、据《古今刀剑录》记载,章武元年,刘备在金牛山采得铁矿,铸造八柄宝剑,一把刘备自己佩戴,其余七把分别赐予刘禅、刘永、刘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每把剑都取了好听的名字,并让诸葛亮在剑上铭字。
17、晚途值子玉,华发同衰荣。
18、首先,诸葛亮的处事风格绝非抓大放小,而是“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街亭战役的计划如果得以实施,则必须经过诸葛亮的同意。
19、所以,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形象之所以能栩栩如生,正是因为罗贯中在其中添加的人物的正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和埋伏笔等手法。这些手法,使读者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更有趣味,也使读者不经意间丰富了对人物的认知。
20、诸葛亮是有治国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孔明,蜀国就是一座即将倒塌的大厦,刘备,关羽就只会挥霍蜀国,可以说蜀国已经走到了悬崖边上,后来蜀国在孔明的治理下,没过多久就恢复了过来,国力甚至达到可以出兵北伐,六出祁山的地步了,可见诸葛孔明的治国才能是非常高的。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