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
1、(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2、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3、出处:《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4、告朔饩羊、《八佾》
5、举直措枉、《为政》
6、(见危致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同“见危授命”。(出处)《论语·子张》: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7、(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已自修,循序渐进耳。”
8、解释: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9、(以德报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10、(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11、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12、出处:《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13、(出处)《论语·雍也》:“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4、(出自):《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15、(解释)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16、解释: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指六十岁的代称。
17、解释: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18、原句:《论语·为政》:“举枉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9、巧言令色、《公冶长》
20、(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二、论语中的成语以及出处
1、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很多的,可分为修身、治学等很多方面。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我的启示是:做人不能双标,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温故知新”学习过的知识要复习,从中有新的体会和发现。
2、(释义)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3、解释:旧时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常用作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之意。
4、解释:三:再表示多次。
5、(君子不器)——君子不应该成为像器皿一般只具有单一用途的人。
6、(解释)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7、(出处)“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季氏》)
8、(解释)因为那个人不好或地位低下,就把他正确的言论也否定了。
9、(解释):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10、(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1、(解释)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
12、原句:《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3、(解释):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14、出处:《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15、(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造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16、(解释)中:正对上。指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
17、(出自):《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8、(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9、孔子大学堂视频:http://v.qq.com/vplus/5ed935e9e0aecbe5610b730147201be9
20、(解释)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一句话说出口,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比喻一句话说出来,再也无法收回。
三、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及翻译
1、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小大由之、《学而》
3、(出自)《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4、(无可无不可)表示怎样办都行,没有一定的主见。
5、原句:《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
6、出处:《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7、(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8、(解释)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9、(出自)《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解释)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11、(出自)《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2、(解释)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13、(出自)《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14、(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5、出自论语12章的成语有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三十而立、逝者如斯、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等
16、鱼馁肉败《乡d》
17、(解释):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18、天底下那些因为急躁鲁莽给自己招来失败、弄得昏天黑地到不了目的地的人有很多,意在告诫别人稳重行事。
19、(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20、15温良恭俭让、《学而》
四、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句子释义成语释义
1、(解释):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2、出处:《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3、(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5、解释:随:任凭;欲:想要。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6、出处:《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
7、(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出处)《尚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8、(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9、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0、(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11、游必有方、《里仁》
12、出处:《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
13、(言不及义)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
14、(出处)《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15、(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16、原句:《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出处)《论语·魏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18、(出自):《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9、披头散发,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为主。
20、(出自):《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五、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
1、诲人不倦: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安贫乐道:安于清贫,乐于实践自己所信奉的思想。古代思想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诗礼之训:《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后以“诗礼之训”谓子承父教。举一反三: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
2、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3、(解释):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4、(出处)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5、(出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6、解释:敏:聪明;好:喜好。
7、就正有道、《学而》
8、(释义)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9、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10、原句:《论语·为政》:“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11、解释:崩:倒塌;析:分开。
12、(见贤思齐)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
13、乐而不淫、《八佾》
14、出处:《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5、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16、(释义)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17、(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8、解释:屏气:暂时抑止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19、(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20、(解释)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四海网收集整理一些常用的php代码,JS代码,网络文章,网络昵称等技术文章。