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禹锡主要的人生经历
(1)、不过大家的雄心刚被点燃,就被大水浇灭,只持续了100多天的变法,被藩镇割据和宦官势力扑灭。
(2)、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3)、他们没有因为对方仕途的浮沉,境遇的变化而有着不同的态度,反而是类似的经历让两个人的灵魂紧紧的依靠在了一起,经常通过诗文来彼此安慰,成为挚友。
(4)、刘禹锡(772年-842年),河南洛阳人,字梦得,祖先来自北方,自言出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又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5)、刘禹锡故居自宋代以来,明代、清代都对陋室进行过扩建和重建。1986年,陋室由安徽省、和县拨款修葺。同年,陋室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5多亩。2008年,安徽和县斥资千万元改造刘禹锡陋室铭故居。
(6)、由于刘禹锡的辞赋多数创作于贬谪时期,因此逐臣之悲与怀才不遇便成了其辞赋创作的重要主题,骚怨情怀是其主要的情感寄托,同时儒家兼济天下的思想也贯穿始终。此外,除了反映贬谪愁思的作品,其辞赋还有应试科举所作的律赋——《平权衡赋》,怀古伤今的《山阳城赋》,悼亡的《伤往赋》,描写景物风俗的《楚望赋》。作为唐代重要的文学家与哲学家,刘禹锡的诗歌成就较高,是唐诗研究的重要领域,而诗文又为当时的文学主流,故刘禹锡的辞赋创作必然要受到其诗歌创作影响的。例如刘禹锡诗歌的主题便影响着他辞赋的主题,许多在其诗歌中描绘的场景画面、表达的情感内容,同样也出现在他的辞赋作品中,因此研究其诗文与辞赋的互动关系是其辞赋研究的有利环节。(14)
(7)、他是大唐的异数,为了尊严与自由,不愿与蝇营狗苟为伍,义无反顾奔向远方。
(8)、长庆四年(824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
(9)、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10)、那天阳光明媚,春色如画,桃花开得灿若云霞。
(11)、这两首诗是诗人政治讽刺诗的代表,不但表现出诗人刚直不阿的性格,细细读来,还能品出一定的哲学道理:那些逆历史规律的人和事,最终是要被淘汰的。怀古咏史诗,这类诗吊古伤今,沉郁苍凉,小中见大,表现了诗人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和感慨。其中的《西塞山怀古》、《乌衣巷》、《蜀先主庙》等都是名篇。西塞山怀古
(12)、面对无耻鼠辈们的步步紧逼,我不屑地笑了。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13)、他的好朋友白居易称赞他;“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因此,刘禹锡称“诗豪”,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14)、人到中年万事休,为了一家老小,他忍辱负重。
(15)、以浪子之身被朝廷流放至“巴山楚水”二十三年,却依然高歌“沉舟侧畔千帆过”。
(16)、在度过了十年的偏远贬斥生涯后,公元815年2月,刘禹锡奉召回京。按理来说,被贬斥官员回到京师后的最重要事情就是交接权贵,严格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但刘禹锡有他的傲气,也有他的铮铮铁骨。
(17)、这些年,刘禹锡地方事务处理得分毫不差,颇受黎民百姓的爱戴,自觉被调回京城也是情理之中。
(18)、1936年卞孝萱先生发表《刘禹锡年谱》,认为刘禹锡籍贯是洛阳,而不是彭城,同时提出两种新说:一说刘禹锡是匈奴族后裔,冒充汉中山王刘胜之后:二说刘禹锡出生在苏州嘉兴县,理由是:刘禹锡《自传》说的"七代祖亮",是北魏的刘亮,据卞孝萱考证,刘亮是"加入洛阳籍的匈奴"人。(15)
(19)、可惜,这段经历却成为了刘禹锡政治上的顶点。随后的他,陷入了人生低谷,连连被贬谪。一方面固然是当时官场的倾轧,另一方面与他的个性是分不开的。他经常写诗讽刺权贵,桀骜不驯,口无遮拦,贬谪成为了他的代名词,从三十出头到五十出头,刘禹锡被贬为外官共计22年之久。
(20)、这样达观的刘禹锡,这般有趣的灵魂,试问天下能有几人?
2、刘禹锡一生的主要经历
(1)、实际上,刘禹锡可不光是说的好听,而是真的没把这些失意当回事,刘禹锡来到朗州,这一呆就是十年。
(2)、回去的路上,他同白居易在扬州相逢,酒酣情浓,白居易作诗宽慰他:
(3)、编发:河洛人新媒体编辑部 | 编审:河洛人编委会
(4)、面对如此凶险结局,子厚惊魂未定,不无忧虑地对我说:梦得,我们似乎已经用尽了人生所有运气。
(5)、这是一首讽刺诗,明着写桃花,实际上写的是那些阿谀奉承的小人。他把桃花比作政治新贵,将看花人比作趋炎附势的小人,还在结尾表明态度:你们都是在我被排挤出去后,才爬上来的,不值一提!这首诗表达了强烈的蔑视之感,不过这首诗却给刘禹锡带来了可怕的后果,得罪了掌权的新官僚,刚刚回到皇都的“刘郎”再次被贬,而且这次是更加荒凉的连州。这一去就是十四年啊!
(6)、不为外物所扰,不为名利所惑,完全遵从内心选择。
(7)、经历过早早成名的荣誉,却不幸在而立之年跌落万丈深渊;经历了中年人的痛苦,却没有中年人的油滑。
(8)、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赠户部尚书。
(9)、这首诗一反屈、宋以来传统的悲秋观,而赞扬秋天胜过阳春,赋予秋天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读了给人一种疏朗开阔,高扬向上的力量。民歌,朴素自然、清新可爱,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我们熟知的《竹枝词》就是其中的代表。竹枝词
(10)、可是由于变法改革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因此在反对的声浪中宣告失败。变法的结果,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被赐死, 刘禹锡等八人先被贬为偏远州县刺史,史称“八司马事件。
(11)、据史料记载,刘禹锡为匈奴后裔,他的七世祖刘亮在北魏做官,后来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改汉姓。他的父亲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东迁嘉兴,刘禹锡就出生于此地。
(12)、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13)、刘禹锡的文章以论说文成就为最大。一是专题性的论文,论述范围包括哲学、政治、医学、书法、书仪等方面。哲学论文如《天论》三篇,论述了天的物质性,指出天人“交相胜”、“还相用”的观点,并在当时的科学水平上分析了“天命论”产生的社会根源,在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其他方面的论文如《答饶州元使君书》、《论书》、《答道州薛郎中论方书书》、《答道州薛郎中论书仪书》,都征引丰富,推理缜密,巧丽渊博,雄健晓畅。二是杂文。一般因事立题,有感而发,如《因论》七篇;也有的是“读书有所感,辄立评议”,如《华佗论》、《辩迹论》、《明贽论》等。这些作品,短小精悍,隐微深切。或借题发挥,针砭现实;或托古讽今,抨击弊政,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刘禹锡认为自己所长在“论”,韩愈所长在“笔”(《祭韩吏部文》),反映了他对自己的论文的重视。刘禹锡的散文,与他的诗歌一样,辞藻美丽,题旨隐微。柳宗元说他“文隽而膏,味无穷而炙愈出”(刘禹锡《犹子蔚适越戒》引),为深中肯綮的评价。(17)
(14)、本 名刘禹锡别 称刘宾客、诗豪字 号庐山人(号)
(15)、后来顺宗被迫让位于太子李纯,王叔文被赐死,王伾被贬后病亡,我与子厚等八人被贬为远州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16)、在唐代,广东共有四十八名进士,连州就有十二名,到了北宋时期,广东共有进士一百二十七名,连州就有四十三名,连州因此被称为“连州科第甲通省”。
(17)、乐天呀,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要说日落之时天色已晚, 你看那满天的红霞,不是依然很瑰丽嘛。
(18)、句》,表现了屡遭打击而始终不屈的意志。以后历官苏州、汝州、同州刺史。从开成元年(836年)开始,改任太子宾客、秘书监分司东都的闲职。
(19)、到晚年,我们两个老头子先后患了眼疾和足疾,看书、行动多有不便,白居易因此无限伤感。
(20)、白居易感叹时光飞逝,年华已去,写诗向他抱怨:
3、刘禹锡简介及人生经历作文
(1)、我年八十卿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2)、这首诗的前两句采用白描手法,描绘了黄河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九曲两字将黄河的源远流长描写得出神入化。后两句作者驰骋想象力,采用了牛郎织女相隔银河的典故,展现了诗人逆流而上的豪迈气概。
(3)、你们这些蝇营狗苟的小人,如果我刘禹锡还在高位,哪有你们嘚瑟的机会?
(4)、而刘禹锡劝他,别为这些事情烦忧。人世间谁不老,不要说日落桑榆天色已晚,它的霞光依然可以映红满天。
(5)、长庆元年(821年)冬,刘禹锡被任为夔州(今重庆奉节县)刺史。长庆四年(824年)夏,调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
(6)、刘禹锡在金銮殿上曾意气风发地介绍自己:“我乃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二十四岁时他登吏部取士科被授太子校书,后来放弃京官,跟随节度使杜佑(杜牧的爷爷)去了淮南,做了近十年的掌书记,备受杜佑器重!后来回到京城,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主薄,不久迁监察御史,和韩愈、柳宗元成为同事。
(7)、元和十四年(819年),刘禹锡因母丧才得以离开连州。
(8)、一代诗豪刘禹锡死后,被葬在了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荥阳市政
(9)、那么除了前面所介绍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之外,还有这一首《答乐天临都驿见赠》,也是一首难得的经典之作,通篇也是写得很有深刻,处处充满了诗意,那份哲理也是呼之欲出。我们从这么一首小诗中,最是能够感受到诗人独特的才情,还有他对于人生深刻的解读。
(10)、这回策知县没辙了,再怎样也得给他一间草房落脚,于是刘禹锡来到城中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里。
(11)、这首诗摹拟民间情歌,用平易淳朴的语言写一位初恋少女听到情人的歌声时的复杂心情。最后一句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一个初恋少女心中的忐忑。
(12)、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如《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都是名篇。(16)
(13)、分别在即,两人眼圈不禁红了,柳宗元望着湘江两岸的杨柳依依,不觉触景生情,一首七律吟咏而出:
(14)、宝历二年(826年)奉调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从初次被贬到这时,前后共历二十三年。(9)
(15)、公元824年,我已52岁,大概是朝堂那帮小人嫌我还不够惨,于是一纸调令,我再次被贬到更远的和州担任刺史。
(16)、皇帝被迫退位,王叔文被刺死,王伾被贬后病亡,其余的刘禹锡、柳宗元等统统流放到南蛮之地做司马。
(17)、苏轼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18)、诗豪刘禹锡:前半生位极人臣,却因永贞革新三起三落,终辞官隐退2017-11-2212:11
(19)、刘禹锡不断上报,想方设法的取得朝廷赐米赈灾的敕令。从本洲常平义仓中调拨了十二万石米,逐户分发,并宣布减免赋役。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由于刘禹锡的努力,当地消除了灾情,苏州人民为了表达对为民官员的敬仰,把他与曾经做过苏州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一起称为苏州三杰,并为他们建立了三贤堂。
(20)、而苏轼,被贬海南之后,还能微笑写出“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4、刘禹锡简介及人生经历
(1)、刘禹锡却毫不抱怨,面对窗外的江景,题写对联一副,“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他不仅安心住下读书作文,还在这期间写下《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现了他面对艰难的达观精神。
(2)、策知县不乐意了,恼羞成怒的他把刘禹锡从城南移到城北去,老刘看到这里杨柳依依,心情十分舒畅,大笔一挥:
(3)、这首诗中的种桃道士可以理解为打击当时革新运动的当权者。沧海桑田,人事变迁,又经过了十几年,这些人有的死了,有的失势了,而被他们提拔起来的新贵也随着他们的沉浮而沉浮。
(4)、结果想都不用想,面对刘禹锡这块不屈服、不低头、不识趣的硬骨头,原路返回便宜他了。
(5)、但是白居易却称"彭城刘梦得",不知白居易此说有没有根据。《徐州师范学院学报》著文,力辩刘禹锡的籍贯和出生地是彭城而非嘉兴。主要理由有:刘师"联墙住",不是"联墙生",曾"住"嘉兴。并不能推定他就"生"在嘉兴。二。刘,裴二人"踏芳"。同钓,至少以十几岁。刘生于七七二年,"踏芳"同钓当在七八三年左右,而此时上距刘绪天宝末东迁已近三千年。三十年间刘绪不一定长期定居嘉兴。刘禹锡可能是生长在外地而后避地或求学才客居嘉兴。他的诗文中常说"少为江南客",这证明刘禹锡少年在江南是"作客",而不是以江南为家乡。刘禹锡曾自称"我本山东人","山东一书生"。唐代山东,指太行山之东,淮河之北,嘉兴在江南,显然不对,而刘禹锡的郡望中山,正在"山东",彭城也在"山东",彭城当是刘的籍贯。据作者考证,刘绪东迁后作官,是在七六一---七六九年间。他与卢氏结婚当在此间,七十二年生刘禹锡很可能就在彭城,这样,彭城也是刘禹锡的出生地。
(6)、谁说秋天是个伤感的季节?谁说人的命运天生注定?我刘禹锡就偏偏不信命,只要心中光明,何惧黑暗!
(7)、没有那些经历,刘禹锡也不会对人生有如此洞彻的体察。
(8)、刘禹锡奋笔疾书,于是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就这样诞生了。北宋人所编辑的短篇小说总集《太平广记》一书记载,品级很高、权力很小的刘禹锡有段时间很郁闷。
(9)、刘禹锡也是意犹未尽地作答,等什么时候脱离了这功名纷扰,咱们相约一块逃出这人间牢笼,归隐山林。
(10)、同样的年纪,两人都患有眼疾足疾,看书行动多有不便,可以说同病相怜。
(11)、后来刘禹锡考上进士,进入官场,之后因为家中长辈去世就丁忧回家守丧,后来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升迁到了监察御史,恰好和韩愈、柳宗元在一起为官,三人因此成为了好朋友,后来刘禹锡积极参与政治,和王叔文、柳宗元等人一起成为了改革的重要人物,在改革期间,他们施行了不少有力的政策,但是因为触动了原有阶层的利益,所以改革失败了刘禹锡也被贬外地,从此开始了他不断的流放贬谪生涯。之后的时间里刘禹锡几次被召回京城,但是都没过多久就被贬到地方去,直到23年之后刘禹锡才得以回到洛阳安定下来,晚年的刘禹锡已经看淡了官场上的名利,将更多的精力用到了和好友的交流吟诗作对上,留下了不少的佳作。
(12)、生活,包含着一切哲学问题的答案。但只有睿智而沉静的人,才有可能在习以为常的生活中淘出智慧的真金。“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经历过人生的起伏,他的思辨能力已臻成熟,他的心灵已在桃花源中获得了宁静,这使得他能以深邃的洞察力,将天人关系的哲学思考向前推进得更加深入。
(13)、二十多年来的同袍友谊不复存在,他怀着一腔悲痛,洒墨写下《祭柳员外文》。
(14)、面对生活,刘禹锡是一个斗士,他不得不反抗,可他又没有其他的方式去抵挡,只能化作句句诗词,一字一句尽是铮铮讴歌,乐观是他坚不可摧的盔甲,命运越是残忍,他笑的越是张狂。
(15)、而经历了23年宦海沉浮的刘禹锡,依旧是当年那个不羁的少年郎,丝毫不改初心,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并没有磨平他的锐气,“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他以他的豁达,他以他的坚韧,最终站在了胜利的一边。
(16)、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奉调回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从初次被贬到此时,前后共历二十三年。此次回京,刘禹锡又游玄都观,又大笔一挥。
(17)、“千古人物系列” no14|人生处处低谷,死后才“点秋香”
(18)、当地的风俗喜好巫祝,祭祀都会敲鼓跳舞,刘禹锡有时也会参加这些活动可听不懂当地人唱的方言,于是根据《楚辞》,撰写了新的歌词来教给巫祝。
(19)、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0)、锡任东都尚书。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写了《再游玄都观绝
5、刘禹锡的人生历程
(1)、刘克庄:“雄浑老苍,沉着痛快”指出刘诗风格之“豪”。以“精华老而不竭”一语指出了刘禹锡人品之“豪”(27)
(2)、“千古人物系列”no15|余华老师,一个被写作耽误的喜剧人
(3)、刘禹锡又将自己多年对富国安民的思考,写在《答饶州元使君书》中。这封书信集中体现了他的执政理念,其思想核心为“好实蹈中”。“好实”就是求实的精神,“蹈中”就是大中之道。刘禹锡在他创作的政治寓言诗《调瑟词》中,以调瑟比喻治国,反对苛政,注重民生,反映了刘禹锡“功利存乎于人民”的执政理念和朴素的民本思想。
(4)、《沧浪诗话》:大历后,刘梦得之绝句,张籍、王建之乐府,我所深取耳。(21)
(5)、就像我的另一位好友白居易常在朋友圈所披露:
(6)、②日本平安福井氏崇兰馆所藏宋刻本,题为《刘梦得文集》,属蜀大字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务印书馆缩印本。
(7)、刘禹锡的祖上是皇室血脉,虽已落魄百年有余,但贵族遗风仍在。
(8)、“千古人物系列”no22|李煜:在人间流浪,梦一场痴心妄想
(9)、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