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经典对联千古绝对大全
(1)、其妙处在于,“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各”字的捺只有收住才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凡世间之事,撇开一些利益,看开了就不苦了;方寸之间,能按捺住情绪才是人生大智,岂不妙哉!
(2)、好人我自苦中来莫图便宜;凡事皆缘性里错且更从容。(吴大湞自题联)
(3)、书圣王羲之的字千金难求,一年除夕,他在家门口贴的对联几次被人揭走,于是生出一计,贴出一副对联:
(4)、写完后对老和尚说:“我走之后,若有人能对出下联,此人必是当今奇才!”
(5)、庭有余闲,竹露松风蕉雨;家无长物,茶烟琴韵书声。(叶元璋自题联)
(6)、上联:欢声笑语贺新春,下联:欢聚一堂迎新年,(横批):合家欢乐
(7)、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庙宇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8)、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横批(旭日祥云)
(9)、下联: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影万年、月井万年。
(10)、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邓石如自题联)
(11)、上联:神州处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下联: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
(12)、上联:大成殿兴兴毁毁,毁毁兴兴,兴乎?毁乎?早期纂诗书、定礼乐周游天下,我行我素;
(13)、四面江山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田家英自题联)
(14)、下联:叹沧海横流无底止,慨然思班定远投笔,终子云请缨。
(15)、下联:名场利场无非戏场,上场下场都在当场。
(16)、高居宝地财兴旺福照家门富生辉横批(心想事成)
(17)、真理学从五伦做起;大文章自六经分来。(申涵光自题联)
(18)、上联:一干二净除旧习,下联:五讲四美树新风。横批:辞旧迎春
(19)、上联: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
(20)、管官之官受管官之官管,官官受管,何必多管。
2、中国千古对联大全及解释
(1)、上联:和顺门第增百福,下联:合家欢乐纳千祥,(横批):欢度春节
(2)、当这种文化与各省特色相结合的时候更加妙不可言:
(3)、体道鱼游进活泼;消闲墨舞呈天真。(赵金光题联)
(4)、上联:善报恶报循环果报,早报晚报如何不报。
(5)、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到山中寺庙游玩。长老说有事相求。原来,寺庙里有幅荷花图,是长老师傅所画。恰好唐伯虎游玩到此,老和尚就请他在画上题字。唐伯虎就提笔写下了一句题词:
(6)、下联:想下!俺这里轻饶哪个?快回头莫去害人。
(7)、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回大地
(8)、笔下留有余地步;胸中养无限天机。(姚铁松自题联)
(9)、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襄就风鬟雾鬓。更频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10)、郑板桥见联,忙令随从回衙取米面、衣服等,户主得济含泪道谢。
(11)、上联:尔来礼拜乎?须摩着心头,干过多少罪行,向此处鞠躬叩首。
(12)、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13)、上联:善报恶报循环果报,早报晚报如何不报。
(14)、学浅自知能事少;礼疏常觉慢人多。(李佐自题联)
(15)、没想到,商人嫌发财的含义不浓,唐伯虎见他是一俗夫,便又写一联嘲笑道:
(16)、万象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黄遵宪自题联)
(17)、年年顺景则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横批(吉星高照)
(18)、相传有个农民欠地主的债无法偿还,于是请人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对联是:
(19)、下联: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20)、好人我自苦中来莫图便宜;凡事皆缘性里错且更从容。(吴大湞自题联)
3、中国千古对联大全,大智慧 下一句
(1)、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张英自题联)
(2)、上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子
(3)、诗赋于光风霁月;琴操在流水知音。(赵逢明自题联)
(4)、下联:来我这里有冤必报!减尔算,荡尔产,殄灭尔子孙,降罚尔祸灾,睁睁眼睛怕不怕?看今日多少凶锋恶焰,有几个到此能逃!
(5)、关于厕所,其实有很多趣对,偶然还读到了一幅非常有趣的对联,其言简意赅,语义双关,亦雅亦俗:
(6)、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翁同苏自题联)
(7)、上联:五转汞、七转铅、九转丹,万象皆清,洪炉中有真人诀。
(8)、下联:名山藏帝子,亦仙、亦佛,元元北镇南来。
(9)、泼墨为山皆有意;看云出岫本无心。(陶绍原自题联)
(10)、徐文长的青藤书屋对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11)、上联:只是骂个道打个僧,这这般这般,若毁圣谤贤,那还了得。
(12)、这副对联上联其实是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一个诗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13)、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狸猫狗彷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14)、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写一副对联,他欣然挥毫而就:
(15)、据说,一日,苏轼与黄庭坚在松树下对弈围棋,忽然有几颗松子落在棋盘上,苏轼顺口吟出上联。黄庭坚抬头环顾一看,见湖边有一渔夫在柳树下钓鱼,遂对出下联。一个说松子有意,一个道柳丝有情,用的是拟人手法,联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兴味盎然。
(16)、 春读书 秋读书 春秋读书读春秋
(17)、泼墨为山皆有意;看云出岫本无心。(陶绍原自题联)
(18)、这下,商人反而大喜,原来他就爱这种不伦不类的对联。
(19)、交懑四海,乐道人善;胸罗万卷,不矜其才。(李经畦自题联)
(20)、上联:旧岁又添几个喜,下联:新年更上一层楼,(横批):辞旧迎新
4、对联大全 千古
(1)、庭有余闲,竹露松风蕉雨;家无长物,茶烟琴韵书声。(叶元璋自题联)
(2)、其实不管对联如何变化多端,都离不开这“十八式”套路,喜欢对联的你可以收藏,日后慢慢琢磨、品味。
(3)、没想到,商人嫌发财的含义不浓,唐伯虎见他是一俗夫,便又写一联嘲笑道:
(4)、四川内江有座嘉靖年建造的三元塔,塔中有一联说景,实则谐音含三国六个人名:
(5)、纪晓岚在乾隆十九年中进士后当了侍读学士,陪伴乾隆皇帝读书。时间长了,不免思念起河间老家来。乾隆皇帝也看出纪晓岚的心事,便说:“纪晓岚,看你面色悒郁不乐,必有心事在怀,让我替你猜详一下如何?”纪晓岚问:“陛下如何猜详?”乾隆说:“我看你是:
(6)、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石韫玉自题联)
(7)、下联:名场利场无非戏场,上场下场都在当场。
(8)、天地和顺家添财平安如意人多福横批(四季平安)
(9)、上联:尔来礼拜乎?须摩着心头,干过多少罪行,向此处鞠躬叩首。
(10)、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孟昶在除夕让学士在桃木板上写的这两句,成了中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11)、对联的高明之处更在于字形于字义完美结合,有一幅对联甚是有趣,如下:
(12)、下联: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本探花郎
(13)、看花临水心无事;啸志歌怀意自如。(黄慎自题联)
(14)、此联一出,甚至有人打趣,不是四川人不要贸然诵读。原来,上联所说的“茫茫”,即是四川话“饭”的意思;“嘎嘎”说的是“肉”,所以这也成了一副有“油盐”味的对联。
(15)、春随香草前年绝;人与梅花一样清。(徐霞客自题小香山梅花堂)
(16)、体道鱼游进活泼;消闲墨舞呈天真。(赵金光题联)
(17)、春风入喜财入户岁月更新福满门横批(新春大吉)
(18)、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邓石如自题联)
(19)、上联: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
(20)、针对封建社会“上尊下卑”官气十足,有人戏一联:
5、中国千古对联大全图片
(1)、上联:只有几文钱,你也求,他也求,给谁是好?
(2)、庭有余闲,竹露松风蕉雨;家无长物,茶烟琴韵书声。(叶元璋自题联)
(3)、上联:百世岁月当代好下联:千古江山今朝新。横批:万象更新
(4)、上联:只是骂个道打个僧,这这般这般,若毁圣谤贤,那还了得。
(5)、下联:名山藏帝子,亦仙、亦佛,元元北镇南来。
(6)、星河层里星河转;日月楼中日月长。(丰子恺自题联)
(7)、下联:佛佛原同道,知佛亦非佛,非佛亦佛,即此是坐断十方。
(8)、书圣王羲之的字千金难求,一年除夕,他在家门口贴的对联几次被人揭走,于是生出一计,贴出一副对联:
(9)、现在是好山好水,不必问未来风景过去烟云。
(10)、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庙宇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11)、(此联分别将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嵌入联中。)
(12)、纪晓岚在乾隆十九年中进士后当了侍读学士,陪伴乾隆皇帝读书。时间长了,不免思念起河间老家来。乾隆皇帝也看出纪晓岚的心事,便说:“纪晓岚,看你面色悒郁不乐,必有心事在怀,让我替你猜详一下如何?”纪晓岚问:“陛下如何猜详?”乾隆说:“我看你是:
(13)、它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广泛的传承、流播,这种与书法美妙结合的民族文体,
(14)、上联:绿竹别其三分景,下联: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回大地
(15)、下联:画工从地起,花开花谢景常新,真乃蓬莱仙境。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